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历史政区沿革
userphoto

2022.12.14 山西

关注

  古为冀州之域。
  虞置并州。
  夏仍为冀州。
  周为并州。周成王封叔虞为唐,后改为晋国。
  战国时属赵,兼属韩、魏。
  秦置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等郡。
  汉元封中年置并州,统领太原、上党、雁门、定襄、西河、云中六郡;其时,河东郡属司隶,代郡属幽州。建安十八年(213)并州并入冀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复置并州,晋因之,永嘉后陷。
  北魏皇始元年(396)仍属并州。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置司州,另置秦、东雍、朔、肆、汾五州。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改司州为恒州,另置朔、晋、显、蔚、建五州。
  唐贞观初年置河东道。五代周广顺元年(951),刘崇据太原,是为北汉。辖并、汾、辽、沁、石、忻、代、岚、宪、隆等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仍为河东路。
  辽重熙十三年(1044)建为西京道。
  金为河东、西京两路,天会六年(1128)又分河东路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
  元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属中书省,辖晋宁路、冀宁路、大同路。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山西行中书省,九年(1376)改为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辖太原、大同、平阳、潞安、汾州五府,辽、沁、泽三州。其时,山西等处按察司分设冀宁、冀南、冀北、河东四道,兼察诸府、州,是为省设道之始。
  清为山西省,领太原、平阳、蒲州、潞安、汾州、泽州、大同、宁武、朔平九府,平定、忻、代、保德、霍、解、绛、隰、沁、辽十州,归化城、宁远 托克托、清水河、萨拉齐、和林格尔六厅,以冀宁道、雁平道、河东道、归绥道兼察之。
  民国元年(1912)原归绥道所属地区脱离山西建为绥远省,即今内蒙古自治区。民国三年(1914)五月分设冀宁道、雁门道、河东道,十九年(1930)废道。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以太行山、五台山、吕梁山为依托建立了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根据地,在我省境内设太行、太岳、北岳、晋西北等行署,领导人民坚持对敌斗争。
  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建立。
  现辖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中、忻州、朔州、晋城、临汾、运城十市,吕梁行政公署及所属县(市、区)。

  附:山西省政区介绍

  山西历史称谓

  并州
  (1)古属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应邵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夏仍为冀州地,周曰并州。《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薮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呕夷;浸曰涞、易。”据《舆地广记》载,周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部分地区。
  (2)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东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复置,领太原、上党、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六郡,仍治晋阳。晋沿用,建兴后沦没。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移治唐明镇,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晋
  山西在春秋时为晋国,故后世简称山西为晋。按,晋,西周侯国,姬姓。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晋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春秋后期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至公元前376年为韩、赵、魏三家所瓜分。

  三晋
  战国时称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为三晋。《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后世以三晋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别称山西为三晋。

  山西
  隋炀帝以李渊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河东
  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唐以后泛指山西。顾炎武《日知录》第三十一卷称:“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

  山右
  明代有人以太行山之左右,称山西为山右、山东为山左。谢肇淛《五杂俎》卷四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即今安徽),江北则推山右”;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即是。

  山西革命根据地

  晋冀鲁豫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包括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四个区。即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陇海路以北,石太、石德路以南的广大地区。1937年冬,我八路军一二九师进入太行和太岳山区,创立了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粉碎了日寇的九路围攻后,我主力部队先后挺进冀南、鲁西地区开辟工作。1940年8月冀南、太行、太岳成立了统一的行政联合办事处。1941年7月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边区领导机关先后驻于涉县荆家会村、禅音村、武安三王村、冶头等。自1937年冬至1944年春,边区军民同日伪军作战三万余次,毙伤日伪军十九万余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45年,日寇刚一宣布投降,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在日伪军的配合下于八月下旬向我边区的长治进攻,妄图窃取胜利果实。我边区军民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迎头痛击,一举歼灭了来犯之敌三万五千余人,这就是毛主席表彰的“上党战役”。在解放战争期间,边区不断发展壮大,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与晋察冀边区合并组成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同年8月改称华北人民政府。

  晋察冀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下辖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即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石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1937年9月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以五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创立了北岳根据地;1938年1月正式建立了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与此同时先后开辟了冀中、平西和冀东根据地。在抗战八年中,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三万二千余次,毙伤日伪军三十五万余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地军民击退了蒋介石的多次进攻,不断扩大和发展了解放区。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48年5月与晋冀鲁豫合为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8月改称华北人民政府。晋察冀管辖我省的是北同蒲路以东、石太路以北各县。

