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资源基础
西藏的畜牧业独具特色,源远流长。西藏具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有各类天然草场QS 亿公顷,占全国天然草场总面积的l / 5 左右。其中,有人区067 亿公顷,无人区013 公顷。可利用草场053 亿公顷,占全区草场面积的663 %。西藏天然草场面积占西藏总土地面积114 亿公顷的712 %。草地面积在各类土地面积中所占比例之高,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西藏拥有的草地资源丰富多彩,其中高寒地类型是草地的主体,面积为076 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49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除牧区有天然草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外,农区可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人工饲草饲料。
西藏发展畜牧业,优势是拥有辽阔的牧场和丰富的水源,气温适宜。但是,西藏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家畜种资源远不及新疆、内蒙古等其他地区丰富,但却具有独特的生产性能和开发价值,耗牛、羊、马为主要牲畜,除此之外,还有黄牛、驴、骡、猪等牲畜。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鸡、鸭、鱼等的饲养量也开始增加。
目前,西藏的畜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直到今天,传统的畜牧业仍在西藏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
的角色,其产品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贡献非常大,年相关产业产值达到8 亿多元,西藏75 %以上的外贸出口商品是畜牧产品或以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畜牧业累计对城镇经济和二、三产业提供的原始积累已达15 亿元以上。历史悠久的传统畜牧业仍然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西藏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仍束缚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西藏高原草的脆弱性,限制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放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这种拯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在西藏的大部分牧区沿袭至今。无论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上,还是经营思想上,都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规律长期作用下,西藏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者商品经济观念淡薄,轻商、鄙商观念浓厚,历来不重视商品的价值形态,而把牲畜、畜产品等这些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财富的象征。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牧民中普遍存在滞后的商品经济意识,从而影响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并使其失去了与其他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这些传统观念影响下,畜牧
业很难彻底摆脱自然经济下的落后状态,而牧民确立商品经济意识还须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目前,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否认生产商品为主要目标,寻求自然发展,并以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为主的自然经济特征,在广大牧区仍十分突出。
 
牧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破坏和浪费严重

从西藏过去四十余年牧业外延扩张的过程来看,普遍存在对牧草资源的可再生性认识不足、深度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致使畜牧业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在草资源的利用上,忽视草地的可再生性和生态作用,无限制扩大对天然草场自然生产能力的利用,造成草原的沙化、退化,生产能力下降,使人口、草资源、畜牧三大可再生资源与牧草地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衡,人草矛盾日益尖锐。在经营方针士、一首没有形成草产业、饲料产业的观念,只重视人的发展和畜牧的可再生性,而忽视了草的可再生性与天然草场自身的开发利用潜力。在天然草场饲草生产能力逐步下降的清况下,就必须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措施来满足饲草供给。然而,在过去四十多年中,由于草场产权不清,牧民个体和集体投资建设草场的积极性始终没有调动起来,只能依靠国家有限的投人来进行。就政府对牧业的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来看,由于草场建设投资需求大、效益周期长,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在这种清况下,有户主的牲畜不得不对没有户主的天然草场进行掠夺式的素取,从而加剧草场的沙化和退化,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草牧矛盾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草原面积减少和天然饲草能力下降,不但导致牲畜膘清下降,抵抗灾害能力差,还对以草为主的高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失调,灾害频率加大且灾清逐渐加重。

 牲畜及畜产品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不足,产业化程度低
规模化、专业化放养,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十分低下;不注重缩短牲畜资源的可再生周期;长期把牲畜作为一种产品对待而不是当作资源看待,导致生产的目的是生产牲畜,而不是生产畜产品。要对牲畜资源进行开发,首先要确立牲畜是一种经济资源的观念,通过对牲畜资源的开发来实现价值;牲畜是一个再生产过程而不是生产的目的,目的是要使牲畜提供畜产品并实现价值社会化、商品化。在畜产品的开发上,始终停
留在原料和初级产品阶段,从而得不到有效增值。西藏每年要向尼泊尔出口原毛5000 吨左右,获取的流通利润不过几百万元,而尼方加工成藏毯出口世界各地可创汇5000 多万美元,是原料价值的许多倍。

