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深处的桨声灯影
 
现代与古韵相结合的桨声灯影秦淮河      
        桨声轻咏六朝风雅,灯影醉弹十里琴弦。
        十里秦淮两岸是“六朝金粉”、“十朝都会”的繁华之地。流经夫子庙的秦淮河,萃集了晋代风流、南朝风雅、唐宋风情和明清风俗。自孙吴建都以来,诸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富商巨贾和红粉佳人的事迹与掌故,蕴藉着六朝烟水气,这“六朝烟水气”又从画舫游船里飘散开去,氤氲成一帧帧“桨声灯影秦淮河”的历史剪影。那些凌波的画舫游船,承载着两岸风情、金陵风雨和朝代兴衰,无疑是金陵历史文化名城飘浮的特色载体。
       【画舫】华彩雅丽冶游风

民国初年的秦淮画舫
        清朝时的秦淮文人捧花生在他的《秦淮画舫录》自序中写道:
        游秦淮者,必资画舫,在六朝时已然,今更益其华靡。颇黎之灯,水晶之盏,往来如织,照耀逾于白昼。两岸珠帘印水,画栋飞云,衣香水香,鼓棹而过者,罔不目迷心醉……
        秦淮画舫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六朝时期。东晋时的三月三称为“上巳节”,冬去春来,青年男女来到秦淮水边、青溪河畔,执兰招魂,载歌载舞,后来又发展为官民同乐的形式。东晋初,北方南渡士族经常参加民间优游,推动了上已节的踏歌秦淮活动。随着民俗活动的演变,乘画舫、赏美景逐渐取代了秦淮河边祭祀色彩的游乐。后来,每逢端午节、中秋节,自然成为人们泛舟的一种游乐形式。再后来,又发展到平时风和日丽或是细雨霏霏之时的冶游活动。于是泛舟秦淮河,便成了一种愉悦身心、社交往来,或三五好友发思古之幽情的特色休闲。六朝以后的隋唐五代时期,乘画舫、游秦淮相沿成习,已然形成南京人的生活时尚,许多文人骚客“夜泊秦淮近酒家”的诗词,则是当时的写照。
        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北迁后,回想起南京时的快乐光景: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古时秦淮河称小江)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清末夫子庙秦淮画舫
        春暖花开,画舫优游,管弦轻扬,李煜在秦淮河上享受着春天的乐趣。这是他在词作《望江梅》中所写的句子。明清两朝秦淮画舫更盛,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写道:话说南京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渐渐好了……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放着宜兴茶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都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走路的人,也买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到了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着河里,上下明亮。自文德桥至利涉桥、东水关,夜夜笙歌不歇。
        吴敬梓居住在秦淮水亭,画舫日夜从他家的窗前过往,耳边时时飘过管弦之声,所以他的笔下才会展现出独有的夫子庙和秦淮河的画舫风情。
        现代作家、堪称秦淮河知音的朱自清,他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不仅是千古以来描写秦淮河的颠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以来家喻户晓的散文名篇。1923年,25岁的朱自清与好友俞平伯,一同游览秦淮河。两人相约,写了同题散文,同时发表,轰动了文坛。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
        朱自清对秦淮的游船画舫十分厚爱,他认为在中国只有秦淮河的画舫最有情境。他所乘的船从现实摇进历史,虚虚实实,朦朦胧胧,令人陶醉。读了他的文字,读者怎能不迷恋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呢?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和秦淮区大力推动文化秦淮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古老的秦淮焕发了青春,再现了历史上的繁华与风雅,一个流光溢彩的盛世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1988年,现代画舫开始出现在秦淮河上,沉寂了40年的秦淮河,又出现了画舫凌波的景象。2005年,秦淮画舫开拓水上游览线,从夫子庙泮池游到东水关、白鹭洲,游到了中华门。

现代画舫上典雅的金陵丽人
        乘画舫,游秦淮,不仅让人感受到绮丽沧桑的历史之美,还能让人领略到古典江南与现代都市相融合的氛围。秦淮河宛如一位东方美人,碧波情浓,引人留恋。而秦淮河上的画舫,正以其独具的人文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访古览胜,享受别样的逸趣风雅。
      【灯船】彩灯照水映六朝

