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玉人物原型考(三)宝玉身上隐写曹颙身世

宝玉人物原型考(三)宝玉身上隐写曹颙身世

 

 

一、出生时间对照

上章考证得出,《红楼梦》的石头原型出生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那他一定是曹寅的子侄辈。查《清宫曹家档案史料》一百五十七条,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曹寅之子连生(学名:曹颙奏摺:

 

 曹寅子奴才连生谨奏:为感沐皇仁,矜全身命,恭谢天恩事。
  窃奴才祖孙父子,世受国恩,涓埃未报,奴才故父一生叨沐圣主浩荡洪恩,出管江宁织造二十馀年,复四差盐务,遭逢异数,叠加无已。方图矢诚报效,上答高厚,不意寿命不延,遽辞圣世。奴才年当弱冠,正犬马效力之秋,又蒙皇恩怜念先臣止生奴才一人,俾携任所教养,岂意父子聚首之馀,即有死生永别之惨,乃得送终视殓者,皆出圣主之赐也。……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曹寅之子连生年当弱冠,依照多数红学家的推断,年当弱冠表示已满19周岁,虚岁20岁,推算出曹寅之子曹颙(小名:连生)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曹寅之子曹颙出生时间正与石头原型出生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农历癸酉年相符合。而且曹颙的身份也符合宝玉的身份。

石头原型已经找出,但是考证并非如此简单。这仅仅考证出石头原型的年龄与曹颙的年龄相符,证据尚不够充分。不可轻易就下结论。需要将曹颙与宝玉再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看看他二人除了出生时间一致,是否还有其他的共性。只有找出更多的证据,才能进一步证实我们考证结论的正确性。

 

二、年龄关系对照

 

首先考证曹颙与曹家人的年龄关系是否和宝玉与荣府主要人物年龄关系一致。

 

(一)荣府主要人物与宝玉年龄关系

   

1、王夫人与宝玉的年龄关系

33回,宝玉被父打时,夫人说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第一章分析过作者将宝玉13岁和15岁两次被打合二为一,那么宝玉13岁或15岁,夫人49岁,夫人大宝玉36岁或34岁。

 

2、贾政与宝玉年龄的关系

96回,贾政想到:自己也是望六的人了,如今又放外任,不知道几年回来。倘或这孩子果然不好,一则年老无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二则老太太最疼的是宝玉,若有差错,可不是我的罪名更重了?此年宝玉18岁,贾政是望六的人所谓望六就是已过五十五岁,往六十走的人,贾政大约55~57岁。贾政大宝玉3739岁。

 

3、贾珠与宝玉的年龄关系

贾兰的父亲贾珠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也就是说贾珠死于19岁。他死前娶了妻,生了子,贾兰已出生,依据书中描写,贾家男子多数在17~18岁结婚,(贾琏二十来往已娶了二年;宝玉不足18岁结婚。)第2回,宝玉8岁时贾兰5岁,宝玉大贾兰3岁。贾兰出生时贾珠大约18~19岁,则贾珠大宝玉1516岁。

 

4、贾琏与宝玉的年龄关系

第一章已考证贾琏的年龄有两个:一个是贾琏大宝玉8岁;另一个是贾琏大宝玉3~5岁。

 

5、贾环、贾琮与宝玉的年龄关系

宝玉8岁时黛玉进荣府的第二天到大嫂那里贾兰年方五岁,那么宝玉大贾兰3岁,第75回赏中秋时说贾兰13岁,贾环大贾兰约2岁(见第75回,幕宾道三爷才大不多两岁,在未冠之时如此。,则宝玉大贾环1岁。(按探春小宝玉1岁推算,其亲弟贾环至少小宝玉2岁。)

贾琮的年龄在书中没有具体描述,第53回,在元宵宴上,廊上几席,便是贾珍、贾琏、贾环、贾琮、贾蓉、贾芹、贾芸、贾菱、贾菖等。58回: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从座位的排序上看,贾琮排在贾环之后,他当小于贾环,但年龄相差不大,大约小宝玉2岁左右。

 

6、北静王与宝玉的年龄关系

前文已经论述,作者写秦可卿死有三个时间,其中明写的一个时间是宝玉11岁。秦可卿出殡时,作者特意写了宝玉初会北静王,北静王年未弱冠,周岁不到19岁,约18岁,则北静王大宝玉7岁。

 

