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病证诊治说略

何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摘要  叙述了作者对中医反胃、痞满、泄泻和胃痛4种脾胃病的认识体会和治疗经验,并各附验案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反胃 痞满 泄泻 胃痛

中医学上的脾与解剖学上的脾概念有别。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脾在体合肉,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统摄血液、主四肢肌肉之濡养活动。胃主受纳,腐熟饮食,并下注于肠,与脾互为表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称为后天之本。脾胃病证一般常见者有10余种,现略述反胃、痞满、泄泻、胃痛4种

反胃

反胃又称翻胃、胃反。表现为上腹痞胀、暮食朝吐、朝食暮吐,宿食不化为其主证。其病因在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室、劳倦等。其病机有脾胃虚寒、胃中积热、痰浊阻胃、瘀血积结等。余对反胃之认识体会是:① 徐灵胎曾说:“噎膈症十死八九,反胃症十愈八九。”此说是不全面的,据余数十年所见,反胃是中医内科的重症之一。《金匮要略》谓: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日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正是说明难治。不可能“十愈八九”的。② 治疗各种因素所致的反胃,总的治则离不开和胃降逆。余以《金匮要略》大半夏汤为基础加厚朴、白术、陈皮、茯苓、甘草、竹茹、生姜、砂仁、制香附温中平逆随症加减,效果亦佳。另外,治疗反胃,掌握服药时间是关键,应在病人空腹时或在宿食吐净后服药,则易于吸收而得药效。

痞满

患者自觉胸脘痞塞而满,外观无胀急之形。属虚者,由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属实者,由食积、痰结、湿阻,或由外感热病误用下法,邪结于胃脘所致。余对痞满之认识与体会:① 首先分其虚实。大抵初病多实,久病多虚。虚证之中气虚亏、精微不化、升降失调者,常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芩、黄连,以补其中气。取柴、升之升清,芩连之降浊,能得显效。至于脾虚失运,痞而食少,则以和补脾元、行气散满。余自制经验方: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姜半夏,陈皮,藿香,黄芩,砂仁,制香附,干姜,随症加减。遇实证,则是食消食,是痰化痰,是湿阻则化湿而治。②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篇》中之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名生姜泻心汤,去参名甘草泻心汤,而半夏泻心汤原为治伤寒误下成心下痞者。不仅伤寒误下成痞,即便不由误下而寒热中阻成痞以及湿热留恋、脾胃虚弱、升降失调之痞满,大便不调等,余常辨证应用以上泻心汤,亦多显效。

泄泻:

大便稀薄,或为水样,次数多。医学上有湿热泻、寒湿泻、食滞肠胃泄泻、肝气乘脾泄泻、脾虚泄泻、五更泻、鹜溏、下利、飧泄等多种病名,统称为泄泻。余对泄泻之认识体会:① 泄泻,《素问》谓:“湿多成五泄”。一日飧泄,湿兼风,其证完谷不化,即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二日溏泄,肠垢污积,湿兼热。三日鹜泄,泄如鸭矢,湿兼寒。四日濡泄,身重肠鸣,所下多水,湿甚。五日滑泄,洞下不禁,湿兼虚。《难经》亦有五泄论述。总之种种泄泻,其治疗总在健脾化湿。大致应作暴泻与久泻分辨。暴泻之湿甚者,化湿为主,视其证情再佐以祛寒或解热。由外邪所起,兼表者疏表,兼暑者清暑,伤食者消导。久泻以脾虚为主者,当健运脾土。由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久泄不止,可以固涩。五更泻者,泻前常有肠鸣腹痛,清晨痛泄即肾泄也,宜健脾与益肾同治。② 余对泄泻之治疗经验:一般夏秋季常见之暴泻,多由湿浊所致。病人常无其他不适。余即以自制之苍薏汤(苍术10g,薏苡仁2Og)予煎服,往往1、2剂即愈。至于通常以藿香正气散加减治暴泻(对急性胃肠炎和非特异性肠炎)疗效亦明显;对于肝气乘脾的暴泻则可用《丹溪心法》中之白术芍药散(白术、芍药、陈皮、防风以散肝舒脾,对大便泄泻、泻时腹痛、舌苔薄白、脉弦而缓的,最为有效。③余治久泻,掌握健运脾土这一原则,用自制经验方健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干姜、白芍、淡附片、黄连、广木香),视证情加减,疗效明显。余治五更泻,则于健运汤中酌加五味子、补骨脂、肉豆蔻温肾暖脾,亦能得桴鼓之效。脾胃之病不仅辨治要确当,更宜多加预防。如泄泻之症,治则为运脾化湿,而久泻健脾尤为主要。《金匮要略》云:“四季脾旺不受邪”,使脾气旺而不衰,则无由受外邪矣。

胃痛:

发生于上腹部剑突下(有时偏左或偏右)的疼痛。其痛有烧灼样、刺痛、绞痛、钝痛、间歇痛、持续痛、饭前痛、饭后痛等。不一定有病灶的如胃痉挛。余对本病之认识体会:此病临床所见,往往虚实错杂、寒热相兼。当先分清标本缓急,治法应宗“初痛在经,久痛入络”,故而初宜和散行气,久则辛通和营。不可一律以香燥为治,应视受寒而痛,则温胃散寒;饮食伤痛则消导积食;忧思恼怒则疏肝理气。苔见胃阴胃阳伤者,宜以辛甘理阳或滋阴和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中丸(汤)配方,理中丸(汤)的功效与作用
脾胃病辨证论治 - 中国基层医疗网
19、噎膈 20、呃逆 21、腹痛 22、泄泻
中医入门三字经(二)
脾虚腹胀有良方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