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淺議印化文字形態(節錄)汪永江
淺議印化文字形態(節錄)
文/汪永江


  篆書的主要發展階段大致可分為:一、商代文字(甲骨文、金文為主);二、西周文字(金文、甲骨文為主);三、春秋戰國文字(金文、簡牘、帛書、璽印、兵器文字等);四、秦漢篆書(碑刻、金文、簡牘、帛書、璽印等);五、魏晉隋唐宋元篆書(碑刻、碑額、鏡銘文字、傳抄古文等);六、明清流派及近現代篆書(各類幅式卷軸墨跡為主)。
  『秦書八體』中謂之『摹印』,漢代謂之『繆篆』。印文之印化,在字體形態上,戰國官、私璽用字普遍俗體化;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系統,在制度上官印側重於正體,私印相對多用俗體。帝后印系統用當世正體,普通官印用摹印體,私印中可能出現簡化的隸書;至三國晉元興三年始,廢除簡牘及封泥,官署用印為鈐蓋紙絹文書,加大形制,改用朱砂印色,以陽文為主,隋唐印式增至近兩寸見方,印文多出自俗體篆書,為防篡改文書,筆劃折疊填滿,後世稱之為『九疊文』,此式直至明清時代一直沿用。與此同時,俗體篆書之外,唐宋官印相繼出現了隸書,明代出現了摹刻明思宗草書押印。私印用小篆、古文、楷書。明清流派篆刻用『摹印』、『繆篆』、小篆、大篆、古文、甲骨文、商周金文等。
  但是,在文字學立場上,印文不等同於篆書,尤其與正體銘石書差異較大。印化文字經過由正體到俗體的轉變,主要以簡化、繁化、異化、同化、合文、偏旁假借、標點符號、裝飾符號等手段,源自於戰國俗體字法傳統,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篆書。戰國至三國時代的簡牘帛書、貨幣、鏡銘、兵器等俗體字與入印文字相近,稍加轉化即可入印,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入印,是篆刻創作的廣袤資源;小篆入印是有局限性的,秦以小篆為正體,則『乘輿六璽』等帝后印系統專用之;元朱文、明清流派細朱文雖據《說文》,但出於佈局之需,疏密加減,不同程度地有所簡化,其中俗體傳統為主流。
  總之,篆刻不是篆書。篆書入印涉及文字學原理相關問題,二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篆刻:朱文印的篆法
篆刻入门:汉印用字的篆法特征
篆刻入门:秦印的三个小类别
摹印是一种字体
『篆刻资料』印的尾巴摹印
汉代印玺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