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了也不懂,打了也没用,要求满足不了就哭闹该怎么应对?(1-2岁篇)

置顶 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来源:CC爸妈(ID:cc-bama)


“只要孩子的要求没满足,只要啥事没依着他,他就又哭又闹该咋办?”这类问题一直以来在后台留言很多,而不同年龄的宝宝哭闹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又不太一样,一些简短回复总不能满足大家需要,所以准备分享一些分龄专题,希望能有帮助。


当然年龄只是大概分区,只要在这个范围左右的都可以来围观。今天这篇分享的是1-2岁篇。


1-2岁是最关键的阶段,1岁之后2岁之前的宝宝,你说他懂事吧,他也不完全懂,你说他不懂吧,他又不是完全不懂。


1岁之后,宝宝哭闹的情况明显增多,哭闹的原因也越发的莫名其妙,猜不透娃心思的妈妈们都把它归结为,越大越调皮了。


但其实,这是一个可塑性最强,却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阶段。


1

这个阶段的宝宝哭闹的常见原因

 

  • 肯定是之前一年的风格延续喽


自打出生宝宝就明白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 饿了要哭


  • 困了要哭


  • 尿了要哭


  • 寂寞了也要哭


只要一哭就会有人来回应和满足自己。哭成为了呼叫妈妈以及让他们满足自己需求的手段。


孩子不会判断某种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否正确,他只会判断该行为是否有效。


如果是有效的,那么就是可以持续使用的。


所以,一岁之后,但凡有什么不如意、不顺心,他的第一反应自然也是用哭闹来表达喽。


  • 搭不上积木,我要哭;


  • 妈妈非让我睡觉,我要哭;


  • 妈妈不让我打人,我也要哭。


可是,此时的妈妈为什么变了呀?


从前哭就喂我、抱我、满足我让我开心,为什么现在一哭妈妈就烦躁了,甚至生气了?


是妈妈不爱我了吗?还是我哭的不够大声不够悲惨?


当然不是,只有我们大人知道,想扔东西,想打人的这种需求,跟想吃奶想尿尿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 独立的小芽萌出,但个人能力明显不足


1岁之后,渴望独立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宝宝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想玩的玩具,有了自己想独立完成的项目。


但是,精细动作、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又没发展到相应的水平,一旦失败就崩溃给你看,很常见的:


  • 硬把大套筒往小的里面塞,就是塞不进去!


  • 吃饭硬是要用筷子,就是夹不起来!


  • 甚至,本宝宝就是不想睡觉当个永动机,但是肉身却不给力,玩着玩着就电量不足!


这世界能不能再跟我作对多一点!摔啊!


试问这种渴望独立的心灵和这巨拖后腿肉体的严重不匹配,能不让人沮丧吗?


 

  • 很多行为开始被限制


1岁之前,除了吃、睡,有个人陪玩,有几个玩具啃啃,宝宝基本就能满足了。


1岁之后不行了啊,探索欲爆发了,行动力也能跟上了。


来回啃咬那几个玩具算什么追求!?


  • 厨房里的压力锅突突突的冒气多好玩啊;


  • 把勺子跟碗扔下桌子看自由落体多好玩啊;


  • 打一下隔壁的小妹妹她就哭一下,像个机器洋娃娃一样多好玩啊;


  • 二狗手里那个小汽车我没见过,看起来不错的样子抢过来玩一下多好啊。


但是,为什么妈妈什么都不让我干呢?从前什么好玩妈妈给我玩什么,现在但凡我觉得“好玩”都要被禁止是几个意思?


本宝宝不要面子的啊?


这种情况下再不反抗再不哭闹,还有木有天理,有木有人性了??


所以你明白了,其实1岁之后哭闹增多,宝宝的苦衷也很多,若是这世界顺风顺水,谁还哭闹做什么?


正是因为宝宝看世界的方式变了,世界对待他的方式也不一样了,这种转变才会让妈妈和宝宝觉得沮丧。


2

妈妈们该做些什么应对宝宝的哭闹呢?


