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造一张纸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实验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实验结论
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2个塑料杯、1片玻璃、2支筷子、2支试管、2根长木条、1个水槽、2支滴管、1张报纸片。
实验步骤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
2、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
3、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
4、用木条搅拌比较它们的流动速度;
5、比较木条上两种液体下滴的状况。
结论: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二)液滴比较
1、用试管将水的食用油分别滴到玻璃上(或蜡光纸);
2、观察记录比较液滴形状;
3、将两种液体滴在报纸上,观察。
实验结论
一滴油比一滴水要瘪一些,因为它张力小一点。水要圆一些,张力大一点。而且是它们的大小不同;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比较空气和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准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2、在水槽里盛大半多的水,将吸管伸入槽底,向槽内吹气;
3、在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装袋口系紧,放入水中。
4、观察生活中风流动的现象
实验结论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
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将油和水混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
2、将同一木条放入装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
实验结论
同样多的油比同样多的水要轻。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实验步骤
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璃杯子的杯底;
2、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
3、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浸湿。
实验结论
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注意在杯子倒扣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放杯底,并放牢。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2支注射器、纯净水
实验步骤
1、用一支注射器抽进20ml的空气;
2、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
3、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活塞;
4、用另一支注射器,抽进与空气同样多(20ml)的水;
5、用手堵住管口,用与前试验时同样大小的力压、拉塞。
实验结论
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而液体一般情况下能保持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不变。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空气的重量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1根长细木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2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称量未充气的皮球的重量;
2、称量充气后的皮球的重量;
3、比较皮球充气前后的重量差;
实验结论
1、空气里有一定的重量。
2、空气的重量很轻。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烫水)、4支温度计(-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中)。
实验步骤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一:
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
3、比较测量结果。
结论:冷、温、热、烫的水的温度不一样。
实验二:
1、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连续测量10 分钟(或更长)
3、比较探研结果
实验结论
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度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1支试管、纯净水、1只保温杯(普通塑料杯则需要毛巾)、盐、1支温度计。碎冰一袋。
实验步骤
1、在试管(选用的试管要细而短,有利于热传递,加快水结成冰的速度)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结论
当环境温度低于0℃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观察冰的融化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1只烧杯、冰块、2支温度计、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表、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
实验步骤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同时测量离烧杯较远的空气的温度并记录;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同时记录离烧杯近、远的空气的温度;
4、比较记录结果。
实验结论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常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三个烧杯、冰块
实验步骤
冰块装入一只杯子,一只杯子装入部分自来水,第三只杯子里什么也不装;
隔几分钟后观察三只玻璃的外壁,说现象。
实验结论
玻璃杯外壁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2014-01-05 04:21:43)
分类: 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沙、食盐、面粉、高锰酸钾的溶解及过滤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9个)、过滤纸(4张)、剪刀、明矾、钥匙(2把)、食盐、沙、面粉、水槽(装水)、标签(8张:1-8号各2张)。
