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

——走进河北天卉中学

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梁丽英

 

524,是中国教师报组织的“新教师行动·走进天卉中学”活动报到的日子。我大清早就从县城出发,准备到省城乘火车到北京,然后转车赶往承德围场的天卉中学。

在同一时间,还有另外十九位教育同行者分别赶在去天卉的路上。他们是中国教师报的梁恕俭、高影、孙和宝三位编辑,上海、江苏、黑龙江、河南等地的校长和老师们。

近两年的课改新闻中,关于天卉中学的报道深深吸引着求索中的教育人。在一批批“取经人”的眼里,“天卉中学”俨然成了一朵塞上奇葩。

天卉中学的课改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在现有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下,天卉人将呈现怎样的精神状态?大量的宣传是否只是浮华和炒作?我们会看到哪些不一样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方式?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能给我们则样的启示……

虽然我临行前做了不少功课——上网搜集关于天卉的信息,打印了五万多字的资料“提前备课”,但好奇和疑虑也越来越多……

——但愿这次天卉之行,能使我心头云消雾散……

 

夜色里,那一片灯光 

 

晚上八点十九分,火车准时到达围场县四合永镇。走出车门,我立刻被一种透骨的凉意包围。风是微风,却干爽清透得让人仿佛置身旷野。

我们走下窄窄斜斜的站台,乘一辆白色面包车向目的地进发。车子穿过四合永镇,路边黯淡的灯光映在小商店的牌匾上——和我见过的所有北方小镇一样,没有任何奇异之处。  

夜幕里,能见度越来越低。偶尔看得到几处散落的灯光——是山坳间的村庄。渐渐的,我们都沉默起来……

汽车爬上一个高坡,山下忽然出现了一片令人振奋的明亮——一座四层高的楼房,每个窗口都投射出耀眼的光辉。楼下,隐约可见篮球架和跑道。黛青的山色笼罩在灯光之外,显得安谧而神奇。 

    到了!天卉中学!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劳顿,我的双脚终于站在天卉中学的校园里。

等我们到宿舍卸下行囊,折身返回校园的时候,学生们已经下了晚自习。三三两两的学生向“绅士楼”、“淑女楼”走去。

“绅士”、“淑女”们的生活学习会是什么样子呢?看来,“要知下文如何,有待天明分解”了!

 

清晨,那一缕清雅 

 

清晨四点多钟醒来,一缕晨光透过窗帘,窗外的几声鸟鸣告诉我:这里是天卉中学!

我不敢惊动熟睡的室友,轻轻洗漱完毕,拿上相机出了门。

学校依山而建,自西向东地势逐渐走低。我们住的地方在校园的最低处。向西走,是一条青砖小路。小路两旁的树用竹板围起来,仔细看,这些竹板形成了一个个围起来的“竹简”,竹简上刻的竟是历史文化知识,这些枝繁叶茂的景观树就根植在这“历史文化”中。多灵性的创意!多深厚的寓意啊!

校园里静静的。从哪里看起呢?就沿着昨晚来的路线走走吧。

穿过校园,上五六层台阶,再折步向南沿斜坡走二三十步,校门就在斜坡的顶端。“天卉中学”四个金色大字嵌在红色大理石上。旁边,在通往山上的绿草丛中矗立着一块石碑,一面刻着“润物无声”,另一面刻着“学海无涯”,一种厚重朴拙之风迎面而来。

校门内墙上镶着三行字—— “走出家门一步,身负一家荣辱;走出校门一步,身负学校荣辱;走出国门一步,身负国家荣辱”。宿舍楼侧墙上“工作因责任而精彩,生命因责任而高贵”两行字格外显眼。

往下走,操场边花池用两条长长的“文化墙”围起来,上面展示着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创作感言。

五点刚过,几名男生从“绅士楼”出来向校门跑去,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体育队的学生,要去“跑山”。

“跑山”,仿佛是一个久违了的场景:人在山间,山在脚下;绿野中的青春律动,天地间的生命和谐……

看着那些奔跑的身形消失在绿意葱茏的山路转弯处,我不由生出一丝羡慕:生命在这自然清雅的天地里,该是怎样的幸运和幸福啊!

六点钟,一千六百多名同学整队完毕,开始了清晨第一课——早操。班级按里外两层排开,在面积不大的操场上跑得井然有序、气势昂然。嘹亮的口号此起彼伏,回响在连绵的山间。蓬勃的朝气与大山的气韵融为一体。他们,是这清晨最生动的的意象!

昨天刚刚走过喧嚣的城市,今日却置身于苍翠的山间,身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呼吸顺畅、神清气爽。没有口号式、迎查式的标语,没有战火硝烟式的命令。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生命的启迪。天卉,理当是一方天然的读书佳境!

