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你鉴定宋代哥窑及各个时期哥窑的特征

哥窑的来历

哥窑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明代,大概是说宋代龙泉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烧窑,生一烧的就是哥窑,生二烧的就是弟窑,也就是龙泉窑。然而宋代没有章家兄弟的文献记载,也没有发现关于他们的实物证据,所以也是可疑。

见于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 :“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宋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龙泉是最大的青瓷产地,也产类似于传世哥窑的瓷器,叫龙泉哥窑,两者的化学成份不相同。而且传世哥窑还分有金丝和没金丝两种,所以哥窑的源流,就是一本糊涂账,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龙泉哥窑不是传世哥窑。

有一则明代笔记,说一个太子,喜欢哥窑,问老师能不能重做出来,老师担心他玩物丧志,说不能。老师走后太监就说,这个虽然难,但殿下您要做肯定能做。然后太子下令仿制,第二年就做出来了。

这也是不足信的孤证了,但可以说明几点,一,宋代的哥窑在元和明前期失传了;二,明代一度仿制出哥窑瓷器。

宋 哥窑胆式瓶

目前为止,世界登记在册(别犟,说的是登记在册那种)哥窑300多件。人们也把它们称之为传世哥窑,其中有一部分为元朝哥窑。(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科学测定,表明其化学成分,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同)。

古文献对哥窑最早的记述见于元代末年孔齐的《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

曹昭<<格古要论>>里面说: “旧哥哥窑出窑器者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未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

宋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明.祟祯年宋应星<<天工开物,陶诞第七>>说:“浙省处州丽水、龙泉两邑,烧造过铁锈花杯碗,青黑如漆,名曰处窑。宋、元时龙泉琉华山下,有章氏造窑,出款贵重。古董行所谓哥窑器者即也。”

宋代哥窑鉴定标准

据文献记载,以及现存哥窑器的特征以及考古对窑口发掘,宋代哥窑鉴定标准应为:

1. “火焰红”“跳刀痕”,将瓷器倒转过来看底面,观察胎骨上面的“火焰红”与“跳刀痕”是不是自身的。一般真正的哥窑瓷,由于瓷胎的含铁量较高,在烧制过程中会爆出来,就变成了暗红色俗称“火焰红”。而“跳刀痕”则是在泥胎制作完成后,用竹刀挖出中间部分,刮出来的痕迹就叫“跳刀痕”,比较粗糙,但挖痕自然,需要非常熟练及高超的技术,现代很难仿制得出。

宋 哥窑八方碗

2. 紫口铁足,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3. 金丝铁线,为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

宋 哥窑八方碗

4.器型,宋代器物具有时代的沧桑感,现代仿制宋哥窑器很多,真正仿到位的极少,有的型体呆板生硬,,器表多做有假出土现象。

5.密似攒珠(这与宋代以干法施釉有关), 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6. 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色有粉青、月白、灰青、青黄等多种。

鉴定过程中应该采用排除法: 一方面要排除明清民国仿品以及现代仿品(宋元以后采用是湿法施釉法,而干法施釉及紫金土配方己失传);另一方面要确定是传世哥窑还是龙泉哥窑;或者是宋哥窑,还是元哥窑。哥窑主要特征是金丝铁线, 紫口铁足;与官窑区别主要也在金丝铁线上;其他方面区别不大;古文献就有官,哥不分之说;

历代仿哥窑特征

哥窑瓷器从元代末年到明清以至现代都有仿制,明清仿制哥窑瓷大多都有年款,也有没年款的。明清仿哥窑瓷器与哥窑瓷器特征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1.宋元龙泉黑胎哥窑: 黑胎; 紫口铁足; 金丝铁线; 宋代器型;气泡如聚沫攒珠; 釉色带有龙泉青瓷特征;釉层为失透乳浊釉;釉面有一层酥油光皱;

宋 哥窑葵花洗

2.非黑胎宋哥窑: 明清朝廷从民间征集品: (1).胎质: 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色; (2). 紫口铁足; (3).金丝铁线; (4).宋代器型; (5).气泡似聚沫攒珠; (6).釉层为失透的乳浊釉; (7).釉色有:粉青、月白、灰青、青黄等多种;

3.元哥窑: 器物比南宋哥窑稍粗糙,胎体一般较厚重而疏松。视觉上好象火侯不够,含有一些杂质,釉面不太均匀洁净。开片零乱,不清晰,缺乏宋哥窑那种开片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宋元以前用干法施釉,明清以后用湿法施釉,在釉泡上表现不同);