实验步骤
一、溶解:
1、在8个烧杯上分别贴上标签。
2、用烧杯向其中标有1、2、3、4号的四个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再将适量沙、食盐、面粉、高锰酸钾(几粒)分别放入4杯清水中,观察现象(颗粒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在水中的分布是否均匀?是否有沉淀出现?溶解还是不溶解?轻轻搅拌再观察。(面粉、沙进入水中,颗粒无变化,在水中分布不均匀,有沉淀,不能溶解,能过滤)。(食盐、高锰酸钾遇水即溶,颗粒逐渐变小并下沉,向四周不均匀扩散,但轻轻搅拌后,颗粒(沉淀)消失,均匀分布,完全溶解于水)。
二、过滤:
1、制作 过滤纸:
(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按1、3层打开)。
(2)将过滤纸浸湿,放入漏斗中,再向漏斗中倒入清水。
(3)如有气泡,用手轻轻挤压空气排除。
2、组装器材:将放有过虑纸的漏斗固定在铁架上,漏斗下端靠烧杯壁。
3、用玻璃棒分别将沙、食盐、面粉、高锰酸钾混合物引入漏斗中(做到一低二靠三紧贴:液面低于过滤纸;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滤纸紧贴漏斗、漏斗紧贴烧杯壁、引流棒紧贴烧杯口。)。
4、观察比较。
5、收拾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面粉、沙不溶于水,可有过虑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高锰酸钾能充分溶解于水,不能通过的过度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烧杯(2个)、试管3支、钥匙2把、3支滴管、5张标签、试管刷、烧杯刷、 清水(2杯)
实验步骤
1、在2个烧杯中加入两半杯水,分别取2毫升胶水和洗发液倒入杯中,观察现象,轻轻搅拌,继续观察。
(胶水和洗发液都有是慢慢进入水中并下沉,并向四周不均匀扩散、溶解,轻轻搅拌后,溶解加速,最终完全溶解)。
2、在3支试管中加入10-15毫升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2毫升醋、酒精、食用油,观察现象,振荡后再观察。
(醋、酒精是缓慢进入水中,在水中不均匀扩散、溶解,速度较快,振荡后充分溶解,分布均匀:油不能进入水中,漂浮于水面,不能溶解于水)
3、收拾整理器材(器材的清洗、收拾、整理)
实验结论
胶水、洗发液都是慢慢进入水中并下沉,溶解速度慢,分布不均,必须通过不断搅拌才能充分溶解于水。
醋、酒精遇水即溶,扩散、溶解速度较快,只需轻轻振汇就能均匀、充分溶于水中。
食用油不能进入水中,只能漂浮于水面,不能溶解于水。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溶解的快与慢(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烧杯(4个)、搅拌棒、冷、热水(60℃)、钥匙、纸、4份食盐(各约10克)、标签(4张)
实验步骤
1、将4个烧杯贴上标签。
2、在两个烧杯中盛入大半杯水,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现象。
(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3、将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约60℃),再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杯中,观察现象。(热水比冷水溶解速度快)
实验结论
搅拌、升高温度(把颗粒研细)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搅拌棒、塑料钥匙、放大镜、火柴、纸(2张)、烧杯、清水、滴管1支
实验步骤
1、取一只盛水的烧杯,慢慢将食盐加入水中搅拌,直到饱和(杯底出现食盐颗粒)。
2、在蒸发皿中滴入约5-10毫升饱和浓盐水。放在三角架上,并用酒精灯中热。
3、停止加热(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用余热加热)。
4、用小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转移到纸上,用放大镜观察。并与实验食盐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
食盐能够溶解于水中,也能通过蒸发从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论
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了解当地的气温。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制作乐器(比较声音高低变化)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水槽、8个杯子I(同样的)、标签、竹筷、清水
实验步骤
1、分别将七个杯子贴上标签,用杯子分别向1-7号杯中加入不等量的水。
2、用竹筷敲打杯壁,判别声音的高低变化。
实验结论
在杯子中加入的水量不同,其声音高低也不同,水量越多,声音越小,水量越少,声音越高。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人呼出气体的收集及检测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火柴、导气管
实验步骤
1、将集气集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
2、用导气管向集气瓶里吹气,利用排水法将集气瓶里的水全部排出。正立于桌面。
3、用火柴检测。
实验结论
人体吸进去的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2014-01-05 04:24:33)
分类: 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静电现象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木尺、碎纸屑、毛皮、3充气气球、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
1、用毛皮摩擦充气气球,靠近碎纸屑。(气球能吸引轻小碎纸屑)
2、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毛皮摩擦其中一个充气气球,观察现象。(相互吸引)
4、摩擦2个充气气球,观察现象(相互排斥)
实验结论
物体受到摩擦时,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从而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制作电路检测器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静电实验盒、电池、纸、笔
实验步骤
1、打开实验盒、将电池、导线、灯泡组装好。
2、检测灯泡、导线。
3、画图(简单电路:1节干电池、一个灯带灯泡的灯座、3根导线)。
实验结论
利用电路检测器,可以检测出电路中出现的故障。
注意事项:此电路检测器不能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匣、导线、带灯泡的灯座、开关、纸、笔
实验步骤
