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化工作法2:项目清单化
项目清单化,就是把工作项目拆分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工作任务。
比如会议或培训班合影,可以成为一个小项目,这个项目内有多少条任务呢?实际上,要在做好这项工作比想象复杂得多。我专门列过一个《培训班合影工作清单》,如下:

1、提前一天,与照像馆联系,确定拍照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一般联系职工摄影,电话XXXXXXX)

2、提前一天,班主任通知学员合影时间。

3、提前一天,通知参加合影的领导和老师,一般范围为常务副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班主任、教研部主任,打印椅签。

4、提前一天,通知行政处,在教学楼门前放置“禁止停车”指示牌,留出照相空间。

5、提前一天,通知服务组,在教学楼门前摆放椅子,椅子数根据参加合影的领导和老师人数确定,贴上椅签。

6、合影当天,再次提醒参加合影的领导和老师合影时间和地点。

7、拍照完毕,向照相馆索要电子版,班主任根据合影排出站位表,发给照相馆。

8、洗印张数=参加合影人数+存档2张。

9、照片上方印上标题“中共威海市委党校XXXX年XXX培训班合影留念”,落款时间为培训班起止时间“XXXX年X月X日——X月X日”,照片背面附上站位表,覆膜塑封。照片尺寸一般为10寸。

10、合影留下2张存档,其余分送参加合影的领导、老师、学员。

11、合影费用每半年结算一次,项目负责人收集好发票。

这样把培训班合影这个项目,变成了具体一步步的操作。任何一个人,即使从来没干过这项工作,照着这个清单做,结果会八九不离十。
工作清单化有很多好处:
1.稳定地保证了工作质量。
党校曾搞过两次跟企业合作的签约仪式,时间间隔不到一周。第一次组织得非常好,第二次就出纰漏了。仪式第一项是看专题片,结果电视没开,双方领导都尴尬的坐着,看着工作人员急急忙忙开电视、开音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只靠办事人员的脑袋,而事一多,难免出纰漏。如果有一张清单,工作人员照着清单一项一项地做,做完打勾,勾完了,这项工作也就干完了,且质量有保证。
2.稳定地保证了工作效率。
我当教务处长的时候,经常有人来谈合作办班。你知道办一个班有多少项工作吗?如果前面提到的学员合影算一项的话,办一个班需要做六十几项工作,漏掉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出纰漏。那谈一个合作办班需要多长时间?10分钟!为什么这么快?因为有一张《合作办班清单》。

1、与后勤服务中心确定教室。

2、课程安排、班主任、项目负责人。

3、开幕式出席领导,主持人,桌签。

4、重要人物到校通知校领导。

5、讲课主持人。

6、学员座次、食宿、交通安排。

7、教室摆水、屏幕内容、设备要求。

8、为讲课人倒水。

9、录相、照相、速录要求。

10、通知记者。

11、学员手册制作。

12、导向牌。

13、横幅。

14、费用结算时间、方式。

15、通知校领导班次。

16、告知:与主体班次冲突时,可能需要调整。

因为是我自己用,所以写的比较简略,同时给对方做记录留下空间。谈合作办班的时候,双方各拿一份清单,从第一项开始往下谈。所谈内容都是需要双方沟通的事项,党校自己做的工作不列在上面。
如果合作办班的事项超出了清单内容,就赶紧补充进去。比如清单的最后一项就是后来加的。那一次合作办班都谈好了,但组织部突然通知要办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时间与合作办班重合,这样学员就住不下了。于是跟合作办班方商量,给他们调到校外条件更好的酒店,但他们就是不同意,一定要住在校内。如果谈办班的时候加上最后这一条,丑话说在前面,那日后出现冲突事项,协调起来就会顺利的多。
3.降低了对执行者的个人素质依赖。
同样一项工作任务,这个人干的好,那个人可能干的不好,因为人与人的素质不同。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出色、熟练地完成工作,怎么办?给一张清单照着做,只要中人的水平就能取得中上的工作成效。
好的机制能降低对个人素质的依赖。比如超市有收款机,就降低了对收款员计算素质的要求,收款算错的概率几乎降到了0。以前商店雇用收货员,很难杜绝收货员偷钱的问题,收款机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机制的力量。
4.隐性经验显性化。
一项工作干得漂亮,滴水不漏,但具体是怎么干的,全在执行者的脑子里,而列成工作清单,就把脑子里的无形经验变成了显化的规范,看不见的东西变成了看得见的东西。当这个人离开这个岗位的时候,就留下了一笔财富;一个单位搞工作清单化,一个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就能够得到积累,自然会强本固基。我离开教务处岗位时,留下了二十几张清单,我觉得那是一笔工作经验财富。
5.减少了请示报告,减轻了工作量。
工作不知道怎么干就需要问,如果不问就可能出错;如果问就得花时间,问的人要花时间,回答的人也要花时间。用了清单之后,领导轻松,下属也轻松。当然制作清单的时候是要花费时间精力的,但孔子说过:“仁者先难而后获。”(《论语·雍也》),先做难的事情,后面就会有收获。金一南也说过:“做难事,必有得。”现在辛苦辛苦做出清单,日后会有更大的收获。


