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操秀】怎样做个会提问的老师?
点击上方
“好老师”
可以订阅哦!



你会提问吗?看到这个问题,你也许会说,我天天在课堂上提问啊,难道还不会吗?还真别说,提问里可是有大学问!

很多人都称,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是语文“导读”的大师,他从来没停止过对课堂“问答”艺术的探索。在他看来,课堂艺术就是提问的艺术,他说:哪位老师不愿在课堂上“巧问”“巧答”呢?至于在具体操作中能否做得好,全靠教师本人的“功夫”和灵活性了。

正是钱梦龙的提问艺术,被很多老师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其实,这也正是他导读艺术的重要体现。

那么,钱梦龙是怎样提问的呢?小编喊您来看看——


不能太老实,要拐个弯地“曲问”


解读:

这是钱梦龙最推崇的提问法。他说,要让学生多思,老师怎样启发至关重要。例如提问,同样一个问题,就有直问和曲问的区别。直问,问得过于老实,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曲问,问题多拐个弯,学生要动一下脑筋才能作答,因而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我爱曲问,力避直问。


案例

圝圝(1)他教《愚公移山》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这句话中“孀妻”“遗男”两个词,就是著名的曲问的例子。他别具匠心地发问:“有个孩子也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这孩子已没有爸爸,他的妈妈是孀妻,就是寡妇,他是遗男,就是孤儿。

(2)教《食物从何处来》,他提出了“怪问题”:“今天早餐我吃了一个烧饼,两根油条,喝了一杯凉水,后来又吃了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请问这些都是食物吗?”其实,他让学生对这个课做了预习,如果上来就问“食物是什么”,显然少了味道——这样的问题,出人意料,又合情理,不仅使学生拐个弯思考,而且使学生觉得有趣,乐于思考、乐于接受,进而达到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


要学会吊胃口,在矛盾的对立面“逆问”


解读:

钱老师认为:“能否利用矛盾,是问题有没有启发性的关键。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以反问正,以贬问褒的提问方法,钱老师称之为“逆问”。问答之间,彼此似乎背道而驰,而实则是反面入手,吊人胃口,激发思维,以求正面解答。


案例:

例如钱老师教《石壕吏》一诗时,也曾着意把学生引入矛盾的对立面发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于是学生纷纷从诗里找根据,展开了颇为激烈的争论,后来得出观点:诗人在这首诗中同情谁,憎恶谁,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虽然没有站出来说话,但沉郁的诗风中所流露出的济世情怀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个课例也可以说是“逆问”的典型例子。

“逆问”往往能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思维火花的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正如钱先生自己所要求的:”提问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思考,而不是拿现成的真理硬塞给学生。


问题由学生生发,在学生自读的所惑之处设问


解读:

钱梦龙老师曾介绍道:“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惑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或以一个大问题领起诸多小问题,或按教读顺序层层设问,问题提得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圝圝他为学生的阅读训练设计的“格”:第一步,认读感知;第二步,辨体析题;第三步,定向问答;第四步,深思质疑;第五步,复述整理。


案例:

教《变色龙》一课,他的学生在“自读”中提出了60多个问题,教《论雷峰塔的倒掉》一课,他将学生事先提出的疑问整理成16张卡片,然后在课上逐一解决。但在实际自主提问中,学生的所疑之处与自己事先设想的有出入,便转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突破口,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并同步形成能力的过程。



问与答是一体的,要机敏聪睿地“答问”

  

解读:

在钱梦龙“导读”艺术中,提问和“答问”是一体的,都是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绝招”。“答问”,不是简单的回答学生的“疑问”,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机敏聪睿地实现最佳效果。


案例:

  (1)直接解释

《变色龙》一课开头有“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一句,学生不解,问为什么这样写,老师解释说:上帝创造的世界应该是幸福的、美好的,可是当时的社会不美好,也不幸福。这里用讽刺的手法。这种直接解释,能加快课堂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有使用的必要,但学生缺乏思考的余地,不能频繁使用。

  

(2)曲折表示

《谈骨气》这一课,当学生在“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吗”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下,希望老师表态时,钱老师说:“看来,同学们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上。我不想当裁判,只想提供一点资料,究竟谁是谁非,请同学们自己拿主意。”他不失时机地提供了鲁迅两篇文章里提到的“中国人”的例子,让学生对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3)问题反弹

圝圝《谈骨气》这节课:在第一节中,一个学生说:“我有一个问题,作者所列举的三个人物,如果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饿人、文天祥、闻一多。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安排,为什么?”钱老师却笑着说:“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回答?第二节课上,又有一个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要把饿人作为‘贫贱不能移’的例证?我认为,与其举饿人为例,还不如用朱自清的实例好。”老师说:“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价值,请大家发表高见。”

这看似未经意的一招,好像也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反映的却是钱梦龙一贯主张的“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不会再一味依赖老师,独自思考的习惯就培养起来了。


  (4)“略加点拨”

  钱梦龙讲《故乡》一课时,有个学生问:“课文中杨二嫂说: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鲁迅先生不是只有一位叫许广平的夫人吗?老师对这一问题没有予以直接回答,只点出:文艺作品中的“我”是不是作者自己,只要看这作品的体裁是不是小说就行了。据此,学生悟出《故乡》中的“我”不是“鲁迅”,是作品中的一个形象。


  (5)步步诱导

教《论雷峰塔的倒掉》一课,一学生提出本文“写得有些杂乱”,钱梦龙就问同学们:“你们说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人同意这种看法。老师对另一个同学说:“我刚才好像听到你说‘不杂乱’,能起来讲讲吗?”老师肯定了两位意见相反的同学的看法,然后说:“这篇文章看起来是有些‘杂’,但是‘杂’而不‘乱’。这种文体就叫‘杂文’。”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认识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杂文。

怪不得都说好老师是会提问的教师,怎么样,这一问一答中,尽显学问吧!



中国教育报记者宋伟涛综合自《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再认识》、《钱梦龙充满智慧的“问答”艺术》等。


上期回顾

【思想堂】钱梦龙:去知识去传统去训练,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端(回复“37”查看)

精彩集锦

亲,想了解更多“好老师”吗?

若您想了解华应龙,请回复“华应龙”查看!

若您想了解窦桂梅,请回复“窦桂梅”查看!

若您想了解魏勇,请回复“魏勇”查看!

若您想了解于漪,请回复“于漪”查看!

若您想了解吴正宪,请回复“吴正宪”查看!


征集令

有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吗?有专业成长中的烦恼吗。有啥想问钱梦龙老师吗?快给“好老师”留言,留下您的问题吧!小编给您带到!

“好老师”QQ群也在等您加入:

376420676(长按复制),好老师的话题聊起来!

还想看到哪些老师出现在“好老师”上,也告诉我们一声呗,小编等着您留言!保不准,就给您来个惊喜哦!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好老师大本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梦龙:为啥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
转发:钱梦龙课堂提问艺术再认识
钱梦龙:为啥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
钱梦龙“导问”式阅读教学的内容、思想及影响1
例谈课堂提问答问的有效性
游学现场答问2:教师如何创建安全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