7、元春与宝玉年龄的关系

依第一章元春年龄的矛盾分析,元春有两个年龄:

一是第2回说元春出生的次年宝玉出生,元春大宝玉1岁;

二是第18回元春省亲时说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元春是贾珠的妹妹,她大宝玉14岁以下,约十来岁。

梦稿本第95回,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元春死时存年43岁,宝玉将18岁,元春大宝玉25岁。已经知道夫人大宝玉34岁或36岁,她不可能十一二岁就生第二胎,因此元春大宝玉25岁明显不符合逻辑。

 

8、贾母与宝玉年龄的关系

依前文贾母年龄矛盾的分析,贾母有两个年龄,一个是贾母大宝玉62岁,一个是贾母大宝玉64

 

小结

夫人 大宝玉36岁或34

贾政   大宝玉3739

贾珠   大宝玉1516

贾琏   大宝玉8岁或3~5

贾环   小宝玉1

贾琮   约小宝玉2

北静王 大宝玉7~8

元春   大宝玉1

贾母   大宝玉62岁或64

 

(二)曹家人与曹颙年龄关系

 

1、曹寅妻李氏与曹颙年龄关系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八日苏州织造李煦奏安排曹颙後事摺:

 

奴才李煦跪奏:
  …… 奴才谨拟曹於本月内择日将曹灵柩出城,暂厝祖茔之侧,事毕即奏请赴江宁任所。盖母年近六旬,独自在南奉守夫灵,今又闻子夭亡,恐其过於哀伤。……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初九日(1715年)前不久颙病故,享年22周岁。在康熙的旨意下,颙的堂弟曹頫承嗣,其母年近六旬 58~59岁,那么曹颙的母亲大他36~37岁左右。

 

2曹寅与曹颙年龄的关系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曹寅在《重修二郎神庙碑》中自称:予自六龄侍先公宦游于此【注:指江宁】,迄今齿五十有三岁。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曹寅53岁,曹17岁,曹寅大36岁。如果五十有三岁是虚岁,曹寅大35岁。

 

3、怡亲王与曹颙年龄的关系

史料记载,怡亲王允祥与曹家关系非常亲厚。雍正二年曹頫请安摺:

 

江宁织造奴才曹跪奏:恭请万岁圣安。

朱批: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为什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帐风俗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根据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考证已卯本抄出于怡亲王家。据史料,和硕怡贤亲王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1686年) ,曹颙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怡亲王允祥大曹颙7岁。

 

4、曹寅长女与曹颙的年龄关系

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曹寅长女曹佳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农历壬申年,大曹颙1岁。

 

5、祖母孙氏与曹颙的年龄关系

据尤侗《曹太夫人六十寿序》说:

 

曹母孙太夫人者,司空完璧先生之令妻,而农部子清(曹寅)、侍卫子猷(曹)两君之寿母也。于今辛末(康熙三十年,1691年)腊月朔日(初一),年登六秩(六十寿辰)。

 

康熙三十年1691年)曹太夫人孙氏六十岁,曹颙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她大曹颙62岁。

 

6曹颙与堂兄弟们的年龄关系

清宫档案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捐纳监生咨户部文》中记载:

三格佐领下苏州织造郎中曹寅之子曹顺,情愿捐纳监生,十三岁;

三格佐领下苏州织造郎中曹寅之子曹颜,情愿捐纳监生,三岁;

三格佐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情愿捐纳监生,二十九岁;

三格佐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之子曹,情愿捐纳监生,二岁;

三格佐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之子曹情愿捐纳监生,五岁。

 

依据这份档案曹家诸人的出生年份按年龄大小排序如下:

姓名    出生时间               家庭关系

曹荃     康熙元年(1662        曹寅弟

曹顺     康熙十七年(1678      曹寅子

曹頔     康熙二十五年(1686    曹荃子

曹颜     康熙二十七年(1688    曹寅子

曹颙     康熙二十八年(1689    曹荃子

在该档案中,曹颙被说成是曹荃子,他的出生时间与上文曹颙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不符。红学家孔祥贤认为此曹颙非曹寅的儿子曹颙。曹寅的儿子曹颙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还未投胎。曹寅还有一个四侄叫曹頫,颙和頫是一对儿对应的字,颙:仰慕;頫(的异体字):跟相反,俯视。从名字上看,颙和頫应是亲兄弟,上份档案记载曹颙是曹荃的儿子当不错。可是怎么又出现一个年龄小几岁、名字也叫曹颙的曹寅的儿子呢?红学家们都感到十分疑惑,至今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