 

教室内外,创意无限亦有序

 

七点半,当我们吃过早饭再回到教学区的时候,操场上不见了三三两两的学生,他们已经安静地坐在“博学楼”(教学楼)的教室里开始了早自习。

随后,我们一行人带着笔记本、照相机、摄像机,“全副武装”地陆续走向“博学楼”——大家都期待着记录一些意义的瞬间。

博学楼门厅两旁东西向靠着两块长长的黑板,上面有师生练字的痕迹。里外门厅两侧布满了展板:课堂检查的反馈板、一周工作重点、教研工作安排、“高效课堂”要诀、合作学习之歌、课堂展示之歌、雅行规范……一位老师正在认真写当日学科组工作重点。我隐隐感到,天卉一定有一套严密有序的管理制度。只是,仅从这些展板中还不能完全看出。

参观者是可以随意出入教室的。同学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人来人往的教室环境,大都很自觉地预习或复习着。

走进各年级所在楼层,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办公室对应墙壁上都贴有老师们的教学反思;每个班门口都有含义隽永的班名;班级外墙上都有自己的主题板报,对面墙上悬挂着书法作品、优秀作文、读书心得或小组评价表;所有教室都没有讲台,学生桌椅呈“条块式”面对面排列;有三面黑板,前黑板上都有学习评价表,其余黑板上分块划出板书展示区域;北面黑板上方,都有一个长长的书架,摆满了字典和各种书籍;墙壁上方,横梁上,窗户边,随处可见各式的标语——“人人参与体验快乐”、“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领先来自争锋,成功源于合作”、“不必阔气比志气,不必聪明比勤奋,不必基础比进步”、“学会为他人鼓掌,为同行鼓掌,为对手鼓掌”……

不同的是,每个班的教室文化并非整齐划一。七年级的一个班级叫“鸿鹄三班”,班名下面的班训是“知恩德馨,明理智博”。他们的教室墙上有值周栏、值周宣言、荣誉展示白板、心语交流箱、班务台、小组课堂评价表、小组大周积分表等等。八年级的“清华一班”的黑板上方写有“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八个大字,各小组展示板上有“求真美,勤奋笃行”、“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标语,文化墙上还有“年级百强军令状”、“老师寄语”、“阶段反思”“你评我说”等内容。此外,还有的班级叫“润之三班”、“里仁一班”、 “起航四班”……他们的班级文化创意都有极为独特,营造出异彩纷呈的班级特色。

我相信,这些“看得见”的班级布置即是班级灵魂的外化,是一套师生共创的“班本”教育课程,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高效课堂,不仅是知识的高效

 

“课堂观察”是考察活动的重头戏。两天时间里,我们或 “走马观花”,行走在不同年级和班级、学科之间观察发现,或“重点突击”,选择感兴趣的课堂进行全面透析。

在“鸿鹄三班”的英语课上,各小组正在“备展”——英文会话。同学们或站或坐,凑在一起讲得神采飞扬。他们不时纠正同伴的发音或用词错误,偶尔有学生跑到老师身边请教问题。在预习展示阶段,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情境创设巧妙、对话和谐自如。评价人随时在评价表中打分并讲出意见,例如:“对话中缺少‘疑问句’、‘否定句’”,“生词运用不当”等等。在提升展示阶段,老师请大家运用“一般过去式”编一段对话。各小组同学进入状态,一部分人口头编对话,另一些人埋头记录。他们脸上洋溢着创造的兴奋和幸福。

语法知识在运用中才能掌握得更加灵活牢固。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知识在展示中提升,在运用中巩固。在对文本的使用上也突破了传统的“读背—练习”模式,融入了更多追求实效的创新理念。

 “清华二班”的数学课内容是“运用多边形外角和解决问题”。黑板上标明的环节是“解读目标(1分钟)”、“独学(15分钟)”、“研学(25分钟)”、“展学(20分钟)”、“检学(4分钟)”。我进去的时候他们正进行到“展学”阶段。两面黑板上已经写满了图形和公式,没有一丝潦草勾画。前三排听展学生面对黑板坐着,后两排依次站在后面。一名男生在用“教鞭”点着黑板上的多边形大声讲解,并随时写出答题步骤,一招一式都显得沉稳老练。讲到某一步骤的时候,同学们发出一阵哗然。讲课同学吃惊的停了下来,另一名同学快速从座位上走到前面开始讲解——原来,有一种简便方法刚才的同学没注意到。

在天卉,这样的“课堂插曲”比比皆是。学生打心眼儿里认定了自己的“主人”身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积极争论已成为课堂常态。我忽然想到前文提到的一条教室标语——“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盛宴,更有思维的激荡,智慧的延展。在交流碰撞中,学生一方面获得了更为准确扎实的知识,另一方面提升了语言和思辨能力、培养了独立的个性。

