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缅联合开发缅北需要解决的三个生态问题


 

2012年我在缅甸与中国交界的陇川进行调研,了解到当地村庄有许多缅甸新娘——虽然嫁入中国多年,但是与中国文化的介入程度较低,没有普通话的能力,部分可以听懂云南话,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社会融入程度低,只能被困在家中处理一些杂事,而且,她们大多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等合法身份。

中国缅甸漫长的边境线区域,这种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综合起来看就是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缺乏一体化的基础,属于典型的山地政治模式,翻一座山、跨一条河,模式自然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缅北拥有最为复杂的军事化族群斗争和分裂势力,不管在哪个方面,缅北的经济开发都不应该简单视为一个经济项目而是综合生态项目。

 

中国陇川案例:如何将跨界当作一种资源

 

前段时间因为缅北的战事,大量难民逃往中国云南南伞、盈江一带,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和边境政治紧张局势;这在未来的15-20年,应该会成为一种常态。那么如何在这种过程中看到动乱中的建设因素呢?


我们还是应该从陇川这个标本来看中缅互动的文化基底,从这个标本再来看木姐-姐告,银井-芒秀“一寨两国”等跨境地带,以及中缅油气管道、中缅光纤通道沿线应该如何互动。

 

在社会环境的特殊性方面,与中国一般的贫困地区不同,陇川地处与缅甸交界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AIDS、毒品、跨国婚姻等社会问题凸显。另一方面,陇川县为中国几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景颇、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世代和谐相处,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性文化和本地知识,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基本完好,项目设计需要具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来应对这些区域的独特人文特征。

 

在中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方面,考虑到中国行政体系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政府拥有强大的资源,民间机构的力量较弱;而在缅甸方面相反,政府势力相对较弱,缅甸民间却拥有发达的意见市场和族群组织。在中国方面,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往往需要从中央、省、地区、县、乡在发展思路上保持一致;但是在缅甸方面,社会力量和资源需要另外一种集成模式。因此,当地发展项目的设计,有时要做政治的加法,有时要做政治减法。甚至有时候要小政治、大族群的模式来推动;任何在缅北地区的单一项目化和项目国家推进模式都是有害的。

 


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方面,陇川处于怒江即伊洛瓦底江一带,属于中国横断山脉的生态富集区域,境内辖有跨境的铜壁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区域可以视为一个区域型的动植物方舟。良好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使陇川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过去政府单一农业种植结构的政策推动,对原生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破坏较大。而自然保护区以单纯保护为主导的政策,又限制了保护区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中缅和泰缅边境的发展对比

 

2013年我对泰缅边境的夜丰颂地区进行调查,这里聚集了大量缅甸难民,这些难民已经成批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与此同时,这些难民生活在战争、疾病、上游水坝建设可能导致的生计改变夹缝当中。同时比较2015年4月我对缅甸的调查,可以看到一些新的发展策略可能。

 

在中缅边境,因为中国政府的发展政策,许多潜在的问题都是由一些不当设计的发展项目造成,例如在传统媒体中经常遭到批评的伐木、玉石开采、金属采矿、替代种植、缅甸的初级产业化等等,相对泰缅边境的社会情势,中缅区域不缺项目,但缺少良好设计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收获的项目。


例如,在中缅边境——中缅油气管道进入云南沿线一带,这个区域不仅有油气管道建设,还有光缆通信设施建设,史迪威公路复兴建设,同时还有一些区域处于泛亚铁路中线的辐射区范围内,应该说,这个区域在10年内会有基础设施意义的革命。

 

任何技术和资本的革命都会带来政治模式和族群模式的革命,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在缅投资者要意识到自己在改变当地人文环境、政治环境和族群环境的重要作用,并要仔细评估自己项目在这些环节的潜在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创造协商式(consultative)发展的模式。

 

协商式发展就是对当地文化、语言、政治族群势力、固有传统的尊重,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很多中国企业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落实中央政策,甚至许多项目的名称直接挪用国内的关键词,这当然会产生问题。