笔者不妨推测一下:曹荃的这个名叫曹颙的儿子可能幼年早殇,为了不使这个捐纳监生所花银子落空,名额作废,曹寅经皇帝同意,将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的自己的儿子小名连生,顶替了这个监生空缺。既然是顶替空缺,自然名字也只能用这个名字了,所以才造成清宫档案里出现两个年龄不同、父亲不一的曹颙。笔者认为唯有这样解释还算理通。

曹顺:

《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记载,曹顺是曹寅的儿子。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内务府奏曹寅办铜尚欠节银应速完结并请再交接办摺》: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遵旨议奏事。 ……据曹寅弟弟之子曹顺呈称:我伯父曹寅,自四十年五月起,接办铜事,至本年五月,八年期限始满。该一年应交之节省银三万九千五百三十两,我伯父曹寅,在限满之前,一定送交完结等语。……

 

该档案证明曹顺是曹荃长子,曹寅的大侄。

曹顺是曹荃的长子,为什么《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记载他是曹寅的长子呢?估计有两种可能:一个可能是,曹寅在给家人捐纳监生时,受每个家庭捐官名额限定,为了给弟弟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捐上,把大侄子归在了自己名下;另一个可能是,最初曹顺过继给了曹寅,后来曹荃壮年早丧,大约死在康熙四十一年初(1702年,见后文),当时曹寅的子侄中只有曹顺已成年,可以补父缺或袭父职,因此曹顺又归回本支。

曹寅大侄曹顺出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曹颙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曹顺大曹颙15岁。曹頔:

曹荃的二子曹頔在清宫档案中只出现了一次。在曹寅的《楝亭诗钞别集》有浣溪沙四首题注:丙寅重五戏作和令彰,有句骥儿新戴虎头盔 丙寅年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五即端午节,戴虎头盔是婴儿戴虎头帽,这说明骥儿当时是出生不久的婴儿,这于曹頔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完全吻合。那么曹寅的二侄曹頔就是骥儿大曹颙7岁。

曹寅的这首诗也印证了《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的记载是可靠的。

 

曹颜:

曹寅子曹颜清宫档案中仅出现了一次。

曹寅的《楝亭诗别集》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三首》,辛卯为康熙五十年(1711),第一首

老不禁愁病,尤难断爱根。极言生有数,谁谓死无恩。拭泪知吾过,开缄觅字昏。零丁摧亚子,孤弱例寒门

曹寅在这一首诗里说到一个名叫珍儿的死于康熙五十年三月。

从这首诗看,爱根体现出珍儿是曹寅的亲子,零丁摧亚子说明曹寅有两个儿子,珍儿是长子,他死后,家里只剩下次子,故零丁摧亚子,孤弱例寒门

但不少红学研究者认为珍儿是次子,我却不认同。我们来分析一下零丁摧亚子,孤弱例寒门零丁就是伶仃,古代汉语解释为伤、毁坏、折断,指年龄小。应当是字的别字,既列入、归类。在零丁摧亚子句中,零丁是主语,是谓语,亚子是宾语,在这里并不是折断,而是摧残、伤及的意思。此句解释为:家里只剩下了二儿子,伶仃摧残着他;孤弱例寒门就是家里只有既孤独又弱小的儿子,家门不兴旺,列入寒门了。 这就是说死的珍儿是曹寅的长子。

珍儿认为是次子,是因为将摧亚子理解为折断、致死亚子。这首诗第一句断爱根 说儿子之死第二句说情,第三句说吾过第四句说寒门。第一句已说过儿子死,如果将第四句理解为零丁致死亚子,再说儿子死,就重复了第一句,曹寅是文学名士,绝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试想,假如曹颙是长子,珍儿是次子,珍儿死前他还有一位哥哥,怎么可以说他是因伶仃而致使死亡的呢?于理不通。

由此笔者推测珍儿就是曹寅的长子曹颜。

 

再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二月初八日曹寅奏折: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
  再,梁九功传旨,伏蒙圣谕谆切,臣钦此钦遵。
  臣愚以为皇上左右侍卫,朝夕出入,住家恐其稍远,拟于东华门外置房移居臣婿,并置庄田奴仆,为永远之计。臣有一子,今年即令上京当差,送女同往,则臣男女之事毕矣。兴言及此,皆蒙主恩浩荡所至,不胜感仰涕零。但臣系奉差,不敢脱身,泥首阙下,惟有翘望天云,抚心激切,叩谢皇恩而已。……