元 哥窑倭角方洗

4.洪武仿哥窑 (明代仿哥窑,主要集中在宣德、成化、嘉靖三朝) :胎色灰黄,胎质粗松,釉薄欠光润,开细小纹; 以月白色釉为主;口部涂有茄紫色;

5.永乐仿哥窑: 胎白轻薄, 釉肥细洁光润,片纹开裂较大;

6.宣德仿哥窑: 釉色通常呈谈黄,灰白(月白)色;釉面略带油腻感;釉表有象明代白釉桔皮皱纹,但与宋代哥窑釉面特有酥油光皱不同; 没有紫口铁足特征,底足涂抹了一层酱紫釉,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片大小分布不均匀;纹路僵直;颜色浅淡;气泡具有宣德瓷器特征。

明宣德 仿哥釉碗

7.成化仿哥窑: 胎质细腻白净,釉质肥厚晶莹,玉质感较强,器口与器足有的施酱色釉;有的没有;有的光亮,有的则无光泽;开片有大小,呈金丝铁线状,纹路僵直;分布不均匀。

明成化 仿哥窑八方高足杯

8.嘉靖仿哥窑: 水平较高,胎体厚重欠规整,胎白粗松,釉面有光亮和不滋润现象;黄釉多开大片,灰白釉多开小片,片纹色黑。

9.明代民窑仿哥窑:集中在成化,嘉靖二朝; 其特征是: 釉色呈暗黄色,釉面平滑光润,纹片稀疏,纹线清晰而僵直;足端裹釉,足底没有露胎处,修胎不规整;多数为宜兴欧窑作品;

10.清康熙仿哥窑,此时工艺水平提高;造型庄重规整;胎质白而坚细;釉面莹润;玻璃光泽强;有的刻有中丞二字,为郎窑作品;

11.雍正仿哥窑(清朝雍正、乾隆仿的最好,可以乱真,用黑胎):雍正仿哥窑胎质为铁灰色,外表有油亮光泽,釉面有宋哥窑那种玉质感,但缺宋哥窑那种酥油光泽。开金丝铁线,但铁线较多,金丝较少。开片纹路多数僵直,不如宋哥窑在小区域也有曲折变化。

清雍正 仿哥釉古铜纹方尊

12.乾隆仿哥窑:基本上是雍正朝延续,开片欠细碎,开片中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路多数僵直,在小区域曲折变化欠佳。

清乾隆 仿哥釉叶式洗

13.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制瓷工艺低下,显露粗糙之气,胎质为白胎; 釉质多松懈肥厚,釉面不够均匀干净。有波浪釉特点,器口涂抹酱黄釉,底足涂抹黑色釉。

10.同治、光绪、宣统三朝: 有些精品不再有波浪釉,釉面疏松,紫口铁足靠涂抹,名为仿,却己是有名无实。

11.民国仿品: 又兴起一个高朝。清未民国初,因英、法、日、德、美大肆收罗中国瓷器。涌现出一大批仿古能手,其品种之齐全,数量之多超出任何一个朝代。这个时期仿哥窑釉色只有粉青与月白二色,没有紫口铁足特征。上釉采用湿法上釉法,从气泡上及胎质上可以区别。

12.现代仿品以景德镇叶宏明等人为高仿, 虽然仿制了黑胎哥窑及官窑,但其包浆、开片、气泡及玉质感是无法仿的。其他造假者是白胎,与南宋哥窑己不可同日而语,相差甚远。

宋 哥窑洗

总而言之,哥窑瓷器的鉴定与其他瓷器的鉴定一样,是一种综合能力,多种技巧具体表现。哥窑真品清晰图片罕见,绝大多数收藏者无缘上手哥窑瓷器,都是在博物馆中隔着玻璃灯下看瓷,所以很难对哥窑有正确的理解。本文最后一件为本公司海外拍卖品,具有典型的金丝铁线型哥窑特征。对于研究哥窑有一定经验的藏友而言,不难从看图就能搞清楚哥窑的年代与真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艺系列讲座之五——五大名窑之哥窑
宋代哥窑出龙泉?连收藏大家乾隆也误会了
哥窑瓷器的特征、宋代哥窑瓷器鉴定
龙泉哥窑如何鉴别——瓷器鉴藏 【瓷库中国】
(2)吕成龙主讲:传世哥窑瓷器与龙泉哥窑瓷器哥(官)窑型瓷器的主要区别第二集
哥窑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