来到八年级某班的语文课堂,他们正在以《人人皆可为国王》一文为例进行议论文阅读训练,学习目标是“通过训练巩固议论文知识”。学生在每道题的分析中都十分注意整合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如何寻找论点、论证方法的作用、议论文的结构等等。每位“小老师”都能用双色笔来板书关键内容,做到了重点突出、立体感强。

26日上午,我们又集体观看了天卉中学团委书记、语文教研组长王艳国老师的一节巩固展示课。他围绕“感恩”主题,以《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一文为载体进行了记叙文阅读训练。从选题上,我们就能看出王老师的匠心独运——据了解,五月份,恰天卉中学的“感恩月”,“把知识传授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恰恰体现了他们的“大单元教学”思想。

老师在导学案设计中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层级。在原有试题基础上增加了“文本赏析”和“绘制思维导图”以及“自主命题”三个任务。在“文本赏析”中,学生不仅从语言、情感方面做了个性化解读,还结合现实生活讲述了自己对于“感恩”的认识;绘制“思维导图”的小组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心形,中间写明线索和主题,心形两侧是张开的翅膀,上面注明的是文章结构;“自主命题”小组抓住文末的排比句出了一道仿写题,将课堂带入高潮……

 看似“完全放飞”的课堂背后,其实凝结着老师的智慧和汗水。没有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他们很难做到高效整合;没有整合前后的深入探究,他们不可能做到举重若轻。老师,其实就是精彩背后的“隐形翅膀”啊!

最值得一提的是,王艳国老师这节课,没有天卉中学随堂可见的“小组量化”环节!当课后有老师提出质疑的时候,王老师淡然一笑:“量化只是一个督促评价手段,为的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到达一定境界时就不用依赖量化了。”的确,这节课上师生、生生对话极其融洽,几乎做到了“无缝衔接”,呈现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我还记得当同学们齐声哼唱着《感恩的心》结束课堂的时候,脸上洋溢着的激情和感动……

“高效课堂”是个抽象的词汇,而天卉的师生们却用他们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解答:“高效”不仅仅是知识的高效,更是生命成长的“高效”。他们不仅在“知识盛宴”中学有所获,而且在交流展示中懂得责任、学会担当、相互包容,锻炼了思维、获得了自信、提升了气质……所谓“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大约就是这样的内涵吧!

“好教育写在脸上。”天卉中学师生的激情与幸福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积极健康、自然舒张的生命状态。在处处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今天,教育应当以怎样的方式提升质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许,来天卉看看,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些答案。

 

深度追问,力行求实讲科学

 

一个民办学校,地处偏远山乡,没有令人惊艳的硬件设施、处于同等的考试制度下,“只拥有三流的学生来源”……可是,他们却走在了教学改革最前沿:其“大单元教学模式”被称为“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之一”,学校成为《中国教师报》的“全国培训基地·天卉基地”,中考成绩连年稳居围场第一、承德前三。

他们是如何让传统教育下的师生“心悦诚服”地“归顺”到课堂改革大旗下的?是什么样的强大力量在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天卉这辆“改革快车”又是怎样做到持续运转的?

观察得来的只是浮泛的感性认识,只有深入改革机制,才能“取得真经”。为此,我们先听了天卉中学赵平主任的教改报告,后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对师生进行了访谈。

报告和访谈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天卉人很实在。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们对所有问题都认真作答、坦诚交流。我深切感受到,我们看到的绝不是花拳绣腿的表演,而是身体力行、求真务实的结果,更是科学规范管理的成果。

一、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成长的养分

“责任教育”渗透在天卉教育的方方面面。他们推出了“做良心教育、做责任教育,教孩子三年,想着孩子三十年”的教育理念,以此来引领师生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他们这样解读责任观:“一个负责任的人,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是一个能委以重任的人;一个有责任能力的人,就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会负责任的人,就是一个能创造生活的人。”他们还利用“节俭月”、“环保月”、“感恩月”等活动来启迪学生的道德成长。此外,名言、警句、校训、校歌、标语使师生时时处处受到耳濡目染,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有了高远的文化理念,班级有了独特的文化风景,师生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先进理念便容易深入人心,教学改革“顺风而行”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二、务实有效的管理体系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学校按三个年级、六大学科、一个督察组设置管理机构,形成了“三横、六纵、一个圆”的管理架构。三个年级主任直接对校委会负责,对本年级各教学组进行横向管理,形成三条横向管理通道。六大学科各设一名学科主任,对跨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进行纵向管理,形成六条纵向管理通道。