 

这年曹颜21岁,曹颙16岁。这次上京当差者是曹寅的几子呢?16岁的曹颙还未冠,正是读书的年龄,他是没有上京当差的资格的。

再看两年后,康熙五十年三月珍儿刚死不久(据《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三首》),四月初十日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带领桑额连生等引见摺

 

奉旨:著将取中之旗笔帖式、候缺之吏员、监生、俊秀、官学生等二十九人具奏,拣放膳茶、鹰犬各处之缺。钦此。现在宁寿宫茶房总领哈尔科奏请增取茶上人三名。(中略)兹为补放此项缺额,将正黄旗公波尔潘佐领下监生摆牙拉霍山(中略)正白旗(中略)章额佐领下俊秀穆桑阿(中略)邦盖佐领下官学生泰保(中略)等名,各缮绿头牌,由内务府总管赫奕、保住具奏,带领引见。
  奉旨:著将泰保、穆桑阿录取在茶房。(中略)其馀之人著存记。钦此。

又具奏:原任物林达曹荃之子桑额、郎中曹寅之子连生曾奉旨著具奏引见。钦此。现将桑额、连生之名,各缮绿头牌,由内务府总管赫奕、保住具奏,带领引见。   

奉旨:曹荃之子桑额,录取在宁寿官茶房。钦此。

(注:桑额三哥的满译文,是曹荃的三子曹颀。)

 

为何皇帝召见、录用曹寅三侄曹颀和儿子曹颙的时间与珍儿死的时间如此接近?为何增取茶上人三名单给曹寅子侄一个名额?单独引见、录取呢?其中必然有因果关系。他们两个与其他候缺之吏员、监生、俊秀、官学生不同等对待,得到皇帝的特别照顾。这不正是因为头两年进宫当差的曹寅长子珍儿(曹颜)近来刚死,康熙皇帝特别照顾曹寅而专门召见录用其子侄补他的空缺吗?从时间上的巧合,形式上的特殊,都证实了这一点。

再说,康熙四十八年(1709)曹寅两子年龄分别是曹颜21岁,曹颙 16岁,曹寅只能是先让长子曹颜上京当差。假如曹颙是长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比曹颙年龄大的曹寅三侄曹颀(见后文曹颀)应先上京当差,不可能先让年龄小的曹颙进京当差。

我们暂且还假如曹颙是长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颙18岁被圣上召见录用,已在京当差两年,为何皇帝还要再次召见录用他呢?这不符合逻辑。可见康熙五十年曹颙是第一次被皇帝召见录用。皇上虽然录用了年龄较长的曹颀,曹颙并不是被落选,而是皇上安排他随父任所(曹颙奏折:又蒙皇恩怜念先臣止生奴才一人,俾携任所教养,岂意父子聚首之馀,即有死生永别之惨.).

再看曹寅在康熙五十年三月写的《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三首》其二(楝亭诗钞别集):

 

世出难居长,多才在四三。

承家赖犹子,努力作奇男。

 

另据《楝亭诗别集》卷四记载: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三首》其二:

 

予仲多遗息,成材在四三。  
承家望犹子,努力作奇男。  
经义谈何易,程朱理必探。  
殷勤慰衰朽,素发满朝簪。


   
请读者注意世出难居长指辈辈相传。在珍儿死之际,曹寅说我家世代传承之人难出于长子,这更证明死的珍儿是长子。这句话还透露出另一个信息,曹寅在兼示给四侄的诗中说世出难居长字显露出他的兄弟曹荃的长子已先去世,自己的长子也去世了,两家长子都去世了,所以感叹曹家的承家人难居长。由此曹寅发出失去长子的哀叹,承家望犹子鼓励侄子努力作奇男。如果曹寅四侄的大哥还活在世上,曹寅对其说世出难居长就不合情理了。

珍儿死后,从曹寅的诗、紧接着皇帝特别召见录用曹寅子侄来看,可以确证曹颜是曹寅的长子,小名叫珍儿,于康熙四十八年上京当差,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死,为此康熙皇帝专门召见曹寅子侄,录用了年龄大的三侄曹颀。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记载,曹寅之子曹颜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大曹颙5岁。曹颜死于康熙五十年三月(1711年),享年23岁。