1. 教给孩子除了哭闹之外的表达方式


这个阶段也正好是语言爆发期,可以引导宝宝说一些简单的词汇,比如:要,还要,不要,我的;


或者教给孩子一些身体语言,比如:用手指,点头,摇头,摆手。


当宝宝哭闹的时候,先告诉他“你大声哭闹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告诉我或者指给我好吗?”


然后帮宝宝认识他的情绪并说出来:


  • 你困了,你很难受;


  • 你不想妈妈抱隔壁的小弟弟,你嫉妒;


  • 妈妈不让你扔玩具,你很“生气”。


让孩子逐渐明白,在今后的日子里,哭闹这一招并不能达到目的,我们有更正确的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想让宝宝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他的意图之前,先要把他的情绪安抚下来,千万不要在孩子情绪依然失控的状态下就尝试教他,这样只会火上浇油。


宝宝内心的OS是:没看我都伤心的说不出话了,还硬要我表达,都用尽全力大哭大闹了,我这么辛苦,你还不明白吗。



2. 对于能力达不到的事,给孩子探索机会并提供帮助


对于宝宝能力达不到的事,我们最容易做两种反应:


一种是,迅速满足。


另一种是,打击讽刺。


迅速满足常见的例子有:


哎呀,你自己用勺子吃不进去的呀,来,妈妈喂喂。


这个袜子你自己穿不上的呀,别生气了,妈妈帮你穿。


打击讽刺常见的句式有:


你自己把积木弄倒了有什么好哭的,怪谁啊?


不是跟你说了你自己还小穿不上鞋子吗,非要穿,穿不上还哭。


但这两种都不是好的方式,迅速满足容易让孩子学会放弃,遇到丁点困难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求助,而打击讽刺很容易打消孩子尝试的积极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一些探索机会,最后再提供帮助。


在他尝试几次不成功开始哭闹的时候,先安抚情绪:


宝宝自己弄不好这个,你很生气,妈妈示范给你看怎么样会成功好不好?


有一部分孩子是乐于接受帮助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比较倔强的孩子,你越是要帮忙他越是火大,比如CC这样的:


通常,她因为能力不足开始发脾气之后,我主动提供的帮助她都是会拒绝的,并且会发更大的脾气。


这个时候我都会再给她一些时间去跟能力不足的的自己解决一下私人恩怨。


我们不需要帮孩子逃离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沮丧感,相反,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


但是我会告诉她,CC可以再试试,不过如果需要妈妈帮忙,可以随时叫妈妈哦,并献上一副忠犬脸。


最后的最后,也许孩子就成功了,如果没有成功他也能平和的接受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帮助,接受事与愿违这个结果。


但此时他回过头来寻你帮忙的时候,千万不要落井下石,赌气说什么“我想帮你的时候不让帮”,而是真心的教给他更正确或者更容易的操作方式。



3. 对于需要限制的行为转移注意力或正面强化。


1岁之后,2岁之前打人、扔东西这类“不好的行为”其实并非恶意,所以转移注意力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当宝宝咬人的时候,如果你制止他,他还会委屈的大哭,这时候可以给他一个牙胶,跟他说,你可以咬牙胶,如果咬妈妈,妈妈会痛。


转移注意力的时候,跟宝宝解释原因,慢慢的他就能明白,哪些行为是被允许,哪些不可以。


另外,正面强化也是很好的办法,简单的说就是强化正确的行为,弱化错误的行为。


举个例子,当我说“不要扔胡萝卜”的时候,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不要”,还是“扔胡萝卜”这个画面?


相信一定是后者。


所以,当你说不要XXX的时候,孩子脑海中被强化的一定是“不要”后面的概念。


知道真相的你是不是眼泪都要流下来了?简直太坑了!


所以,你可以直接说“如果不喜欢吃可以把胡萝卜放在桌子上”这样强化的就是“放在桌子上”这个正面行为。


END -

* 作者简介:“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儿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公众号:CC爸妈(cc-bama),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有些坏习惯,多是家人不经意间纵容而成,不得不防哦
万能“通便水”,便秘再猛,一喝就拉,再不便秘!(小孩用更好)
宝宝打人背后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吗?
只会用“转移注意力”这招哄孩子?滥用真的会害了ta!
“我妈已经三天没有打我了”,大型灾难片现场...
两岁宝宝应该教他做些什么?学点什么东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