最具特色的是,学校设立的“督查组”对年级工作和学科工作进行闭合式督查。督查组也直接受校委会领导,是校委会行使学校管理权的“特使”,为学校评价学科主任和年级主任提供依据,形成一个圆形的闭合管理通道。

与管理体制相对应,他们有一套“立体式、高密度、交互评”的评价机制,即“三展、六评、一奖惩”。督察组、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每天要把检查结果在门厅公示板上展评,打出分数,列出优缺点;每天有校领导、督察组、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教学组长、班主任六个层面的检查评价直指课堂,形成一个高密度的评价网络;每个月定时公布奖惩结果,当月兑现。

务实的管理体系,使决策更具科学性、民主性,为课改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科学有序是高效课堂的内在动力

天卉中学的基本课堂模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所有科目授课分为三种课型:“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每一节课上,分为六个基本环节:“出示课题、目标、要求、时间预设”、“分发学案,学生独立学习”、“小组讨论,生成学习成果”、“小组展示,教师点拨”、“组间质疑,穿插巩固”、“当堂检测,落实目标”。为了避免表面浮华可能造成的“浅层学习”,天卉还专门设置了“单元论坛”,每单元结束后利用一到两课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

三种展示课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单元论坛”又充分发挥教师的“精讲作用”,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提升,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实现了课堂的“软着陆”。

其次,他们的“大单元教学”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块”,充分体现了高效、减负的诉求,呈现出整合、迁移、贯通的特点。

此外,天卉中学在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课堂展示等环节上也做得极其科学细致。

通过这些“深度解读”,我进一步感受到:改革绝不是单枪匹马的英雄行为,而是一个全局互动的共同事业;它绝不是一群狂人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群智者的理性探索;它绝不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而是关注生命的长远大业。

 

在天卉考察学习的日子,每时每刻都让我满怀欣喜:在人们追问应试制度下的教育“路在何方”的时候,天卉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做出解答;在浮躁的年代里,有这样一群人正跋涉在求做“真教育”的路上;在我们踯躅彷徨的时候,天卉人坚定了了我们信心和方向……

胡志民校长对“天卉”有一个诗意的解读——“掬天之甘露,育花之灵卉。”这让我想起陆游《园中赏梅》中的诗句:“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天卉中学,不正是百花之中最清雅本真的一朵吗? 

 

后记——意犹未尽

 

来天卉之前,我最为关注的是他们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原因之一是,我现在所带的是河北省施行高中新课标后的第二届学生。新课本在内容编排上有很大的改变。在学生底子较差的情况下,即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也成了一大挑战。因此,我很早就着手尝试单元教学、将必修与选修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

然而,大单元教学并非一种单纯的文本组合,它需要根据体裁、思想、风格、学法等灵活整合知识。教师的知识结构、对知识的融合贯通能力以及教师间的密切配合尤为关键。简单粗糙的整合很容易使教学陷入新的低效甚至混乱。

根据我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天卉的大单元教学体现了高效、减负的诉求,呈现出三大特点: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他们打破学科之间、学期与学年之间的界限,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当成一首曲子来弹奏”,纵向实现本学科知识迁移,横向达到相邻学科个性整合。

为此,我特别关注他们“大单元教学”的痕迹。他们在课堂上对本学科知识的归纳整合、教学和育人的融合显然在贯彻这一思想。然而遗憾的是,因为停留时间过短,我只看到了几本将课本内容按体裁重新分类补充后的语文校本教材,而无法看到完整细致操作过程。也许,他们也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不过,我始终相信,“大单元教学”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其次,目前课改成功的学校大多集中在初中。而高中,特别是农村高中的教学改革也一直是我关注的命题。在这一点上,天卉和其他名校的经验给了我们不少启发,但仍希望看到更多高中课改的成效——当然,加强校本教研、生本教研,从实际出发创造独立的思想和体系是学习的前提和目标。

再次,总听到有人说:“教改是个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强硬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老师千万不要自行去改。”真是这样吗?自上而下改彻底当然是好的,可是如果受体制限制,领导“有心无力”,或是老师家长难以接受,阻力过大而进程缓慢,我们怎么办?

改革并不一定是打倒一切旧物革命,“旧的”和“错的”没有必然联系,“新的”也不一定全是“对的”,而适合的、自然的、科学的必然是“好的”。所以我认为,对于改革,我们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不理解您也不要生搬硬套。不管什么方法,用好了,就是“好的”。只要我们足够用心去看、诚心去做,“天卉中学们

一定会带给我们很多思想或方法的启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郎口肥皂泡的彻底破灭——“高效课堂”改革述评
模仿、修正、超越——以许市中学为例 (袁友琪)
山东诸城繁华中学211高效课堂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教改前后的杜郎口中学_科技创新
杜郎口之变——解析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