清代版画《秦淮留别》
        朱元璋坐灯船游秦淮,是秦淮灯船的发端,也是秦淮游船的绝唱。因为朱元璋游秦淮是宫廷的规格,老百姓是不许采用的,但秦淮灯船的风俗却因此沿袭下来了。
        朱元璋的皇宫在城东,准备游秦淮的灯船在金水河中一字儿摆开,一共有50条,从金水桥一直排到通济门外。皇帝的灯船有多种灯彩,每种灯彩都有专门的用途。明清的诗人们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每种灯的特点:
        “船中楼上光纵横”。这种灯带有探照灯的性质,可以四面扫射照明。特别是居高临下的照射,能够照到很大的范围。这也许是起到保卫作用的灯盏。
  “五色琉璃射绿波”。这是一种彩灯。古代的羊角灯在制作时,可以加入各色颜料,使琉璃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色彩。这种彩灯在漆黑的夜晚无比艳丽,将秦淮河变成了一条多彩的河流。
  “回舟更逐星光乱”。这是一种明角灯,暗夜中像一点星光在闪烁,当灯船转弯时,在波涛中摇曳,在夜风中轻晃,那灯光仿佛倒泻的银河,让人眼花缭乱。
  “如听宫中上元乐”。这是灯船上的音乐。灯船上有锣、鼓、琴、箫、笛、笙等乐器。歌伎舞姬们在上元本土音乐旋律中轻歌曼舞。
  记载和描写秦淮灯船最著名的书,莫过于明末清初文学家余怀的《板桥杂记》。全书分上卷·雅游、中卷·丽品、下卷·佚事。他在上卷中写道:
        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薄暮须臾,灯船毕集,火龙蜿蜒,光耀天地。扬槌击鼓,蹋顿波心。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阗达旦,桃叶渡口争渡者喧声不绝。余作《秦淮灯船曲》中有云:“遥指钟山树色开,六朝芳草向琼台。一围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又云:“梦里春红十丈长,隔帘偷袭海南香。西霞飞出铜龙馆,几队蛾眉一样妆。”又云:“神弦仙管玻璃杯,火龙蜿蜒波崔嵬。云连金阙天门回,鹤舞馆城雪窖开。”

秦淮灯船的迷蒙之景
        余怀长期侨居秦淮河畔,见多识广,他说“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一点也不夸张。灯船一般不是在过年时游秦淮,而是在五月间,那时榴花乍红,柳絮飘落,正是万物繁盛的时节。清风送爽,夜色降临,朱元璋一声令下,东水关的闸门大开,金水河中久待的灯船,一艘接着一艘,徐徐驶入秦淮河。这时秦淮河两岸人山人海,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伴随着灯船上的音乐,汇聚成了君民同乐的灯船之歌。灯船所到之处,两岸的河房河厅,都被染成灯彩的颜色,秦淮河仿佛变成了天上的街市。
        秦淮灯船风俗从朱元璋的时候流传下来,久盛不衰。不过,后来灯船出发的起点从通济门改到了聚宝门。《板桥杂记》里说“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闹达旦。”这一改动是因为夫子庙乃繁华中心,灯船由相对幽静的地方驶向热闹的地点,就会不断地掀起欢庆的高潮。

汪懋麟《秦淮灯船歌》碑刻
      【龙舟】五月竞渡端午乐
        龙舟是赛龙舟活动所用之船,外型模仿龙的样子,有龙头、龙身和龙尾几个部分。赛龙舟是南京民间盛大的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举办。现在的秦淮河并不宽阔,连并列两条龙舟都张不开桨;而古时的秦淮河,南京人每到端午节那天,便倾城出动,把河两岸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从东水关到西水关,十几座桥上桥下人头攒动,乌压压望不到头。明清时期的龙舟竞赛,十分隆重,都是一色的打扮,英姿飒爽,精彩纷呈,而且还有女选手出场。
        清代康熙年间有位叫汪懋麟的诗人,他写的长诗《秦淮灯船歌》,把秦淮龙舟赛的热烈火爆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
        秦淮五月水气薄,榴花乍红柳花落。新荷半舒菡萏高,对面人家卷帘幕。晚来列炬何喧阗,鼓吹中流一时作。火龙一道灯船来,众响啁嘈判清浊。一人揭鼓扬双锤,宫声坎坎两虎搏。一人按拍秉乐句,裂帛时闻坠秋箨。一人小击云锣清,仿佛湘娥曳珠络。横笛短箫兼玉笙,芦管呜呜似南龠。两旁列坐八九人,急羽繁商不相若。或涩如调素女弦,或溜如啭早春雀。或缓如咽松下泉,或激如挑战场槊。有时回帆作数弄,月白沙明叫饥鹤。六船盘旋系一缆,万点琉璃光灼灼。牛渚燃犀群怪惊,昆明习战老鱼跃。众人互奏时一呼,如听宫中上元乐。

