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瓶中史话】大汉双星与汉匈战争(4):汉匈第一次交兵·白登之围

第一章·大风起兮云飞扬

四、汉匈第一次交兵:白登之围

汉高祖七年的冬天,刘邦亲率大军前往太原郡,来战叛贼韩王信(虽然此时这个韩信已非韩王,但为与淮阴侯韩信区分,还沿用这个称呼)。两军在铜鞮交锋,无论兵力还是统军能力,韩王信都远非刘邦对手,故而汉军大获全胜,斩杀韩王信部将王喜,而韩信只好逃奔匈奴。
  第二阵,韩王信收拾散兵,冒顿也派左右贤王率万余骑兵为其助阵,与进击的汉军在晋阳遭遇,汉军再度大胜,并一路将匈奴败军追击到离石,又一次将其击破。
  第三阵,匈奴在楼烦西北聚集军队,而刘邦命骑兵和战车部队进击,第三次将匈奴军队击溃,并乘胜一路向北,高歌猛进。

连战连捷给让汉军士气大阵,也让刘邦也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刘邦亲征的本意,无非是一场普通的平叛之战,正如即位初年冬天对燕王臧荼的征讨;可是韩王信叛逃匈奴,却让战争的性质起了变化,随着汉军连续两战大胜匈奴部队,汉匈之间的正式战斗已不可避免。

连番大捷不仅麻痹了汉军官兵,也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最高统帅刘邦,他以最后一丝谨慎派遣出十余斥候侦查匈奴部队,斥候看到的都是一番老弱残兵的景象,于是都回报说“这仗好打”,唯独娄敬警惕地劝到:“匈奴看上去全都是羸弱的士兵,真正的军队应该是埋伏了起来,不能强攻”。可此时的刘邦哪里听地进去,反而以“败坏军心”为由将娄敬关进了囚车。汉军从上到下最终坚定了对匈奴发起总攻的决心,相较后面的战斗,之前的三次战役恐怕只能算是开胃小菜。看看双方的兵力部署就明白,无论是刘邦还是冒顿单于,似乎都有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
  汉军方面,刘邦在三战三捷后召集全军三十二万陆续北进,这些军队早就在秦末连年的征战中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可谓宿将宿兵,而最高统帅刘邦本人,在项羽自杀、韩信被贬之后,也大有放眼天下再无敌手的自信,何况随军而来的还有陈平这等奇谋的智士,与樊哙、周勃、灌婴这般勇壮的将军——汉朝开国之后,第一次亮出它最强大的武装。
  匈奴方面也毫不怠慢,此前已介绍过,冒顿统一北方后,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号称四十万,而冒顿部署到南部准备与汉军交战的骑兵竟也多达三十余万(一说四十万,不可信)。匈奴的最高统帅,自然也正是冒顿单于本人。
  换句话说,汉匈对这次交战,都是起用了倾国的精锐,这场战役的胜负,很可能将直接决定汉匈双方此后的国家地位。

(白登山今日风光)

表面看上去,此战双方势均力敌,但刘邦不知道的是,从他决定尽起三十二万大军向北决战的那刻起,胜利的天平已经逐渐倒向了匈奴。

于汉军不利的第一个因素是环境。汉军在冬天出征,南方的军人难以习惯北方的冬天,又赶上天降大雪加剧严寒,仅冻掉手指的就有十之二三,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第二个不利因素是汉军统帅刘邦。刘邦本人固然是秦末第一流的将领,然而对于其统兵能力,一代军事奇才韩信(淮阴侯)有着清楚的认识:“陛下能将兵十万。”言下之意,一旦超过十万的大军,刘邦指挥起来就有些捉襟见肘,楚汉对峙时期刘邦对项羽几次惨败,一方面固然是由于项羽极强的军事水准,另一方面也有着刘邦不善指挥超大军团作战的原因。在汉匈之战中,刘邦就再一次显示了他这方面的欠缺:在步兵大军并未完全跟进的情况下,刘邦本部就已先到平城,与冒顿三十万骑兵进行决战。
  第三个不利因素,是冒顿单于给汉军设下的局。这个局可不仅仅是故意隐藏精兵良马展示老弱残兵那么简单。从汉匈第一次遭遇开始,汉兵就一步步走入了冒顿设下的圈套。原来韩王信败走匈奴之后,与冒顿谋划,共同设计了一出佯败而诱敌深入的诈计,晋阳一败,离石再败,楼烦三败,环环相扣,最终引得刘邦部队脱节孤军深入,直至平城决战。我们无法考证刘邦在平城决战时候的本部兵马究竟有多少,但肯定是明显少于匈奴的三十万精锐骑兵,事已至此,汉军可以说是败局已定。

平城遗址公园


刘邦本部抵达平城后,随即发现自己中了匈奴的圈套,被冒顿的三十万骑兵围困。刘邦当即决定将部队且战且走,退往白登山——虽然史无明文,从军事技巧的角度来看,退守白登而非平城,应该是汉军统帅的故意为之,因为匈奴军队全是骑兵,而退守白登,一来凭借山险、二来居高临下,可以最大程度上限制骑兵的机动能力。
  乍一看下,如果能坚守白登山,等到后续救援的大军来临,那么汉军未必没有和匈奴一决雌雄的资本,然而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即使能够等到援兵来到,在刘邦本部被团团围住水泄不通的情况下,如何协同作战定然是个难题,所谓的“中心开花”战术恐怕只能存在于设想之中;更糟糕的是,这次刘邦先锋追击,为求速度,并没有带多少粮草,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白登山上旋告断粮。

