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省“齐步走”破解减负难题——辽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纪实

学生在认真写作业 禹治科 摄

    如何让学生少一些机械、被动地写作业,多一些主动、有效的学习?目前各地学校在作业减负方面的新探索,背后有着更深的意义——

    案例1

以“零”作业为突破重建课堂

    ■李志欣

    多数人认为,课外作业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的礼物。在家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环境。但是我却发现,课外作业并没有我们向往的美好,它其实已经演化成最让孩子恐惧的负担。特别是当过多的作业汇成了“题海”,使之成为了应付考试的常规“战术”的时候,教育就成了一种单纯的训练,成了一种纯工具性的机械的练习。

    以“零”作业破解“题海战术”

    为什么会产生“题海战术”呢?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认为:其一是这种“战术”对当前“大规模时空限制下的纸笔考试”的有效性;其二是我们常常不愿提及但事实上又真实存在的教师之间的残酷博弈。

    校内教师之间的博弈可分为两类:一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博弈;二是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博弈。但不管哪一种博弈,一个教师要想取得所谓的“教学成绩”,必须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学科上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而各学科教学时数一定时,教师必然要想办法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想更多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布置作业,布置比其他老师更多的作业。当各科教师都想布置更多的作业以“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自己的这门学科时,教学中的“囚徒困境”就产生了。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前我在学校尝试过这样的做法: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由学校教导处的教师负责进行审核把关。同时也明确,当天没有上课的科目不能安排课外书面作业,对允许布置的科目甚至规定了题型。但这样做的结果是,负责老师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记账员的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改,加强学习。即使这项工作做好了,一些隐性的作业也很难控制。比如有的老师会对学生这样说:“这道题可以不做,但下节课我要讲”。有了这样的暗示,学生就不敢完不成了。学校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但我可以布置背诵作业。甚至有的老师不允许学生告诉检查人员布置了作业,当检查者问卷调查或询问学生时,学生便隐藏了事实真相。为了应对学校的减负政策,老师们能想出很多对付策略。

    基于以上现象与事实,我校于2007年提出并实施了“零”作业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经过8年坚持不懈的探索,“零”作业教学改革不仅取得了突出成效和成果,而且成为农村学校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的重要抓手,成为“减负增效”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推行“零作业”有特殊保障

    作业布置“三不准”:一是一律不准布置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二是“两监督”,即学生监督老师,学校督查组监督老师:老师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的课外书面作业,属于违纪,学生可以不做,可以向校长写投诉信;学校督查组随时随地检查,一旦发现老师给学生布置课外书面作业,立即通报批评。三是“一必须”,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必须实现当堂评价。

    科学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形成“三纲要一综合”式课程架构。学校推行“零”作业教学改革,通过为师生减负,切断了传统的教学路径,迫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转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开始思考没有课外作业后的课堂是什么样子,该怎样备课;学生开始思考在没有了硬性任务之后可以做什么,该如何主动学习。

    《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帮助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我校,上午第四节是雷打不动的自习课时间。自习课上,在每个学生的面前,都有一份《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它是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数,将教学单元预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制成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在课前的自习课上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具体学习目标进行分解与阐述,对学习重难点进行分析与把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指导。

    《课堂学习指导纲要》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流程的科学再造。《课堂学习指导纲要》有五个环节: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和反馈评价。课堂学习目标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新生成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教师要求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在班级内形成小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就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展示: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到黑板前讲解、提出问题,把自己的思路、观点、方法等展示出来。教师在学生展示时倾听、记录,准备点评。课前师生有了积极的准备,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变成了教师评价、引导的场所。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开始,而是学生学习的提升和深化,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最重要的是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生能够张弛有度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

    《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则旨在重新衔接学生课内外生活。学校鼓励教师挖掘相关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设计了《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它有效地改变学生课外生活方式。

    综合建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走教育改革课程化道路。我校的课程主要包括科技探究类、人文社会类、艺体综合类、活动体验类、综合实践类等几大项。学校还有传统的“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四大节日课程。学校依据育人目标“做有担当的现代人”,开发了大型德育系列主题课程“担当教育”。学校提出“探寻传统文化、引领一方文明”的教育观,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寻访民间艺人,请他们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课堂。学校每年一届的“社团文化节”,集中展示学生社团的活动成果。

    跳出“家庭作业的假象”这一惯性思维

    “零”作业教学改革,试图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课外作业相对于学生的其他各种学习活动,是一种假象还是一种真相,我们应该如何还孩子一种学习的真相?美国心理学家艾尔菲·科恩在其论著《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中指出了课外家庭作业存在的假象,“看似存在即合理的作业背后,有着很多荒谬的逻辑。人们总是假设作业可能带来较高的学习成绩以及其他诸如自律和责任等美德;可以让父母了解学校的想法、课程内容和方针;家庭作业有助于改善学习技巧、做好时间管理;家庭作业是保持学生乃至学校竞争力的基础”,等等。