1、检测小灯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或利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2、组装串联电池电路。(将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再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
3、组装并联电池电路。(将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再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
4、观察比较
5、画电路图
实验结论
1节电池的的电压是1.5伏,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伏,所以小灯泡就比较亮;两节电池并联在一起电压还是1.5伏,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比较不同的电路连接(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匣、导线、开关、纸、笔
实验步骤
1、检测小灯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或利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2、组装串联灯泡电路。(将两个灯泡串联起来,再与开关、装好电池的电池盒连接起来)
3、组装并联灯泡电路。(将两个灯泡并联起来,再与开关、装好电池盒连接起来)
3、观察比较
4、画出简单电路图
实验结论
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光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检验淀粉及唾液让淀粉变糖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滴管、碘酒、标签、3支小试管、烧杯、试管架、搅拌棒、钥匙、淀粉
实验步骤
1、将3支试管贴上标签,其中一支收集唾液,并放置在试管架上。
2、制作淀粉糊(取半杯温水,用钥匙将淀粉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倒入另2支试管)。
3、检验淀粉糊(在装好淀粉糊的一支试管中滴入1-2滴碘酒,振荡、观察现象),(淀粉糊变蓝)
4、将唾液倒入淀粉糊中,振荡、观察现象(淀粉糊变清、变糖)
5、比较
实验结论
碘酒能使淀粉变蓝色,唾液能使淀粉变成糖。
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蚯蚓的选择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长方形盒子、吸水纸、干纸巾
实验步骤
1、将长方形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
2、桌面上放好吸水纸和干纸巾
3、将盒子罩在上面
实验结论
蚯蚓的生存环境阴暗、潮湿。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光和影子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手电筒1支,长方体木块3块
实验步骤
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不同位置照射。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打开手电筒开关。
3、将1块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
实验结论
垂直照射影子最短,平射影子最长。(平行形不变,倾斜形改变。)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变化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手电筒、木棒、木板、橡皮泥
实验步骤
1、用橡皮泥将木棒垂直固定在木板上
2、用手电筒(当作太阳光)从左、左上、上、右上、右各个方位照木棒
实验结论
影子的长度短和方向都在变化。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实验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实验步骤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结论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制作潜望镜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长方形盒子一个,镜子两块,剪刀、胶布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将长方形盒子相对的两面各剪一个方孔(一面左端,另一面右端)
2、将两面镜子分别从方孔放入盒内,沿45度角斜放,镜面平行朝上,用胶布固定。
实验结论
可以看到不在眼睛正前方位置的情况。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结论
一次反射的温度比多次反射光的温度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收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金属筒3个,温度计3支,三角架,黑色油漆1瓶,胶布1个,瓶塞3个
实验步骤
1、用黑色油漆将金属筒的外壁涂黑,待油漆干后,往筒内装一部分水。
2、把3支温度计分别放入3个金属筒中,不要与筒壁、筒底接触,用胶布固定好。
3、将3个金属筒分别平放、垂直放、斜放(用三角架来固定,呈45度角),放在阳光下照射。
实验结论
温度高低不同,斜放的温度最高。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各种颜色的纸各一张,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将每一张纸卷成圆柱形,并压平
2、将温度计一同放在阳光下照射
3、将纸和温度计一同放在阳光下照晒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不同,深色的温度升高得最快,浅色纸温度深得慢。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土壤的成分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放大镜、透明瓶子、酒精灯、三角架、金属片、镊子
实验步骤
1、将土壤晾干,用放大镜观察。
2、取晾干土壤一部分放入瓶子中,并装上水,迅速地振荡,再静置一会儿。
3、将晾干土壤一部分放入金属片上,用酒精灯给加热。
实验结论
土壤是由许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塑料盒、空瓶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盒内用沙、石堆成一座斜坡地形,并拍紧,盒的一角孔一个洞。
2、在空瓶盖上扎一些小孔,装满水,将盖拧紧。
3、用力挤压瓶子,让水喷洒到斜坡。
实验结论
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探索土壤侵蚀的实验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塑料盒子2个,木块2块,空瓶2个,水桶2只,草皮和沙
实验步骤
1、在每个塑料盒子内放一块木板,一木板上放沙压紧,另一木板上放草皮
2、将空瓶装满水,并在瓶盖上扎一些小孔,将瓶盖倒放.
