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转载)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最限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效果,成为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审视定位,关注本真的语文课堂,坚守语文的本真,追求实惠高效的课堂。

  “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田。”一言以蔽之,便是须具有浓厚的“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简单的说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要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体现 “读味”, “言味” “析味”的三“味”书屋。

    一、“读味”——坚守语文本真、感受书声琅琅。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在语文课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给学生读的机会,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让孩子多种形式朗读:有范读,有小组读,有比赛读,有男生读,有表情朗读,有分角色读,有表演读;有默读,有诵读,读的形式要多,读的层次不同,方法也不同,读的同时要加强指导,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读书求知的兴趣,这对“积累语言”和“促进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就是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时,让学生先对“田忌”、“赛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以一个观看者的身份进入学习,消除距离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读书的欲望。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首先给了学生一个视觉和感觉上的刺激,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到一个最高点。指导朗读的时候,要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田忌在第一次赛马失败时的垂头丧气、齐威王获胜后的得意洋洋、孙膑的聪明睿智,一一在头脑中浮现出来,把呆板的文字幻化为生动的情境和场面,学生读起来才会入情入境,生动形象。整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真正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在读中升华认识、升华情感,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又如教《晏子使楚》时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先是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接着让同学分别找出文中的三个故事,采用分组朗读的形式。最后让个别分角色表演朗读,从而去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就这样使学生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读书求知的兴趣。

  二、“言味”——审视教师定位、做好语言训练。

  不管你是什么级别的厨师,还是家庭主妇做一盘好菜都不能缺少盐味。语文课堂也是这样,不能缺少言味。这就要我们关注文本的细读,激发说话的兴趣。

  首先要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只起“导师”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举办朗读比赛活动,表演课本剧;教师当游客,学生当导游等,学生成“主角”,教师成“配角”,既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又扩大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也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这样,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活学活用"和“再创造”的方式,使学生有说出体会的欲望,有体会的语言可说,有朋友相处的胆量敢说。这样的课堂还缺少言味吗?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没有提出问题的挑战就没有创造。面对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要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应做到问题的简约,而不能太乏,应时刻鼓励学生多问,孩子在熟练读好书之后也的确能思考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注意用激励的方法,进行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评语要恰当而自然,尽可能地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析味”——关注文本细读、追求实惠高效的课堂。

  坚守语文的本真,也就是不要离开文本,要以本为本,关注文本的解读,文本的细读。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谓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师解读文本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教师自己有所感悟,学生才能有所感悟;只有教师自己有所体验,学生才能有所体验;只有教师自己受到感动,学生才能受到感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文本细读,学会品词析句,要想使学生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必须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

  课文中的语言很丰富、精湛,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呢?一个字“析” 教师真正地析出味来,学生才能品出味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枫桥夜泊》时紧紧抓住“愁眠”这一核心诗眼,由此衍发出气象万千,“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从所见、所闻、所感几个方面分类品读诗歌内涵,解读诗歌意境,引领着学生走进了那个孤寂清冷的夜晚,走进诗人张继的内心,走进《枫桥夜泊》。随着品析词句的层层深入,老师依次完成了整个一首诗的板书。当解读“霜满天”时,用李白的诗句“疑是地上霜”进行比较品析。一下子让孩子感受到诗人在茫茫夜空中感受那弥漫满天的霜花。“文本细读”就是要让学生慢慢读,慢慢欣赏。

  演绎高效,追求实效,我心中的伊甸园,也许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或许我始终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但我会引领着一群孩子,慢慢地向你靠近!我一定永远怀着追寻理想的冲动,且行且思,且行且品。让语文课堂这“一亩三分地”,不折不扣地体现 “读味”, “言味” “析味”,使课堂落到实效,争取高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名师,成就自己
【08年度市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吴卫建】
扎根常规 节节课好
800字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几点思考
我的语文教学语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