  晋绥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包括我省西北部和绥远省东南部广大地区。边区领导机关长期驻于兴县。1937年冬,我八路军一二O师进入晋西北,创立了晋西北根据地。同年8月一二O师一部和地方武装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北部,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15日正式建立晋西北民主政权,称山西省第二游击行政公署,1941年8月1日改为晋西北行政公署,1943年11月改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边区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寇多次“扫荡”和击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1937年冬至1944年春,边区军民和日伪军作战一万零一百余次,毙伤日伪军十万零七百余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边区军民团结一致同蒋阎匪帮进行了坚决斗争,不断扩大和发展了解放区。1948年春,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等同志,来到晋绥边区,对边区人民是极大的鼓舞。毛主席在兴县蔡家崖发表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两篇光辉著作,为晋绥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边区的各项工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打过长江 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需要,1949年2月21日撤销晋绥边,区,所辖山西地区划分为晋南区、晋西北区,归陕甘宁边区领导。

  冀晋区 抗日战争初期我党以五台山为中心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属晋察冀边区领导。1937年底成立了晋东北十八县政治主任公署,1938年6月改为晋东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称冀晋区行署。1947年11月29日与察哈尔省合并改为北岳区(在1942年至1943年期间也曾称过北岳区),下设六个专区,在我省境内的为一、二专区。一专区管辖繁峙、浑源、大同、阳高、广灵、灵邱、应县;二专区管辖五台、盂县、平定、定襄、寿阳、榆次、阳曲、阳泉(市)。

  太岳区 1937年冬我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1941年9月1日正式组成太岳区,归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领导。1946年时辖四个专区、三十四个县。一专:沁源、安泽、沁县、屯留、长子、霍县、灵石、赵城、介休、平遥。二专:浮山、翼城、绛县、沁水、曲沃、临汾、冀氏、襄曲、洪洞。三专:安邑、夏县、平陆、闻喜、稷麓、稷山、新绛。四专:晋城、高平、垣曲、士敏、阳城、济源、孟县、王屋(后三县今归河南省)。其政权机关太岳行政公署,先后驻设在沁源县的阎寨、安泽县的桑曲、沁水县的郑庄、阳城县城关。1949年秋撤销,所辖各县归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

  太行区 1937年冬我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1945年正式组成太行区,政权机关为太行行署,先后驻于涉县赤岸、西戍村,归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领导。1945年2月管辖八个专区,一专:平东、昔东,和东、内邱、临城、赞皇、元氏、井陉、获鹿。二专:和西、辽西、榆次、太谷、平西、昔西、寿阳、榆太祁。三专:武东、襄垣、黎北、祁县,武西、榆社、左权。四专:黎城、潞城、平顺、壶关、长治。五专:涉县、磁武、安阳、林北。六专:武北、邢台、沙河、武安、偏城,邢西。七专:林县、辉县、汲淇、新乡、修获武。八专:陵高、晋东、修武、沁博、陵川。1949年6月1日撤销,所辖各县分别划归山西、河北、平原三省。

  晋西北区 1949年2月21日撤销晋绥边区后,成立了晋西北区,政权机关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归陕甘宁边区领导。下设五寨分区(包括河曲、保德、五寨、神池、偏关、岢岚);离石分区(包括临县、离石、中阳、方山);雁北分区(包括朔县、山阴、怀仁、平鲁、左云、右玉、大同);雁南分区(包括宁武、代县、静乐、崞县);另有兴县、岚县二直属县。区领导机关驻兴县。1949年9月1日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后,所属各县除雁北分区划归察哈尔省外,其余分别划归兴县、忻县、汾阳等专署领导。

  晋中区 1948年晋中战役胜利结束后,为了适应最后解放太原的战争需要,8月1日组成了晋中区,其政权机关称晋中行署,驻于榆次,归华北人民政府领导。下辖三个专区。第一专区:盂县、阳曲、忻县、平定、寿阳、五台、定襄。第二专区:汾阳、孝义、文水、交城、清源、徐沟、晋源。第三专区:太谷、榆次、祁县、平遥、介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简史
历史人文之山西历史
新绛 王凯平//孙定国和二一二旅(上)
关于“尧都平阳”历史地望的再探讨-—兼与王尚义先生商榷
晋绥边区形成
●卷三百十六 舆地考二--- ○古冀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