3、分别用装有水的瓶子对着两木板挤压
4、用空桶接住“径流”,观察接住的水。
实验结论
有植被的土不易被侵蚀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小车、线、小塑料袋、玻璃珠、秒表1只
实验步骤
1、将小车安放在桌子上,用线的一端栓住小车,另一端拴上一个小塑料袋,小塑料袋悬空.
2、将玻璃珠逐颗放入袋中
3、记下每次起止距离的时间
实验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
实验步骤
1、将橡皮筋拴在小车的前后两端。
2、将橡皮筋绕在小车的前轴上。
实验结论
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气球能驱动小车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气球、小车、线、木棒、透明胶带
实验步骤
1、将气球吹气,并用木棒塞住气球口
2、将吹鼓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用透明胶带粘)
3、将木棒取下
实验结论
小车朝气球口相反的方向行驶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测力计、塑料袋
实验步骤
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
4、读下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实验结论
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决定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长方形盒子、测力计、砝码、线、毛巾
实验步骤
1、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2、将砝码4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和毛巾上拉一拉,比一比
3、将砝码6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拉一拉,与在桌面上拉4个砝码进行对比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滑动与滚动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测力计2支,长方形盒子2个,砝码、玻璃棒、线2段
实验步骤
1、分别在盒中都装5个砝码
2、将测力计用线栓在盒子一端的中点
3、在一个盒子的底部放4根玻璃棒
4、拉动测力计
实验结论
滚动比滑动省力
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橡皮、萝卜、小刀、水槽
实验步骤
1、将橡皮一块、萝卜一个放入水中
2、用小刀将橡皮和萝卜分别切成1/2、7/4、1/8更小再入入水中。
实验结论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体积无关,只与密度有关。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小瓶子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空瓶、色素、量杯、瓶盖
实验步骤
1、将一空瓶盖上盖,放入水中。
2、在空瓶中注入四分之一有色水,放入水中。
3、在空瓶中注入二分之一有色水,放入水中。
实验结论
注入的水越多,瓶子越往下沉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橡皮泥、量杯
实验步骤
1、将橡皮泥做成实心形体放入水中
2、将实心校皮泥做成空心的形体放入水中。
3、比较它们的排水量。
实验结论
空心时的排水量大于实心时的排水量,橡皮泥上浮。物体的沉浮与形状有关。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塑料泡沫、定滑轮、线、测力计、水槽。
实验步骤
1、将线的一端栓在泡沫塑料上,另一端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并绕在定滑轮上。
2、拉动测力计。
实验结论
浮力=重力+拉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定滑轮、线、测力计、水槽
实验步骤
1、将定滑轮固定在水槽底部
2、将线的一端拴在泡沫塑料上,另一端拴在测力计的挂钩上,并绕在定滑轮上。
3、拉动测力计。
实验结论
泡沫塑料的体积大,浮力就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橡皮泥、细线、测力计、水槽
实验步骤
1、用测力测出橡皮泥在空气中的重力
2、将橡皮泥放入水中( 小部分和侵入水中)
3、将橡皮泥大部分浸入水中。
4、将橡皮泥全部浸入水中
实验结论
橡皮泥受到水的浮力会随浸入的多少而变化。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马铃薯、食盐、烧杯、铁片、酒精灯、夹子、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1、将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杯中的马铃薯沉,另一杯浮
2、用胶头滴管取两杯液体少许,滴在铁片上(用夹子夹住)。
3、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马铃薯沉的液体没有晶体析出,另一杯有。
实验结论
两杯液体不同。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调制不同的液体使马铃薯浮起来。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马铃薯,、食盐、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分别倒入100毫升清水。
2、往烧杯中分别入入5克、10克、20元、30无、40克的食盐。
3、将马铃薯依次放入烧杯中。
实验结论
马铃薯的沉浮与食盐水的浓度有关。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沉浮子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笔帽、橡皮泥、空瓶(有盖)
实验步骤
1、在笔帽的下端粘一团橡皮泥
2、将它放入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中,用盖盖好
3、用力挤压瓶子
实验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量的大小成正比。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试管、气球皮、橡皮筋、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装满水,并用气球皮把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紧
2、将试管入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结论
水加热后体积壮增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实验步骤
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紧瓶口
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实验结论
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锥形瓶、气球、烧杯
实验步骤
1、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上
2、将锥形瓶分别放在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烧杯中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铜球、铜环、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2、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
3、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4、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铜环孔穿一穿
实验结论
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铁丝、凡士林、小棒、酒精灯、支架
实验步骤
1、将铁丝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2、在铁丝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3、用酒精灯对着铁丝的一端加热
实验结论
