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狄仁杰用类比引申法辩服唐高宗

武大将军权善才因为不慎砍伐了昭陵的柏树,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这件官司交给了大理丞狄仁杰审判。


狄仁杰上奏说将权善才撤职。唐高宗认为处罚太轻,要将他立即处死。狄仁杰辩道:“大将军权善才不是有意砍伐柏树,一时疏忽,罪不至死。”唐高宗怒道:“权善才砍了昭陵的柏树,让我背上不孝的罪名,必须处死。”


大臣们怕狄仁杰激怒了皇帝,都示意他退出宫廷。谁知,狄仁杰竟然纹丝不动,继续辩道:“我听说冒犯天颜忠心进谏没有好下场。其实,那是处在桀纣时代。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像尧舜一样的明君,不用担心像比干那样被杀。以前汉文帝时,有人盗走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向汉文帝诤谏,汉文帝也没有将盗贼砍头示众。魏文帝时曾打算把河北的老百姓迁往河南,辛毗据理力争来阻止,文帝不听,辛毗拉着文帝衣服不让走,后来文帝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如果陛下不采纳我的进言,将来到了地下,我无颜见张释之、辛毗他们。陛下制定的法律,还挂在宫廷外的阙门上,流放、处死等刑罚都有其等级次序,怎能不根据法律按照罪行来量刑,却直接下令处死呢?法律没有准则,那老百姓怎么办呢?古人曾说过:‘假如盗取了长陵一捧泥土,陛下该怎样治罪呢?’如今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而杀掉一名大将军。后人将会说陛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呢?所以,我不敢处死权善才,让陛下背上无道之名。”


唐高宗怒气渐消,终于同意了狄仁杰的判决。


智慧眼:皇帝盛怒,狄仁杰怕他迁怒于己,先用“明君”高帽子给他戴上。狄仁杰举了类似的事例,汉文帝、魏文帝大度宽容虚心纳谏,希望皇帝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贤君。接下来,指出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量刑要根据情节依照法律,而不是随意杀人,那样就会怂勇天下人不守法。


狄仁杰把古今君王在处理同类问题与唐高宗的做法进行比较,再做进一步引申推理,如果因为一株柏树而杀掉一名大将军,在历史上将遗臭万年,成为无道之君,这样的后果,唐高宗是不愿意看到的。这个推论提醒了他,于是改变了主意,同意了狄仁杰的判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狄仁杰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七)
读通鉴学权术:极为完美的四步进谏术!
哪个大臣这么牛,宁肯得罪皇帝,也要依法判案!
唐高宗李治欲杀权善才,狄仁杰是怎么救的他?
在上级压力和正义面前如何选择
野史考:沈淦||狄仁杰与唐高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