 畜产品市场相对封闭
长期以来,西藏的牧区畜牧产品市场一直较为落后的状态,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徘徊。直到今天,西藏畜牧业仍处于自给自足的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西藏全区仅有较大的畜产品专业市场8 个,且畜产品交易市场多在交通不便、信息相对封闭、人口稀少的地县。2003 年全区牧业商品产值仅为8 亿元,显然这与其五大牧区之一的称号不相符。这从一面反映了历史遗留和生活习质带来的畜产品流通的相对滞后,从另一方面分析,畜产品市场的相对封闭,也是西藏较独特的地理环境所致。牧区海拔基本都在4200 米以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这就阻碍了畜产品市场的发育,而信息与需求的相对封闭,致使绝大部分畜产品只能自食自用。另外,牧区的社会化服务相对落后,经济社会浮动涣散,组织化程度较低,也是致使畜产品市场相对封闭的重要原因。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畜牧业生产走产业化道路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在社会分工日趋完善,原料生产、加工、销售重新组合的一种新型关系。畜牧业产业化是实现畜牧业两个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畜牧业面向市场经济转变,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面向市场的问题;有利于使畜牧业从粗放经营向现代化经营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畜牧业经济效益比较低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促进生产者参与市场活动,解决小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扩展经营规模,采用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进而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有利于改善体制分割,使畜牧业与种植业结合,并与第二、三产业互补,向系列化、社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村牧区社会就业机会,促使农牧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推动西藏畜牧业生产向纵深发展。

 培育市场,搞活畜产品流通
培育市场、搞活畜产品流通、是西藏牧区改变畜牧
业自给自足经济状态,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所在。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培育市场,搞好市场体系建设,使农牧民树立市场观念,加速肉、毛、绒、皮等畜产品资源的加工转化,实现畜牧业产品的经济效益。目前,畜产品流通是西藏发展畜牧业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以市场运行机制为主体,建立开放、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大力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畜产品的经济效益
伴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必然会对加工业产生强烈的需求,同时西藏畜牧业走产业化道路,必须建立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个业。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西藏的畜产品加下业远远滞后手畜牧业发展。因此,应该新建一些有一定规模的肉、毛、绒、皮、肠衣等的加工企业,以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力,从而带动牧民的积极性和畜牧业的基础建设。在组织措施上,自治区政府要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并尽快上马,从资金、设备、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动全区畜产品加工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同时,要积极鼓励区外、国外厂家来西藏联营或独资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利畜产品尽快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加强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兴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畜牧业中的作用日益扩大,只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改造传统的畜牧业,实现生产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才能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产品率、商品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适应市场需求。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合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培养提高基层科技人员和和广大农牧民的素质。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层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素质是紧迫任务。二是要巩固和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及时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到农牧民手中,使之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保证牲畜品种优良化。四是搞好饲料加工和科学喂养。五是加强和完善牲畜疾病的预防和检疫体系。特别要注意加强草原建设、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防灾基地建设。

 增强饲草、饲料供给能力
重畜轻草,会使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必须抓好草场的基本建设,加强资金投人和科技投人,科学种草养草。同时,建立打草基地,进行饲草饲料储备。从长远发展看,应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建立饲料草料基地,为解决牧区越冬饲草和抗灾做好储备。
 
建立健全牲畜良种繁育体系
优良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的遗传优势和杂交改良优势。大力引进、繁育、推广良种,开展品种改良,是发展市场畜牧业首先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尽管畜牧部门已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良种繁育,部分群众和专业户也已经尝到甜头,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在西藏,牲畜良种的繁育、推广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繁育体系不健全,品种质量差,跟不上市场畜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发挥城镇的优势,根据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各级各类良种繁育场,逐步健全网络式地繁育体系,并以此为中心,以经济和技术两种服务手段,带动专业户为主体的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生产。西藏的畜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农牧民增收是我们党实践住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解决住农”问题是落实和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效探素。千方百计地增加农牧民收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牧业经济发展是我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必须引起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畜牧
草原生态退化与牧区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破碎化草场重新整合的路径
【笔记】金海研究员:内蒙古肉羊发展现状、种业面临的问题及肉羊体系育种策略
xx现代畜牧业发展及今后发展思路
对肃南县加快牧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