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匈百年恩怨小史4——暗流滚滚——汉帝国昭宣中兴与匈奴“五单于争立”-1

暗流滚滚——汉帝国昭宣中兴与匈奴“五单于争立”-1

武帝时期,虽然夺取了一些对外战争的胜利,网民的崇拜更是如同滔滔江水一般绵延不绝。但这一切带给汉帝国人民的灾难丝毫不亚于匈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有因冻饿而死和流民无法登记户口两种因素),赋税告罄,财政基本见底,连边防的常备力量也不足以供养。所以说,让那些“煌煌天朝”不离口的网民穿越到刘彻时期是个不错的选择。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武帝过分开发民力,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暴政之下,“人相食”屡见史籍,连天子眼皮底下的三辅地区都出现了“冻死者十有二三”的情况。人民的反抗被帝国统治者一概称作“盗贼”、“寇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武帝不得不将其以万为单位地大规模收编,告诉他们与其反抗现政权不如“为国而战”,不过对这些人来说最现实的恐怕还是“当兵吃粮”而已。这些人再加上少部分“属国”胡人士兵(都是来自西域和匈奴的俘虏,有点淮海战役中“即俘即补”的意思)组成了一次次征伐西域和匈奴的“炮灰团”,这些人会有什么向心力和战斗力?更加不幸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遇上像李广利这样猪猡一般的统帅,每次都以万为单位送人头,令人唏嘘不已。如此这般,仍不足以解决人民反抗的问题,刘彻一看情况不妙,为了刘姓的天下,不得已装作“既而觉悟”的样子,息兵罢役。

对武帝来讲,“这届人民”不行了,“这届亲戚”就好了吗?武帝晚年,连发“巫蛊之祸”和“戾太子(刘据)之变”,五年间,皇后、太子自杀,丞相公孙贺、刘屈氂先后“落马”被诛,军队实力派李广利投降匈奴,宗室、外戚及各案涉及者被杀了数万。说实在的,这些人死多少在刘彻心里也“激不起半点涟漪”,只是“蓦然回首”,出现了继承人危机。

甭看刘彻成天想着求仙,后宫美女七八千,但耕耘与收获成反比,儿子只生下六个:长子刘据,卫子夫所生,已在“戾太子之变”后自杀,其妻儿亦在同年被杀(由此看来,孙子也立不成了,刘据子刘进此时有个刚两个月大的儿子刘病已,不久就被关进了长安的监狱,武帝临死前才知道有这么个四岁的曾孙,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汉宣帝);齐王刘闳,赵地王美人所生,比刘彻早死了23年;燕王刘旦,李姬所生,刘据死后成为武帝最年长的皇子,前88年武帝病重,心如鹿撞的刘旦要求进京“宿卫”,做的太露骨,被老爹一眼看穿,不仅太子之位黄了,还被削了三个县的封地;广陵王刘胥,燕王刘旦的同母弟,是个健身达人,人生目标是当年老秦国那个举鼎砸脚的傻叉,自然也没机会;还有就是昌邑王刘髆,母亲就是青年舞蹈家李夫人,本来很有机会,不料摊上李广利、李季这样的舅舅,估计连惊带吓,在武帝去世前一年也死了;最后只剩下只有七周岁的小儿子刘弗陵,母亲为赵婕妤(即“钩弋夫人”,婕妤地位仅次于皇后,当时不设皇后,婕妤即是后宫之首)。综上,前88年武帝病重谋划立太子时,活着的儿子仅有三个,燕王和广陵王都“没六”,只能立幼儿园小朋友刘弗陵了。武帝怕儿子年幼,其母赵氏借机干预朝政,重演卫氏、李氏外戚的故事,就提前赐死了赵婕妤。武帝拖着病体又耗了一年才去世,刘弗陵即位,即后世所称之汉昭帝。

赢荡

武帝死前,把刘弗陵的生活起居交给了鄂邑长公主(唯一健在的昭帝同父且同辈的女性,她比燕王刘旦年龄要大,且此时已有第三代,40岁的年纪是有的),外朝交给了武帝晚年最宠信的四个人:大司马大将军(此刻火箭式提拔)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弟)、车骑将军金日磾(本为匈奴休屠王之子,河西之战后休屠王被杀,金日磾被霍去病带回长安)、左将军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曾长期担任财政官,为武帝聚敛天下之财)。四人中霍光是“带头大哥”,支持轻徭薄赋。金日磾没过一年就即去世。桑弘羊为武帝敛了一辈子财,战时体制对自己最有利,自然不想与民休息。上官桀是个奇男子,为了巴结霍光,跟后者结成了亲家,还将生下的女孩一通运作扔进了宫当了昭帝的皇后(上官桀孙女,霍光外孙女),但意识形态方面却支持桑弘羊,“两面人”当得简直是“六六六”。