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圆形金属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在圆形金属片的同心圆处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2、将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对着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部分回热
实验结论
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摆的特征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铁架台、细线、同样大的螺帽
实验步骤
1、用线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铁架台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摆长;B、摆长一样和重物的轻重不一样;C、摆长不一样,重物轻重一样)
2、将第一种拉到不同高度,将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拉到同样高度
实验结论
1、同一个摆,拉起越高,摆幅大,摆速快
2、摆绳的长度一定,拉起的高度一定,重物重的摆幅大,摆速快
3、重物一定,拉起的高度一定,摆绳长的摆幅大,摆速慢。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1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
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4、分组尝试
实验结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1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杠杆平衡的研究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2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轮轴的研究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器材
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论
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2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滑轮的研究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结论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3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斜面的作用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
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结论
斜面越长越省力。
备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6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
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步骤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结论
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14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通电导体产生磁性实验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
电池、漆包线、铁钉、小磁针。
实验步骤
1、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
2、给线圈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会发现什么?
实验结论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备注:通电直导线也会产生磁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15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
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
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备注: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电磁铁的磁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导线、大铁钉、电池、指南针、大头针
实验步骤
1、电磁铁的制作与磁性检验:将导线缠绕在大铁钉上,用电池组装电路。手持大铁钉的一头,用另一头去吸大头针(可交换去试吸)
2、检验南北极:将大铁钉的一头靠近指南针,观察哪一端是南极?观察哪一端是北极?
3、电磁铁两极变化:(1)绕线方向不变,改变电流方向;(2)改变绕线方向,电流方向不变。
4、电磁铁磁力大小:(1)绕线长度不变,电流增强;(2)绕线增长,电流强弱不变;(3)绕线长度增长,电流强度增强。
5、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2、电磁铁有南北极之分。
3、电磁铁两极是可以变化的,绕线方向或电流方向改变了,它的两极都会变化。
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绕线长度、电流强度有关。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杠杆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正确指出杠杆尺上的支点、力点、重点
2利用杠杆结构,改变力点或重点的距离,让学生探究杠杆的省力或省距离的秘密。
实验器材
简单机械实验箱、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杠杆,挂上钩码,确定支点、力点、重点。
2、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比较物重和拉力大小;
3、支点到力点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比较物重和拉力大小。
4、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比较物重和拉力大小。
5、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杠杆都有支点、力店、重点。
2、支点到力点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支点到力店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滑轮组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正确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让学生探究滑轮的秘密。
实验器材
简单机械实验箱、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定滑轮、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2、组装一个动滑轮,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3、组装一个滑轮组,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4、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定滑轮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方向。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轮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正确组装轮轴。
2知道轮轴的作用,让学生探究轮轴的秘密
实验器材
简单机械实验箱、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轮轴,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2、比较前一个轮轴,换一个大轮,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拉力。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2、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斜面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正确组装斜面模型
