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徵明晚年行书《琵琶行》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书于88岁(1557年)。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徵明是其字,后以字为名,而更字徵仲,又因祖上为衡山人,故自号衡山或衡山居士,也自称停云生。文徵明以其诗文书画等方面的才能,在中国书法和绘画史上都留下了很高的声誉。

就其书法而言,更是明代一位集大成的书法家,篆、隶、真、行、草各种字体都有不朽的作品留世,尤其是他的小楷和行草,更是成就卓越。

由于文徵明回居苏州老家后,心中已经完全没有了政治抱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诗文书画等艺术方面的创作。从书法方面来看,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在书法的取法方面,他更加致力于取法晋唐;在书法的创作心态方面,更加理智和冷静。

这些作品端庄严整,笔划线条较为清细,一字之内,布白非常均衡,无论横划、坚笔,都透出一种爽利秀劲的姿态。用笔上,大多入笔露锋,笔势清晰有力,顿按鲜明可辨。

他这种起笔露锋的笔法,曾被人指责,如莫云卿说:“太史具有《黄庭》,而笔尖微,病在指腕,虽严端不废,未见岿峨磊落之姿” 。王世贞也说:“书,小楷赵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纤,其精绝同也” 。

文徵明的行书早期得苏轼、黄庭坚、康里子山的笔意,到了晚年,则主要受益于王羲之《圣教序》。王世贞说:文徵明“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 。他晚年的行书作品大致为三类,一类以《圣教》笔意为主,兼有米字、苏字的笔意,有些还以行草的形式表现。

这类作品大都字形偏小、秀美,用笔时讲究线条流畅、温润、富有节奏、不激不厉,笔道精到、细致,通篇气韵贯之。这类作品与他本人的性格相符,温和而不失刚介,谨细而不失洒脱。另一类以康里子山笔意为主,但字形与结体不同于子山的行书。

这类作品字形稍大,行笔速度也有所增快,笔画粗细对比不甚强烈,用笔爽利明快、干脆利落,且文氏功夫深厚精湛,在书写这类作品时,能在行笔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将起笔、行笔、出笔三者交待得很清楚,笔锋的转换、笔画之间的衔接过渡、提按的轻重变化,快而不乱,不失法度。

正是由于他这种平和的心境,所以晚年的行草作品往往杰作不少,在这方面所得的评价也历来不错。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称:文徵明“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 。王世贞云:“行体苍润,可称玉板《圣教》”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课堂笔记,绝对实用!(推荐)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4班行楷临创节课展
褚遂良《阴符经》这些字最美!
宋徽宗说他是本朝第一 此套手札 见证笔墨英雄!
米芾“篆籀”笔法是怎么被“碑派”玩坏的?
王羲之最漂亮的100个字,香艳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