    但是笔者认为,课外作业的这一些假象后面,其实隐藏着学生学习的所有真相。但是,这些属于真相的一切有效的思想与行动,一切与之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却都无法跳出“家庭作业的假象”这一惯性思维方式的藩篱,仍然按照以前的传统思维方式来解决老问题,这也是减负问题越喊越严重、越减负担越重的原因。

    当前,几乎所有的学校给学生一些功课回家做还是不变的规则,没有家庭作业则是例外。在这种思维下,布置作业是合理的逻辑,否则,就是错误的逻辑。我们的“零作业”改革的基本路径,其实就是把“零作业”作为学校的内定政策,这势必导致改革开始阶段不得不来做一个减法。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之后,似乎找到了这项改革的本质与真相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让教育重新从原点出发,革除过去违背教育规律的无效劳动,开始做一个加法,去寻找符合教育规律的路径。(作者为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校长)

    案例2

 “进阶课程”:指导学生过有意义的暑假

    ■赵桂霞

    7月4日,初二暑假“进阶课程”在潍坊广文中学体育馆隆重举行。

    回看成长,心飞起来了

    “进阶课程”是基于提升暑假生活质量而开发的。长期以来,学生的暑假生活大都处于无序状态,虽说各科老师都布置了作业,但学生把作业当成任务,常常在开学前突击完成。这不仅失去了作业的价值,更因为被动作业而无法助力学生成长。

    进阶,意指“从一个台阶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进阶课程”的目标是“给每个孩子装上一台发动机,激发内生动力,让孩子过一个高质量的暑假”。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实施的第一个课程板块为“回看成长”,即总结分享过去一个学年的成长,看到发展,树立自信;分享成长经验,反思遗憾不足;为新学年再发展做好准备。

    把学生在一个学年里参与的活动、经历的故事整理为《快乐成长》视频,是学生处开发课程的重要任务。初二的学生看到LED屏幕上播放着他们两年来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非常感动。课堂上的展示质疑、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一幕幕纪实场景,将家长和孩子们的思绪拉入了美好的回忆中。

    “接过班牌”,心有了力量

    “进阶课程”的第二个课程板块就是“种植梦想,担当责任”。

    隆重举行“班牌交接与传递”仪式,让“进阶”形象化、仪式化,使之成为学生永远的记忆,成为学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

    高一年级的各班班长手持班牌,跨过荣誉门,走上红地毯,登上主席台。在激越的《超越梦想》背景音乐伴奏下,班长从他们手中接过了陪伴了学哥学姐一年的班牌,表情庄重严肃,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持久而热烈。

    当代表着目标、期望与责任的新班牌回到班级,全体同学起立迎接,并在每位同学手中传递。传递班牌,就是传递责任,传递力量;就是凝聚向心力,聚拢发展力。

    “趁着长假快进步”,心有了方向

    暑假,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暑假生活怎么过”是“进阶课程”的重要内容,“趁着长假快进步”这一课程板块,实实在在地给学生的暑期生活以具体的指导。

    暑假,要自主学习,建构新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暑期是建构新知识体系的最佳时机。各学科老师登台指导,给了学生努力的方向。初二(17)班的李浩玥同学将此视为“成长之课”,因为在这里,她见到了新的化学老师荆秀红,她知道了化学学科怎样学。对于这门新课,她充满了期待。

    暑假,要大量阅读,积累素养。广阔的视野、高尚的情操、丰富鲜活的想象力,都离不开阅读。“趁着假期快阅读”,语文老师不仅推荐了必读和选读书目,还给出了具体的阅读指导和要求。初二(3)班李晓敏同学反思语文学习,坚定了阅读提升计划,她打算假期里阅读10本书。

    用课程来激发孩子,让孩子在体验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每一种“进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内化为牵引孩子不断向前的强大动能。“学生成长路上,只有不断地给他加油,他才会如一艘鼓满风帆的大船,不断前行!”我们欣喜地看到,“进阶课程”已经达成了这样的目标。(作者系山东潍坊广文中学校长)

改革有作业无学习的弊端

    ■张丰

    人们对作业的最初理解,是将之视为学习中的巩固环节,所以作业便几乎等同于课后作业。“先听课,后作业”几乎成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程式。我们不能否认课后作业的必要性,但无节制地增加课后作业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特别是将作业简单视为“训练”,由于强调“熟练”忽视“理解”而导致的“有作业无学习”的怪象尤其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在百姓语言中,“写作业”一词常常等同于“学习”,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最近几年,我们在中小学中却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在做作业,但学习目的却未必已达到。当一些教师不加选择、赌博式地布置海量习题要求学生完成时,作业便成为强化记忆的重复活动,作业中的思维被反射所代替。这是因为作业的功能被无视或窄化,从而使作业与学习彼此割裂。

