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气口独为五脏主”

   《素问·五脏别论》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现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而实则一耳。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现于气口,故为五脏之主。

   按:气口、寸口、脉口之义,乃统两手而言,非独指右手为气口也。如《经脉篇》曰:“手太阴肺经之脉入寸口,上循鱼际。”又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经筋篇》曰:“手太阴之筋,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经脉别论》曰:“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平人气象论》曰:“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小针生》:“气口虚而当补,盛而当泻。”《本篇》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难经》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曰:“寸口者,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取法于寸口也。”诸如此者,岂独指右手为言耶?而王叔和未详经旨,突谓“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手寸口人迎以前,右手寸口气口以前”等说,至晋及今,以讹传讹,莫可自救,甚至“以左候表,以右侯里”,无稽之言,其谬为甚。

   夫肝心居左,岂不可以为里?肠胃在左,岂不可以言表?如仲景为伤寒之祖,但曰“大浮数滑动者,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者,此名阴也。”又曰:“表有病者,脉当浮而大;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又如其上“取寸口,太阴脉也;下取跗阳,阳明脉也。”是皆阴阳表里之谓,初未闻以左为人迎而候表,右为气口而候里。即余初年亦常为左表右里之说所惑,及今见多识定,乃知脉体自有阴阳,诸经皆具表里。凡今之习讹者,但见左强,便曰外感而攻其表;但见右盛,但曰内伤而攻其里。亦焉知脏气不齐,脉候有禀赋,或左脉素大于右,或右脉素大于左,孰者为常?孰者为变?或于偏弱中略见有力,已隐虚中之实;或于偏盛中稍觉无神便是实中之虚。设不知此而执欲以左右分表里,岂左无里而右无表乎?故每致攻伐无过,颠倒阴阳,非惟大失经旨,而遗害于人不小,无怪乎脉之日难也,此不得不为辨正。

   再按:人迎气口之脉,本皆经训;但人迎为足阳明之脉,不可以言于手,气口总手太阴而言,不可以分左右,如《动腧》、《本腧》、《经脉》等篇,明指人迎为结喉旁胃经动脉。考之《四时气篇》曰:“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五色篇》曰:“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禁服篇》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经脉》、《终始》等篇曰:“人迎一盛二盛三盛,脉口一盛二盛三盛等义,皆言人迎为阳明之腑脉,故主乎表;脉口为太阴之脏脉,故主乎里。”如《太阴阳明论》曰:“三阳在头”,正言人迎行气于三阳也;“三阴在手”,正言脉口行气于三阴也。盖上古诊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诊通身之脉,一取太阴阳明以诊阴阳之本,一取左右气口以诊脏腑之气。然则人迎自有其位,《脉经》乃扯人迎于左手,而分气口于右手,不知何据何见而云然?初惑之。”及见《纲目》之释人迎气口者,亦云“人迎在结候两旁,足阳明之脉也。”又见庞安常论脉曰:“何谓人迎?喉旁取之。”近见徐东皋曰:“《脉经》谓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误也。”若此数君者,己觉悟之先觉矣,兹特引而正之。呜呼!夫一言之谬,遗误千古,诚心授受,何时复正哉?立言者,可不知所慎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辨疑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中篇】
武当道医学:《黄帝内经》中人迎脉的诊断手法
《龙图中医讲堂》第七讲 经络
《灵枢针灸》学习:人迎寸口脈诊
阴阳体用论(页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