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伏我们的心---阿姜查
  无论出现何种心境——快乐或不快乐,都别在意,我们应经常提醒自己:“这是不确定的。”
  人们通常不太考虑“这是不确定的”,但唯有这才是智慧生起的关键因素。要想停止我们的来去并得到歇息,只需要说:“这是不确定的。”有时我们可能心烦到掉泪;那是不确定的事,当贪或瞋的情绪出现时,只需要提醒自己这件事。无论行、住、坐、卧,不管出现什么事都是不确定的。你难道做不到这点吗?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持续如此做。试试看!你不需要太多东西——只要这个就能发挥作用,它会为你带来智慧。

  我禅修的方式不是很复杂——如此而已。将一切都归纳到“它是不确定的”,一切事物皆会聚于此。
  你无须注意各式各样的心理经验。当坐禅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心情,看见与认识各种事,体验各种状态。别注意它们,且别卷入其中。你只需要提醒自己它们是无常的,这样就够了,这很简单,很容易做,然后就可以不管它。智慧自然会生起,但届时别过度勉强了解或执著它。
  对事物的这个了解永远都是及时与适当的。无论何时,都是无常在做主,这才是你应该禅修的事。
  智者真实与正确的箴言绝对少不了提到无常,若未提到无常,就不是智者之言,也不是觉者之言,它就被称为不符合真实法的言论。
  在我看来,一旦我们拥有正确的认知,便能调伏心。这调伏的指令是什么呢?是无常,是了知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一切事物在我们清楚看见的当下止息,并成为我们放下的因,然后我们让事物如实存在。若事情未发生,我们便安住于舍;若有事情出现,则思维:是它造成我们有苦的吗?我们是否以贪取心执著它呢?那里有什么吗?此事支持与维系我们的修行。若我们修行并达到这点,我想每个人都会了解安稳的真实义。若达到这个洞见实相的境界,我们会成为单纯与无欲的人,满足于所拥有的事物,容易沟通并谦和有礼,没有难题或麻烦,而会活得很自在。一个禅修而心获得寂静的人,将会是如此。

  它是无常的、不确定的
  我们把焦点放在当下之法上,在此可以放下事物并解决困难。就是现在、目前,因为现时兼具因与果,现在是过去的果,也是未来的因。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是过去所造的果,而现在所做的事则将成为未来经验的因。
  清楚觉知当下,了解一切事物都不确定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抛开过去与未来。所谓抛开并非指真的把什么东西丢掉,而是持续处于当下这一点——过去与未来的交会处。因此,“抛开”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真正要做的是清楚觉知当下,在那里可找到各种因与果。我们观察当下,并持续看见生与灭、灭与生。
  我一直说:现象出现在当下时刻,但它们是不稳定与不可信赖的。但人们并不真的关心它,很少如此看待。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说“啊!这是无常的”,或“这是不确定的”。这非常简单。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无常与不确定的,但我们未看见或不了解这点,因而变得疑惑与苦恼。我们反而在无常的事物中看见恒常,在不确定的事物中看见确定。我解释它,但人们不把它当一回事,他们到头来还是在无尽地追逐事物中过活。

  真的,若你达到平静,将活在我所说的此时此地,在当下这一点上。无论出现什么,任何快乐或痛苦的形式,你都将看见它是不确定的。这个不确定本身就是“佛”,因为不确定是“法”,而“法”即是“佛”。但多数人却认为“佛”与“法”是在他们之外的事。
  当心开始了解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时,贪爱与执取的问题便开始消散与瓦解。若我们了解这点,心便会开始松开并将事物放下,不贪恋事物,而执取也会随之结束。当它结束时,人们必将证法,这已是最后一关。
  活在当下,疑惑将就此结束
  当我们禅修时,就是希望了解这件事。我们希望看见无常、苦与无我,而这从看见不确定开始,当清楚洞见它时,就能放下。当我们感到快乐时,看见“这是不确定的”。当感到痛苦时,看见“这是不确定的”。当想起去某个地方不错时,了解“它是不确定的”。当认为待在所在处很好时,了解“这也是不确定的”。当完全明了一切事物都是不确定时,我们将会活得很自在,然后能待在所在处并感到舒适,或去其他地方并感到舒适。

