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故里

  朱熹自小聪颖,善学好问,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中进士,曾任秘书阁修撰,漳州、潭州知州,焕章阁待制、侍讲等职,做官清正有为、廉洁奉公。

  朱熹从事教育五十多年,振举书院建设,广注典籍,于经学、史学、文学、乐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纂的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

  朱熹故居和书院

  紫阳楼

  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直到晚年迁居建阳,在此楼堂住了近50年。

  兴贤书院

  兴贤书院建于南宋孝宗时期,为纪念先贤胡宪(号籍溪先生)而构筑。朱熹当年曾在该书院讲学授徒。所谓“兴贤”,即寓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后书院于元初毁于兵燹。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乡人连城珍等十四人首倡,在崇安县令张翥支持下,得以重建。

武夷精舍

  武夷精舍又称武夷书院,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五曲溪东,隐屏峰南麓,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按朱熹《武夷精舍杂咏诗》所记,其布局大致是:隐屏峰下,两麓相抱之中,有三间房屋,名为仁智堂。堂的左右,有两间卧室,左边是自己居住的,叫隐求室,右边是接待朋友的,叫止宿寮。左麓之外,有一处幽深的山坞,坞口累石为门,称石门坞。坞内别有一排房屋,作为学者的群居之所,名为观善斋。石门西边,又有一间房屋,以供道流居住,名为寒栖馆。观善斋前,还有两座亭子——晚对亭和铁笛亭。而在寒栖馆外,则绕着一圈篱笆,截断两麓之间之空隙,当中安着一扇柴门,挂上“武夷精舍”的横匾。

  朱熹在此著书立说,授徒讲学,长达五年之久。其理学思想也因此传播开来,形成了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汇集了当时主要的儒学学派(濂学、洛学、关学)之大成。他还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成一系,始创“四书学”。之后,一批理学名家相继在武夷精舍附近择地筑室,读书讲学,有的还以“继志传道”为己任。所以,武夷精舍所在地武夷山在南宋时期已成为一座名山,后人称之为“道南理窟”。

考亭书院

  考亭书院位于福建省建阳市考亭村,是朱熹晚年居住、讲学之地。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朱熹筑室居此,因四方来求学的人众多,复至于居室之东,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沧州精舍”。朱熹在此授徒讲学八年,著述甚丰,完成了理学思想的最后体系。宋理宗时,程朱理学倍受重视,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三十二)】朱熹:落落三百余文 千古“治家之经”
【中华文化地标】②武夷书院
理盛学昌:大师风采——朱熹:理学的高峰与书院的兴盛(六)
一代大儒朱熹品茶论道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61)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
五夫朱子文化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