 

曹颀:

据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

曹寅子奴才连生谨奏:

为感沐皇仁,矜全身命,恭谢天恩事。……九月初三日奴才堂兄曹颀来南,奉梁总管传宣圣旨,特命李煦代管盐差一年,著奴才看著将该欠钱粮补完,倘有甚麽不公,复命奴才摺奏。…… 

另据曹寅《楝亭诗》喜三侄颀能画长干为题四绝句、雍正十一年内务府总管允禄为旗鼓佐领曹颀等身故请补放缺额摺,曹颀就是被录用在宁寿宫茶房的曹颙的三堂兄死于雍正七年至十一年间。曹颀年龄比曹颙大。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记载没有他,则他最早出生在那年,那么曹颀出生的时间范围在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一年(16901692年)间 他大曹颙13

                                                                                                                                                                                                                                                                                                                                                                                                                                                          

曹頫:

曹頫是曹荃四子。康熙五十四年正月,曹颙死后曹頫承嗣补江宁织造之缺(见《清宫曹家档案史料》一百八十八 内务府奏请将曹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江宁织造摺),雍正五年十一月因骚扰驿站获罪,雍正六年正月曹家被抄(见《清宫曹家档案史料》二百八十四 上谕著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頫家产)。

曹頫的年龄没有史料记载,他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过继给曹寅妻,接任江宁织造之职,此时曹頫对皇上谦称自己黄口无知黄口指儿童,但皇帝是要挑选一个既有能力养家,又有能力办事做官的人继嗣,曹頫排行老四,即便大哥已死,还有两个哥哥,可选的不少,皇帝不可能挑选一个还没有能力做事养家的小孩子来继嗣。康熙五十二年二月(1713年)曹颙20岁时自称:我年轻,是小孩子,刚被放为彼处官员(见《清宫曹家档案史料》一百六十六 内务府总管赫奕奏请补放杭州织造处物林达缺摺)。可见对于做官而言,20岁还是个小孩子,尤其是在皇上面前更要谦虚了,自称黄口无知正是刚当官的年轻人对皇上卑躬屈膝的心理表现。曹頫接任江宁织造后的第二年即康熙五十五年二月(1716年),皇帝就下旨让他照看熊赐履之子(见《清宫曹家档案史料》二百一十 江宁织造曹頫奏遵旨照看熊赐履之子情形摺 ),当时熊赐履次子九岁,三子八岁,这更说明曹頫已成年了。皇帝绝不可能让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去照看别的小孩子。

曹頫称曹颙为兄,那么曹頫最早出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曹寅的思仲轩诗(并序):


思仲,杜仲也,俗呼为芽。可食,其木美荫而下,在使院西轩之南。托物比兴,该有望于竹村悲吾弟筠石焉。尔作思仲轩诗。 ……
方书例广衮,寓怀托思仲。仙迹虽多诬,令我心魄动。音容杳无期,前夕曾入梦。想逐冥漠游,尻马自飞。只身念老兄,诸子尚乳僮。骨肉鲜旧欢,漂流涉沉痛。忆汝持节来,锦衣貌殊众。举眼历十年,拱木已成栋。余生浮云,一逝岂能控。因风寄哀弦,中夜有余恫。


  
举眼历十年,拱木已成栋,说明曹寅写这首诗时离曹荃去世已十年,幼小的孩子们(拱木——小树苗)已长成栋梁,也就是说曹寅弟曹荃死时留下的几个尚乳僮的儿子,十年后都已经成人了。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七月(1712年),假如说这首诗是他死的当年所写,上推十年,则曹荃最晚死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查《清宫曹家档案史料》,最后一次记载曹荃是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十二日(1701年)。那么他死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底或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年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曹寅说曹荃的儿子都已成栋,那么曹荃最小的儿子至少也16岁了。推算曹頫最晚出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那么曹頫出生时间范围就在康熙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1694-1696年)间。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曹頫继嗣时,他已是19-21岁的人了。

   由此推算,曹頫年龄小曹颙13岁。

 

(三)年龄关系对照

宝玉和曹颙二人与家人年龄关系对照如下:

宝玉

夫人:大宝玉3634

母李氏:大曹颙3637

父贾政:大宝玉3739

父曹寅:大曹颙36岁或35

大姐元春:大宝玉1

姐曹佳 :大曹颙1

或十来岁(可能是批书人曹頫的姐姐)

