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鸿仙墓:“国葬”后就被世人遗忘·东方卫报数字报刊
昨天,本报刊载的《南京城内,散落多少名士之墓》一文,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南京,也不曾听说过这些墓址。当然,也有读者通过热线电话和微博提供了很多线索。今天,我们继续带着你一起去探访南京城那些鲜为人知的名人墓。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线索,也欢迎您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4686400,或者登录新浪微博@东方卫报(http://t.sina.com.cn/dfwb)联系我们。
墓址:紫金山东麓
人物:曾任《民呼日报》《民吁日报》编辑。参加谋划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一度任安徽铁血军总司令。激烈反对袁世凯,协助柏文蔚发动二次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不久,奉孙中山之命回上海图谋举事。1914年9月20日,在上海寓所遇刺身亡。
年代:修建于1934年11月
交通:可坐55、142、51、121至五棵松站下,步行800米即至。
本报记者 胡南 赵秀蓉
从紫金山东麓马群一侧的入口,沿着长长的甬道,可以直接通往范鸿仙陵园。
住在紫金山附近的马超对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很有兴趣,对范鸿仙的事迹更是如数家珍。每年的清明节前夕,他都会专门到范鸿仙的陵园看看。在他看来,范鸿仙至少有两点值得后人探究,“首先是他对反袁反封建帝制的贡献,其次在中国历史上,投笔从戎后干出一番成就的,除了班超就是范鸿仙了。”
但事实上,在历史教科书上,范鸿仙并没有留下名字。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的黄慧英说,她在受范鸿仙的孙女范孙烈之托,为范鸿仙写传记之前,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范鸿仙。在百度上,可以搜索到的与范鸿仙相关的资料有526条。
范鸿仙遇刺身亡后,孙中山立即电召范鸿仙夫人李真如前往日本,向她承诺“待革命成功后,定将范鸿仙举行国葬”。然而这一承诺直到孙中山也逝去9年后才兑现,1934年2月19日,国名党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在钟山陵园为范鸿仙举行了极为哀荣的国葬。在那场极尽哀荣的国葬之后,被孙中山称为“一支笔胜十万雄师”的范鸿仙,就这样被世人遗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鸿仙:一支笔胜十万师
朱元璋明孝陵有多少名人去拜访过?数据令人吃惊
钟山南麓民国风
国父孙中山葬礼全过程曝光
南京中山陵介绍
孙中山的中山陵,中国最后一个大型陵墓,为何能按帝王规制修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