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壶研赏
在第一届陆公文人壶研赏会上的致辞

密乐斋

(2010年5月8日)


尊敬的各位藏友:

    大家上午好!
    五月清风迎远客,高朋满座气象新。今天,各位藏友佳宾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来滦南相聚,这是一件喜事,也是一桩盛事!尊敬的朋友们,你们带来了吴越文化的灵气,带来了海派艺术的雄魂,带来了三晋大地的睿智,带来了三湘四水的壮美,带来了孔孟之乡的儒雅,带来了黄山淮河的豪放,带来了赣水红都的底蕴,带来了京津重地的醇厚,带来了辽沈沃野的风姿……一句话,各位给我们带来了瑰宝、喜悦与感动!这,正应验了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值此相聚之时,我向各位藏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茶香飘世界,壶小倾乾坤。我国的茶文化、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彪炳史册、广为流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是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借此良机,我想就中国的茶文化、壶文化谈些自己的看法,算是学习心得,虽是班门弄斧,亦能抛砖引玉。
    1250年前,陆羽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开历史茶文化研究之先河。《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他创造、倡导的一整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对我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陆羽被后世尊崇为“茶圣”、“茶神”、“茶仙”,实乃当之无愧!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宋·梅尧臣千百年来,写茶赞茶的诗文可谓车载斗量,汗牛充栋,如:白居易的“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贾岛的“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李中的“静虑同搜句,清神旋煮茶”,羊士谔的“衣沾竹露爽,茶对石泉清”,裴迪的“一汲清凉味高风乐有余”,齐己的“煮茶尝摘兴何极,直至残阳未欲回”……正是:“明月有情西江美,依稀陆子笑九泉”!

    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陆羽有诗云:“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本诗道出了陆羽在一个月光如水、青猿哀鸣的夜晚,实地考察“剡溪茗”的艰辛与感慨。在座的诸位都是“茶圣”的崇拜者、追随者,都是陆公文人壶的爱好者、收藏者、鉴赏家,今天我们济济一堂开这个研赏会,对陆公更平添了几分崇敬。在此,我步陆公诗原韵赋诗一首:月光轻柔照剡溪,青猿亦逝绿林西。陆公虽乘黄鹤去,总有后人见贤齐。

    读壶品茗添雅兴,茶香壶美总相宜。自古至今,人们说茶的时候讲“一壶茶”,说壶的时候讲“茶壶”,可见,茶与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日本学者奥玄宝在《茗壶图录》中说:“壶本玩具也,玩具之可爱在趣,而不在理。故以理则小直而可,以趣则曲大亦可。知理而不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知理而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我想,“知理知趣”是对我们的收藏品位、鉴赏境界之最好概括。
   “壶”到底有没有灵性,有没有文化底蕴?这个问题如同人有没有灵魂一样重要。翻开中国的文化典籍,描写壶的篇章俯拾即是,如,韩奕的“显父饯之,清酒百壶”,李白的“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白居易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杜樊川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正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杨慎)!
    壶中自有日月天。壶,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怎样识壶、赏壶?我认为应该从“五美”入手。一是和”之美“和为贵”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并不是与“斗争”相对而言,而是与“同”相对而言。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壶的“和”之美就体现在对万物多样性的尊重,在于一视同仁的胸怀。二是“融”之美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要素。大千世界,万水争流,汇入大海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壶小乾坤大,万事万物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哲理皆融于一壶之中。金木水火土可“融”,五种元素在烈火中融为一体,锻造出一个通透的新生命;方圆刚柔可“融”,曲直有度,刚柔相济,方中寓圆,圆中有方,观壶之神韵,可谓:气质神韵姿百态,侠骨披心有柔肠。三是“用”之美顽石补天填海,落叶春泥护花,万物之美皆在“用”中得以充分体现。壶之美也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将一簇干茶投入其中,滚水泡茶叶,茶叶舒展而丰美,茶水清香而滋润。茶香袅袅而来,壶在眼前亦真亦幻,龙飞凤舞,触手可及,摩挲把玩,顿生愉悦!故而,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壶靠使用以养生,涵养浩然之气。四是“奇”之美观壶之型之壮,可谓材质各异,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壶表现力之强,平面画遥不企及。在形态上,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造型、颜色、质感,都惟妙惟肖,远看如是,近看也如是。每一款壶都各有千秋,变化多端,幻化无穷。艺术贵在变化,壶正是把变化的奇美表现到了极致。所以,观壶赏壶往往让人产生无尽的奇思妙想,令你回味无穷。五是“隐”之美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由来已久。大隐隐于市,传统文人的人生哲学是才能得不到施展时韬光养晦,一旦被重用便会鞠躬尽瘁、豪气冲天。壶也有这样的气魄。比如紫砂壶,古人评价它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一土。”可见在爱壶人眼中,紫砂壶虽不是金子却也一样发光。一把好壶流落到哪里都不怕被埋没,它在日月精华中休养生息,等待人们发现它的真正价值。这种含蓄深沉的姿态也是一种人生的启迪。
    由此观之,壶可传情,壶可达意,任何一款壶,承载的都是艺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壶艺风格的差别,也是人品内涵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壶也是做人,赏壶也是赏人。所以,品读壶文化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享受,它令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净化心灵,陶冶性情。


    八方宾朋接踵至,我做地主说滦南。滦南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物产丰富,文脉悠久,底蕴丰厚。这里是评剧鼻祖成兆才、民间烈女杨三姐的故乡,是冀东文艺“三枝花”——“评剧、皮影、大鼓”的发祥地。据考证,在新石器时代,现在的县城——城及其周边地区就已有人类栖息、繁衍,并形成了聚落。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城内及周边地区先后发现了一批文物古迹,如:夹砂红陶瓮、陶鬲足、绳纹陶罐等商代及以前的文物和砖、瓦等汉代文物;在古城内北侧发现战国时期燕国刀币数十枚,在古城东北角,发现很多汉代绳纹陶片和铜簇等;在古城南500米处发现汉墓一座及陶井圈一个,在这些古墓葬和遗址中,出土有陶鸡、狗、猪、灶、瓮、扑满和汉半两、五铢钱等文物。在城西南3公里处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鬲、陶钵、陶罐、石斧、野牛头骨等文物,在城南12公里处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镰、骨刀、骨针等文物,在城北9公里处发现商代遗址,出土有陶尊、绳纹陶罐、曲纹陶罐、陶鬲残片等商代文物。目前正在开发建设中的位于滦南境内的曹妃甸,更有一段凄美的传说。我们现在召开研赏会的北河,是华北地区县域之内少见的天然河。今天,这么多的藏界精英相聚,坦诚切磋,直抒胸臆,这在滦南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别有一番韵味与深情。

捧壶把玩逢盛世,赏心悦目乐小康。滤沙淘金,收藏而不自私;亦藏亦露,百家交流有无;情趣高雅,玩物而不丧志;继往开来,弘扬中华文明。我想,这几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收藏者、鉴赏者的圭臬与追求。所以,我衷心祝愿陆公文人壶研赏会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情与希冀——
    常盼师友聚城,宏篇高论唱大风;
    淘得一瓢北河水,煮茶千壶祭陆公!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文化】——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重磅颠覆:陆羽不是茶人,引发茶界热议!
因《茶经》闻名的陆羽还写过《歌》,通篇没“茶”却成了经典茶诗
唐代的茶文化: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口味比现在还重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文人茶道
中国茶文化的传承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