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颍川八姓


       颍城就有新老八大家之说,除程、倪、邓、潘、邢、同、吕、赵新八姓外,还有张、李、王、刘、鹿、宁、连、储老八姓。
         据《阜阳日报》2013年5月23日报道:5月19日颍泉区工业园一家企业的施工工地上,出土了两块明代武进士墓志碑,其中一块墓碑上刻有“明武进士联川亓五公墓志铭”12个字。“碑文中的‘联川’应为该墓主人生前所在地或者籍贯,而‘亓五公’应该为该墓志铭作者对该墓主人的尊称。然而经过专业人士初步研究,‘联川’对应的当代区域以及‘亓五’本人的信息,在目前的资料中,均未发现明确记载。”对阜阳文史界而言,这无疑是个重大信息。5月31日,笔者来到阜阳市文物局,在原阜阳文管所所长司学标的指引下,仔细查验了两方碑刻并拓下碑文,对照现有的几种阜阳地方志书及相关的文史资料,通过初步研究,阜阳亓氏这一名闻遐迩的武功世家的神秘面纱将被逐步揭开,该墓主人翁亓五公的身世或将大白于天下。 
根据墓志铭记载,该墓主人姓亓,名涣,子宗文,别号联川,而非报道中所说的“联川应为该墓主人生前所在地或籍贯”,这一点至关重要,应该厘清。亓涣的祖先是山东莱芜人,其高祖亓忠,元末明初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军功卓著,明朝建立后论功行赏,被封为颍川万户侯。民谚云:“文到阁老武到候”,封侯拜相,古人追求,莫过于此。于是,亓氏便定居颍州,荫及子孙、世代繁衍,遂成巨家大族。亓忠以下,曾祖亓恭,祖亓麟,父亓鲲,生有四子:亓润、亓泽、亓涣、亓浚。亓涣排行第三,亓浚是同父异母的四弟,还有一个姐姐亓武氏。墓志盖上称亓涣为“亓五”,不知为何? 
     清末民初,颍城就有新老八大家之说,除程、倪、邓、潘、邢、同、吕、赵新八姓外,还有张、李、王、刘、鹿、宁、连、储老八姓,泛指自明清以来六百余年间形成的颍州望族。新老八姓之外,未曾听说有别的姓氏可以跻身颍州望族行列。然而,明武进士亓涣墓志铭的出土,打破了这一沉寂百年的旧说,亓氏成为自明初以来世居颍川,螽斯繁衍、簪缨累世的“阀阅大族”。 先说颍州与颍川的关系。众所周知,颍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初置于东魏,治长社,在今河南长葛县西一里,后移至颍阴,改曰郑州,即今河南许昌县治。唐置颍州,改曰汝阴郡,即今阜阳,不久复颍州。宋初曰颍州,升为顺昌府。金复为颍州,治汝阴,元、明、清均设颍州。而历史上有三个颍川:颍川郡,秦置,在河南境,汉因之。南朝宋侨置,故治在今安徽巢县东南。后魏置,当在安徽境。颍川县,后魏置,一说在河南旧光州境,一说在安徽旧凤阳府境。明代实行卫所制,在颍州设颍川卫,属河南都司,隶中军都督。这是历史上颍州、颍川合一并称的确切记载。 
       再说亓氏祖谱记载之差异。亓氏作为颍州望族,据墓志记载,自明初亓忠以下,曾祖讳恭,祖讳麟,父讳鲲。鲲生四子,曰润、曰泽、曰涣、曰浚。从洪武初年(1368)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百四十八年间共历五世,时间跨度及断代似嫌过长。而据道光《阜阳县志》卷八《秩官志·指挥佥事》记载:“亓忠,阳信人,洪熙年任;二世升,正德年袭,《府志》曰任;三世恭,天顺年袭;四世麟,弘治年袭;五世鲸,六世洲,嘉靖年袭;七世渭。”县志和墓志铭比较,县志中增加了二世升,三世恭、四世麟相同,五世、六世不同、增加了七世渭。从时间跨度上看,亓忠洪熙年(1425)任颍川指挥佥使,到六世亓洲袭任该职,即便在嘉靖末年(1565),两者相距一百四十年,似更合情理。另外,关于亓氏祖籍,县志记载为阳信,墓志记载为东齐莱芜。查《古今地名大辞典》:莱芜,清属山东泰安府,今属山东济南道;阳信,清属山东武定府,今属山东济南道,两地同属山东济南,相距不远。 亓涣出身名门,自幼聪颖,相貌异姿,与众不同。墓志说他“秀雅如翠竹碧梧,岐嶷若鸾停鹄峙”。