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作用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成的体育项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民间流传。其真正的起源在学术研究上一直没有定义;目前公认的是武当张三丰创编,由武当道家传入民间。最早在赵堡镇出现,后传入温县陈家沟,被陈氏氏族认可而在族内习练;后经永年杨露禅传入河北永年,逐渐形成了杨式太极拳流派。而当今在社会上流传较广的24势太极拳,是由杨氏传统太极拳简化而成的,是在上世纪的1956年由国家体委运动司委派当时著名太极拳师整理编辑的;在1958年进行了技术方面增补改动,同时改编定型了太极剑32势的套路。太极拳八法五步则是2018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编创推行的新套路。

太极拳运动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及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发展很快。太极拳运动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对人的身体健康与预防疾病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是应用体育运动来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黄帝内经中曾提到“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导引是古代的一种体操活动;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曾出土了在绢帛上绘画的导引图示共44幅;在这些图示中依稀能够看到太极拳和现代健身气功的身形。华佗的理论是“人身常摇动則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华佗还曾选编了“五禽戏”。总之,练太极在防治疾病减缓抑制疾病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练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从人体生理上讲,这些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从动作上讲,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有的动作比较复杂,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大脑是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的。这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训练的作用,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从而使人感到舒适,精神焕发。

打太极拳时,全身的骨骼肌进行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增强了必要的静脉压力;同时呼吸运动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隔运动;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效果会增加。这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如果一个人胸部,肩部,肘部肌肉用力,就会使胸廓固定,呼吸受到限制。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就会面红耳赤,颈部血管弩张;而练太极拳就没有这种现象。

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就是所说的“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隔式呼吸,在医疗保健上有很好的作用。横隔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这样的呼吸运动,对心脏与心血管有良好的作用。改善了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了心肌的营养。此外横隔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说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症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能够缓解和减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状。经常打太极拳,胸部呼吸肌及膈肌有力,深长细匀的呼吸和腹肌,膈肌的活动,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化,增加通气功能,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另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作用,对消化系统也有良好的影响。

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练拳时要求“含胸,松腰,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等。这说明,打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减少老年驼背,缓减老年性骨质疏松,延缓衰老。由此可见,太极拳的经常习练,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没有忽起忽落及激烈的跳跃动作。练习得当时虽然身上有微汗,但很少发生气喘现象,练拳后给人以轻松舒适的感觉。对于不同年龄及性别的人都可以从事习练,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更是一种很好的体疗手段。

二,   连贯均匀:太极拳的套路习练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度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明显停顿的地方;如同许多半径不同的圆,弧线自然顺畅的吻接在一起。习练时速度均匀,前后贯串,就像行云流水,又如和风吹拂,绵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太极拳的拳势不同于其他拳种,它要求上肢的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去,这符合人体骨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太极拳的练习就是在做不同半径的圆弧运动,画各种形态的圆,体现出柔和圆活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四,   协调完整:太极拳运动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式练习都要求;上下相随,内外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意念,呼吸,躯干,四肢动作要一体完整。打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有许多动作都是以躯干来带动四肢的;相应相合,不能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脱节,支离破碎。

动作要领:

一,   意识引导动作:意识就是人们常说的想象力;每个动作都是先从意识开始,用意识去引领动作。要做到以“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身随”。必须注意两点:第一安静,要从心理做到安静无杂念;第二注意力要集中,专心致志地练拳,不分心,不走神。不能边打拳,边东张西望,更不能边打拳边聊天。

二,   着意放松:不用拙力,所谓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立情况下某些部位的放松。如脊柱直立放松,头颈放松,躯干放松,四肢放松,身心放松,内脏放松。全身不僵硬,无紧张之处。然后由“松”再慢慢的使力量集中起来,达到势势连贯,处处圆活,周身协调。

三,   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打太极拳时要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而周身,总須完整一气,这就是上下相随周身协调。初学者不易做到,可以先进行单式的练习;同时也要练习各种步法:如,虚步,弓步,丁步,歇步,以及重心移动变换步法;躯干的旋转,手法的变换;独立步等。逐渐提高下肢的支撑力量,从而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均衡。

四,   虚实分清重心稳定:了解了太极拳的姿势动作的要领后,就要进一步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重心的问题。在练习中上一动与下一动的连接,位置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化和重心的转换。在太极拳的习练中,要注意分清虚实,掌握身体的重心平衡。要领会“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做到“中正安舒”;凡是旋转的动作,应先把身体稳住再提腿换步;进退的动作,先落脚而后再慢慢地改变重心;同时躯干要做到沉肩,松腰松胯。