  疑惑将就此结束,它们将借由修习“活在当下”而结束,无须对过往感到焦虑,因它已经过去。一切过去曾发生的事,都已在过去生起与消失,如今它已结束。我们可放下对未来的担心,因为一切在未来将发生的事,都将在未来生起与消失。
  当在家信众来此供养时,他们念诵:“最后,愿我们未来终能达到涅槃。”他们并不确知那是在何时或何处,它是如此遥不可及。他们不说“当下”,而说“未来”。它总是某处,某个时候的“彼处”,不是“此处”,而是“彼处”。在下一世它将也是“彼处”,并在未来几世也都是“彼处”。因此,他们永远无法到达,因为它总是在“彼处”。
  就如人们邀请一位老比丘去村里接受供养并说:“法师!请去那个村里托钵。”然后当他走到下一个遥远的村庄时,他们说:“法师!请去那个村里接受供养。”他继续往前走,但无论他到哪里,他们都告诉他:“请到那里接受供养。”这个可怜的老家伙永远看不到一口食物;他只是持续走到“那里”,然后“再到那里”,却始终一无所获。
  我们似乎就像这样,从来不说“现在这里”。为什么?难道现在有什么问题吗?那是因为我们还与事物纠缠不清,还爱恋世间,舍不得放弃它。因此,比较喜欢让它留到“未来某个时候”。就如有人敷衍老比丘供养的谈话:“法师!请到那里接受供养。”因此,为了维生,他一直“到那里”寻找供养,但它永远不是“这里”,所以他永远得不到任何食物。
  认知诸行无常,在当下完成修行
  让我们谈谈现在、这里——当下。修行真的可以在当下完成,我们无须瞻望未来,无须为某事担忧,只需要观察当下之法,并看见不确定与无常。然后,“佛心”或“觉知者”自会出现,它是透过认知诸行无常而增长的。
  智能便在此处生起,禅定——心一境性,可在此处增长。住在森林中有平静——当眼睛不看、耳朵不听时有平静。心因为没有见与闻而平静,而非因没有烦恼而平静。烦恼还在那里,只是那时它们没出现而已。就如水中有沉淀物般,当它静止时很清澈,但当它被扰动时,脏东西就会浮现并遮蔽它。在修行中也是如此,当你见色与闻声,或有不愉快的经验,或身体感到痛苦时,便会受到扰乱。若这些事未发生,你则感到舒适,但那是带有烦恼的舒适。

  你可能想要得到某样东西,例如相机。若你得到一台,会感到快乐。在拥有它之前你都不满足,最后当终于如愿以偿时有些兴奋。若它被偷了,你就很难过,快乐不见了。因此,在你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前,你不快乐;当得到它时,有快乐;然后当它不见时,又有不快乐。
  来自平静生活环境中的禅定也是如此。因为被平静的状态取悦而有快乐,但快乐也仅止于此而已,因为心仍在贪求变易事物的影响之下。过一阵子之后它就会消失,痛苦将取而代之——就如相机被窃贼偷走时一样。有禅定的平静——止禅的短暂平静。
  我们必须更深入观察此事,若未觉知它的无常,则所拥有的一切在失去时都将成为痛苦的来源。若觉知它,则可善加利用,而不会让它们成为负担。
  你可能想做生意,需要从银行贷款。若你尽了一切努力,却仍得不到它,便会有些痛苦。最后银行可能同意借钱,你又感到高兴。你的高兴持续不了几个小时——因为利息将开始累计。过一阵子,那将成为你的忧虑:无论你在做什么,即使只是坐在扶手椅上,他们都将扣你利息,于是你为此而有痛苦。早先,有痛苦是因为得不到贷款;当你得到时,似乎一切搞定,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但当必须开始考虑贷款利息时,痛苦又回来了。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观察当下,看见身与心的无常,以及诸法的生与灭,对它没有任何贪爱。如果能做到这点,我们就会感到平静。这平静来自于放下,而放下源自于智慧,智慧则从思维无常、苦、无我、经验的实相,以及在内心洞见实相而来。
  依此修行,我们一直在内心清楚看见:现象生了又灭,灭已又有新生,生已还有灭。若我们对发生的事产生执著,痛苦便从那里生起;如果放下,痛苦则不会生起。我们在内心看见这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系统思考中如何处理人事物的联系?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九
死亡并不存在
《大念住经》
中阿含双品求解经第五
心经 解脫痛苦的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