祖母贾母:大宝玉62

64    

祖母孙氏:大曹颙62            

大哥贾珠:大宝玉1516

大堂兄或大哥曹顺:大曹颙15

二堂兄贾琏:大宝玉8

5

3

二堂兄曹頔:大曹颙7

兄曹颜:大曹颙5

三堂兄曹颀:大曹颙13         

堂弟贾琮:小宝玉12

堂弟(过继子)曹頫:小曹颙13

 

以上对照看,除曹颙和宝玉二人的父亲年龄稍有差异,其他人年龄关系基本都对应。曹颙和宝玉二人在家庭里地位、身份、与家人的年龄关系基本一致。此外,宝玉的哥哥贾珠、姐姐元春、堂兄贾琏等对应的人物原型比较复杂,现分析如下:

 

1、元春的人物原型

元春有两个年龄,大宝玉一岁的元春人物原型是曹颙的姐姐曹佳。这已经在红学界得到认可。大宝玉十来岁的元春人物原型,依批书人的批语批书人领过此教,她是批书人的 据多位红学家考证,这条批语的批者就是畸笏叟,他就是曹頫。这在红学界也已得到认可。

 

2、贾珠的人物原型

从年龄关系对照看,贾珠的人物原型对应曹寅的大侄曹顺,而不是曹寅的长子珍儿(曹颜)。贾珠和曹顺二人虽然年龄相同,但死亡年龄不同。贾珠不到20岁死亡。曹顺在康熙四十八年还活着,由康熙五十年三月曹寅的诗里写道世出难居长推断,他在当时已故,享年大约32~33岁。曹顺虽然年龄与贾珠吻合,但他的身份和死亡年龄与贾珠不吻合。这仍旧是一个谜。

 

3、贾琏的人物原型

在第一章分析贾琏称呼矛盾和年龄矛盾时发现,贾琏虽然是贾赦的长子,却被称为二爷,作者用称呼矛盾隐写出贾琏的人物原型是曹寅二侄。而贾琏大宝玉8岁的年龄也正与曹寅二侄曹頔大曹颙8岁吻合。可见贾琏的人物原型就是曹寅二侄曹頔。

作者还在贾琏身上隐写了另两个不同年龄的人,一个大宝玉5岁,另一个大宝玉1~3岁。那么这两个人又隐写的是谁呢?从年龄关系对照看,大宝玉5岁的那一位对应的是曹寅的长子曹颜(珍儿),大宝玉1~3岁的那一位对应的是曹寅三侄曹颀。

作者为什么要在贾琏身上隐写他们呢?曹颜(珍儿)和曹颀两人死亡时间都比较早。曹颜(珍儿)死于康熙五十年三月,曹颀死于雍正七年至雍正十一年间。大概作者不忍心直接写出这两位不幸亲人的故事,而用不符合逻辑的满纸荒唐言隐写他们的存在,道出他内心的一把辛酸泪吧!

曹颜(珍儿)死的那年冬天,即康熙五十年冬,曹寅的好友张云章贺曹寅得孙男而作的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诗云:

 

天上惊传降石麟,(时令子在京师,以充闾信至。)先生谒帝戒兹辰。
装继相萧为侣,取印提戈彬作伦。
书带小同开叶细,凤毛灵运出池新。
归时汤饼应招我,祖砚传看入座宾。

 

据红学家胡文彬著《读遍红楼》中书带小同开叶细和梦不觉撰文揭秘贾珠生活原型考证,从张云章这首诗反映的时间和借用的典故,证明曹寅所得这个孙子是珍儿的遗腹子。

珍儿的长子身份和过早去世留下一子的结局,倒是在贾珠身上得到了体现。在贾珠身上,不单有曹寅大侄曹顺的影子,也有曹寅长子珍儿(曹颜)的影子。贾珠一人身上隐藏着曹顺和珍儿(曹颜)两位在家居长、过早去世的人。他二人身份接近,命运相同,只是年龄不同罢了。

 