五,   呼吸自然:初学太极拳的人要注意保持自然呼吸。按照自己平时的习惯和需要进行呼吸,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当动作练熟之后,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进行,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总之,呼吸要顺畅、深长、细匀。

以上的要领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身体各部位在练太极拳时的要求

头部:应头容正直,不可低而下视。头低则精神提不起,所谓“提頂”或“吊顶”,“头顶悬”“虚领顶劲”都是要求习练者头向上顶。这样可以避免颈部肌肉硬直。头不能东偏西歪的自由晃动;目光平视,随身法手法的变换转动;注视前手,个别动作也有时看后手。不可东张西望,不要随意闭眼或精神涣散。打拳时力求神态自然,注意力集中。舌抵上腭,口自然闭合,口腔不会干燥,产生的唾液多可下咽。

身躯:腰部;“腰脊为第一主宰”。应松腰正脊,不要硬往下压;硬压则不宜转动;松則转动自如。所谓腰如车轮是指转动灵活;腰如毂,是说腰背要正直,腰不下松。不正直,則必然导致翘臀而尾闾不中正。这样神必不能贯頂,力也不能由脊背而发。臀部自然下垂,吊顶垂臀都是用意识调整,不可用力去控制。

胸背:含胸拔背,或者“含悬在胸,运动在两肩”.背部肌肉随两臂的伸展动作尽量舒展开;同时注意胸肌松弛自然,不可使其紧张,这样胸就有了“含”的意思;背也有了拔的形式,呼吸调节也自然了。

腿部:在太极拳练习的过程中,进退的变化,发劲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主要在于腿部。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重心的移动,脚放的位置和腿的弯曲程度。“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就是这个道理。腿的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周身姿势的正确与否及稳定程度。

腿部活动时,首先要求胯和膝关节放松,这样才能进退灵活。脚的起落,要像灵猫一样,轻巧灵活。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脚掌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难度大的动作:如二起脚,摆莲腿等,要根据个人的状况而定,可以变形去做。不同的太极拳流派对步法的要求不同,步法上有一定的差别。

臂部:所谓沉肩垂肘,就是要求这两个部位的关节放松。肘和肩关节是相关联的,能沉肩就能垂肘。打拳时应经常注意,肩关节松开下沉,并有意识地向外引伸。

太极拳对手掌的要求:是微微含蓄但又不能软化,漂浮。推掌时要沉肩垂肘,手腕微坐。但不能变的太死,会不利气血流动。手法的翻转,要求轻松灵活;出掌要自然,手指要舒伸,微屈,虎口撑圆;拳要松握,不能太用力;做动作时,臂要始终保持一定的弧度。动作进行中不能中断,要连绵不断,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灵活自然。

练习太极拳要速度均匀,架势不可忽高忽低,要适当掌握运动量。要持之以恒,最好有专人辅导,不完全依靠电化教学。初练时要注意姿势;端正,稳定,舒松,轻匀。进而要注意连贯,协调,圆活,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知道虚实的分明,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劲力完整,意念集中,以意导劲,调整呼吸。学习太极拳应如同上学一样:启蒙,小学,中学,大学,循序而进。

古代的导引之术,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与太极拳之间有着明显的养生健身共性;据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导引术帛画,我们可以知道汉以前就非常流行导引术了。古导引熊经鸟伸;华佗五禽戏取法于鸟兽;太极亦有倒撵猴,野马分鬃,白鹤晾翅等名目。太极拳不外乎虚实开合。虚实开合即所以调呼吸也;其最妙处,则在全身运动极匀而缓;动作匀缓则呼吸自然深长,故息不必调而自调。导引亦不过借形式之开合以调其呼吸耳。易筋经,八段锦乃一枝一节之运动;太极拳则是全身之运动,可使四肢百体皆平均发育毫无偏重之处。这就是太极拳能却病延年的原因。其实质就是所谓的松静,松静则气自沉于丹田。所以主张用力者,绝不能归于自然,舒适之境则不可得,太极导引之利益形式虽是而异曲同工。

太极拳之呼吸,随体式之开合。吸为开,呼为合。李亦畲先贤曾说: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吸本为入气而反为提;呼本为出气而反为沉。因此太极呼吸之升沉实为先天气之消息,故能却病延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运动方法
打太极拳时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怎样打好太极拳
老年人打太极拳5个太极技巧 运动更轻松健康
蒋玉堃论太极拳
【图】【24式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基本动作要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