    其实,作业的本质是一种学习任务。它应该有多种类型,并存在于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学习功能。减轻学业负担,推进作业改革不能孤立地研究作业,限制作业,而要从作业功能的视角切入,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与运用能力,将作业融入学习的全程,还原作业的学习意义。

    如何改革作业,还原学习,有很多切入点。这里主要分析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作业功能的作业设计,二是从学习进程研究作业的运用策略。

    基于作业功能进行作业设计

    什么是有效的作业?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除了相对于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相对于学生水平的适切性之外,教师是否明白作业的目的,学生是否了解作业的意图,都是关键因素。现实中,学生盲目进行大量练习的背后,是教师布置作业时缺乏从作业功能角度来审视并设计作业。

    作业功能是指作业在学习进展中发挥的作用,据此可以将作业分成若干类型。比如,引导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开展有意义的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促进理解的作业,是关于学习要点基本理解的基础题,主要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及关键问题。学生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适当重复作业与变式作业,进一步熟悉学习要点,形成熟练应对能力的作业。它包括一些帮助学生记忆的作业与训练。梳理联系的作业,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以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作业。坚持积累的作业,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无关,其目的是知识与能力的日积月累,如每天听外语录音、诵记古诗词、写周记等等。促成习惯的作业,等等。重视作业功能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熟练意义的“练习”走向理解意义的“任务”,从知识立意的“识记作业”走向能力立意的“综合实践作业”。

    运用于学习全过程中的作业

    要扭转作业就是“课后作业”的狭窄认识,将作业视为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多样任务,将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课前的预习性作业。学生自己学会的“会”与老师教会的“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会”,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会”。所以,要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学生开展预习,必须引导教师将作业研究的重点从课后补充练习,调整到课前预习引导上来。预习并不只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教材,而是通过思考与体验,来帮助理解,实现学习。教师对学生预习的帮助,体现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上。这其实是教师备课的核心,也是很多学校尝试探索的“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实践看,加强预习作业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与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课堂上的随堂作业。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如何组织学习,促成学习的真正发生,需要通过学生现场完成的随堂作业来实现。随堂作业可分成记录型、思考型、讨论型、训练型和反馈型等。例如,课堂记录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许多课堂的学习成效往往受制于学生学习记录的质量。但一些教师往往重视自己的“播放”,却忽略有“接收”意义的记录型作业的设计。随堂作业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思考型作业与训练型作业的组合,达成“促进理解的作业”与“提高熟练性的作业”的平衡。

    课后的复习性作业。课后的复习性作业,必须克服简单训练的模式。其研究点主要有四:一要处理好“理解”与“熟练”的关系,防止在尚未理解时,就加大熟练性的训练;二要尊重学生的层次差异,同时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作业与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性作业;三要重视诊断与补偿,明确作业意图与解释性,赋予作业以诊断功能,增加基于诊断反馈的补偿性作业;四要重视联系与整理,以形式多样的整理性作业,及时将零散的学习转化为有组织的知识建构。

    相对集中的假期作业。对于假期作业,其设计不能与平时的作业“同质化”。假期是学生较为集中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果还像平时一样,忽视个体差异地统一布置训练性习题,既效率低下,又浪费时间。其实,假期作业要注意知识落实与能力锻炼的有机结合,还原课程的学习意义;要变习题操练为基于任务的问题解决过程,促进学以致用;要指导学生开展阶段性学习的整理,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基础,体现层次性、阶段性与选择性。

    应强调作业研究与课堂变革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全过程的视角看待作业的改革。其实践切入点应该是,减少复习性的课后作业,增加前置的预习性作业,并关注随堂作业的针对性与及时反馈,克服不论时机布置同质化作业的弊端,借作业来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还可以从作业与测验的角度,构建“教”、“作”、“测”的协同机制,以克服当前学校教学中较为严重的“教作分离”和“教考分离”的弊端。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编后】

    过去,一说到减负,总要想到作业,而且总是想到控制作业的量。但这一视角对减负并没有真正实效。但是,对于作业的思考与改革却从未停步。本期的暑期特刊,我们以四个主题,从不同视角来审视与认识习以为常的作业,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如何出好一道作业题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认识作业的功能,如何运用作业,以及如何让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有机地融合,也许才是思考问题的新视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视野比方法更重要。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将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内在变革联系起来,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来重新认识作业,赋予作业更加灵活的形式,更加丰富的内涵,还作业本来的意义,从而真正除去传统视域下作业所背负的“恶名”。探讨仅仅是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赵小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年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
优化教学管理 做好“减负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变革
黄新古:“新六艺”铺就幸福底色
学校2022年“双减”工作总结
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构建教育良好生态——长子县东方红学校“双减”工作实践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