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在北京的人,都不知道的北京:一环路在哪儿?
前阵子,由姜文执导,改编自张北海小说《侠隐》的电影《邪不压正》,引发了不少关注,故事的大背景发生在老北京城,那时候的北京,还叫北平。
据说,导演姜文为了追求电影细节的完美呈现,特意在云南搭建了4万平米的四合院房顶,供男主李天然足点青瓦,身轻如燕。
七七事变前的北平城,有着一种回光返照的辉煌。而老北京雾凇林立的正阳门,巍然挺立的狐狸塔,白雪笼罩的天安门,蜿蜒纵深的古北口长城……民国岁月、古都旧梦,好像时空穿梭一样,近在眼前。
他隐隐有一点儿回家的感觉,虽然北平也不是他的家……
但是今天,晒在身上暖乎乎的太阳,一溜溜灰房儿,街边儿的大槐树,洒得满地的落蕊,大院墙头儿上爬出来的蓝蓝白白的喇叭花儿,一阵阵的蝉鸣,胡同口儿上等客人的那些洋车,板凳儿上抽着烟袋锅儿晒太阳的老头儿,路边的果子摊儿,刚才后头跟着的那几个小子,秃头流鼻涕的小伙计……他觉得心中冒着一股股温暖。
这是小说《侠隐》中,主人公李天然眼中所见的北平。当然,这也可能是很多老北京人记忆中的的北平。
北京城是王朝时代的最后一座都城,从金朝开始,历经元朝、明朝、清朝,辛亥革命后也做过十几年的都城。今天仍然是国家首都,算起来,已经有860多年的建都历史了。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里说:“明之北京,在基本原则上实遵循隋唐长安之规划,清代因之,以至于今,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
中国不缺值得尊敬的匠人,亦不缺文明的见证,只是后人不惜,全部推倒。你以为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然而事实却是,历史不会证明,也来不及解释。
北京城的形态在历史上几经变化,明清时代的北京是它最后的样子。作为帝都,它的地理空间具有十分突出的特色。
地理学家说,像城市这种大型人文空间,通常都会存在结构特点,比如区位差异。
现在年轻人可能不记得了,但年纪大一些的人都会记得北京城的那个样子。
在老一代人的脑子里头,永远会印着这张北京城的地图,甚至在今天的生活中,仍然参照这个框架。
说北京的地点,他们总愿意说,“阜成门内”、“德胜门里”、“崇文门外”等等。从这些门的外面到城中心去,他们常常说:“我今天进城去。”
年轻人会笑,“城在哪儿啊?”
城,就在老人的心中。
皇城
紫禁城是核心部分,有一圈城墙围着。它的外面又有一圈城墙,叫皇城。
皇城的城墙并不高大,与一般所说的城墙不一样,大家一定见过,但可能没有意识到它是皇城的城墙。天安门两侧的红墙,它就是皇城城墙,在中南海的南侧也可以看到。
皇城城墙也是一圈。在北京, 常听说有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等,那么一环路呢?一环路在哪儿?
北京当然有一环路,它大体就是沿着皇城的一圈道路。
20 世纪50、60 年代,北京的4路公共汽车就是沿着这条一环路,转着圈走。后来4 路车的路线被调整,只走长安街与1路车没有多大区别了。现在人们不大说一环路,但事情明摆着,没有一环路,哪来二环路?
过去北京有一个很有名的体育活动,叫“春节环城赛跑”,这条环城赛跑的路线,就是一环路。它从天安门广场起始,经过西单、平安里、张自忠路、东单,最后回到天安门广场。
北京二环路的位置上本来有大城的城墙,后来拆掉城墙修建了地铁。这个变化大家都知道。从紫禁城向外,我们看到一组圈层结构,有三圈。
明朝中叶,本想在外面再修一圈城墙,因为经费问题,只修建了南面,北京城于是成为凸字形。
这个形状在老北京人的心中,不可磨灭。
中轴线
再看城市中轴线。
在地图上,从钟鼓楼向南,可以看到很清楚的一条由南北大道和一系列宫殿组成的建筑轴线,一直贯通到永定门。原来的永定门被拆除了,现在所见到的是重新修建的。
为什么要把它重新修起来呢?因为它是北京城中轴线南端的标志,很重要。
钟楼是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终点,永定门是南端终点,现在这两个端点都齐了。建筑空间结构的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在许多古代建筑群中,都可以看到中轴线。
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空间距离变化图
大家再去看北京城中轴线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地面。地面中央线上铺的石板是与众不同的,比较宽大,和两边不一样。在前门的城门洞里,在天安门广场上,在天安门门洞里,一路进故宫,再到太和殿的前面,你都可以看见中央线上特殊的石板。这是城市中轴线的精确的地面标志,十分清楚。
现在,这条中轴线已经向北延伸到奥运赛场的核心地段,它经行鸟巢与水立方之间,在那里的地面上,也可以看到由特殊宽大石板铺出来的中央线。
北京城的中轴线象征城市最崇高的轴心,而将奥运场馆放在中轴线上, 意味着北京对奥运会的敬重。
这么重要的中轴线上有什么固定的东西?有宫殿建筑, 有大门,有通道。
有什么人的位置固定在中轴线上吗?有,只有一个,那是皇帝的宝座,皇帝的盘龙宝座就放置在太和殿的中央线上。
皇帝上朝,端坐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就是坐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也就是坐在“天下”之中。
这是中轴线的厉害所在。在传统北京城里,中轴线上不允许设立第二个人的位置。
在传统北京城,文武分东西,这也是传统文化区位特点。
北京城里最重要的文化机构,如国子监、孔庙、贡院、皇史宬等,都坐落在东城。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东边主文,西边主武。
前门两方原来各有一个城门,东边的叫崇文门,西边的叫宣武门。刑部、杀人的法场都在西部。
原来在天安门的两侧,各有一座门,长安左门在东边,长安右门在西边。科举金榜题名,走长安左门,春风得意。倒霉的犯人则要推出长安西门,到法场受刑。
紫禁城的空间节奏
看看故宫,也就是明清时代的紫禁城,那是刻意设计出来的帝王空间,文化含量很大。
对于空间的布置与利用,有一种手法是体现在建筑与建筑的距离上。
故宫里面有空间节奏变化,用来突显重要的建筑。从天安门到神武门(原称玄武门),是紫禁城的中轴线。在这个轴线上的建筑物的间距并不均衡,这个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
首先从天安门进去,马上是端门,距离很短。距离短,说明你面前的东西不是那么了不起。因为空间距离要起到衬托作用,大的距离,衬托伟大的东西。
进了端门,出现了大距离的空间,因为面对的是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当然要烘托气氛。(顺便说一下,在中国古代,圆的门洞不如方的门洞级别高。天安门、端门都是圆门洞,而午门是方门洞。)
进入午门,又是一个短距离,面前是太和门,太和门很小,它要反衬一个至高者的出现。
进了太和门,是紫禁城中最巨大的空间,远方一座高大宏伟的宫殿,这就是紫禁城里最重要的金銮宝殿—太和殿。
在这条轴线上,空间的大小伸缩变化,给人一收一放的感受。这是一种空间节奏,一节节把眼前的事物推上巅峰。这样一组刻意设计的宫殿空间布置,具有很高的皇权文化表现效力。这是古人运用空间语言的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部分内容整理自《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唐晓峰 著 )
相关书籍推荐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唐晓峰著丨2018.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城的历史演进
北京城的中轴线
一年级导读 | 《北京中轴线》
天安门前身为明代承天门 建成时仅为五孔木牌坊
穿越明清看皇城 细数北京老城门
北京故宫的格局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