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子,计然名言名句(下)

一丶学问不精,听道不深。非学不知,非精不达。不精不明,不深不达,故上学以神听,玄览无遗。中学以心听,或存或亡。下学以耳听,瞥若风过。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

二丶天子有道,则天下服,长有社稷;公侯有道,则人民和睦,不失其国;士庶有道,则全其身,保其亲;上至天子,下及庶人,皆宜守道、安国、睦民、全身、保亲。

三丶文子问圣智,问圣与智。老子曰:闻而知之,圣也;见而知之,智也。故圣人常闻祸福所生,而择其道,智者常见祸福成形,而择其行。见可而为,知难而止。圣人知天道吉凶,故知祸福所生;智者先见成形,故知祸福之门。圣人知吉凶倚伏,察其未形,故治於未乱。智者知祸福相倾,监於已兆,故不游其门也。

四丶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夫兵者,动有危亡,用有可否也。诛暴救弱,谓之义;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争小故不胜其心,谓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财货,谓之贪;恃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之众,欲见贤於敌国者,谓之骄。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此天道也。

五丶道无隆替,而俗有变革,是以五帝不同治,三王不共法。非欲相返,因时宜者也。

六丶法烦刑峻,即民生诈,法烦难奉,奉之不逮,则峻之以刑:刑之不正,则罪及无辜。遂使百姓轻生冒禁,以死抵法。天下之危,莫不由此也。上多事则下多态,求多即得寡,禁多即胜少,以事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犹扬火而使元焚也;以智生患,又以智备之,譬犹挠水而欲求其清也。人多事即心乱,国多禁则民劳,犹火不可频扬,水不可数挠也。

七丶夫亟战而数胜者,则国必亡,亟战则民罢,数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则寡矣。主骄则恣,恣则极物,民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一。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八丶夫道德者,匡邪以为正,振乱以为治,化淫败以为朴,淳德复生,天下安宁,要在一人。人主者,民之师也,上者,下之仪也。文子云:要在一人,匪由於他。故平王修政,周道复兴,而《春秋》美之,后谧为平王。

九丶主者国之心也,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治国在君明,明则万姓乐其业。治身在心正,正则百节安其所也。故其身治者,支体相遗也;无疾苦也。其国治者,君臣相忘也。无忧虞也。

十丶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君主一,则国安,人主一,则心泰。

十一丶玉在山而草木润,珠生渊而岸不枯。山川韫珠玉而润媚,君子积道德以光辉也。

十二丶蚯蚓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十三丶川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地广者德厚。川不广,不能生巨鳞,智不周,不能达至理。故知非厚德,不能深知而远见。

十四丶欲致鱼者先通谷,欲来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为鱼得者,非挈而入渊也。为猨得者,非负而上木也,纵之所利而已。夫君臣相为用也,由鱼之投水,鸟之依林,纵其所利,不召而来。

十五丶人之性本无怒,怒出於有事。人之性本无为,为出於有欲。知怒之为过,为之是非,故内视见於无形,反听致於无声者,谓却照本性,而无声无形,无怒无为,所贵见於无非,谓见於有也。

十六丶与死同病者,难为良医,与亡国同道者,不可为忠谋。必死之病,医虽良而不救。必亡之国,臣虽忠而难存。

十七丶日不并出,狐不二雄,神龙不匹,猛兽不群,惊鸟不双。斯皆独立不群,故能为百兽众禽之长也。

十八丶金石有声,不动不鸣;管箫有音,不吹无声。金石箫管,不能自鸣,皆因吹击乃能有声。由人皆禀道德,不学终不成者也。

十九丶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山之灵者,必降云雨。道之高者,必施德泽。

二十丶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二十一丶相坐之法立,则百姓怨,减爵之令张,则功臣叛。狱讼相引,无辜方受其怨。爵位减默,有功者怀其叛。故察於刀笔之迹者,不知治乱之本;习於行阵之事者,不知庙战之权。治乱者,谓垂拱无为之堂,非督责之吏所知。庙战者,谓决胜之术在方寸之地,非一卒之能晓。

二十二丶江河之大,溢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出须臾止。

二十三丶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二十四丶福之起也绵绵,祸之生也纷纷,祸福之数,微而不可见。圣人见其始终,故不可不察。福如鸿毛,圣人独见;祸若太山,愚者莫睹也。

二十五丶福至祥存,祸至祥先,见祥而不为善,则福不来,见不祥而行善,则祸不至。利与害同门,祸与福同邻,非神圣莫之能分。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言祸中有福,福中有祸。

