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着一片赤诚的心……
                                                            带着一片赤诚的心……
                                           ——记江南街道上江村驻村干部李彩玲
  在江南街道上江村村民的心里,李彩玲就是他们的一分子。一直驻上江村15年,她这个曾经“不搭界”外人早已成为村子的一部分。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毅力,将一个众人眼中的“穷村”“破村”,变成一个日新月异的美丽新农村和旅游村。
    李彩玲说:驻村干部要想把村民提出的疑难问题解决好,必须说实话、办实事,同群众建立感情,才能不辜负老百姓和干部们对我们的支持与信任。

                                                                  从怀疑到信任
    穿着短袖衬衫,依旧挥汗如雨,对略胖的李彩玲而言,夏天是难熬的季节。但是,无论是多么的艳阳高照,她依旧顶着烈日,像往常一样来到上江村。
    “目前上江村按照省农房标准改造和美丽乡村的要求工作量很大,要想把每项工作做好必须要深入下去,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李彩玲告诉记者。要是她办事处工作忙,好几天没出现在村里,群众就会担心她可能被组织调走了。“几天看不到李主任,我们心里就不踏实,我们都希望李主任可以驻我们村一直到退休。”村民老李和朱福林说,这也是大部分村民的心声。不要看现在的李彩玲那么地受到群众爱戴,受到村“两委”信任,刚驻村时候,人还没到村里报到工作,群众对她的工作能力有疑虑。
    15年前的上江村是什么样的?村里的老书记水德炳感触最深,1998年之前,上江村是一个住房条件差、房屋破落还布局凌乱、道路迂回不平,基础设施落后典型的脏乱差村。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两委”办点事都不容易,还得到处欠债。在这样的条件下,村民生活也不安生,盗窃之类的事经常发生,是远近出名的“偷鸡摸狗”村。
    “当时还有一首民谣专门唱上江村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村里穷,村内复杂,工作难度大。”村书记朱法根说。得知乡里安排了个女同志驻村,当时村主要干部都傻眼了,本村遗留的难题比较多,十分不好解决,乡里派一个女同志来算什么?在李彩玲还没到村里报道之前,村干部对她这个女干部的工作能力抱有怀疑。
    不过,她也不气馁,来村子的前几天,先对村里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了解。在了解到,当时村里存在集体经济亏空10多万元,村六年社务工未算等问题。最要紧的是刚建好一条用于灌溉的沟渠,因为村里拿不出钱来建抽水机房,全村780亩土地将面临着无水可灌溉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李彩玲二话不说,当场拍板,以自己个人的名义帮村里借款5万元建抽水机房一处,其中2万元用于改造自来水塔。这样一来,不仅解决全村780亩农田的生产用水和村民生活用水。此举顿时赢得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她的信任和拥护,他们认为李彩玲是一个急民所急,想民所想,讲实话,办实事的好驻村干部。

                                                               上江村的“蜕变”
    事实证明,李彩玲确实是带着一片赤诚的心来到这个村的。在她的努力下,人心涣散的村“两委”逐渐拧成一股绳,大家一起出谋划策,逐一解决了村里10多年历史遗留问题。还帮助南山自然村收回山林承包款1万多元,统一收回上江自然村12亩零星土地,解决了部分村民因各种原因多年来得不到落实的宅基地问题,进一步获得村民的对她的信任。
    1999年,李彩玲主张平整出上江村溪滩周围很多零散又高低不平的溪滩地,将之变为良田。这片土地涉及到几个生产队和几十户村民。在地上物政策处理上碰到了许多问题,当时考虑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在地上物处理上都是不予赔偿。其中,有一块地上种着13株樟树,主人说什么也舍不得砍。李彩玲想尽办法,终于通过自己的丈夫找到一个做园艺生意的朋友,以略高的价格一次性将13颗樟树买走,才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下去。通过此举,村里平整出了128亩土地,获得政府补贴30多万元。平整出的土地,也租给村民发展效益农业。村里的集体经济增加了,做起工作来,就更加顺风顺水了,尤其是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如虎添翼。
    在村里工作15年来,她从来没有向村里报销过一分钱。有时候在村里待的时间晚了,村民们争着留她到家里吃饭,生性豪爽的她也不介意。同时,她经常为村里的特困户和残疾家庭户送衣送物,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005年,在李彩玲的努力下,村“两委”抓住“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有利时机,结合江南街道的总体规划,她与村“两委”提出旧村改造,建设新农村的目标。
    旧村改造,谈何容易。上江村集体经济过去每年只有4500元收入,而旧村改造需改路、改厕、改照明等,需投资40多万元。钱又从哪里来?一方面她和村“两委”一起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借款10万元;另一方面将村里的砂石子以20多万元的价格承包给一家公司,用于旧村改造的启动资金。在旧村改造中实行土地三统一,从2006年开始至今旧村老屋拆迁180户282间,建筑面积13480平方米,清理面积6000平方米,新建住房210户,建筑面积80000多平方米,复垦宅基地17.6亩。截至2012年年底,上江村已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乡村联网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全村自来水改造、排水排污、建造了3个公共厕所、三线入地改造等工程,安装了村内外路灯100多盏,整理池塘150平方米,配置流动垃圾箱82个,整治清淤长1000多米水沟,美化农户房前屋后庭院200多户,绿化村庄东面山体1000平方米,村口景观公园已建造完成,整治村办公楼前区块800平方米。
    如今的上江村,村庄建设日新月异,一栋栋崭新的村民别墅整齐划一,一条条宽阔的村内水泥路和绿化带上随处可见的花红柳绿,展现了这个远近闻名的浙江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和临海市首批旅游大联盟村的村容村貌。上江村最近又获得台州市级信用村,科普村,临海市市级平安村,文明村等称号。

                                                              新农村新气象
    村书记朱法根到现在都记得,当年李彩玲苦口婆心劝他回村发展的事。当时,他辞去书记之职,到路桥种香瓜,获得不错的口碑。在他的香瓜事业步入正轨之时,他接到李彩玲一个“过分”的请求。“我当时在路桥做得好好的,基础已经打好了,她说让我放弃路桥的一切,回上江种瓜,带头帮助村里发展农业。”朱法根接到电话后,第一感觉是不可能,自己辛辛苦苦拼下来的事业怎么能说挪地就挪地呢。不过,他也经不住李彩玲的“三顾茅庐”,再加上上江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回乡种瓜,造福村民确实是应该的。于是,他真的就放弃了路桥的事业,带着几年积累下来的种瓜技术就回来了。
    李彩玲非常欢迎,在她的大力撮合下,他还成立了香瓜合作社。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积极参与发展上江村的特色农业。如今,他的香瓜已是上江村的一块知名品牌,朱法根也笑称自己“名利双收”。
    村里评价李彩玲,脑子转得快,有什么好政策,她都想引进村里。在她的鼓励下,村子发展了草莓、香瓜、海枣树等特色农业,而且还建立了全台州最大的牡丹园。依托着上江村的新村貌和一条自尤溪顺流而下的清水,在她的苦心筹划下,村里打算在牡丹园、百果林边沿溪建造一个“清凉坝”,那里有以度假休闲为主题的水上乐园。记者在绿树掩映的“清凉坝”上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上江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旧改“铁王座”之争:丰顺人大战福建人
“农村指导员驻村总结”农村工作总结
山东省宁阳县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项目用地】乡村旅游该如何申请建设用地?附成功案例
广西:古村新韵 留住乡愁
广州城市更新项目拓展测算要素、企业介入综合评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