在同辈中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亓氏把振兴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然而,尽管他三更灯火五更鸡,刻苦攻读,乃至于头悬梁,锥刺骨,“工翰墨、习雕龙”,科举之路仍荆棘载途,屡试屡厄。无奈之下,转局学剑。或许是家族基因,武学世家的潜移默化和影响,使得他很快精通《武经七书》和孙武兵术。万历十三年(1585),天子下诏求武士于乡,亓涣挺身应试,不仅陈策千百言,凿凿如石画,而且武功深厚,一路过关斩将,为主司所赏识,遂中河南鹰扬之选,即考中了河南武举。 中国武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朝武举是唐、宋武举的继承和发展。据《中国历代武状元》一书记载:明朝180年的武举历史中,在49科武举考试中,已知25科武进士1966人,其余24科人数不详。另从地方文献中查到有名可考的武进士1842人,其中安徽157人。显然,亓涣不在其中。 
颍川卫作为一级军事机构,设指挥使二员,指挥同知五员,指挥佥事六员。亓忠国初仗剑从军,以武功授万户侯,仁宗洪熙年(1425)亓忠任颍川卫指挥佥事。指挥佥事相当于武职正七品,协助长官分理屯田、验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戌守、军器诸杂务。“见任管事”,征行则率其属,听所命主帅调度。虽然朝廷有规定不论指挥使、同知、佥事“考选其才者充任之”。但从亓忠至亓渭七世世袭这一职位,可知明代“考选其才”制度形同虚设。 
这里有几处疑问:一是亓涣作为颍州亓氏第六代传人,为什么没能世袭颍川卫指挥佥事这一职务?二是亓涣参加万历十三年乡试,中河南鹰扬之选,考中的应该是武举,这在《颍州府志》卷之七《选举表·武科·阜阳武举》中有记载,但何时参加三年一届的会试,考取武进士,待考。三是亓涣中武举,成武进士后,墓志中并未交待他到底做了什么官职。只说他“才能不显于时,心事不表于世”。而且现存的清王敛福纂辑《颍州府志》和道光《阜阳县志》中,对亓涣其人中武进士及任职一事也只字未提。有记载的是,明代嘉靖庚戌(1610)、丙辰(1616)两科,阜阳人刘密(河南武举)、杨洁(河南武举)、方献可中武进士。而且有明一代,阜阳武进士仅此三人。 
       值得一提的是,立碑者之一的亓涣之孙、亓文标之子亓豫在《颍州府志·人物志》中有传记,全文如下:“亓豫,字建侯,颍州人。崇祯丙子举人,授严州节推。郡苦皇绢运船之累,豫力请疏奏分派,积害得除。所属遂安等邑,贼党啸聚,豫兼布恩威,扼其要领,单骑谕之,随为解散。”看来,亓豫虽是文举,但兴利除害,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政绩斐然。得以入志,事属当然。 从亓忠,到亓涣,再到亓豫,方志文献记载七世,墓志铭文记载八世,两相参照,互补互证,明代颍州亓氏家族脉络大致清晰起来。虽然亓涣何时成武进士?又为什么称“亓五”?曾经担任过什么职务等等问题一时还不能回答清楚。但墓志的出土,却真真切切为明代阜阳武进士金榜增加了亓涣的大名,弥补了方志文献的不足,证实了明代颍州亓家曾经的辉煌。而且,墓志的出土也丰富了阜阳的古地名。我们只知道现在颍泉区的工业园,位于古西湖旁边,却不知道这个地方明代称“丰乐原”。这一内涵丰富且语音秀美的地名,必将随着墓志的出土和研究的深入而逐步扬名于天下。(摘自http://paper.fynews.net/yzwb/20130619/index.htm A103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友发现的这方墓志铭承载许多信息“颍州八大家”
实拍安徽太和
文史踪迹|旧志独一首,诗咏“文峰塔”
人才辈出的远里庄亓氏家族
阜阳生态园
文峰塔情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