清代秦淮河上的龙舟
        端午龙舟赛的热闹场景,自然吸引了无数民众前来观看、助威。清末时的某次龙舟赛,夫子庙文德桥上挤满了市民和游客。那时的文德桥是木结构的,年久失修,正当龙舟将近时,在一阵阵呐喊声里,桥梁轰然垮塌,酿成惨祸。南京有一句歇后语,叫“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意思是说某人说话、做事靠不住。因为文德桥的木栏杆,经不住拥挤,经常有人因此掉下河去。
        另有一种大型龙舟。是皇帝和官员的专用船只。李煜、朱元璋以及康熙、乾隆这些帝王,在游览秦淮河时,就是乘坐此种龙舟。《南都繁会图景物图卷》中有一龙舟,极其奢华,那是表现君王与民同乐的道具。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此种龙舟成了一种装饰,老百姓也可以乘坐了。
       【卖唱船】歌声婉转动心魄

卖唱船
        卖唱船在秦淮河上是极有风致的,品位颇高,历史也悠久。卖唱,不同的时代,演唱的内容也不一样。明清两朝,有的唱民间小曲,有的唱戏曲片断,也有的唱古典诗词;但不论唱什么,卖唱船上的歌声总是令人销魂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样描写:
        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便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细吹细唱的船,就是卖唱船。由于卖唱船的出现,使秦淮河上更增添了六朝韵致、地域风情和诗情画意。
        到了民国时期,秦淮卖唱船,一般都唱京剧片断,也有唱民间小调的。90年前朱自清游览秦淮时,秦淮河正笼罩在一片夜色飘渺的诗境之中:
        沿途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里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地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荡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是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歌女的声音在散文家笔下,俨然成了旅游者耳边的密语了。秦淮河的魅力,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那些歌女竞相传唱的,的确令人陶醉。在朱自清写了那篇著名的散文之后,秦淮河上的歌声愈加动人了。那时最流行的一首歌曲,叫做《秦淮河畔》:
        今夜有酒今夜醉,今夜醉在秦淮河畔。
        月映波底,灯照堤岸,如花美眷依栏杆。
        歌的歌,舞的舞,声声相思为谁诉?
        步步爱怜为谁踱,蜜意柔情为谁流露?
        歌的歌,舞的舞,朵朵樱唇为谁涂?
        层层脂粉为谁敷?眉语眼波为谁倾吐?
        为谁倾吐?
        充满脂粉气的幽思之词,和着舒缓的旋律,在皎洁的月色下轻轻飘过耳际,人们并不因为美酒而沉醉,实则是因为秦淮河畔的佳人而让人陶醉。

民国时期秦淮河上的卖唱船
       【藤篷船】羊角灯下河风凉
        藤篷船为凉篷船的一种,是清朝晚期用藤子扎成的凉篷船。这种小型游船在夏日炎炎或秋雨潇潇时,可以遮阳避雨。那篷子是活的,可以装在船上,也可以拆卸。每当夏日来临,秦淮河上热气蒸腾,若有一丝凉风则是难得的。有的客人喜欢藤篷,有的为了凉快,索性把藤篷抬走。只要有人来雇船,船工就问:“抬不抬藤篷?”如果回答:“抬篷。”藤篷就会立即抬走。当去掉藤篷后,小船便敞开了。每当夜幕降临,船上挂起羊角灯,忽明忽暗,隐隐约约,迎着河风,品着茗茶,二三好友谈古论今,实在是赏心乐事。此情此景,虽为盛夏,也觉清凉。
        那船上挂着的羊角灯在秦淮河用了上千年。羊角灯又叫明瓦灯。它的四个面都是透明的,却又不是玻璃,那是用羊角熬成膏状,压成薄片,凝固以后就成了透明的羊角片,再把羊角片裁成方块,做成灯箱,这就是羊角灯。民国时期,秦淮方志家夏仁虎在《秦淮志》里写道:
        羊角灯者,昔为金陵特产,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凝而压薄成片,谓之明瓦。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联缀明瓦而成灯,透光明,无火患,且不脆裂,故清代宫中亦用之。前辈灯船赋,多称羊灯盖指此。