4、贾环的人物原型

贾环与曹頫的年龄非常接近,有人认为贾环的人物原型是曹頫。

但笔者不敢苟同,理由是二人的品行、才干和家庭地位相差太远。贾环心怀不端,如用热油烫伤宝玉、合伙偷卖巧姐;他与丫头玩钱耍赖;文采不高,每次作诗猜谜都属末等。主仆们都厌恶他,尤其是夫人和凤姐。 頫有才,在主仆们心目中地位较高,如曹寅诗里说:多才在四三,鼓励他努力作奇男内务府奏摺中李煦称曹荃第四子曹好,若给曹寅之妻为嗣,可以奉养。家人老汉称我主人所养曹荃的诸子都好,其中曹为人忠厚老实,孝顺我的女主人,我女主人也疼爱他。再者,史料记载曹頫是曹颙的母亲所养,而贾环并不是宝玉的母亲所养。

曹颙18岁时哥哥珍儿死时,父亲曹寅在诗里说道:孤弱列寒门,说明曹寅只剩下一个儿子。史料记载曹颙没有弟弟,因此贾环的人物原型不可能是曹颙的同父异母弟弟。贾环的人物原型究竟是谁目前尚不能确定。

 

5、宝玉的另一个人物原型

更值得注意的是,第18回元春省亲时,在写到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庚辰本有一侧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这条批语的批者就是畸笏叟,他就是曹頫。

8回,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甲戌眉批道:余亦受过此骗,今阅至此,赧然一笑。此时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乃使彼亦细听此数语,彼则潸然泣下,余亦为之败兴

17回,宝玉进大观园玩,忽见贾珍走来,向他笑道: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庚辰本此处侧批道:不肖子弟来看形容。余初看之,不觉怒焉,盖谓作者形容余幼年往事,因思彼亦自写其照,何独余哉?信笔书之,供诸大众同一发笑。

由这些批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主人公贾宝玉不单是写自己,还将与自己年龄、地位、才情接近的堂弟頫的一些事情写进宝玉的故事里。因此贾宝玉的人物原型并不仅仅是作者自己,还有其堂弟頫。

既然宝玉的人物原型里另有曹颙的堂弟曹,贾环的人物原型也有可能是曹頫的弟弟。

 

三、石头及其亲人真实名字的隐写

 

1、祖

22回,贾政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庚辰双行夹批: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字隐""字。妙极,妙极!】打一用物。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庚辰侧批:太君身份。】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脂批提示此谜语包藏贾府祖宗自身,有红学家认为此谜语是双谜底,另一个谜底就是曹寅的父亲曹玺的字。

 

2、父

52回晴雯病补雀金裘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庚辰双行夹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此样写法,避讳也。】书中出现许多字,一些红学家认为作者不避讳字,说明作者不是曹寅家的人。但是批者却提示读者,作者避讳字。谁又能比批者更了解作者呢?作者如果避讳字,又如何隐身呢?岂不是特意暴露自己身份了吗?

 

3、子天佑

据《五庆堂宗谱》记载:天佑,子、官州同。《红楼梦》第16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吴天佑这个人名仅在书中出现了一次,他的身份不一般,是皇亲国戚。书中说到好几个皇亲国戚,唯独他有名有姓。 作者将贵妃父亲与自己儿子同名,无不用心良苦。

 

4石头的隐喻

2回,雨村对冷子兴说:他(指甄宝玉)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蒙本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六耳是《西游记》里的假悟空的名字。脂批点出灵玉也如六耳、悟空之意耶,即灵玉如《西游记》里的假悟空和真悟空。且看《西游记》孙悟空的来历: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乎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孙悟空是由石头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而化成的。脂批提示石头亦如六耳、悟空之意,如同真假悟空,有真宝玉和假宝玉。作者自称石头,说明石头原型的名字与孙猴有关。

我们看曹颙的字,其基本字义是大头,大, 仰望。从字义上看,孙猴无关。将此字解体来看,字由组合成,是一种猴。《古汉语大词典》字解释《说文·页部》:页,头也。”②书叶。字是由组合成,孙猴是石头演化来的颙=禺+页= 猴+头=石+头,所以曹颙用石头二字来隐喻自己的名字非常贴切。禺+页还等于:石头+书叶,就是石头故事的书,也就是《石头记》,字涵盖了其意。

 

综上分析可以确认,曹寅的儿子曹颙是《红楼梦》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人物原型。贾宝玉的故事以曹颙自身亲历为主,部分写了其堂弟曹頫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宣真实身份是顺治第四子——红楼本事新发现之十二
《红楼梦》里那些被曹雪芹隐去的曹家真事,很多人没看出来
贾宝玉原型是曹颙有迹可寻
《红楼梦》贾政的原型是曹寅
贾政原型考
曹宣非曹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