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莓炭疽病和(茎腐病红心根腐病草腐病)(黄萎病)(青枯病)的区别







草莓炭疽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发病症状:叶片、叶柄、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浆果都可受害,株叶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类症状。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最易发生,叶、叶柄和浆果上也常见。茎叶上病斑长3~7毫米,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色,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整圈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病叶边缘发生棕红色病斑,后变褐色或黑色,发病较轻时,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时能恢复,发病严重时几天后即枯死。掰断茎部的症状是由外向内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细根新鲜,主根基部与茎交界处部分发黑。


发病规律:

致病菌属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的草莓炭疽菌。病菌随被害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在7~9月份的高温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浸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老残叶多、植株徒长、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发病。


防治:

  (1)及时挖除病株,摘除病叶、病茎,并集中烧毁; 3万株以上苗地挖除老株,并可假植部分苗,以减低密度。

  (2)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时灌“跑马水”,并用遮阳网遮阴保护降温。

  (3)药剂防治可选用百泰60%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凯润250克/升20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25%咪鲜胺1000倍,或70%百菌诺7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注意每隔5至7天喷施一次,雨后及时喷施,轮换用药。


—、炭疽病和茎腐病、红心根腐病、草腐病的区别  

在于这些立枯病死亡病,株根腐老烂易拔起,而炭疽病根系新鲜难拔起。


二、炭疽病和黄萎病的区别  

在于黄萎病新抽幼叶表现畸形,3片小叶中有1~2片变狭小,呈舟形,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然后叶缘变褐向内凋萎枯死,根系变黑褐色,而炭疽病幼叶正常,不变黄,无畸变。


三、炭疽病和青枯病的区别 

在于青枯病的病株横切根茎可见维管束环状褐变,并有白色混浊黏液溢出,而炭疽病根茎横切面可见自外而内的棕红色或黑褐色病斑。


四、草莓立枯病也叫芽枯病俗称'烂心病',为真菌性病害。

发病初期,花苞和新芽呈现萎蔫青枯状,后失去活力变成黑褐色而枯死 草莓芽枯病主要危害花蕾、芽、新生叶,引起幼苗立枯,也可侵染成龄叶、果柄、短缩茎等。植株基部染病,近地面部分初生无光泽褐斑,逐渐凹陷,并长出米黄至淡褐色蛛巢状线体,有时能把几个叶片缀连在一起。叶柄基部和托叶染病,病部干缩直立,叶片青枯倒垂。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机,并逐渐青枯萎倒。新芽和蕾染病后逐渐萎蔫,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茎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果实染病,表面产生暗褐色不规则斑块、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急性发病时植株呈猝倒状。


症状:草莓芽枯病主要在新芽、幼叶、托叶和叶柄的基部发生危害。发病初期植株外部的症状不明显,植株暗绿、无光泽、呈青枯状,进一步发展会突然倒伏。托叶和叶柄基部染病后,产生褐色病斑,湿度较大时叶柄基部会全部烂掉。发病中后期有白色蛛丝状霉出现,这就是该病病原菌的菌丝体。

药剂防治应当从现蕾期开始,一旦发现病株,首先应停止浇水,把病株病叶清理掉,然后进行喷药防治,防止病情蔓延扩散。防治草莓芽枯病可用72%的普力克600倍药液,苗菌敌100倍药液,也可用50%的多菌灵600~800倍药液喷雾。喷药时,可在药液内对用康丰素200液进行喷洒,做到仔细周到,注重基部喷药,一般7天左右用药1次、连喷3~5次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根部病害分析,炭疽、根腐、黄萎、枯萎,你还不了解吗?
草莓定植后死苗原因及综合防治
注意!草莓定植后,这两种病最容易要它的命
草莓移栽后综合防控死苗等病害!引起死苗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草莓定植后死苗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图文)
草莓定植后死苗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