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循环定向集中练3 (定点3:文言文翻译)

一、请翻译下列句中的画线句。

1.

大树将军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后汉书·冯异传》)

(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译文: 

(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 

答案:冯异为人谦让从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领着自己的车让路。进退行处都有一定的地方,军中都称他有规矩。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定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坐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攻破邯郸后,改编部队分属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士兵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看重他

2.

齐 景 公 出 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①”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②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1)殆所谓之不祥也?

译文: 

(2)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译文: 

答案: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有贤能(的人)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所谓不祥,就是像这种情况。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怎么叫不祥呢?”

3.

钓 鳏 鱼

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

子思喟然叹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1)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

译文: 

(2)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译文: 

答案:子思(人名)居住在卫国,有个卫国人在河里钓鱼,钓到一条鳏鱼,那鱼大得可以装满一辆车。子思问他道:“鳏鱼,是鱼中难以得到的鱼啊。您是怎么钓到的呢?”回答说:我开始下钓时,垂下一条鲂鱼做诱饵,它经过看都不看;再换上半只猪的身体,它就吞下去了啊。

子思喟然叹息道:“鳏鱼虽然难得,因为贪心死在诱饵上;学士虽然懂得道理,因为贪心死在俸禄上啊。

4.

戎夷解衣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注】 ①后门: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

(1)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 

(2)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译文: 

答案:戎夷离开齐国到鲁国去。天气十分寒冷,他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就和一个弟子在城外露宿。天气越来越冷,戎夷对他的弟子说:“你给我你的衣服,我就能活下来;我给你我的衣服,你就能活下来。我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天下着想要爱惜生命;你是没有才德的人,不值得吝惜自己的生命。你给我你的衣服。”弟子说:“没有才德的人,又怎么会给国家栋梁之才自己的衣服呢?”戎夷说:“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他解开自己的衣服给弟子穿,半夜被冻死了,弟子最终活了下来。

5.

杨 子 过 宋

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1)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 

(2)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译文: 

答案:杨子路过住在宋国东部的一个旅店,(店老板)有两个妾,其中丑的地位高,漂亮的地位低。杨子询问其中原委,旅店的主人回答说:“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我不觉得她漂亮;长得丑的自以为丑,我不觉得她丑。”杨朱对他的弟子说:“做了贤德之事,要去掉自以为贤德的想法,到哪儿能不受到赞美呢?

6.

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1)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 

(2)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译文: 

答案: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国都穿紫色的衣服。在那个时候,五尺白布抵不上一尺紫布。齐桓公忧虑这件事,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布太贵了,全国的老百姓都喜欢穿紫色衣服,无法阻止他们。我该怎么办?”管仲说:“大王您为什么不试着不穿紫衣服呢?对左右说:‘我特别讨厌紫衣的气味。’这个时候正好有穿紫衣服进来的近臣,您一定要说: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齐桓公说:“好的。”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在第二天国都内就没有人穿紫衣服了,三天之内这个国家之内没有人穿紫衣服了。

7.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1)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译文: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译文: 

答案: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趁机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恰巧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8.

曲 突 徙 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译文: 

(2)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耶?

译文: 

答案:有个客人经过主人家,看见他家的灶是直烟囱,旁边有存放的柴火,客人对主人说,(烟囱要)改成弯曲的烟囱,柴火搬到远的地方放,不然,就会有失火的隐患。主人沉默没搭理。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救火,幸好熄灭了火。(主人)于是杀牛置酒,感谢邻居,灼伤的人安排在上座,其余的按照功劳排定座次,但没有请那说要做弯曲烟囱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先前要是听那客人的话,就不必花费牛、酒,终究没有火患。今天按照功劳请客,(哪里有)说做弯曲烟囱搬开柴火的人没有得到恩惠,焦头烂额的成为上宾的?主人马上醒悟赶紧去请那客人。

9.

巨贾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译文: 

(2)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译文: 

答案: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着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刚才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一个打鱼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

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了不算的人。”于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着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于河水之中了。

10.

毋择失鹄

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天鹅)于齐侯。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见齐侯曰:“寡君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鹄飞冲天,遂不复反。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颈,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故不敢爱身逃死,唯主君斧质之诛。”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于鹄远矣。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献于大夫为汤沐邑。”

(1)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

译文: 

(2)故不敢爱身逃死,唯主君斧质之诛。

译文: 

答案:魏文侯安排他的门客毋择送一只天鹅给齐侯。毋择在路上弄丢天鹅,仅仅献了一只空笼子。毋择进见齐侯说:“我们国君让使臣我来送天鹅给您。(结果)半路上天鹅又饿又渴,我放它出来让它喝点水吃点东西,它一飞冲天不再回来了。我心想不是没有钱来再买一只天鹅,只是觉得哪有作为自己君主的使者,却怎么可以轻易地改变他的礼品呢?我也想过不是不能拔剑自刎,让自己的尸肉腐烂骨头暴露在荒郊野外里,(但这会使人以为)我的君主看重礼品轻视谋士;我也不敢逃到陈国或者蔡国之间去,不愿意因此断绝齐魏两国君主的外交往来。所以我不愿爱惜自身的生命以此来躲避死亡的处置,(因此把空笼子带来献给您,)听凭君主您用刑具处死我。”齐侯很高兴,说:“我今天听到你的这番话,(觉得)比送给我天鹅让我受益多了。我在都城外有地百里,愿意把这块地送给你作为你的封地。”

11.

