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缅甸英殖民史之三——第三次英缅战争


掸邦

中文网


 

编者按:英缅战争前后三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1824年—1826年;第二次发生于公元1852年;第三次发生于1885年;前后历时62(公元1824年—188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于公元1886年1月1日对外宣布对缅甸实行殖民统治,缅甸沦为了英属印度的一个省。自此,英国殖民政府对缅甸实行了长达62年的殖民统治(公元1886年1月—1947年12月)。下面小编就给读者朋友介绍 一下第三次英缅战争。

 

第三次英缅战争    

    正当缅英关系日趋紧张,下缅甸英国商人吞并上缅甸的喧嚷甚嚣尘上时,发生了所谓“柚木案”。此案成为第三次英缅战争的导火线。

      原来,英国商人经营的孟买缅甸贸易公司当时经营缅甸的柚木出口,它不仅采伐英属缅甸的柚木,而且按照与缅甸国王签订的协定,采伐上缅甸的柚木。按照协定,该公司必须交纳税款。但是,孟买缅甸公司却偷漏大量税款。它在1882年到1884年从上缅甸运出8万根柚木,在交税时却只报了32128根。缅甸最高法院鲁道在作了调查后,于1885820日作出判决,宣判孟买缅甸公司必须交出10.6万英镑的漏税款和7.3万英镑的罚款,共17.9万英镑,在4个月内分4次付清。否则,缅甸政府就将没收该公司在上缅甸宁阳林区的财产。

       唯利是图的孟买缅甸贸易公司当然不肯服从缅甸鲁道的这一判决。相反,他们把“柚木案”看成是鼓动英国政府把上缅甸变成为英国殖民地的极好机会。18859月,仰光英国商会敦促英缅专员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他们的贸易。同月,与缅甸的贸易有密切关系的英国格拉斯哥商会和企业主也向英国印度事务部请愿,要求兼并上缅甸。

       英国政府在1885年已经结束了第二次阿富汗战争,镇压了非洲祖鲁人的反抗,而法国正忙于对中国和越南的侵略战争。于是,英国殖民主义者抓住这一时机,借口缅甸政府对“柚木案”的判决是迫害英国商人,决心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18851015日,英印总督杜弗林(1884-1888)写信给英国印度事务部秘书说:“如果锡袍王给我们一个借口,它也许正合我们的胃口——吞并这个国家,或把它置于我们的保护下”。“柚木案”因此就成了第三次英缅战争的直接导火线。

       公元18851022日,英属缅甸专员查理斯·伯纳特向缅甸政府提交了英印政府的最后通牒,限在1110日前作出答复。最后通牒的主要内容是:一、缅甸国王接受英印总督派遣特使裁决柚木案。二、缅甸国王再次接受英印总督的一名代表驻曼德勒,并允许他有一支1000士兵的卫队和一条武装汽船。三、缅甸国王必须为英国通过缅甸领土打开同中国的贸易关系提供方便。四、缅甸的外交活动必须在英印总督的监督下进行。这个最后通牒,实际上是要把缅甸变成英国的殖民地,完全丧失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权。英国印度事务部大臣在1017日即最后通牒发出的前5天就电告英印政府说,“我强烈认为,在发出最后通牒的同时,应该派出军队和军舰前往仰光。如果最后通牒遭到拒绝,就直驱曼德勒”。英国殖民主义者调兵遣将,已经准备动手了。

锡袍王在接到英印政府的最后通牒后,束手无策。王后素浦雅叻和以泰达敏纪为首的大臣则力主一战。他们的意见在宫廷中占了上风。1885117日,缅甸国王布告全国,宣布英国违犯缅甸的传统习惯,破坏缅甸的宗教,损害缅甸的民族尊严,提出了缅甸不可能接受的要求,露出了企图发动战争的凶恶嘴脸,号召缅甸人民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帮助国王保卫国家,保卫宗教,反抗英国侵略。119日,缅甸政府对英方的最后通牒作出答复,表示欢迎英印代表长期驻曼德勒,愿意帮助英国通过缅甸领土打开同中国云南的贸易关系,但反对由英印总督派遣特使来裁决柚木案,并且重申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外交事务只能由自己决定,拒绝了由英印总督控制缅甸外交的无理要求。

缅甸政府的这个答复,维护了缅甸民族的尊严。但是,缅甸政府虽然拒绝了英印方面的最后通牒,号召人民起来抵抗英国的侵略,在军事上并没有作好反侵略的准备。当时缅甸上层统治集团内部陷于分裂,人民群众在不断加重的剥削下贫困不堪,锡袍王在国内不得人心。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士气不高。因此,在第三次英缅战争前夕,缅甸的处境要比前两次英缅战争前,特别是第一次英缅战争前困难多了。一种极度不安的气氛笼罩着上缅甸。