2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让学生探究斜面的秘密。
实验器材
木板长、短各一块,圆磙、平板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平板测力计将圆磙提起
2、用平板测力计将圆磙沿斜面往上拉,测出拉力
3、换长木板仍然搭在原来的木块上,交圆磙沿斜面往上拉,测出拉力
4、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2)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秘密
实验器材
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9滴管、培养皿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洋葱表皮剥下一薄层,用显微镜观察。
2、制作洋葱切片:先取下一小片,用镊子取下,轻放在滴了碘酒的载玻片上,用盖玻片从右向左滑动放在切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3、将制作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好焦距观察
4、观察时用左眼观察显微镜,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
5、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日食和月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器材
三球仪、(或皮球、电灯、人头)
实验步骤
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
2、转动三球仪,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当月球转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时,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是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1、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这是日食。
2、当月球转到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射月球的光被挡住了,这就是月食。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化学变化可能出现的变化
实验器材
烧杯、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步骤
1、先观察铁钉的颜色。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
3、取出铁钉,再观察铁钉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论
铁钉颜色变红,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此处不是铁钉生锈,铁钉上的红色是置换出的铜)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月相的成因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实验器材
三球仪、电灯(强光源)、皮球
实验步骤
1、把皮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在“月球”上,此时看到月球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使“月球”围绕“地球”地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
3、填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国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光的传播(小孔成像)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正确组装小孔成像模型
(2)知道光的传播路线,让学生探究小孔成像的秘密
实验器材
细直筒、电灯、大小刚好能套在一起的两个纸盒
实验步骤
1、光的传播路线:用纸卷一个细直简,通过直筒看电灯光;把细直筒弯折,通过直筒还能看见电灯光吗?
2、小孔成像:
(1)将大纸盒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纸盒的底,粘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作屏幕;将大小两个纸盒套在一起
(2)点燃蜡烛,将盒子的小孔对着蜡烛,推(拉)小纸盒,调整屏幕和小孔的距离,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吗?像素是什么样的?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倒立的实像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光的折射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一半黑一半白的(且刚好能烧杯外壁上)纸、电筒
实验步骤
1、把纸贴在烧杯外壁上,将涂黑部分竖立刻一条直缝。
2、让电筒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对面观察,作好光线射入的位置记号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凸透镜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及底座、蜡烛及底座、火柴
实验步骤
1、成像作用:把纸屏对着窗户,凸透镜放在纸屏和窗户之间;向左(右)移动凸透镜,观察纸屏上出现什么?
2、成像规律:(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立在桌子上,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致相同。(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像是什么样的?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及其性质检验。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器材
导管、稀盐酸、药匙、集气瓶、火柴、高低架、蜡烛、镊子、小石子、澄清的石灰水、水槽
实验步骤
1、检验气密性:把试管、组装好,导管的一头放入水槽中,用双手握住试管,另一端有气泡冒出来即可。
2、抽取二氧化碳;把适量小石子装入试管,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迅速装好导管,另一端放入依据瓶中;把点燃的火柴放到集气瓶中检验,若熄灭,表明集气瓶已装满,取出导管,盖上玻盖。用同样的办法收集两瓶;待用。
3、性质检验;(1)将高低架上的两支蜡烛点燃,放入二氧化碳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氧化碳瓶中,轻轻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稀盐酸遇到小石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不能帮助燃烧,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氧气的的制取过程及性质
实验器材
试管、导气管、棉花、高锰酸钾、酒精灯、铁架台、药匙、广口瓶、火柴、细铁丝、木炭、镊子、燃烧匙、水槽。
实验步骤
1、 组装试管、导气管。
2、 检查气密性。将导气管放入水槽,用双手握住试管,水槽里有气泡冒出即可。
3、 制取氧气:把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松软的棉花塞住试管口。装上导气管,将试管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管口低于管底。加热制取氧气,用排水吸气法收集氧气。
4、 制完氧气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5、 检验氧气的性质:
(1)将燃烧着的木炭慢慢放入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
(2)将烧红的铁丝放入集气瓶中,立即火星四射。
实验结论
1、高锰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
2、氧气能支持燃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四年级上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