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都博物馆 温温玉色照瓷瓯 龙泉窑青瓷艺术展
“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展(上)
近日,由首都博物馆主办的《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展》正式面向观众展出。此次展览通过85件龙泉青瓷精品,展示了龙泉窑青瓷的整体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所呈现的不同艺术特点。
“千峰翠色绿如染,雅淡悦目青瓷苑。”青瓷是我国瓷苑中出色名品。我国青瓷制烧源远流长,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漂瓷”,唐越窑的“秘色青瓷”,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宋代官窑的“青器”,汝窑的“天青”瓷,钧窑的窑变青瓷,瓷种纷繁,釉色斑斓,诸如翠青、冬青、天青、粉青、梅子青、水青、蟹青、虾青、蛋青、毡青等,浓艳浅淡,应有尽有,都无不以青为尚。
出品层翠欲染,有“雨过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称“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的万般灵秀,真是美不胜收。龙泉青瓷就是诸多青瓷中的一朵璀璨的明珠,老一代的陶瓷专家、学者冯先铭先生在评论诸青瓷后说:“成为青瓷釉与质地之美顶峰的则应是宋代窑工创造的龙泉青瓷,它是人工制造的青王。”
龙泉窑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开创于三国两晋,兴盛于宋并发展至顶峰,后结束于清代。产生瓷器的历时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为了更加清晰的反应龙泉窑的发展脉络,此次展览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陈列。展出的龙泉青瓷最早为南朝,选取了元明清时期的出土及传世龙泉精品,囊括了各个时期的典型器型和纹饰。
青釉刻莲瓣纹碗(南朝)浙江省龙泉市田镇下堡村出土,龙泉青瓷博物馆藏。苍翠茂林之间,山峦连绵之处,江浙地区从商周、三国直到两晋、南北朝,窑火不熄,技艺相传。真正青瓷的出现,则要追溯到东汉越窑的创烧。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龙泉接过越窑系的薪火,走向青瓷烧造的极盛时代。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时,由于君王的推崇佛教大兴,青瓷中常刻划仰莲装饰碗、盏等器物外壁。莲花纹环绕器物表面,如盛开状。莲花还是中国传统文人高洁志趣的寄托,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的内涵与佛教圣物的含义完美结合在这一装饰纹样中,成为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一部分并流传至今。
青釉鸡首壶(南朝)浙江省龙泉市田镇下堡村出土,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龙泉窑的名声鹊起离不开从此发源的瓯江。这个僻处山区的民窑,由于兴起较晚,无论是器型还是工艺无不受到周围越窑、婺窑、瓯窑的影响。随着宋朝海外贸易的兴盛,入海的瓯江为龙泉带来海外市场的热销,使它迅速发展壮大,在整个南方青瓷系列中独领风骚。南宋时期,柔和淡雅的粉青釉和可以媲美翡翠的梅子青釉创烧成功后,青瓷工艺推向顶峰。凝炼大方、明朗精致、青如美玉的“青瓷时代”就此开始。
青釉盘口弦纹瓶(宋)四川省什邡市宋代窖藏,四川博物院藏。胎白致密,施粉青色厚釉,温润如玉。瓶身自上而下装饰七道或紧或疏的凸弦纹,除此别无他饰,简洁大气,宋代尚古之风盛行,器皿造型装饰多追前代,此器型恰合宋代文人士大夫复古的追求以及崇尚清雅的艺术品位。根据目前考古资料的研究,此种瓶式后传至邻邦日本、韩国。有学者根据日本室町时代花道书籍插图推测此器有花器的功能。
