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回之【延伸】
【延伸1】

盘古开天辟地

古人讲史,往往起于盘古开天辟地,说天地本是混沌一片,如鸡蛋一般,盘古化育其中,操一把巨斧劈开天地,然后双手撑天,使天地越来越远,最后盘古倒下,身体化为世间万物,最著名的莫过于头颅和四肢化身五岳。

实际上,这个故事出现比较晚,最早见于三国东吴太常卿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记》,盘古死后化身五岳的故事见于南朝《述异记》,盘古开天斧来源于明朝小说《开辟演义》,所记皆是神话,而盘古一词,可作“盘诘上古之事”讲,是古人对天地形成的一种解释。

不过,这个故事虽然是神话,但传播极其广泛。河南桐柏县号称“中国盘古之乡”,河南泌阳县有盘古山,陕西宜川县也有盘古山,湖南、广西、广东等多地亦有盘古庙、盘古洞之类的盘古遗迹,甚至《述异记》还记载南海中曾有盘古国和盘古墓,而南方少数民族至今亦流传着各种盘古故事,如广东瑶族有《盘古书》,广西壮族有《盘古赞歌》,四川羌族有《盘古出世开天地》,贵州苗族的《苗族古歌》亦有盘古,贵州布依族有《混沌王和盘果王》,云南白族更有著名的长诗《创世纪》,其中说到天地是盘古盘生两兄弟创造的,此外彝族、土家族、毛南族、畲族等也有自己的盘古神话。于是有学者指出,盘古或为上古开化比较早的氏族,后来慢慢演化为神话,不过仅为推测,难可依从,权作一说,故不录于正文。

【延伸2】

三皇五帝

上古时代,或可称为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指上古较早的三个杰出领袖,与三才(天地人)相配,说法不一,主要有:

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皇、地皇、人皇(《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

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礼含文嘉》、《白虎通义》);

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运斗枢》);

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古微书》);

伏羲、祝融、神农(《白虎通义》);

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等。

五帝:指晚于三皇的五个杰出的部落领袖,与五行相配(金木水火土),说法不一,主要有: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帝王世纪》);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通鉴外纪》)等。

【延伸3】

纬书及十纪年数

天地人三皇之事与十纪之名,出自纬书。

纬书出现于西汉,是汉代儒生依附于儒家经典编写的一类书籍,并号称这些书是孔子等先贤所著,因为与儒家的“经”相对,所以称作纬书,其内容皆以迷信方术和预言附会和解释儒家经典,其最终目的是神化皇权。不过,纬书虽然充满了浓重的神学迷信色彩,却也保存了一些古史内容,有一定的史学意义。

纬书常与谶书并称,谶书起于先秦,是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和图录,西汉开始,谶、纬合流,故谶纬也可称纬书。

历史上,纬书曾经多次成为统治者的上位法宝,例如王莽、刘秀。

西汉末年,王莽大权在握。彼时谶纬流行,王莽借此坐上龙椅,建立新朝。传说天皇氏、地皇氏各活18000岁,人皇氏活了45600年,以及十纪的漫长岁月都是从这时产生。

新朝时,王莽曾让太史令推算三万六千年的历史。

36000=360×(55+45)

其中360是周天度数(古代天文学概念),55是河图数,45是洛书数。

18000就是36000的一半,这个数字在上古的神话传说里很常见,例如盘古神话。

天皇氏和地皇氏属于太古二灵,据说还属于神的时代,而人皇氏归入十纪,所以三皇并不一样。

人皇氏的数字45600=19×4×20×3×10,它的依据是《三统历》,作者刘歆,曾帮助过王莽篡权。其中以十九年为一章,以四章为一蔀,以二十蔀为一纪,以三纪为一元,人皇氏的45600就是十元,很完美的数字。

十纪的年数,《补三皇本纪》引《春秋命历序》,说从开辟到获麟,共3276000年。3276000就是36000的整数倍。

《广雅·释天》记载:天地开辟,从人皇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760000年。这个观点来自于《春秋元命苞》和《易乾凿度》,推导方法可参考《易纬稽览图》和《后汉书·律历下》,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多说了。

从考古上讲,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是猿是人还说不清楚,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还在研究旧石器,不可能出现氏族。所以,所谓十纪的庞大数字,并没有什么意义。