工作清单化有几个关键点:
1.细化的程度。
清单太粗,不利于操作;太细,会过于繁琐,反而影响效率。如果是单位做清单,要细化到部门,即一个部门能独立运作;如果是科室做清单,要细化到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
2.领导要亲自动手做清单。
特别是中层部门的负责人,如科长、主任。亲自做有很多好处,首先就是体现中层领导的水平要求。这一个科室中,科长、主任肯定是最有经验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行政工作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科室水平取决于具体操作人的水平,工作一级一级地安排下来,结果是水平一级一级的降低。可以让下属做一个清单的草稿,但是领导本人必须亲自上手,按照自己的方式、要求、水准来做。
3.清单之内的规定,下属请示不答复。
因为自己亲自做清单,所以非常清楚清单上的规定,清单里有的,下属来请示不要直接答复,只给他一句话:“去看清单。”如果不是领导亲自做,就不知道清单上面有什么,也就不敢说这个话,那么工作又会回到没有清单的状态,慢慢的,清单就形同虚设,项目清单化也成了空话。
4.养成对照清单做事的习惯。
给一个清单,下属就自动照着清单去做,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使用清单需要培养成习惯,要让下属愿意使用。但在起步阶段,一般人没有这个认识,反而觉得用清单比较麻烦。项目清单化的关键在领导,工作出了问题要问一句:“清单看了吗?”通过这样不断的强化,也是一次次现实教育,让下属感受到清单的好处。领导也有好处,就是不用发火批评人,不用怕批评产生负效应,一句“清单看了吗?”“为什么没看?”就足以达到批评的效果,且下属逆反情绪很轻,因为他知道自己有问题。
清单容易跟流程混为一谈。清单不是流程,但是清单跟流程又有很大的相同点,二者的区别如下:
1.清单以任务为主要线索,流程以时间为主要线索。
比如《培训班合影清单》有时间上的先后,但《档案移交清单》几乎没有时间要素。再比如《出差带物清单》,更没有时间,只有物品的罗列。因为大部分清单的工作依循时间线索,而流程本身就体现了时间先后,所以二者容易混淆。
2.清单只列关键点,流程则是全覆盖。
比如办公室会用到《领导出差事项清单》,肯定不用列“订票”这项任务,因为订票是不会忘的,这不是关键点;“到南方出差要带拖鞋”却要列上,因为南方宾馆不准备拖鞋,可能忘记。而流程必须每一项工作都包含,否则就会缺项,连贯不起来。
3.清单体现的是任务,流程体现的是关系。
清单一定要包括动词,即使不写上,也有“做”的意思在背后。比如《档案移交清单》所列只是需要移交的档案名称,其实每一条都承前省略了动词“移交”。流程则更多体现步骤与步骤之间的关系,比如这一步做完之后下一步做什么,如果通过了做什么,如果没通过要做什么。
4.清单侧重操作性,流程侧重知识性。
清单是一个任务组合,指向具体操作。流程很多是知识性的,即告诉别人环节、步骤,看完清单人心里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知道了就可以放下了。比如跟领导汇报,可以用流程,但绝不可以用清单;跟下属交代工作,光给个流程是不够的。
如果想深入了解清单,可以读《清单革命》一书。我最早用“清单工作法”也是受到这本书的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人工作流程系统
设计项目管理:管什么?如何管?理论与方法【永东设计1101期】
【第1144天10月20日,工作创新朝思暮享: 启动新项目和任务的清单】
活动策划全流程指导手册,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培训班总结发言
活动组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