英印总督杜弗林并不指望缅甸政府接受英印方面的最后通牒,他已作好了进行侵略战争的部署。早在1029日,侵缅英军两旅人已经集结在印度马德拉斯的圣乔治港,准备开赴缅甸,只是由于连日大雨,才推迟了出发的时间。113日夜幕降临时,英军军舰驶离圣乔治港,于第二天晚上到达仰光,与已经到达那里的诺德曼将军率领的孟加拉旅会师。

公元18851113日,英国正式向缅甸宣战。英国侵略军总司令普伦德加斯特从伦敦英国外交部得到指示:必须占领曼德勒,废除锡袍王。这次侵缅英军总人数共1万多人,准备充分,装备精良,拥有的机枪“比历次在印度进行战争使用的机枪都要多”。由于英方早已绘制了伊洛瓦底江沿岸的要塞分布和地形图,英军对缅甸的布防情况已了解得一清二楚。英国侵略军在各个方面都拥有比第一、第二次英缅战争时更大的优势。

1114日,英军从上下缅甸交界处的第悦茂出发,入侵上缅甸,1116日,在距离第悦茂90多公里处的敏拉要塞,英军遭到守军1700多人抵抗。次日,英军凭借优势的火力和兵力攻克敏拉要塞,仅付出轻微的代价,死3人,伤24人。这就是第三次英缅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即敏拉之战。英军在攻占敏拉要塞后,继续北侵,于1124日又占敏养。

正当英国侵略军大举北侵时,昏聩的缅甸最高统治者锡袍王如同往日一样与王后在宫中饮酒作乐,置军国大事不顾。两个掌实权的大臣金蕴敏纪和泰达敏纪,一个主和,一个主战,根本不能团结对敌。主和派金蕴敏纪还暗中下令不要抵抗。泰达敏纪虽然主战,却没有能够积极、有效地组织抗战。相反,他把希望寄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上。直到lI14日,他还认为英印政府不过是在用武力恫吓而已,未必真能大动干戈。由于缅甸封建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缅甸军队组织涣散,士气不振,根本无力进行有效的抵抗。18851125日,即在第三次英缅战争开始后的第13天,英军已进抵扬达波。

在英国侵略军即将兵临曼德勒城下的情况下,缅甸封建统治集团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决心。1126日,锡袍王派使者去求和,遭到拒绝。1127日,英军已出现在曼德勒城下,锡袍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英军。次日,英军进入曼德勒,占领王宫。1129日,英国侵略军总司令普伦德加斯特亲自来到王宫,下令流放锡袍王和王后素浦叻雅。45分钟后,缅王和王后就被押出王宫,送上“太阳号”军舰,被流放到印度西海岸的特纳吉里。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雍籍牙王朝的统治至此终结。

第三次英缅战争仅仅进行了半个多月,几乎没有经过什么军事交锋,就以缅甸的完全失败而告终,这说明腐朽的缅甸封建统治阶级已经走向没落,他们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根本无法、无力承担起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国家独立和维护民族利益的任务。

公元188611日,英印政府根据伦敦英国政府的指示,公布了吞并缅甸的决定。通告说,“奉女王陛下的命令,过去由锡袍王统治的全部地区,现在已成为女王陛下领土的一部分,将按照女王陛下的意志,由英印总督委任官员进行统治”。这一通告在伦敦、加尔各答、仰光和曼德勒同时公布。

这样,从公元188611日起,缅甸就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到194814日止)。

由于锡袍王为首的缅甸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英国殖民主义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第三次英缅战争的胜利,灭亡了雍籍牙王朝。

但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第三次英缅战争后,却面临着比在第二次英缅战争后更为困难的处境和更为严峻的挑战。在第一、第二次英缅战争后,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的还只是缅甸封建王朝统治的沿海地区,每次占领的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上下。这些地区人口稀少,缅甸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传统,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因此,尽管殖民统治也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但总的来说反抗斗争带有局部的性质,较容易镇压下去。但是,在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吞并了整个上缅甸,其地域范围达40多万平方公里。自蒲甘王朝以来,上缅甸以蒲甘一阿瓦为中心的干燥地区,一直是缅甸封建社会的核心地区。缅甸封建社会的宗教、政治、文化传统,在这一地区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又是掸、克钦、钦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这些民族在缅甸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也保持着程度不等的独立性。他们有着各自的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雍籍牙王朝的迅速崩溃,外国殖民主义者流放锡袍王,把缅甸并入印度,在上缅甸特别是在核心地区引起了强烈的震荡。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上缅甸人民,当然不甘心忍受外国殖民统治,在封建王公、地方首领和佛教僧侣的领导下,成千上万的群众参加到形形色色的反英武装组织中,大规模的群众性反英斗争开始了。这场斗争延绵了10年之久。