吕蒙正为相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所累,昔贤之所难也(欧阳修《归田录》)

(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译文: 

(2)盖寡好而不为物所累,昔贤之所难也。

译文: 

答案:吕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宽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赏识。有一位朝廷中的官员,家里藏有(一面)古镜,自己说这面镜能照二百里。(朝士)想凭借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他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闲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告诉他,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说这事了。听到这话的人都赞叹佩服吕蒙正,认为他比李卫公更贤德。大概他的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二、请翻译下面各文段。

12.

智 子 疑 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答案: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把墙弄塌了,他的儿子说:“不把墙砌起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他邻居的父亲也这么说。天黑以后果然丢失很多财物,他家的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父亲。

13.

汉人煮箦

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是何物,语曰:“竹也。”归煮其床箦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轹辘,欺我如此。”

【注】 ①轹辘,诡诈。

答案:有个中原人去吴国,吴国人上了道笋做的菜,(中原人)问是什么东西,吴国人回答说:“竹。”(中原人)回家后煮床上的竹席可怎么也煮不熟,于是对他的妻子说:“吴人诡诈,像这样来欺骗我。”

14.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答案: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苗不长就把它们往上拔,(然后)疲倦地回家,对他家的人说:“今天很累啦,我帮助苗长()了。”他的儿子跑去看苗,苗都枯萎了。

15.

截 竿 入 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答案:鲁国有个拿了根长竹竿进城门的人,开始是竖着拿的,进不去;又横过来拿,还是进不去,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翁来到说:“我虽然不是圣人,但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从中间截断再进呢?”于是他就按照老翁的说法截断竹竿。

16.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答案: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白衣服出去,天下雨,就脱掉白衣服,穿着黑衣服回来了,他的狗不认识他就对着他叫。杨布生气了,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它。你也是这样啊。如果先前让你的狗白颜色出去,黑颜色回来,你难道不奇怪吗?”

17.

自 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译文: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译文: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译文: 

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

(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解析:(1)“行”“动”的理解很关键,要翻译准确;“法度”放在副词“皆”后,此处应活用为动词,译为“符合法度”。

(2)“虽”译为“即使”,“以为”可译为“认为”,“与”译为“送给”“赠给”,“妄谋”译为“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其中“犹”与“况”相对应,翻译时要注意这种对应关系,译为“尚且”“何况”,语气贯通。

(3)“若”,代词,译为“这样的”;“损”译为“损害”,“益”与之对应,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使……获益”,意译为“对我有好处”。

【参考译文】

有品行(的人)(即使)很贫贱也可以去与他结交;没有品行(的人),即使大富大贵也不要去亲近他。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不会有丝毫超出法理、违背本分的行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他们)讲究忠孝仁义,与家人和睦,对同乡和蔼,不把灾祸留给他人,以后也绝对不会有灾祸。没有品行的人,诡诈奸伪,(对人)凶暴忌恨,这些都充塞于他的胸间;他一心所想到的,都触犯到了法理,贪婪的口水挂满嘴边,吞并据有的心思很嚣张,一旦他有了时机,便会凭借权势强行夺取;(他们)即使死了,(对身后之事)也有所谋划,残余的恶行还是会毒害于人,必定难以善终。普通人有品行,就能保全自身,守住家业,保护子孙,(死后)遗留下来的善行也会被民间流传;公卿大臣没有品行,也会使自身灭亡,使家道没落,使国家败亡,丢失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不妨为此作一个判断:没有品行的卿相,尚不如有品行的普通人。得到这样的人(有行之匹夫)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人在我这里,他却拒绝我,又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人和他交往呢?与其担心他人拒绝我,不如把那些被他人拒绝我的理由反过来被我自身拒绝,大概就可以(结交到那样的人)了。随意地用话语来议论他人,就接近于小人了;能够自己反省自身,就不失为一个君子了。我终其一生都应当履行这句话啊!我年少无知,只希望沿着我父亲所走过的路行走,小心谨慎的样子唯恐有所违背,有辱父母。希望能坚定地走入正道,希望最终能成为君子,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自己的告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弟子规》90句完整篇带译文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精练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