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瑾讲座 | 整合课程怎么整?师幼互动如何提高质量?听黄瑾老师用数学核心经验为你深度解析(附好书推荐...




1b+老师说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科课程转变为主题走向的整合课程,那么整合课程教师该如何有效实施,儿童的个体化学习,教师又该如何支持呢?

别着急,1b+老师已经都整理好了,听听黄瑾老师为你解惑,从数学领域教学知识PCK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值得大家收藏的深度好文哦。

加1b+老师个人微信号:youshikoudai001

参与一起分享,传播正能量~



领域教学知识PCK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数学
或设置透明色隐藏


什么是PCK?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I Content KnowIedge,简称PCK)是由时任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的舒尔曼教授于1986年提出的。它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特殊整合,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背景讨论:PCK——教师成长的关键


一、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性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带来了许多变化,从学前教育领域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科界限被打破,由原来的分科课程转变为主题走向的整合课程。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学科教学知识的视角来探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整合课程的实施,更有助于教师关注和支持儿童的个体化学习。


整合课程+一日生活大课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专业性提升


教师专业性要求与教师知识能力储备的落差,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性。


二、从整合课程的实施看教师PCK


从分科课程走向整合课程,这一转变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对于“领域”与“主题”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不到位。


两大关键词:“领域”VS“主题”


“领域”——是用来确定幼儿发展经验或教育内容不同范围或模块的一种课程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既体现了对学科的融合和统整,又从根本上考虑到了不同学科的特殊性,能反映学习经验的纵向层次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化


“主题”——是对彼此密切关联的一系列活动或经验的概括,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形成的一种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一个主题可以横向关涉或辐射多个学科或领域的知识经验,并同幼儿的整体认知和感性体验的身心特点相契合。


从逻辑体系上来说,领域本身是纵向的线,主题是横向的线,这两条线在整合课程中如何更好地交织在一起,要求教师必须“双重考量”、“有机融合”。


三、从师幼互动的质量看教师PCK


我们做了一项“关于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师幼互动现状”的研究:


  •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教师的选取主要包括示范园14所、一级园15所、二级园12所,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4名中班教师。


  • 样本中的161名教师,均为女性,教师的平均年龄约为35岁,平均教龄为13年。


使用课堂互动评价系统,从情感支持、班级管理、教育支持三个方面对教师的师幼互动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164名教师在“情感支持”这一维度上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在“班级管理”这一维度上整体表现为中等水平,在“教育支持”这一维度上整体表现为中等偏低的水平。

教师在教育支持这一维度的得分较低,这并不说明教师对教育支持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而是反映了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给予幼儿支持的能力水平较低。教师在教育支持能力上的欠缺,限制了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而教育支持能力的提高则需要强大的教师PCK的支撑。


可见,在学前教育领域谈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进而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切入点,幼儿园教师的PCK能力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如何探索有效的机制和措施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PCK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关于PCK

PCK包含了三类知识:
What:是关于学科内容的知识,即教师应该了解的关于学科领域的逻辑体系和概念知识,属于本体性知识;
Who:关于了解儿童的知识,即儿童学习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线索、学习困难、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知识,属于条件性知识:

How:是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即关于如何支持儿童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知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属于实践性知识。

PCK并不是三类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由三类知识整合起来然后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知识。


数学核心经验具有:

1. 基础性:强调最基本,核心的数学概念或经验

2. 系统性:注重概念或经验之间的关联和支持

3. 适宜性:适合并促进儿童的数学思维发展

4. 前瞻性:为儿童日后的数学学习和逻辑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
数与运算
集合与模式
比较与测量
几何与空间


*回复:数学核心经验,下载数学领域教学知识PCK内容。



重点讨论核心经验:数概念与运算


什么是数概念?
数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原始、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另一个是形)之一,数概念是其他所有数学概念的基础。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一个相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发展阶段和核心能力。


数概念包括三个要点:数数、数量(数量的比较)、数符号


要点一:数数


案例:各种计数错误

老师请孩子们数一数桌上有几只小猫。有的孩子会漏数,数到14,最后却说有8个;有的孩子会多数,只有8只小猫,最后数到13/14;或者会循环重复数字。会出现命名错误、计数错误等情况。


数数的5个原则
1. 固定顺序原则

定义:点数物体的数次是有序且始终如一的。

运用:
熟练掌握数字顺序
能从任何一个数开始顺着数或倒着数

2. 一一对应原则

定义:一个集合中的物体必须且只能点数一次

运用:
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
发现点数错误的不同类型

3. 顺序无关原则
定义:集合的总数与点数这个集合中的物体的顺序无关
运用:
阅读是从左到右的,数数并不一定是如此。鼓励用不同的方式数数。
可以促进思维的灵活性。

4. 基数原则
定义:数到最后的数词就是代表集合的总数
运用:
当儿童数完一组物体,问:“一共由于几个?”看看孩子是否能直接说出总数而不再一一点数
按数取物:“请给我5块糖”看儿童能否通过点数(或目测)给出正确的物体数量。