当时缅甸的形势,在4个方面有利于缅甸人民抗英斗争的开展。首先,大批缅军在第三次英缅战争中不战而溃,实力还保存在各地,估计总人数在2.4-2.8万之间。首都缅军虽然被解除了武装,但各地许多部队都拒绝交出武器。其次,上缅甸各族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尊严感,不能忍受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背景的英国人的占领。第三,上缅甸各族特别是缅族在他们的传统政治文化的熏陶下,许多人都认为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和佛教的捍卫者,缅甸国王的被废除会导致“佛教的灭亡”。他们在心理上不能没有佛教和国王。第四,上缅甸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是山区。高山大岭和大江巨川,把上缅甸切割成许多分散的地理单元,交通极为不便,有利于当地居民开展反抗斗争。

因此,英军占领曼德勒、流放锡袍王后,就开始遇到麻烦。到12月中旬,在八莫、在掸邦高原南部、在锡唐河流域,到处都出现了有组织的反抗;甚至在曼德勒附近,也有反英武装的活动。在雍籍牙王朝的发祥地瑞冒,反抗斗争尤为激烈。英缅首席专员伯纳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任务实际上是用军事手段占领一个用武器来反对我们的国家,而不是恢复动乱地区的秩序”。

在缅族聚居或居民以缅族为主的地区,反英武装斗争是由封建王公、地方封建主和佛教僧侣领导的,但是,参加反英斗争的群众不只是缅族,也包括当地的少数民族。在曼德勒到皎克西之间的封建时代的核心地区,敏同王的儿子明壮王子领导了反抗斗争,他的队伍中有缅人、掸人和克伦人。僧侣在号召和组织群众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明壮王子的武装力量曾发展到2000多人,他们多次进攻曼德勒附近地区,甚至派小分队潜入曼德勒。在实阶附近,有敏同的儿子密克耶王子的两个儿子苏耶南和苏耶邦领导的抗英武装,大约有500来人。他们一开始在实阶活动,后来转入掸邦南部。加囊亲王的一个儿子昆岳在188512月占领瑞昌,在当地组织了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加囊的另一个儿子林彬则在1885年进入南掸邦,与当地的一些土司组成反英联盟。除了上述王子王公的反抗武装,上缅甸各地打着王室的旗号进行抗英斗争的地方封建主和佛教僧侣,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有著名的敏巫地区的谬都纪波瑞,起兵抗英时年已50岁,率众转战各地,后来战死在第悦茂。高僧吴欧德马领导的队伍.曾发展到700人。他们在1886年的两次沙林之战中,击毙英军上尉邓斯福和少校阿迪克森。吴欧德马后来被养子出卖,落入英军手中,壮烈牺牲。

上缅甸各地风起云涌的反英武装斗争,很快影响到下缅甸。下缅甸各地重新燃起了反英武装斗争的火焰。在勃固、勃生、比林、锡唐、兴实达、礁拉瓦底等地,都有反英武装的活动。其中吴图利亚领导的起义,声势最为浩大。起义军明确提出了结束英国人统治的口号。下缅甸的起义使得英国殖民主义者感到惊恐不安。188617日,仰光商会通过决议说,“由于抢劫和叛乱猖獗,下缅甸极为动荡不安……按商会的看法,使这个地区摆脱无政府状态的唯一办法,是从印度调集强大的军事力量”。英缅专员伯纳特在18862月也承认,“(下缅甸的)这些事件不是一般的强盗劫掠活动,而是由于上缅甸事件而触发的早期叛乱活动的一部分”。

 1886年上半年的经历使得印度政府和战场上的军人认识到,(缅甸人的)反抗要比任何人所预料的都要广泛和顽强”。英国殖民主义者不得不增派军警,镇压缅甸人民的反抗。188511月,在缅甸的英军约1.1万人,到1887年英军已增加到3.2万人,另有宪兵16386人。军警总人数将近5万,而当时上下缅甸的总人口还不到800万,军警与居民的比例竟达1160。英国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的军费开支不过30万英镑,而1886年度的军费开支已达63.5万英镑,1887年又翻了一倍上升到130万英镑。