民国时期夫子庙泮池藤蓬船
        《红楼梦》中贾宝玉冒雨去看林黛玉时,点的就是明瓦灯。黛玉担心天黑路滑,灯笼会灭,宝玉便说:“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实际上那明瓦灯就是秦淮羊角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南京人,他对秦淮的风土物产是十分谙熟的。

20世纪30年代的秦淮游船
       【漆板船】清丽静雅闲吟诗

唐代诗人泛舟秦淮图
        漆板是藤篷船的改装船,属小型游船,精巧而华丽。文人雅士、纨绔子弟喜欢追逐新潮,他们乘漆板船,要的是奢华。二三个文人学士吟诗作画,需要幽静,便在漆板船上雅集。随着漆板船的出现,老式的藤篷船生意逐渐淡了,船家都急急忙忙地跟着改装成漆板船,秦淮河的游船也随之焕然一新。这是随着市场的需求,秦淮河的游船在悄然地更新换代了。

清末民初的夫子庙
        漆板船是前篷后舱,舱内珠帘锦帐。小巧的藤椅,配套的茶几,雅致的包厢,让人觉得颇为惬意。清末时,有一位穷秀才,因为玩不起奢华休闲,自己糊了100个棒槌灯。棒槌灯形状长长的,像个棒槌。穷秀才雇了条简陋的凉篷船,点亮棒槌灯,张开条幅,上面写了一副对联:
  百个棒槌打不破秦淮夜月
  一只凉篷也来学荡子风流
        这对子既风趣,又不俗气,在秦淮河上非常引人注目,这是穷秀才附庸风雅的夸张之举。有人扔钱给他,他不要;穷秀才要的,就是这突发奇想所带来的快乐与风雅。

严冬时,夫子庙的游船便无人问津了
       【凉篷船】简朴无华亦逍遥
        古代人乘坐凉篷船可以从夫子庙通往南京城里的许多地方。南京城内有多条河道,水量丰沛,交叉纵横,贯穿沟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线。夫子庙的游客,可以登上泮池中的凉篷船,划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吴敬梓《儒林外史》上有这样一段:
        国子监的武书是四月尽间的生日,他家穷,请不起客。杜少卿备了一席果碟,沽了几斤酒,叫了一个小凉篷船,和武书在河里游。清早请了武书来,在河房里吃了饭,开了水门,同下了船。杜少卿说:“正宇兄,我和你到冷处走走。”叫船家一路荡到进香河,又荡了回来,慢慢吃酒,吃到下午的时候,两人都微微醉了。荡来利涉桥,上岸走走……
        从夫子庙上船,竟然能够荡到进香河,由南朝北横穿整座南京城,这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古代的河道逐渐淤塞,青溪九曲只剩下一曲。那时,因为穿越城市路途很远,所以船上必须要有凉篷,遮阳挡雨,否则客人就难以长时间坐船了。

20世纪初夫子庙泮池的凉篷船
        清朝文学家孔尚任,为创作《桃花扇》,前来探访李香君所处的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遗迹,坐的也是凉篷船。他从下关码头登岸,翻过大堤,登上外秦淮河的船,沿石头城一带向东到达水西门。再翻过西水关,进入内秦淮河。孔尚任乘坐凉篷船,游览了十里秦淮。他分别在钞库街、乌衣巷、桃叶渡、白鹭洲等处登岸,感受历史环境,领略历史遗韵,搜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可见,秦淮河的凉篷船,对孔尚任创作《桃花扇》还有些帮助呢。

20世纪初夫子庙及泮池旧影
       【楼船】灯红酒绿夜不歇
        1864年夏,太平天国政权失败,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结束了,可是多年的战火使得夫子庙一片萧条。为了让秦淮尽早再现昔日繁华,两江总督曾国藩决定重新恢复画舫游览,以此带动秦淮河两岸的吃喝玩乐。但建造新的画舫需要时间,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于是选中了三艘退役的战舰,经过一番改装,驶入秦淮河,加入到画舫的行列。千年画舫一直都是单层的,此时第一次出现有楼的船,人们便把这改装的游船称为楼船。
        楼船陈设考究,环境优雅,有茶馆,有酒吧,有乐队,有歌舞,是综合性的水上休闲场所。河中美景如画,船楼上凉风入怀。这三艘大型楼船,热闹喧腾,昼夜不歇。冷清的夫子庙骤然升温了,三百六十行也加入进来,夫子庙又呈现了灯红酒绿的景象。
        秦淮画舫历来讲究的是幽幽雅雅,闲情逸致,是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楼船的出现,则完全改变了这个传统,成了带有集体娱乐的性质,有人认为高雅的画舫变得“粗俗”了,但是它确实为夫子庙的市面繁荣发挥了作用。