 

例如,同样是建设缅北的光纤通道,从中国方面可以说成“光纤丝路”,以切合丝绸之路的政治话语,但是在缅甸方面应该阐释成缅北信息高速公路,甚至是利用缅甸民间常用的黄金(Shwe)概念,翻译成缅甸信息黄金通道(Super Highway and Worldwide E-border/corridor)。

 

中缅应该在缅北尝试“逆城市化”建设

 

就像云南不能发展成一个高原上海和内陆的广东一样,中缅在合作开发缅北和云南跨境区域应该找到新的项目抓手,契合两国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新概念,而逆城市化就是一种思路。

 

再回到中缅交界的陇川、瑞丽、盈江、德宏等或大或小的跨文化区域,作为世代居住的本土民族,景颇、傣族、阿昌、德昂拥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生态、农业、文化、艺术等知识,目前这些知识没有很好地通过具体的项目和生计形式在村庄形成体系,为社区发展和农户生计发挥作用。实际上,今后可以将这些传统知识通过好的项目设计与文化、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提高妇女组织能力以及农业生计结合起来,推动积极有效的贸易公平、生态农业、可持续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原理上,居住在这个区域的多民族有丰富的自然植物利用知识,并且依附这些植物产生了复杂的医学、文学、宗教、历史知识系统,通过恰当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组合,这里的经济发展关键词应该是可持续农业、热带雨林再造、贸易公平物品、本土知识承袭、绿色旅游等词汇。通过现代的知识和技术,让传统的世居民族在实现现代性的同时,不损失当地的文化、经济、历史、生态的多样性。

 

只是在当下,鲜有人会这样开展一种具有战略性的家园设计和规划。说到这里,我想到美国的开国元勋托马斯·杰弗逊出访法国的时候,专门收集了各种美国的动物、植物知识,为了向这些殖民者证明美国是一个伟大国家,并不是当时殖民美国的法国和英国人眼里,“橘生美国则枳”的蛮荒之地,这位立国者费尽心机设计可以代表美国国民性的植物,甚至亲自偷运植物种子进入美国,以形成美国可以利用的植物系统。一度,美国奖励拓荒者,只要种植树木(当然是有选择的),就可以获得种植区几倍的土地。正是因为这个,才出现了知名乡村音乐家丹佛的《乡村之路》描写的景观:Life is old there, older than the trees(那里,生命辽远漫长,比参天大树还要久远)。

 

西南中国、中缅国际项目区域和“发展”过度的中国城市化区域相比,它们的资源禀赋是不同的。西南中国和中缅经济互动区应该真正思考一个与历史连接和“村落共和国”。它是与村落文化有关系的,涉及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存,一部保存完好、活的、流动的《天工开物》博物馆(造纸、制糖、冶铜、造锡、酿酒等传统文化和工艺在这个区域比比皆是);它与土地相关,承载了一种高效、现代的土地经济生产模式,通过多元的生态经济模式,造就一种自然的万花筒风景;它与农民为主体的时间进化有关,知识分子、企业家、旅游者等多元主体将融合进入农民这个群体,将形成“新农民阶层”,这些新群体通过他们的生活方式、国际化触角和城市化纽带可以完整激活一个现代化模式的农业经济,因为这些文化的融合和身份嵌入,传统的经济自然呈现出一种审美效应。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中国的云南还是缅甸的若开邦、掸邦,向海而生、向绿色都市、生态城市、智慧村落的方向迈进是更好的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彩云南|德宏的角色:中缅门户 滇缅枢纽
跨越封闭的流动:中缅印交角地区远距离贸易交流史
明万历年间腾越“八关”的设置对明清中缅疆域变迁的影响
858亿、92公里,缅中这条跨国路正式动工,将改写中缅物流历史
《边塞人家……!》
缅甸一16岁高中女生遭诱骗 遭多次性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