5. 抽象原则
定义:以上四个原则可以用于任何可数实体的集合
运用:
与儿童数可操作的物体(如糖果、椅子等)和非实体的物体(如观点、主意等)
从感知性单位实体→形象性单位实体→动作单位实体→言语性单位实体→抽象性单位实体


影响学前儿童数数能力发展的因素:

  • 计数数量

  • 计数材料:材料的大小、颜色;材料的空间排列位置;材料的干扰性



要点二:数量


案例:小猫抓鱼

案例描述:老师请小朋友抓取不同数量的小鱼,儿童出现按数取物的问题。可能性影响因素可能有:对基数概念不清楚;或者情感需要大于认知需要,只是出于有趣去抓小鱼而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岁——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5岁——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5—6岁——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已有研究结论:

  • 学前儿童还不能自发地运用数数去解决数量比较的问题(岁半起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 集合呈现的方式会影响儿童对两个集合的数量比较


策略一:改变或调整集合排列方式、数量
策略二:语言提示
策略三:调整提问方式,例如:“小鸟比蚯蚓多多少(几个)?”“有几只小鸟吃不到蚯蚓?”
策略四:强化正反馈



要点三:数符号

  • 用来表示数量(基数)

  • 用来说明在序列中的位置(序数)

  • 用来给某一数集合命名(命名数)

  • 用来作为可以共享的衡量标准(参照数)


总结:
要点一:数数可以用来确定一个集合中的数量,数数有5个基本原则
要点二:数量是集合的一种属性。数字可用来表示不同的数量;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不同的数量
要点三: 数字符号的使用有多种方式,它们的数学意义不尽相同



支持性策略与建议:
1. 提供数概念学习的情境和背景,促进联系和迁移。
在日常生活情境、运动情境和游戏情境中,提供数概念学习的机会。
2. 依据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水平差异性地提供巩固应用性活动


游戏是一种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相比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

游戏是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充分体现了个体差异性。

相比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

游戏是幼儿在解决真实问题的实际情境中操作材料并与同伴互动,充分体现了直接经验


小思考:
1. 自由游戏、引导性游戏、直接教授三种方式的利弊?
许多研究成果证明,引导性游戏在儿童的语言、数学知识、社会性、创造性思考等发展方面最为有效。(SkoInick,Hirsh-Pasek,Golinkoff)

2. “玩游戏”与“学数学”的关系。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和应用数学经验
幼儿在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发展数学思维的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游戏体验。

所以,游戏中‘包裹“着数学经验的应用,亦“玩”亦“学”。


3. 关注符号和语言在儿童数概念建构中的关键作用,支持多种表征。

表征是指能用多种形式表达数学问题或思维的能力,如画画、实物材料、手指、符号标记或语言等。


表征的类型有:叙述性表征(数)和描绘性表征(形)。

叙述性表征——口语、书面语言、数学公式、逻辑表示。

描绘性表征——图片、图画、数学模型、各种手势、表情动作。


儿童思维的发展从实物认知到形象认知,再到抽象认知,需要帮助儿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感知数与数量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适当考虑适时增加不同的表征方式。


了解儿童认知的发展轨迹

把握儿童学习的个体差异

思考儿童可能的学习困难

分析儿童当前的虚席需要

观察儿童的学习品质



最后的最后,黄老师与大家共勉:


“作为一名教师,她不用考虑为她所教师的领域增添新的知识、提出新的假设以及去证实它们。她要关心的是如何用自身经验体现该学科本体的某个发展阶段。她的难点在于如何诱导儿童产生关键、自发的经历,也就是说将自己的学科本体知识转化为心理分析。”——杜威Dewey,1902



专家简介


黄 瑾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教授、幼儿数学教育专家。
近几年来,黄瑾教授一直与上海的一些特色幼儿园、幼儿园名师一起,致力于幼儿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承接了多项国家、省部级有关幼儿数学教育的研究项目(PCK,幼儿园领域核心经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幼儿园骨干教师。



声明:文章内容来自黄瑾老师讲座,文字由1b+老师编辑整理,转载或合作请联系:liyanjun@youshikoudai.com



团购福利
大放送!


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童心玩数学

开团预售啦!

9月28日统一发货!



1b+老师这次又给大家找来了

上海热卖2万套

全国范围难买到的

数学教师用书


《童心玩数学》

大班(上、下学期)

中班(上、下学期)

小班(上、下学期)

一套6本


团购价180元

(原价42元/本)

限量50套,手慢无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志亮:数学准备先铺垫 数感培养是重点
3.1 学前启蒙
幼儿数学教育四大领域九个类别汇总及实例,字典式查阅,缺啥补啥
[小娃系列]为什么“纸质练习”不利于幼儿数学启蒙?
创设比较情境 解决知行分离
主题教学案例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