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须控火,纯气而无火,灸时气息长,灸后神气满

8月20~22日,我应邀到江西上饶讲授悬灸法。

悬灸法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值得细讲,考虑到听课的学员都是艾灸从业人员(即灸师),这次培训课我侧重于讲:

  • 艾灸调理身心的原理:调神、调气、调息等

  • 艾灸的心法:“舍人从己”

  • 艾灸的技法:来回、回旋、苍龟探穴等手法和适用场景

  • 如何应对艾灸后的排病反应

我常讲调神,艾灸初学者都熟知,艾灸是唤醒元神来修复身心。

以正气虚为主的人,艾灸时常伴热灸感——简要说,灸时透热;而兼有邪实的人,艾灸时常伴非热灸感——简要说,灸到冷痛。另有一种,艾灸时能熟睡——简要说,灸到熟睡。

这三种灸感,当以哪一种为最优呢?

灸到熟睡最优,灸到冷痛次之,而灸时透热最末。

原因也简单,熟睡时元神修复身体的效率最高,灸到冷痛则反映元神已发现邪气在体内的老巢,灸时透热偏于补正。

只讲调神,容易沦为虚无缥缈,要在灸法研究之中登堂入室,还要研究艾灸时气的规律。

悬灸首先要得气。得气是指气到灸处,同时艾火开始被身体吸收。此处最为关键的地方,是理解清楚穴位的气象——穴位在身体之中,而其气象却是悬于皮部之外,我们在灸处附近施加手法后,穴位的气象会更为明显,进而更容易找到吸热点定灸。

定灸水平有高下之分,其中关键是要找准穴位气象的涡流,控火的高度和角度,刚好卡住该涡流的边缘。如果此时手中的艾条还是上好的陈年艾绒制成的,艾热转化为体内正气的效率够高,便能够做到让被灸者感到艾灸时“纯气无火”。

纯气无火,灸时很容易直接入睡,或者精神清醒而不能、不愿说话。与之对比,灸时火太重,被灸者容易躁动不宁,甚至干脆拒绝艾灸。

得气之后,经脉之气受到激发,行气之感会很明显。

经脉如河,而经气如水,必盈科而后进,也就是注满低洼之处,再往前流动。流动的方向必是指向身体所需要的地方,如果是正气虚的地方,容易伴有热感,如果是邪气实的地方,容易伴有非热感。

气至正气虚处,会注满一层后,灸处由吸感转为顶感,此时需要用苍龟探穴手法,将经气推至下一层,简单苍龟探穴扣几下后,灸处的吸感便很明显。如果层层注满,灸处会有顶感,同时无论如何调整施灸的角度和高度,被灸者都感到烫,这是灸得气足。气足神满,被灸者会有飘然若仙的感觉。

而气至邪气实处,周楣声先生称为气至病所,会发生正邪相争。正气压过邪气,便开始有驱邪外出的种种反应,统称为排病反应。排病发生时,必定是心神安定的,表现出来是脉象的平和。脉象平和而症状明显或加重,肯定是排病。

悬灸调神与调气时,常有明显的调息信号,即被灸者呼吸不自主地加深,由胸式呼吸变成腹式呼吸,呼气和吸气之间的“息”慢慢变长。常言“休息”,休是休身,息乃息心,睡觉时做梦连连,是身休而心不息,第二天醒来后感觉没缓过来。悬灸能控火至“纯气无火”,被灸者的息会很长,灸后神满气足。

艾灸时,不仅被灸者身上有种种感觉,施灸者身上也容易有各种各样的感觉。人心都是爱自己的,帮人艾灸,灸到自己手上冷,或者自己身上冷痛,很容易以为被灸者身上的病气过到自己身上来,一惊一乍,扔掉艾条不敢灸了。或者内心恐怖,硬咬着牙帮人灸够钟,随后浑身不适,连连呼喊中招,帮人艾灸把自己灸坏了。这种观念其实大不可取。

与之形成对比的场景,帮人艾灸时,如果不是感到冷,而是感到身上、手上温热,施灸者会陷入另一种心理:帮人艾灸,自己也感通了,颇为高兴。

其实施灸时无论自己感到冷还是感到热,都是自己静下来感受到的感觉,同时也受施灸过程整个气场的影响,同频而能共振,感觉也能同步。此时更恰当的做法应该是保持觉知,心神乃君火,君火以明,保持觉知即正念,也是让心神不受施灸过程种种现象影响的最好方法。

灸师帮人艾灸时,还容易陷入对手感的执着。艾热为身体所吸收,对艾条会有一个细微的吸力,熟练的灸师可以感受到手上细微的吸感。但这只是入门一段时间后,练得熟练,自然有的感觉,不足以为奇。更进一步的灸师,会开始精神内守,进入帮人艾灸时该有的定境。人躁我定,就看功力深浅了,定力更深一层,可以让对方也跟着进入定境。也就是说,灸师施灸,是以神调神。

此时灸师会进入一个手上感觉明显减弱,身上感觉逐渐明显的过程。每次艾灸时,手持艾条,调整姿势后,施加手法后定灸片刻,旋即进入定境。心澄如镜,很容易映照出被灸者,对被灸者的心性、意志、性格等,和被灸时的经气走窜之感,明明白白地“看见”,即觉知到。

像不像自己站桩或打坐时的感觉呢?很像。所以我说,帮人艾灸时,别被手上的感觉带着走,要“舍人从己”,忽视掉手上的感觉,进入眼前若无人的施灸定境,时时觉知自己身上的种种感觉。

对艾灸技法的练习和掌握,我们采取分组练习的方式。给灸师上课,要细化到每个穴位的位置和气象特点,艾灸时要注意从什么角度切入,灸感会自然发生而强烈。时间有限,本次培训分组练习感受了:足三里、至阳、腰阳关、八髎、带脉穴等穴位的气象特点,同时我将这些穴位的定位和临证功效都细致地教给他们。

最后一天,我与灸师们讨论了二十几种常见的灸后排病反应和应对方法。例如灸后头晕,该怎么办呢?要看晕时的样子,也就是晕状,是天旋地转,还是总感觉要扑地,还是动头时晕、安静下来就缓解。这分别涉及中焦、下焦和上焦的常见头晕类型,处理方式和施灸选穴也不一样。

三天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有位学员总结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灸:气至而有效,火足能求愈
灵枢经第三篇小针解之一
扁鹊玉龙经
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扎针,让患者感到舒服,这才是第一要义
程氏针灸 | 国医大师程莘农谈“得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