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子恺笔下的过年

  1972年到1974年,丰子恺用三年的时间写了33篇随笔。


  这33篇随笔,字数多不长,短的不过千字,稍长些的也不过两千来字,可是,有一篇回忆《过年》的文章,却长达四五千字,可见作者深切的印象和悠长的情绪。



  从丰子恺笔下我们可知,旧时过年(春节),并非如现在,只集中在三两天,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旧历的腊月十五,丰子恺老家浙江崇德县(今名崇福)一带,各户的雇工就要停业,准备回家了。店铺主人,也要置一桌酒菜,表示答谢,为雇工送行,算是提前举办的年酒。按旧例桌上有一只全鸡。不过,这鸡头对着谁,可不吉利:明年你就被免职了。丰子恺家当时开的是染坊,店的规模小,雇的几个人都是长年合作的,极少变动,大家倒并不顾虑被辞。可在摆放时,仍得当心,尽量将鸡头对着空位上。


  第二天,一般的小作坊便停业了。接下来是还账收账。当时人们不宽裕,许多交易买卖,都可以赊欠,可是,到了年关,通常是要把账还清的。收账的,通常是管账先生。有时收账,乡下人手头紧张,就以米或鸡抵偿,所以,交到柜上的不仅是银圆,还有这些实物,收账人得辛苦背回。当然,店主也不能亏待他们,每天的夜饭,是有酒有肉的。


  腊月二十起,各家在忙碌做吃年夜饭时,街上便有人“嘭、嘭”敲着竹筒,口中叫着“寒天腊月,火烛小心!柴间灰堆,灶前灶后,前门闩闩,后门关关……”大约有鉴于年关常失火的情况,所以特别有人出来提醒。但是,丰子恺家乡一带老百姓,却不十分担心似的。因为有传说:明代刘伯温为这一带造了一条石门槛,这门槛之内,是永无火灾的。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君菩萨的日子。当天,家家煮红豆糯米饭,先供一大碗给灶君。黄昏时,由大人领着,大家一块到灶前跪拜。之后将灶君神像请下来,嘴上用糖塌饼粘上(怕说出人家的恶事),然后放进红绿纸张糊成的灶轿里,拿出烧化。之后又烧菜吃酒,因为没有了灶君先嗅吸香气,人们一定要说这酒菜味道最好。这种逢场作乐,孩子们是最快乐的。



  二十七这一夜,是个盛典。吃过夜饭,就要祭年菩萨。祭桌上有猪头、全鸡、大鱼大肉等祭品。叫小孩子喜欢的,有祭盘上的红纸盖和“六神牌”画。这“六神牌”,共有六面,每版都有画好的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魁星等,色彩绚烂,造型生动。红纸盖上都是些剪出的吉利话:“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之类。丰子恺当时就喜爱这些东西。到晚年,他还认为这可做他与美术有缘的证据。


  二十七祭年菩萨之后,孩子们便相约着出去买花炮回来放。这花炮的名字,听起来就那么惹人: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样,孩子们总把鞭炮一个个拆下来,拿在手上,或用个东西盖住,“砰”的一声,闷声闷气,连盖的东西也一并炸飞…… 


  丰子恺当时还记有一种情形,在今天几乎不见了。即有些欠账户,到了二十七、八这几天,异常着急。有些人账还不上,便逃到别处去躲。当时就流传下几句顺口溜:“廿七、廿八活急杀,廿九、三十勿有拉,初一、初二扮睹客,你没铜钱我有拉。”“勿有拉”即“不在家”,逃账去了。可到了初一,便不能讨债了。欠债的人,此时就算慷慨大方,旁人也无可奈何。


  到了年三十,人们通常是准备通宵不眠的。丰子恺家乡一带的孩子,当天有一种叫“泼留”的东西吃。所谓“泼留”,即将糯米谷子,放进热镬子里炒。到了一定温度,糯谷就开始爆裂,此时便须用箬帽盖上,不然就会崩得散在地上。炒好之后,须将崩膨胀的米花与谷皮分开,大人小孩一起动手,叫“拣泼留”。这泼留,是在有人拜年时,加上甜汤给客人吃的。可在拣泼留时,孩子却边拣边吃。此时又香又热,“滋味实在好极了”。


  丰子恺家乡一带,还有“吃串”一景。当时没有钞票,只有银洋、铜板、铜钱。铜钱较小,不易收拾,便用绳串起来,一百枚一串。但还账或收账时,难以一一数来,小孩子便乘机将绳头解开,一串里取出三四文来,然后把96、97甚至92、93文钱拿去还账。因为收账还账都如此,总体可以扯平,人们虽然能够看出,却并不计较。小孩子有了这二三或五六文钱,却高兴了。五文可以买一包花生,两文买两块油煎豆腐干。嘴里随时可以香喷喷的。


  当晚要给孩子压岁钱,这是至今也不免的习俗。这压岁钱,大人用红纸包好,交给孩子。孩子希奇,晚上睡觉便放在枕边。睡一夜,便可以花销了。“压岁钱”,是贫困时期孩子们记忆最深的事物之一。丰子恺还曾为此画过一幅漫画。这漫画,是由周作人的一组诗引发的。1950年,周作人在上海《亦报》发表一组《儿童杂事诗》。其中有一首《压岁钱》:


  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枕头边。大街玩具商量买,先要金鱼三脚蟾。



  丰子恺配的画面上,就是孩子们第二天用压岁钱买玩具的情景。虽简单两个人物,可快乐的场面,却形神毕露。


  据丰子恺的记述,他的家乡还有一出滑稽戏:“毛糙纸揩窪。”“窪”即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在另一个人嘴上搽一下。其中含义是,你过去一年里,说过些不祥的话,如“要死”之类,用此纸一搽,便算过去。人们大都不乐意被糙纸揩,因为那样一来,就好像嘴成了屁股。手拿糙纸的人便千方百计,总出人意料地突然一击,便会有人被抹上。这时,大人孩子,笑声喊声,充满整个堂厅。过年,似乎就可以开一点略微谐谑的玩笑,以增加大家的快乐。


  大年初一清早,大家便开始拜年。因为是新年,几乎所有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服。男子要穿靴帽袍套,青年妇女头上更须戴珠花。孩子们拜天拜地,拜各种神、祖宗,然后拜长辈,一一拜去,图个吉利喜庆。这幅场景,最足显新年特点,所以丰子恺也有图为它留影。这里仍是配周作人的一首小诗《新年》:新年拜岁换新衣,白袜花鞋样样齐。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


  丰子恺的画,是孩子给老人拜年的情形。孩子带有不经意和喜庆,老人则花衣新装,脸上的笑,是由衷的。表现出那个时代的典型状态。



  年初一的大街,男女老幼,熙熙攘攘。下酒馆、买年画、推牌九、押宝……这几天,不禁赌。正月初四这天,是接财神的日子。有意思的是,越是贫寒人家,接财神的排场就摆得越大而体面。其中反映人的心情,也颇能理解。正月十五,过元宵节。这一天虽为大年,可实际只是买些兔子灯、蝴蝶灯之类,在孩子心目中,是远没有腊月和正月初几那几天热闹的。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它的位置异常重要。在中国旧历中,是大地春回的标志,它意味着旧的过去和新的开始。丰子恺先生正是基于他的文和画,表达他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也许是我们应该透过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能够深入体会和感受的。(来源:人民政协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节倒计时……
丰子恺笔下的圣诞节
丰子恺笔下的孩子们
人间有味是清欢:丰子恺文字与漫画里的旧式新年
名家笔下的过年(一):丰子恺【过年】
现代厨房里的灶君菩萨摆放的位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