白登山今日风光


在冒顿看来,情况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汉军步兵在困境之中爆发出的战斗力超乎匈奴人的想象,匈奴虽然以众击寡,却难以对汉军造成实质性的杀伤。匈奴骑兵的机动能力在白登这个山地战场毫无施展空间,无奈之下,冒顿只得放弃武力强攻的策略,用他骄傲的骑兵部队在汉军眼皮底下玩起了行为艺术:冒顿将骑兵按四个方向整齐划一地分成了四个方阵,西方全是白马,东方全是青马,北方全是黑马,南方全是棕马,如此耀武扬威的夸张举动,也不知道刘邦看了后会不会带着郁闷笑出声来。

短兵缺粮的汉军自然是更为心急的一方。被困七日,士卒已开始在苦中做歌:“平城之下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刘邦对匈奴的态度,也已从轻视转化为恐惧。这时候谋士陈平开始发挥他的专长,偷偷派间谍贿赂了匈奴阏氏。于是阏氏对冒顿说:“两位真主不应该互相逼迫,纵然我们得到了汉人的土地,单于您又能在那里定居吗?而且汉主有神明保佑,请单于明察。”(从这段话里可以再一次看到冒顿之下的游牧人民,其眼界是多么狭隘。)早前我们已经看到了冒顿对待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如果仅凭阏氏这一番话就解围退兵,显然并非他的风格。只是另一件事在困扰着冒顿:他与韩信部将王黄、赵利约定好了一起围攻刘邦,为何现在迟迟未到?是不是已暗地里串通了汉人?一方面是强攻不下的尴尬,一方面是对战局的疑虑,冒顿便为阏氏做了这个顺水人情,解围了白登的一角。后来战局的发展也恰恰证明了,冒顿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

史载陈平“貌如好妇”

据司马迁的描写,好不容易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刘邦,此时已经失去了一个统帅的方寸,眼看就要再次发挥他“逃起命来谁也拦不住”的特技,多亏陈平和太仆夏侯婴稳住了阵势。陈平建议刘邦命令士兵弓弩上搭双箭,箭口朝外御敌;夏侯婴则是这个命令的执行者,他坚持劝住了想要夺路而逃的刘邦,命士卒徐徐前行,满弓外向。匈奴将士见到汉军如此严整,也就没有与其为难。而等汉军抵达平城,决定性的好消息终于传来:

周勃率领的援军到了。

周勃这支部队的动向,史料交代含混不清——其实不管是司马迁还是班固,都不太擅长描写战争——我们只能从零星的材料中,推断出一个最大的可能。最开始,周勃也跟从刘邦打了对韩信和匈奴先导部队的几个漂亮仗,此后刘邦派周勃“还攻楼烦三城”,或许已经将步兵主力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周勃,令他从楼烦荡清韩信残部然后到平城与刘邦本部会合。之所以这么推测,乃是因为樊哙、灌婴和夏侯婴都是明文记载与刘邦一同在白登被围,那么有资格指挥步兵大军的人,数来也只剩周勃一人了。
  周勃的战略目标完成的相当漂亮,冒顿单于所担心的那个问题,王黄、赵利部为何迟迟不与匈奴大军会合,多半也是由于周勃部扫荡所致。而后,周勃率大军抵达平城,刚从白登仓皇逃出的刘邦见到周勃,可真是如同见到亲人一般了!而冒顿看到汉兵大军来到,知道再打下去徒增伤亡,未见得真能分出胜负,于是引兵回撤。

汉匈第一次正面交锋,到此宣告结束。

白登之战局势示意图


平城之战或曰白登之围,对汉匈双方而言都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
  对汉朝而言,这是一次毋庸讳言的军事失利。虽然实际上军力损失并不很多,但怀着必得之心北伐,却换来仓皇逃脱的结果,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耻辱,在刘邦的军事生涯中,或许只有被项羽惨败的彭城之战可以与之相比。而与彭城、荥阳的失败不同的是,刘邦这次看不到复仇的机会,在匈奴的地界上想要打败匈奴的骑兵,实在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匈奴同样没有达到它的战略目的,本想一举围歼汉军的冒顿,看到汉军防御作战的能力,也从此打消了向南入侵汉朝广大领土的心思,攻城作战实非胡骑所长。但是匈奴凭借这样一场并不完美但十分漂亮的军事胜利,从此有了与汉朝叫板的资本。于是在此后七八十年间,匈奴在于汉朝的外交关系中,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给汉朝带了一段为期不长不短,却极其屈辱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军基本达成了战略目的,那为何白登之围仍被视为刘邦的污点
面对强大的北方异族,大汉王朝如何逆转翻盘?详解汉匈关系的百年变迁
汉匈战争地图说:白登之围
中行说是怎么超越韩信,成为西汉“汉奸鼻祖”的
“权”“利”的博弈之——被误读千年的“白登之围”
最后的汉匈之战,汉武帝失败了,为什么反而是匈奴活得愈发不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