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程

各位家长:

大家好!利用这次家长学校的时间,我想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话题。提到“新课改”,家长可能有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把它归结成以下几个问题来共同探讨:

1.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3.传统旧课程存在的弊端。

4.新课程“新”在哪里?

5.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的新课程学习?

6.家长应该如何评价孩子的学习?

 

1.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怎么回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现在是第八次。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

1996年7月至1997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6所大学及中央教科所的课程专家,对1993年秋在全国施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进行调研。总计调查了全国9个省市的城市与县镇的16000名中小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士,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1998年以来,教育部组织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国际比较研究,了解了英、美、加、德、日、澳、韩、泰、俄、瑞典、芬兰、新西兰、印度、巴西、埃及等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和策略,努力把握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发展的趋势。

从1998年开始,起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反复修改,经教育部党组审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于2001年6月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也随后颁布使用。

2001年秋,成立了38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47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我市端州区即其中之一。

2002年9月,528个实验区启动省级课改实验,895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18%~20%。

2003年,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

2003年9月,全国又增加1072个实验区,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人数达2500万,约占同年级学生数的40%~50%。

2004年9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65%~70%的同年级学生使用新课程。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开始高中阶段新课程实验,实行学分制。

2005年9月,义务教育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进入了新课程。

2007全国普通高中将全面实行新课程。

有人把这次课程改革引发的教育改革比作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三次教育转型,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打破官学制度垄断,诸子百家聚徒讲学,第二次是清朝末年“新学”兴起,从“四书五经”转向“文史地数理化”。

还有人干脆说第一次是隋朝建立科举制,第二次是清末废除科举制,第三次就在当今。

 

2.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知识经济的需求:知识经济首先要求人们的是创新。

我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深化的突破口。

克服传统课程弊端的必然要求。

 

如此标准答案:

亚里士多德——亚里斯多德

齐心协力——同心协力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苗”——“亩”

一兜草——一堆草

 

3.传统旧课程存在的弊端:

目标单一: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本位: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  

偏难:我国中小学理科课程难度世界第一。

偏旧:滞后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偏繁:课程门类多,各学科缺乏联系,各自为阵。

评价重结果:以考试分数定优劣,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一考定终身。  

无法实现基础教育的任务。

 

4.新课程“新”在哪里?

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程资源: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而不是让教科书成为学生的世界。

课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发展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关注过程,愿意学习,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的——人格完善。与体验息息相关,与幸福息息相关。

新课程强调孩子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知识

密切联系现代高新科技的知识

对于终身学习有用的知识技能

新课程给孩子带来哪些新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掘潜能,促进自主发展。

体验性学习:想、看、听、说、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

合作性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合作动机、合作技能,增强责任心,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领导意识。

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选择和采用自己喜欢并有效的学习内容、途径和呈现方式等。

新课程对孩子的要求有哪些新的变化?

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提高。

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求提高。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提高。

实践能力要求提高。

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要求提高。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促使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优化中小学课程结构,转变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课程提倡从发展的角度对孩子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新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旧评价方式的弊端:

评价功能失调

评价形式单调

评价内容片面

评价标准机械、单一

重结果,不重过程

不尊重学生

功效夸大

新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评价的根本目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评价的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评价的价值追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过程的评价模式:既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

多样灵活的评价方式:考试(笔试、口试、表演、作品展示)、评语、成长记录袋等

多元互动的评价主体:个人、小组、教师、家长、学校、社会评价相结合。

丰富多彩的评价内容: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中考将会有哪些变化:

命题更科学: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听力、口语,体育等。

形式更灵活:开卷,体育考试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体质健康状况。

内容更全面:高中录取以综合评定为主,除中考成绩外,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和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都将作为录取时的参考。

 

5.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的新课程学习?

家长对新课程拥有什么权利?

知情权

监督权

建议权

新课程对家长有些什么要求?

知情——关注——了解——认同——看好——支持——参与——监督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从做中学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让孩子在生活中受教育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

加强孩子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u动手实践是产生问题的前提

动手实践是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纽带

动手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动手实践是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基础方法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精神

–激发孩子主动探究

–鼓励孩子主动表达

–调动孩子主动参与

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我们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

–在过程中学会学习

–在过程中学会思考

–在过程中学会创造

引导孩子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拓展孩子的发展空间

–增进生存体验

–培养社会责任感

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感悟,透过现象看内涵。

 

6.家长应该如何评价孩子的学习?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不要过分关注分数本身:

–考试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真实水平

–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聪明程度

–考试成绩不能说明孩子的整体发展状况

–考试成绩只是反映过去,不能决定未来

人的多元智能____加德纳

言语语言智能

听觉音乐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要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作出整体判断。

评价的内容要丰富

评价的标准是动态的

注意收集多方面的评价信息

查漏补缺,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

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不足?

能力发展方面存在障碍?

学习方法不对?

学习习惯不好?

学习动力不强?

以评价促学习

引导孩子自我评价

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

不断进行强化性评价

真心赏识孩子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谈课改中校长应具有的改革精神 朱仲革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材贯彻新课程理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翻转课堂:想象和挑战并存的教学变革
孙喜亭:再谈“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
究竟什么是教育规律?
新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