在加强军事镇压的同时,殖民地当局还采取措施,拉拢社会上层人士特别是王室人士,分化和软化缅甸人民,瓦解抗英斗争。这些措旋主要是:

第一,优待与殖民当局合作或不参加反抗斗争的王室成员。敏同王和加囊亲王家属的成员,视其地位的高低,每月分别给予300卢比到50卢比不等的津贴。

第二,利用地方封建主。英印总督杜弗林在1886217日提出,殖民地政府“将采用……最简单最少化钱的行政制度。每个县或区将只设一个英国民政官员和一个警官。民政官员将通过当地的代理人如谬屋、都纪和其他人开展工作,恢复秩序,保护生命财产,征收税赋”。188710月,英印政府通过《缅甸乡村条例》,赋予乡村头人更大的权力,以对付“普遍的混乱和反抗”。

第三,采取安抚缅甸人的宗教政策。殖民当局深知佛教和僧侣对缅甸人民的巨大影响,采取了利用佛教的政策。殖民地当局优待在曼德勒的国师,邀请他去仰光参观,还用国师的名义发表声明,号召僧侣不要参加抗英斗争。当局还规定,军队一般不要进驻寺院;如果住的话,必须给予钱、粮。

当时缅甸反英武装虽然人数众多,但基本的武器,还是刀、矛、弓,箭和原始的火枪。更为严重的是,抗英武装力量分散在各地,并没有统一的领导,彼此之间缺少合作。而且,上缅甸封建主领导抗英斗争的目的,不外乎恢复王权和复兴宗教。明壮王子自称是“阿朗帕雅(雍籍牙)王朝的子孙”,“第五代佛王敏同的儿子和继承人”。他的目的是“驱逐异教的、野蛮的、无法无天的外国人”,“恢复缅甸王权”。苏耶南也自称是“生命的主宰敏同王的孙子”,他的目的是“恢复王位和王权”,拯救“佛主的宗教”。因此,他们在本质上是代表缅甸的过去,而不是缅甸的将来。这一致命的弱点,使得他们所领导的反英斗争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斗争,他们所得到的支持也难以持久。下缅甸反英斗争的情况虽然不完全同于上缅甸,但也没有能够摆脱复兴王室统治为目标的局限性。反英武装力量的这些局限性,是他们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内在原因。英国殖民侵略者则采用两手政策,军事镇压和安抚怀柔双管齐下,使得反英武装力量的首领死的死,降的降,起义队伍逐渐瓦解。到1888年,在以缅族居民为主体的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英国殖民主义者基本上稳定了统治。但是,缅甸少数民族地区的抗英斗争,则方兴未艾。

上缅甸各少数民族的抗英斗争最早是在掸邦地区展开的。1886年,大批英军进入上缅甸,他们在继续镇压缅甸核心地区人民反抗的同时,开始了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殖民征服。英国殖民主义者于188610月就拟定了征服缅甸各少数民族的计划,提出英国在这些地区的基本目标,是利用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土司、头人、酋长,进行殖民统治。该文件说:“一旦找们在过去由锡袍王直接统治的地区站稳了脚跟,我们就必须把注意力转向进贡的掸邦、北方克钦人和其他野蛮部落地区。”

 “傣族人、克钦族人和其他山区部族,生活在世袭的酋长的统治之下,这些酋长的权力一般说来足以维护各部落的秩序。因此,我们要采取不同于在缅甸本部所采取的措施……如果能取得这些统治者的效忠,可以预料,我们将获得想要的大部分东西”。

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缅甸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掸邦。它对掸邦的基本政策是:掸邦土司承认英国的统治权,维持当地的统治秩序,按缅甸国王统治时期定下的数额,向殖民当局交纳贡赋;各邦首领之间的冲突由英国仲裁,当地的森林和矿产资源归属殖民政府所有;英国承认当地土司传统的“权利和习惯”。

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英国组成远征军,于188611月进军掸邦。当时掸邦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随着雍籍牙王朝的灭亡,掸邦各土司纷纷摆脱了曼德勒的统治,但是失去了凌驾于各邦之上的统治者后,各土司又各自为政,割地称雄,有的甚至以兵戎相见。林彬王子率领的抗英军队在1885年底进入南掸邦后,联络一些土司,控制了不少地区。掸邦北部,则有明壮王子的势力。但是,在明壮王子与贤维土司之间,昔卜土司与贤维土司之间,争斗不息。雍桧土司和昔卜土司则先后归顺了殖民政权。这种形势有利于英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他们集中力量打击林彬。18876月,林彬王子接受英军提出的优待条件,归顺殖民政权。英军随即完全控制了南掸邦。18881月,进军北掸邦的英国军队到达贤维,北掸邦也完全置于英国统治下。为了解决贤维土司之间的纷争,殖民政权又将贤维分为南贤维和北贤维,分而治之。直到1890年,英军越过萨尔温江(怒江下游),征服了掸邦的最后一块领地—景栋

