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做一位好医生?
一个古老命题—— 如何做一位好医生? www.cnjxol.com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07年12月07日 10:48:14

《协和医事》讴歌编著 三联书店  22007年10月第1版 定价32元

上世纪80年代的内科大查房,地点在能容百余人的老楼10号楼223阶梯教室。

《协和医事》追述协和九十年。

曾经,“协和”这两个字暗示的是:医事之道的至高境界。在民间,人们按照自己的想像和期望,把协和神化了,这两个字渐渐演化成——医疗安全感、医学精英、关爱百姓的亲切姿态、病人重获健康与温情的可能。很多病人说:“我们千里迢迢到北京协和看病,是到了头。无论如何我们心甘了。”

2007年10月13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迎来90周年华诞。一本再现协和90年历程的新书《协和医事》出版,让人们得以了解协和近百年的医学传奇。此书上市后,不断引起不同城市读者的关注。

协和曾经“宽进严出”的教学,一度备受争议。但后来又证明,这每年平均十六位毕业生的“极少数产出”,每一位后来都撑起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医学世界。在《协和医事》中,还有一些医学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孙中山在协和的最后岁月、梁启超在协和的看病经历引发的“中西医学之争”……

《协和医事》的作者讴歌曾是协和的学生,在协和苦读八年,却对协和历史所知甚少,待到离开协和,回头一看,原来协和还有那么深厚的历史,那么深远的影响,于是动了为老协和人立传的念头,因此有了这本讲述老协和人传奇的《协和医事》,告诉世人:“协和”两个字该这么写。书中,作者讴歌将协和人的为医气质总结为这样六个字:自省、专注、慈悲。在讲述传奇的同时,作者还试图为当下的医疗困境找寻答案。她在书中提到:“讲述协和的泛意义,比讲述协和历史本身更加重要”。“在今天的语境下谈协和,不只是为在功绩传奇中获得一种因怀旧而生的安慰,也希望通过解读九十年的协和医事,为眼前的医疗困境找到一些标准和答案:什么是卓越的医学院和优秀的医学教育?好医生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为医之道和为医的幸福感?病人在医生眼中是什么位置?医学如何去关心广大民众?”在医疗成为一个个尴尬话题的今天,这是作者讴歌和读者们所共同关心的当今热点问题。

本期《悦读》选编书中一段内容,以飨读者。

——编者

晚年的吴阶平,经常在各大医学院做这么一个著名的演讲:如何做一位好医生?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吴阶平把自己的思考凝结成演讲内容,它们成为许多新入学的医学生的指路航向,意义可类比于近百年前奥斯勒对约翰·霍普金斯的那些医学生的演讲。

奥斯勒在1903年演讲《行医的金科玉律》时这么说:“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而他在此前十年出版的《医学原则与实务》,早已是风靡全世界的医学教科书。他说过许多和医生职业有关的妙句:

“从每个病人身上,才可以看到医学的奇妙与特别,而不是从病人的表征上来寻求这些。”

“要从生命的诗句上来鼓舞我们每天例行的诊疗工作”。

“要从日常病房工作中接触的平凡人身上,感受他们的爱和喜悦,他们的忧伤与悲痛。”

晚年的张孝骞支持协和医大新开的《医学概论》课程,亲自为那些刚进本科的学生讲课,其中就包括这个古老的命题:如何成为一位好医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内科的傅世英教授,从盛京医科大学毕业后,1950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在张孝骞身边进修了两年多的心血管内科学。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学到的不仅是张教授的精湛医疗技术,更为他的严谨治学精神和医德所感染。傅世英日后回忆这段岁月:“不仅使我医疗技术上了一个台阶,也使我明白了许多行医做人的道理。”

在今天,因为价值体系的边界日渐模糊,如何成为一位好医生这个问题,似乎需要分解成三个更具体的问题:如何做一位医生?如何做一位好医生?如何做一位医学家?但这个问题,在曾经的协和,就是简单的一个问题:如何作个好医生——晚年的吴阶平,在各大医学院校演讲的一个话题。

如何做个好医生?张孝骞对这个问题的演绎是“戒、慎、恐、惧”。“如果说我行医六十年,有什么经验可谈的话,这四个字大概可以算作第一条。对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能适用。”他对临床医学的定位是“服务医学”,以病人为中心,向病人学习。

在张孝骞看来,为病人诊断和治疗,就像公安人员破案一样。千万不能满足于一次诊断,更不能认为成竹在胸。他说,“在病人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小学生。这不是故作姿态的谦虚,而确实是经验之谈。不管我们如何想办法使自己的诊断符合疾病实际,都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阶段病情的认识。”

50年代后期,有一名中年外国人到协和医院求诊。病人入院时症状非常紧急,气喘、心痛,呼吸困难,很有些像心脏病。张孝骞给他诊断过,虽然觉得心脏病依据不足,可一时也下不了结论。后来,他病情稍有缓和,便要求出院。不久,他突然休克,抢救不及,死去了。做尸检,发现是肺动脉栓塞所致。这时,张孝骞才明白,发生栓塞的原因是由于他患有静脉炎。但当初问病史时没有问出来,也没有去翻他的老病历。“这个例子,我曾向许多人谈过。要求一个医生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重要的是能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决不能固执己见。既要勇于坚持真理,又要勇于修正错误。对自己已经做出的诊断结论,一定要用怀疑的眼光,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随时准备在新的事实面前改变原来的结论”。

一个病人痰中带血,下肢浮肿入院。化验结果是,尿中有红血球。主管医生诊断为肺-肾出血综合征。张孝骞参加了会诊,在对病人做了初步检查后,也同意这个诊断,并且拟定了治疗方案。张孝骞回到办公室,但放心不下,唯恐诊断中会有疏漏。经过反复思考,第二天,他又到病房为病人做了一次检查,发现病人的腿部静脉有点异常。根据这个线索追踪下去,果然证明病人不是患的肺-肾出血综合征,而是移形性血栓静脉炎。这种静脉炎,造成了肺、肾等多种脏器损害,给人一种假象。“疾病好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情况是千变万化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协和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是这样培养医生的
《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读后感
这组协和老照片,让我大冬天热血沸腾
致敬!看看协和大医张孝骞的56个小本本
“协和三宝”背后的传奇密码
诊治病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