二十六丶人之将疾也,必先甘鱼肉之味;国之将亡也,必先恶忠臣之语。人病者,甘其口,美其味,必死之征。国乱者,恶忠言,信谗佞,必亡兆也。故疾之将死者,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者,不可为忠谋。

二十七丶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大者无度量,故天圆不中规,地方不中矩。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二十八丶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玄妙,各处其宅,守之勿失,上通太一,太一之精,通合於天。天道嘿嘿,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常与人化,智不能得,轮转无端,化遂如神,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人之魂者,阳也,生也,受於天。魄者,阴也,杀也,受於地。是各守其宅。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精,魂魄是天地之至精,故曰玄妙。

二十九丶夫道者,体圆而法方,背阴而抱阳,左柔而右刚,履幽而戴明,变化无常,得一之原以应无方,是谓神明。夫人,头圆天也,足方地也,背阴面阳,左手执柔,右手执刚,足践九幽,上戴三光,周行无穷,精耀四方;一而不变,轮转无常,谓之神。见之者昌也。

三十丶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谓以柔胜人,以弱得强者也。

三十一丶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静即下不扰,下不扰即民不怨;下扰即政乱,民怨即德薄。政乱,贤者不为谋;德薄,勇者不为斗。明主者,修身以静,养生以俭,上无乱政下无怨民。

三十二丶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虑,以天下之力争,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修达,群臣辐凑。

三十三丶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事烦难治,法苛难行,求多难赡。

三十四丶夫崇贵者,为其近君也;尊老者,谓其近亲也;敬长者,谓其近兄也。因君以崇贵,因亲而敬老,因礼而敬长也。

三十五丶人之生也,精神为本,形体为末。故太上养神,治其情性;末世养形,恣其嗜欲。治性则神清,纵欲则身害。夫神清体和,本末相济,乃全身保神,不亏其真,凡修摄有方,禀受不一,故有君子小人之异。

三十六丶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古。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夫治道所贵,适时而已。不在数变为务也。

三十七丶臣道者,论是处当,为事先唱,守职明分,以立成功。故君臣异道即治,洞道即乱,各得其宜,处有其当,即上下有以相使也。故枝不得大於干,末不得强於本,言轻重大小有以相制也。君臣分明,则大小无越也。

三十八丶上视下如子,下事上如父;上视下如弟,下事上如兄。上视下如子,必王四海;下事上如父,必政天下。上视下如弟,即必难为之死;下事上如兄,即必难为之亡。故父子兄弟之寇,不可与之斗。有君如此,则天下如一家。

三十九丶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悟乎,时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以类万情,结绳以为纲罟,以畋以渔。神农黄帝窍领天下,纪纲四时,和调阴阳,於是万民莫不炼身而思,戴听而视,故治而不和。伏羲作未耜,以教民播种;黄帝造轩冕之服,窍领,谓阴阳壅沈而通之,逆气戾物绝而止之。造书契,建律历,纪四时,和五行,恐失其所,使万物皆炼身,莫不注其耳目,听视德化,以严其上。

四十丶昔者之圣王,仰取象於天,俯取度於地,中取法於人。调阴阳之气,和四时之节,察陵、陆、水泽肥墩古尧切。高下之宜,以立事生财,除饥寒之患,辟疾疢之灾。中受人事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列金木水火土之性,以立父子之亲而成家;听五音清浊,六律相生之数,以立君臣之义而成国;察四时孟、仲、季之序,以立长幼之节而成官;列地而州之,分国而治之;立大学以教之,此治之纲纪也。此治天下之六纲也。

四十一丶衰世之主,钻山石、挈金玉、擿砻蜃、消铜铁,而万物不滋。刳胎焚郊,覆巢毁卵,凤凰不翔,麒麟不游。构木为台,焚林而畋,竭泽而渔,积壤而丘处,掘地而井饮,浚川而为池,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则阴阳缪戾,四时失序,雷霆毁折,雹霜为害,万物焦夭,处於太半,草木夏枯,衰世之主,剖石索玉,擿蚌求珠,焚郊竭泽,刳胎毁卵,恣情性之欲,快耳目之娱,遂致乖戾,万物失所,雷霆以恐之,霜雹以害之。非万邦之过,一人之罪也。

四十二丶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通玄真经卷之五
《体论》
《玄隐遗密.九真要》外篇
素书5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用兵章第六十九
老子臆解(卷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