英军在征服兴威后,就转向克伦尼地区(克伦邦)。缅甸的克伦尼地区,分东西两部分。第二次英缅战争后,英国的势力就已渗入西克伦尼地区,1857年就把西克伦尼地区置于它的“保护”之下。1875年又迫使敏同承认西克伦尼地区的“独立”地位。东克伦尼地区的克伦人首领苏拉波,则一直忠于雍籍牙王朝。1868年苏拉波去曼德勒谨见敏同王,被封为当地谬沙。18875月,英军进入克伦尼地区,苏拉波要求英军撤出,并在同年进攻英军的据点孟乃。1889II月,英军向苏拉波发出最后通牒,要他承认英国的宗主权,赔款20万卢比,交出500支枪,每年向殖民当局交纳5000卢比的贡赋。苏拉波对此毫不理会。英军在1888年底发起进攻,苏拉波率军顽强抵抗,手下战士牺牲不下150人。188918日,英军攻占东克伦尼中心城镇苏伦,立苏拉波的侄子苏拉威为当地头人,控制了这一地区。

公元1889年,英军进入克钦地区,遇到性情强悍的克钦人顽强的抵抗。抹谷地区(现隶属曼德勒省)的民众在其首领吴波素的领导下,从18891月到5月与英军交战32次,打死打伤英军39人。英军疯狂地报复,烧毁46个村庄,600多所房子,占领这一地区。18911月英军进入温佐境内,温佐土司吴昂妙奋起抵抗。224日,英军攻占温佐城,吴昂妙逃入中国云南,1893年英军进攻昔马,投入的兵力共达1200多人,死伤102人。

英军在钦山区(缅甸西北部)遭到钦族人的反抗的激烈程度,较之在克钦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钦人人数约6万,生活在山高谷深的钦山区,他们还处在原始部落制的发展阶段。钦族男子勇猛、剽悍。钦山区的传统是,男人在打仗、打猎和饮酒中度过一生,劳动则是奴隶和妇女的事情。钦人顽强地抗击突然闯入的、他们对之还一无所知的白种人敌人。英国侵略军司令华尔特称钦人为“最难对付的敌人”。1888年底到1889年初,英军集中3000多人,进攻钦族人的中心地区。在钦族人的顽强抵抗下,英军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死9人,另有709人丧失战斗能力,209人病死。

为了把上缅甸各民族的反抗镇压下去,英军采取了十分残酷、野蛮的手段。公元1894年,英印当局命令克钦山区的英国军警,一旦发现反抗英国统治的村庄,就逮捕头人,掠走或打死猪、牛等家畜,抢走或烧毁粮食,捣毁家内用具和其他财产,烧毁村庄周围的竹林,“以示惩罚”;对于那些顽强抵抗的,“要烧毁整个村庄”。对钦族人,殖民当局一再威胁说,如果不承认英国统治权,就派出军队,进行“最严厉的惩罚”。同时,殖民当局也采用软的一手,利诱钦人部落首领,提出只要服从英国的统治,英方就不干预他们的部落事务,允许保留枪支,不伤害生命财产,允许进行贸易。尽管如此,在18881889年,没有一个钦族人首领投降。

缅甸的傣、克钦、钦等民族在反抗英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表现了不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英勇顽强的精神。但是,他们的反抗也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斗争,并没有明确的纲领和目标。他们的斗争方式较为原始,武器极为落后,领导人又是本民族的上层分子—土司、头人和酋长。这些就使他们的反抗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他们的斗争虽然也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由于英帝国主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由于民族上层的妥协、屈服和投降,上缅甸各族人民的抗英斗争先后失败。

1895年,英国已基本上稳定了在整个上缅甸的殖民统治。



掸邦中文网真诚为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笼罩佛国的刀光剑影——缅甸王朝征战史
钩沉果敢|果敢土司与老街“多牛营盘”
历史上的今天——1824年2月24日,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
英缅战争:伊洛瓦底江饮恨在英国铁蹄下
英国是怎样征服缅甸的,最后将其并入英属印度地区
你好,我叫果敢 这是我的名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