清末泊于夫子庙照壁前的大型画舫
       【伙食船】流动厨房扑鼻香
        楼船上寸土寸金,处处要让游人玩得开心,那么厨房放在哪里?如果厨房占的空间过大,则会抢了休闲空间;如果船里烧得乌烟瘴气,就不会有人愿意来游玩。于是船主想了个成龙配套的办法,就是大船带小船,把小船当厨房。这小船就叫伙食船。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江宁秦淮河(局部)
        伙食船是楼船的配套设施。只要楼船一开张,伙食船也跟着忙乎起来,全都是现做现卖。
        月华初上,楼船起航。后面跟着伙食船,船上四位艄公,手持长篙,在船舷两侧撑船。这时楼船上叫茶的、要酒的、订菜的、点歌的全都开始了。菜单一张接一张地送到伙食船,厨师们便忙碌起来。一时间,烹调的美味飘出舱外,从冷盘到热炒,一道道菜肴从伙食船传送到楼船。楼船一般开到大中桥,那里水道宽阔,便于游船穿梭,是个赏景的好地方。夜幕之下,游客们酒酣耳热,正是伙食船上最繁忙的时候。明月当头,客人们醉得东倒西歪,伙食船才轻松下来。

东水关一带的秦淮河游船
        伙食船的菜肴色香味独特,竟然是南京一些名家菜馆不可比拟的。民国初年这三艘楼船停在泮池里,又演戏,又办酒,红火过一阵子,而伙食船紧随其后,像是它的“小弟弟”一样。
       【围棋船】十里秦淮一局棋

清末秦淮河上的围棋船
        在明代围棋十分盛行。明太祖朱元璋在莫愁湖下棋,把胜棋楼输给了开国功臣徐达。朱元璋下围棋的故事,使得民间的围棋活动蔚然成风,秦淮河畔的得月台,成了国都的围棋中心。
        吴承恩会在《西游记》中关于对弈情节的描写,与他酷爱围棋大有关系。书里第十回写泾河龙王犯了天条,玉帝命魏征将他斩首。泾河龙王就去求唐太宗。唐太宗为了救泾河龙王,就与魏征下棋,把魏征缠住,使他无法脱身。书中描写:将近已未午初时刻,(唐太宗)却命宫人取过大棋来,“朕与贤卿对弈一局。”众嫔妃取棋枰,铺设御案。魏征谢了恩,即与唐王对着,一递一着,摆开阵势。吴承恩把围棋与神话结合得如此巧妙。
        这是因为吴承恩与秦淮有着不解之缘。他在夫子庙贡院参加科考屡试不第,但是闲暇时喜欢到得月台下棋,因而他把围棋写进《西游记》,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清末时,有个安徽举子在贡院屡试不中,觉得回乡无颜见江东父老,就在夫子庙承包了几条船,船上既可以让客人喝茶,还提供围棋。结果生意不错,其他游船也随之效仿,受到棋迷们的欢迎。那个安徽士子很得意,在船头的两个门柱上写了副对子:
        六朝古都千秋画
        十里秦淮一局棋
        游人见到这围棋船,都夸船主有文化,却不知那船的主人原本就是秀才,只不过没能在贡院金榜题名而已。

民国时东牌楼一带的秦淮画舫
        夫子庙的围棋活动使得围棋船应运而生,围棋船适应了文人骚客的雅玩需求。自古以来,围棋被当作国棋,所谓“琴棋书画”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过去文人把下棋当作一种风雅的事,因而大凡才子佳人,不会对弈的人是少见的。围棋船在如画的秦淮河上漂荡,船内的对弈者神闲气定,消磨时光,仿佛让人进了神仙的世界。
        当然这只是古时候有钱、有闲人的生活方式。
       【小边港】闲情简约乐陶陶

20世纪30年代桃叶渡游船
        六朝时的秦淮河水面宽阔,河上一般都建有浮桥。随着都城日益繁华,南京人大多聚居于秦淮河两岸,这样河道就越变越窄,河上的桥大多建得比较矮,只能通过单层的船只。当初建桥时,就没想到要通行楼船。吴敬梓写道:“那外江的船都掉了楼子”,为什么要“掉楼子”?目的就是让游船降低高度,可以从秦淮河的桥下穿过。小边港是一种比一般的船要小的游船,装饰也不豪华,不能举办大型活动,船价也便宜。但它体积不算小,七八个人游览足够了。水上小型活动,雇一艘小边港是最好的选择。

