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料】国家博物馆佛造像?之?印度?尼泊尔?斯瓦特位?克什米尔

国家博物馆佛造像 之 印度 尼泊尔 斯瓦特位 克什米尔

(2011-11-23 00:48:15)


        公元1世纪,古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因受到希腊造像艺术的影响而创造了佛教造像,这是古希腊与古印度文明交汇而诞生的雕塑艺术。此后,古印度地区佛教造像出现了犍陀罗风格、秣菟罗风格、笈多风格和波罗风格。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传入周边地区后,融入了当地的雕刻手法和审美情趣,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风貌。 

        斯瓦特位于犍陀罗地区的北部(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河谷地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被称为优填国、乌苌、乌仗那。在斯瓦特河谷地区发现的佛教雕塑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斯瓦特风格。6世纪以前,斯瓦特地区的佛教造像主要受犍陀罗和笈多风格的影响。自6世纪至10世纪,斯瓦特地区的佛教造像吸收犍陀罗、笈多风格,又与中亚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斯瓦特风格。其造像立体感较强,注重细部刻画,对克什米尔地区和中国西藏西部的佛教造像具有一定影响。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在中国古文献被称为迦湿弥罗、罽宾等。这里是古犍陀罗的一部分,曾是西北印度的佛教中心。该地佛教造像源于犍陀罗风格,并受到笈多风格的影响。6世纪初,克什米尔地区开始独立创作本地风格的佛教造像,7-8世纪,形成了克什米尔佛教造像风格。其造像多以黄铜制作,眼、唇、白毫等部位用银、红铜装饰,多带有镂空状的头光和背光;台座呈矩形,以立柱式的隔栏或力士托举形象为主。

       东北印度地区(主要指今印度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一带),曾是印度佛教密教的造像中心。波罗王朝(约750——1150年)曾统治这里,并创造了印度佛教造像的波罗风格。波罗风格佛教造像是在笈多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东北印度本土特色,身材曲线流畅圆润,薄衣贴体,对中国西藏地区佛教造像具有一定影响。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就在今尼泊尔境内。尼泊尔佛教造像艺术主要传承了笈多风格,多使用红铜,注重表现饱满的身躯,服饰以薄衣贴体为主,对中国佛教造像具有一定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教造像风格与流派
一文搞清古印度佛造像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西藏佛像的鉴定方法
佛造像艺术:11世纪,西北印度的克什米尔造像(晚期)。
东正学术 | 7-10世纪克什米尔艺术
黄春和先生谈佛像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