不论历史地讲还是人性地看,都是霍光的思想有利于统治(客观上也让百姓喘口气)。但桑弘羊等人绝不会轻易认输,他们拿资历说事,不把火箭式提拔的霍光放在眼里,暗地里没少拆霍光的台。于是,在六年后(前81年)著名的盐铁会议上,双方围绕着盐铁官营的存废、对匈奴的和战、要“法治”还是要“德治”、统治阶级是否要让出一部分既得利益等问题充分撕逼,从台前看,是一群儒生跟官僚在哔哔,背后却是霍光VS桑弘羊。一通嘴炮打下来,也没争出个子午卯酉。但问题还摆在那儿,权力的游戏只要一方不彻底干倒另一方就永远不算完。

外朝的斗争很快转到了皇室内部,前80年,上官桀父子、鄂邑长公主及其情夫、桑弘羊等勾结野心勃勃却智商没上线的燕王刘旦(治所在今北京)谋害霍光。这帮人一开始想通过“正规途径”打倒对手,趁霍光休假没上班的时候,给昭帝写了封诬告信,期待着小屁孩看后一盖章就大功告成。没想到14岁的小孩耍起了青春期逆反心理:你们这么多人都说霍光是坏蛋,我就偏偏“不听不听王八念经”,谁说霍爷不好谁就不好!上官桀等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与在北京的燕王刘旦频频书信往来,计划在一个月后设个鸿门宴,等霍光一到就把他做掉。但这个集团内部并不团结,“猪头”“羊头”想不到一块,计划很快泄露了出去,反被霍光来了个一勺烩。上官桀父子和鄂邑长公主情夫被灭族,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刘旦自杀,上官皇后因为只有9岁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免予追责。

西汉著名权臣霍光同志

霍光笑到了最后,汉帝国得以继续延续武帝晚年确立的鼓励农桑、与民休息的政策。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因病去世。昭帝无子,霍光拥立武帝近支昌邑王刘贺(昌邑王刘髆之子)为帝,但屁股只坐了27天,因行为荒诞(新近出土海昏侯刘贺墓显示,刘贺敏而好学,是个好苗子,不像个精神病患者,有不少学者就推测刘贺真正被废原因是看不惯霍光执掌大权,不想当儿皇帝,跟霍起了冲突,但被霍爷一拳锤死了)被霍光假上官太后(此时只有14周岁,八年级女生的年纪,听话一生平安)之手废掉,刘贺本人被撵回封国。于是,霍光经下属推荐,拥立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后因“病已”两字实在太常见,百姓犯讳者太多,于是自己把名字改成了刘询)为帝(我认为之所以拥立刘病已,还有一个因素不可不查,那就是刘病已为戾太子刘据之孙,刘据母亲即卫子夫,因此刘病已有卫家的血脉,而霍光的家族跟卫家是姑舅亲),是为汉宣帝。

虽然两人颇有恩怨然而在百度百科里汉宣帝和霍光只有胡子不一样

       宣帝即位时年已18岁,自然看不惯霍光弄权,“若有芒刺在背”。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为其后事大操大办了一番。但两年后,霍氏家族反相已露(由君臣双方的极端不信任造成),宣帝将其家族来了个一窝端。霍氏家族虽然灰飞烟灭,但霍光自昭帝即位起秉政以来的政策却得以延续。宣帝从小是“苦出身”,一个多月大就“享受”过“双规待遇”,五岁时其曾祖父刘彻才知道有他这么个人,于是“大赦天下”,刘病已方才出狱,养在掖庭(相当于冷宫),算是正式入了老刘家的族谱。虽然认了亲,但刘病已却没享受贵族子弟的教育环境,与后者相比,刘病已的少年时代属于“野生散养”。他交游甚广,没事的时候喜欢在首都长安周边转悠,借机联络一下原戾太子的旧部(不排除打点“秋风”)。对于一些担柴的、挑粪的,刘病已也来者不拒,由此他逐渐学会了倾听百姓的声音。同年的经历使得他打心眼里认同霍光的政策,因此终宣帝之世,他始终轻徭薄赋,任用“循吏”,多次减免租赋,刑狱也较为清平,“百姓安土,岁数丰穰”,汉帝国出现了自武帝以来前所未有的升平景象。

正当汉帝国“烈火烹油”之际,匈奴那边却祸不单行想知道匈奴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下节将继续讲述:


暗流滚滚——汉帝国昭宣中兴与匈奴“五单于争立”-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朝刘弗陵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后世对他又是怎样的评价呢
可歌可泣—《苏武传》赏析
第七十八回 六龄幼女竟主中宫 廿载使臣重还故国
卷第二十三
西汉八大外戚(上)——帝国之璧
塞北猎苍狼 | 大汉帝国反击匈奴之战(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