豆青釉莲瓣碗(宋)四川省什邡市宋代窖藏,四川博物院藏。
左为青黄釉五管瓶(北宋),龙泉青瓷博物馆藏;右为青釉五管瓶(宋),首都博物馆藏。多管瓶为龙泉窑所独有,与盂口壶常成对出土于龙泉、庆元一带的宋墓中做丧葬冥器使用。多管瓶以五管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四管、六管、七管、十管、十五管等种类。龙泉青瓷博物馆收藏的另一件五管瓶盖内墨书“张氏五娘五谷仓柜上应天宫下应地中荫子益孙长命富贵”,说明多管瓶是做为谷仓陪葬的。该青黄釉五管瓶盖内墨书“庚戌十二月十一日太原王记”,据推算应为北宋熙宁三年。
青釉盂口瓶(北宋)浙江省龙泉市塔石乡出土,龙泉青瓷博物馆藏。此器型体现了此时段龙泉瓷的装饰特征:盛行繁密的花卉图案,用深邃的刻划线条勾勒轮廓,内填以篦划线作叶脉纹。此阶段器物釉层较薄,玻璃质感强烈,釉水流动性大,发色青绿。由于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还原气氛,部分器物釉色青中泛黄。盂口瓶与多管器往往成对出土于龙泉、庆元一带的古墓中,是当地宋代流行的丧葬冥器。
青釉洗式五管器(宋)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园艺场宋墓出土,四川博物院藏。胎质灰白细腻,施粉青色厚釉,仅圈足足端无釉。据研究,有学者认为此“五管器”为一种灯具,南宋时龙泉窑出现的新器型。北宋时景德镇窑曾生产相似形制的多管灯,装饰华丽的莲瓣纹、花草纹,不同于龙泉窑同类产品的典雅沉静。
青釉双鱼洗(南宋)传世品
青釉鬲式炉(南宋)传世品
青釉弦纹三足炉(南宋)传世品
青釉菊瓣纹碗(南宋)传世品
骑犼观音像(元)北京市昌平区狼儿峪出土,首都博物馆藏。一条陆上“丝绸之路”展示了辉煌的盛唐气象;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证明了元朝海纳百川的开放、多元与包容。龙泉窑瓷器正是借助了元代水陆便利,对外贸易发达的东风,从大窑、溪口这些地处偏远的窑址中走出,向瓯江、松溪两岸的城市扩展,进而外销。与此同时,那些原有的“中国制造”为了迎合西方人的欣赏和审美,装饰和器型在融合了“中国风”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菱口盘,荷叶形盖罐,印花、贴花,带有褐色斑点的装饰都是这一时代的新特点。
牡丹锦纹盘(元)首都博物馆藏。
青釉贴花龙纹穿带扁瓶(元)传世品
青釉刻花鸟鼓钉瓷墩(元)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褐斑高足杯(元)首都博物馆藏。褐色点彩是元代龙泉窑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制作方法是用毛笔蘸取掺有紫金土或其它高含铁量原料的彩料点画在青釉上,烧成后呈褐色,与青釉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味。
青釉莲花形鸟食罐(元)传世品
青釉梅瓶(元)首都博物馆藏
青釉缠枝花卉龙纹棋子罐(元)四川博物院藏。器身采用贴花装饰:盖顶面贴龙纹,盖沿装饰一圈朵梅,罐外壁贴缠枝牡丹纹一周,近底处双弦纹间贴朵梅式鼓钉纹。全器施釉及底,罐、盖口沿处无釉。该器物与耀州窑出土的一件北宋青釉刻花小罐在造型和图案布局上极其相似。耀州窑小罐出土时装有黑白两色棋子,推测这类小罐应是做棋子罐使用。
青釉竹节高足杯(元)首都博物馆藏
青釉刻线纹盖罐(元)传世品
青釉贴花福寿纹三足炉(元)传世品
青釉刻八卦纹三足炉(元)传世品
青釉八角菱口杯(元)传世品
青釉素面匜(元)传世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摘自网易博客< 【原创】《龙泉窑青瓷》艺术展 >
龙泉窑青瓷艺术展精美瓷器欣赏
类冰
捡漏必读——龙泉窑遇到了不要错过
瓷言片语(106)元龙泉窑印花莲纹梅瓶残件标本
龙泉窑:凝釉堆脂,色翠类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