漫游于华彩波光里的画舫
        小边港船身可以自由地从夫子庙驶向其他地方。哪座桥都能通行,这对客人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客人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有表演,有茶食,灵巧而自在。
       【小卖船】水上货郎尽时鲜

民国初年秦淮河上街市
       小卖船类似于陆地上的货郎担。货郎担似的小卖船,有妇女用的针头线脑,儿童玩的拨浪鼓,老人爱吃的甜酒酿,还有刚刚采摘的鲜花,应有尽有。小卖船小而轻捷。尤其是小木桨划得有节奏,遇到大画舫,生意就来了。到了泮池,小卖船擅长在大中型游船间穿梭,四周打转转,卖货人手中的小铃铛摇得当当响;而大船上的铜板,叮叮当当地抛在小卖船上,游客要买什么就给什么。
        小卖船只做河里的生意是吃不饱饭的,必须要会赚沿河两岸河厅河房人家的钱。小卖船一旦划到哪家的河房下,随着叫卖声,河房的窗户“咣当”一声便推开了,女主人的脸露了出来,对着小卖船问道:“还有新鲜的茉莉花啊?”小卖船上回答:“新鲜的,还带露水呢!”还有的对小卖船问:“还有酒酿啊?”“有。是刚做的热酒酿,老价钱。”于是从窗户吊下来一只小篮子,钱放在篮子里。小卖船伸手从篮子里取了钱,然后把顾客要的东西放在篮内,上面的人把篮子吊回窗口,这笔生意就做成了。这样,小卖船又继续沿河叫卖去了。

平江府路一带的秦淮河游船
       【木兰船】莲叶田田夕阳归

夫子庙碧波荡漾的美妙意境
        这是一种女子采摘莲蓬、菱角的船只。古代的秦淮河连接着大大小小的池塘,特别是在青溪与秦淮河交汇处,水网密集,绿洲点点,芦苇丛生,荷叶田田,里面藏着野鸭、白鹭。白鹭洲就是青溪与小运河向南延伸的水域。那时的秦淮河都是泥土的堤坝,南京的“水八仙”,在这里长得非常茂盛。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里有《桃叶渡怀古》的句子:“衰草闲花映浅池……”这正是200多年前这一带自然景观的写照。
        采菱女们荡着小船,在荷塘里穿梭,她们喜欢唱着《江南》的南朝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古词古调,古风古味,小船悠悠,满载而归。

20世纪50年代夫子庙文德桥
        夫子庙和城南一带是刘伯温经常到的地方。他看见这采菱景象,写了一首《江南弄》的词:
        采菱女子木兰船,翠裾红袖青玉钿。摇光荡影惜婵娟。 惜婵娟,愁夕晖,拔蒲歌断鲤鱼入,归去芰荷香满衣。
        刘伯温的词,真切描绘了秦淮河上采菱女划着木兰舟,在夕阳下晚归的情景。
       【柴禾船】沿河卖薪水门开

泊于秦淮河边的柴禾船
        历史上的十里秦淮,每天都有一些柴船来回游荡,船上的柴禾是向沿岸店家和居民供应烧火的劈柴。由于南门外丘陵起伏,林木茂盛,所产山柴数量充足,枝桠干燥,容易发火,成为夫子庙地区店家经营和民众生活的基本燃料。十里秦淮,烟火万家,靠的就是南郊的山柴。运柴的大车在镇淮桥把柴搬上船,然后就分东、西两路,分别划向东水关和西水关。
        划向夫子庙的柴船,大多卖给沿河的酒店、茶馆。柴船一边划一边喊:“卖柴嘞……”河房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推开窗户,招呼买柴。柴船就会停在岸边,卖什么价,买多少柴,都在讨价还价中完成,柴船把柴禾称好,这时河房的主人就会打开水门。这水门家家都有,是面对河边开着的一人多高的小门。卖柴的背着柴,踏上水门,把柴交给买主。过去柴船很多。因为那时烧煤还没普及,大部分河房里烧着大灶,需要柴船供应木柴。

宛如油画的秦淮河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昔日秦淮画舫“船宴”名菜云集
尽诉江南好!携六朝烟雨而来的“秦淮画舫”
秦淮画舫的文化风韵
十里秦淮河 六朝金粉地
烟花三月 戏游江南声色缠绵[图]
秦淮夜景 美不胜收(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