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香港书展:武侠文学的起源与传承

中新社香港7月7日电 (曾平 钟晓璐)第27届香港书展将于7月20至2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书展首次设立年度主题“武侠文学”。7日,武侠小说作家郑丰、被誉为“金庸御用插画师”的画家李志清、小说杂志《武侠世界》社长沈西城在香港细叙他们与武侠文学的故事。

沈西城忆述指,上世纪30年代,香港已经出现书写黄飞鸿事迹的武侠小说,到50年代中,吴公仪与陈克夫在澳门比武轰动一时,随后有报章想借助武侠小说提升人气,邀请梁羽生、金庸等在报章撰写武侠小说连载,结果大获欢迎,出现越来越多的写作者,这股兴盛之风一直持续到80年代。

李志清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为金庸小说的日本版创作插图,后来又与金庸合作开公司,将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以画作的方式呈现。他说,金庸的作品故事性强,脉络清晰,改编成漫画也相对容易,但直言每个人对人物的想象并不一致,如果画出来的角色能有50%的读者认同已算成功。

郑丰回忆指,父亲和哥哥都喜欢看金庸小说,在他们的熏陶下,自己很小就看完了金庸的全部作品,后来又重复看了几遍。她对在真实历史背景下书写历史人物,同时也混合塑造虚构人物的写法印象深刻,认为这种写法可以让读者感到好像这些事情真有发生过。1973年,郑丰出生时金庸已经封笔,于是她从初中开始尝试自己写武侠小说。

谈及现在的武侠小说似乎陷入了某种衰落,三位讲者各自陈述了自己的看法。

郑丰以西方奇幻小说作对比指,《魔戒》出世后很多人也以为再也不可能有作品能够超越,但后来又出现了哈利波特系列。她直言金庸确实是一座“好大的山”,但武侠小说一直都有很大读者群,年轻的作家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

李志清认为,金庸的成功与当时历史、社会等客观环境和条件相关,年轻人未必可以成功沿袭金庸的老路。现在有作者一味追求感官刺激,也有些小说只有“武”没有“侠”,但其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狭义精神才是武侠小说的精髓。

沈西城则指,小说只有好看和不好看两种,问题不在于某种小说类型是否衰落,优秀的作品自然不缺读者。(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60,70后作家香江纵论武侠梦
倪匡:十三亿人有十二亿在投机,人人都是韦小宝
黄易——武侠小说家
我与金庸
香港书展:青缃之间话侠义
缅怀完金庸后,你更应该知道这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