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座落在双峰县荷叶镇(旧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个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结构,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和公记、朴记、方记3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颇具园林风格,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曾藏书达30多万卷,系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曾国藩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和湘军统帅,他的故居成了人们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追寻湖湘文化踪迹的一处旅游景点。2003年,故居接待海内外游客5万人。

    富厚堂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故居,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纪念碑。

    富厚堂的建设,若从曾国藩亲建“思云馆”的清代咸丰年间算起,至光绪元年(1875)春其子曾纪泽最后一次修缮完工,前后约20年,四次兴工,历经两代人的努力,以当时曾国藩父子的身份与地位,应当建得相当豪华而气派。而实际上,气派倒有,豪华却无,如其说是“侯府”,不如说是学宫。八本堂、求阙斋、归朴斋、宏贲斋、筱咏斋、勤敬斋、无慢室、艺芳馆、思云馆……这一系列名号,在默默地展示着过去主人的志趣与风采。主人在当今这个时代曾一度受到冷遇,于是它们也显得有一点落寞,一点忧郁。管理者修旧如旧,岁月在这里得以留下最接近自然的记录。再没有受到过去愚昧的摧残,也没有得到画蛇添足的关照。它们老旧得恰到好处。

荷叶的明珠

    地处湘中的荷叶,边缘环列着一系列绵延的大山,使荷叶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 像一片碧绿的大荷叶。座落其中的富厚堂,便是荷叶上的一颗明珠,这里的山川田园, 乾坤相衔, 刚柔相济, 浑然一体,有人说,难怪这是个出大人物的地方。
其实,造就伟大的沃壤,应该是历史,是文化。打开湘中地图,衡山的王船山, 邵阳的魏源, 安化的陶澍, 这些湖湘文化的精英, 把他们所在地联成一个三角, 荷叶正处在三角的中心。没有湖湘文化的浸润,没有晚清的动乱,也许曾国藩不会出山,更不会建功立业,也就没有这乡间侯府——富厚堂了。

    简朴的侯府

    走进大门,人们也许有些奇怪:堂堂侯府气派虽在,建筑却为何如此简朴?柱为圆柱,梁是方梁,看不到雕梁画栋,唯见砖墙青瓦。再仔细一点你更会发现:建筑外墙用的是青砖,内墙则一律为土砖,连“八本堂”中厅及悬挂清同治皇帝御书钦赐的“勋高柱石”大匾的正厅,两边墙壁也是由土砖砌成的。这位率领湘军打开南京的统帅,被清皇朝封为“毅勇侯”的重臣,营建的府第竟比级别远比他低的人家还寒酸 ……

    这就不得不说到“八本堂”的“八本”了:“读书以通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是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当时,曾国藩置身于清王朝与太平天国的矛盾、满汉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清朝皇室派系矛盾与官场内部斗争等重重矛盾之中,这副曾国藩手书的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很能说明他的生存状态,非此他何以立足?他能稍稍放纵自己吗? 

  丰富的藏书

    富厚堂的精华所在,应数它的藏书楼。它的正厅是土砖砌成,而藏书楼则里外上下全是青砖,足见书在主人心中的地位。站在曾国藩次子曾纪泽藏书的“归朴斋”的三楼上,四处藏书楼悉收眼底。与其紧连的是收藏曾国藩书籍的共三层五间的“求阙斋”,与之相对应的宅北尚待修复的“艺芳馆”,则是曾国藩三子曾纪鸿及其夫人郭筠的藏书楼,位置、规模与“归朴斋”相当。那与正宅不相连的“思云馆”,一度作为曾府学堂,抗日期间,曾国藩的第四代孙女曾宝荪,将长沙艺芳女校全部图书、仪器移藏于此,思云馆就成了她的藏书楼。

    据长期掌管侯府藏书楼已有八七高龄的王席珍女士介绍,若从曾国藩父亲曾麟书藏书的利见斋算起,这一家五代有七个藏书家,五座藏书楼,这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是罕见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四处藏书楼,其建筑面积达二千多平方米,曾共藏各类中外图书三十万卷,占地八九百平方米,那是多么充盈、博大、辉煌!

    而今,四处藏书楼都静静地立在原地,无限的沧桑与灰暗,令人有点伤感。但尽管书去楼空,你仍可从它的严整与恢宏,以及其他一些精当巧思的细节中,闻到缕缕幽幽书香。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各个出版部门出版的编辑整理、研究诠释曾国藩的著作不胜枚举,洋洋大观,其源头都来自这富厚堂四处藏书楼所藏的三十万卷藏书啊!这些书,有的被曾氏后人带到了海峡彼岸,大部分被人民政府接收,藏于湖南省图书馆,还有少量的散失在民间。不管怎样,富厚堂的书香一定会飞播五洲四海并传之久远。书,才是富厚堂的最大财富。

    攸永的家风

    一座建筑,一部历史。今天,富厚堂即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参观的人,除了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更多的是普通百姓 。大家最感兴趣的,要数这个封建皇朝货真价实的“高干”之家,不管天下风云变幻,几番改朝换代,其家庭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家风,数代无一废人,均有建树。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孙辈中曾广均,二十三岁即中进士;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秘诀究竟在哪?一部《曾文正公家书》,严束家人,频撞警钟,包罗万象,用心何其良苦!当可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教经典。《家书》里曾国藩亲自总结的“八字家法”,“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全然农家本色。清同治四年,曾国藩已封侯拜相,位高权重,但十分清醒,他在寄夫人欧阳氏的信中说:“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故治家者欧阳夫人及后来长期在富厚堂主持家政的儿媳郭筠,都忠实地履行了他的指示。郭筠手书的“曾富厚堂日程”:“一,男女皆应知习一样手艺;二,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远门之才识;三,男女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要敷每月所出,人人自立一账簿,写算不错;四,男女皆应侠义成性,不要行为有亏;五,男女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外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六,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这是要求子孙们天天去做,时时遵守的。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乡间侯府富厚堂给我们的启示多多。 (中国广播网记者邓文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双峰县曾国藩故居
一池荷花迎宾客 万卷藏书起高楼
游曾国藩故居 访乡村侯府富厚堂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娄底富厚堂: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