新朝末年,汉光武帝刘秀以符瑞图谶起兵,夺得天下,建立东汉,即位后宣布图谶于天下,使其合法化,谶纬之学于是在东汉初年盛极一时。纬书衰于魏晋,绝于隋唐。

谶纬之书最著名的是七经纬,即《易纬》、《尚书纬》、《诗纬》、《礼纬》、《春秋纬》、《乐纬》、《孝经纬》的统称,篇目极多,其名字多以三字为后缀,如《易纬乾凿度》、、《尚书考灵曜》、《诗含神雾》、《礼含文嘉》、《孝经钩命决》、《春秋元命苞》等。

除七经纬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河图括地象》、《河图玉版》、《洛书灵准听》、《洛书摘六辟》等河图洛书纬,以及《遁甲开山图》、《尚书中侯》、《论语谶》等。

由于历朝多有禁毁,纬书大多已散佚,需要借助辑本。纬书的辑本主要有明朝孙瑴(jué)的《古微书》、清朝赵在翰的《七纬》和乔松年的《纬捃(jùn)》等,目前最为详备的当属《纬书集成》,不过作者是两个日本学者:安居香山和中村璋八。

【延伸4】

干支与纪年

天干地支,至今仍在使用,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伟大发明。先秦史书《世本》记载黄帝的臣子“大桡作甲子”,这是见于古书最早的记载,但无法考证。考古上,殷商的甲骨文中写有大量的干支名称,而且所有商王的祭名都以天干结束,例如天乙(汤)、太甲、河亶甲、武丁等,所以可以推断,干支的出现必然不晚于殷商。纬书《春秋命历序》言天皇氏“法作干支”,当属西汉人的附会,不过这个说法经《三命通会》、《纲鉴易知录》等书的采用而逐渐变得知名。

天干地支的主要功能是记时(也可以记录方位),其中最重要的是纪年。在殷商和西周时,天下有共主,这时候都是依靠帝王在位年数来纪年,但到了春秋,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开始采用自己君主的在位年数纪年,例如《春秋》一书就是以鲁国国君的在位年数来纪年。这样一来,天下便出现了纪年的混乱,给时人带来了不便,在这种背景下,岁星纪年法逐渐流行。

岁星,就是木星,因其非常明亮,古人很早就注意了它。经过长期观测,古人发现,大约每过十二年,岁星就会回到同一天区,于是古人将黄道带均分成12份,称为十二次,岁星到某次,就是某年,这便是岁星纪年法。

然而,岁星纪年法存在两个问题:

1、岁星移行速度并不均匀,有时还会出现“逆行”现象,以其位置纪年其实并不理想;

2、早在十二次划分之前,人们已将周天划分为十二辰,二者可以作一一对应,但岁星的移行方向是由西向东,而十二辰的顺序却是自东向西,由于十二辰已经深入人心,这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

于是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岁纪年法,即假想一个理想天体,称为太岁,它的速度均匀,与十二辰方向一致,直接对应,例如太岁在寅,就是寅年,方便的多。不过为了区分,太岁纪年法使用的是一套岁阴名称,即摄提格、执徐等,所谓岁在摄提格,就是太岁在寅的意思。

然而由于古人过于重视岁星,还是要将理想天体太岁和真实天体岁星对应起来,这就出现了混乱,原因是岁星循环一圈的时间其实并不是12年,而是11.86年,所以85年后,纪年与实际时间将整整相差一年!这个问题(学名:岁星超辰)直到西汉末刘歆提出后才得到世人的重视,人们终于意识到:要想得到连续不混乱的纪年,必须抛弃太岁与岁星的固定对应关系。由于太岁纪年法本质上不过是十二支名而已,于是伟大的干支纪年法就诞生了。干支纪年法以天干地支两两相配而得,六十年一循环,简单实用,易于识记。这种方法既可以用天干地支名,亦可以用岁阴岁阳名,如甲寅年,亦可以称为阏逢摄提格,《资治通鉴》就是采用岁阴岁阳名来纪年的。

干支纪年法自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起,传承至今,近两千年未曾发生混乱。

附:

十二次: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岁阴: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岁阳: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淮南子·天文训》)

焉逢、端蒙、游兆、强梧、徒维、祝犁、商横、昭阳、横艾、尚章(《史记·历书》)

岁阳名采用《淮南子·天文训》的较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皇五帝纪年表
中国古代三皇传说的由来
:世界三皇五帝十纪与中国上古历朝年代通考(3-有巢遂人太昊女娲伏羲庖牺) (2015-01-21 12:54:56)转载▼ 标签: 世界 人类 上古史 年代学 分类: 世界三皇五帝十纪及夏商周断代 第
“三皇五帝”都是谁?历史与神话中的始祖记忆
'三皇五帝'概念现世以来中原地区出现不同的概念阐释
中国古代神话考(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