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问道广成子

黄帝问道广成子

(2011-06-23 18:54:48)

      关于黄帝问道广成子这一段美妙的篇章,已拜读许多次,法喜万分.特此,在这次禅修法喜的美妙当下,分享给所有朋友.祝福大家在夏日炎炎的季节,内心的清净,打开生命的空调.享用每一个季节给生命带来光照与活力.培养自己特有的素质,轻快,活力充沛,坦率,简朴,谦卑,真诚,喜气洋洋,无比的善悟与慈悲,从容地见证什么是--活在当下的真实内涵.

       在《庄子》外篇里,历史上讲到黄帝没有死,骑龙上天了。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就是说政治很成功,命令下来,整个天下统一。听说在甘肃崆峒山,那里有位--神仙叫广成子,所以黄帝就去拜见他。

    我闻吾子达于圣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下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他谦虚地说,听说政治哲学最高的道理,统治天下,“敢问至道之精?,我的目的,想“取天地之精华”。这是科学的哦!要利用科技“以佐五谷”,包括农业的发展;“以养民人”,为了老百姓。“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也就是以天文、太空、物理,帮忙地球的生命,这是我来看你的两个目的。“为之奈何?”应该怎么做法,故来请教。

广成子一听,“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你想问的,是物质方面世俗的事情。“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你想管理这一切,是政治方面的,属于生命之残余,有什么了不起呢!

    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他说你这样搞,是希望没有云就下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树叶子没有黄就掉下来。“日月之光,益以荒矣。”你这样搞下来,把国家、天下用政治的办法去管理,连资源、太阳、月亮都会给你弄坏的。“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佞人是不好的人,心理都不正常。对于这些人,怎么能说这些入世的大道理呢。黄帝碰到这个老师,被骂了一顿,虽然没有讲:你出去,滚蛋吧!但是骂得很凶。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邀之。

    黄帝被批评了一顿回来,“捐天下”,不做黄帝,政治不管了。“捐”,就是放弃。“筑特室”,盖了一个特别的房子,上面都是搭茅草啦,自己闭关三个月,把心里这些思想,反省清理一下,再去看广成子。

      广成子南首而卧”,广成子头向南边,脚向北边在睡觉。因为南斗七星管生的,北斗七星管死的,所以他头向南边,脚向北边。黄帝不敢叫他,非常恭敬的态度。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黄帝顺下风”,从他睡的地方后面,跪着用膝盖一步一步走过去,“膝行而进”,把头低下来叩头。

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我现在不问天下,不管政治的事,今天来问的是,“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这个肉体生命,怎么可以活得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广成子听了,本来睡在床上,一下子很高兴坐起来。

    善哉”!好啊!你问得好!他说那我就答复你。

    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就是思想不乱,若有若无。“窈窈冥冥”,很难形容,眼睛、耳朵等六根、身体,都不用了。不是关闭哦,是自然清静。“至道之极,昏昏默默。”不是昏头昏脑,什么都不想,好像睡觉。“昏昏默默”,等于现在人学打坐,要到这个程度。这是第一句话,讲了一个现象,最初证入的现象。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什么方法都不用,眼睛不看外面,也没反过来看内部、内视,耳朵也不要管声音,只守一个神,你的灵魂。可是“神”是什么呢?是有关于脑的,要清静。“抱神以静”,就是守神,不管气,不管身体。“形将自正”,你的形体慢慢健康起来。不是说身体变端正了,换了一个身体,是讲整个气质的变化。

    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重点就是说,你随时做到自己清静,很宁静,不被外物环境所扰乱。心一定要很清静,没有思想,没有思虑,不要做过分的劳动。重点“无摇汝精”,是整个生命的形体。这很重要的一句话:“情动乎中,必摇其精。”情绪一动,你的精已经摇动了。就像泡好的牛奶就混浊了。“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这样寿命可以活得长久。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眼睛不看外面,耳朵不闻外面的声音,心里头无知,就是说,一切的思想要宁静下来。这个时候,你的灵魂——神,守住你的形体。我们平常一天忙禄,那个灵魂的神啊,都散在外面,都在放射。这个时候,你的神收回来,这样修行,生命的气质变化了,可以长生。

    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慎汝内”,内在的思想清静。“闭汝外”,对外物尽量地不要给它骗走,转动了。“多知为败”,思想越多,知识越多,烦恼痛苦越大,都把生命消耗了。他说如果你照这样做,“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你就会超过太阳、日月以外,超越天体物质的。

    至彼至阳之原也。”到达完全纯阳之体,没有阴了。

    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有时侯我们普通人讲学佛的入定,什么都不知道,都在窈窈冥冥,空空洞洞,至阴的境界。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天地有官”,他说天地只有一个法则,在管理这个宇宙的阴阳,只有一个物理法则在动。“阴阳有藏”,代表了明暗、阴阳,看得见、看不见的两面,都有规范的。“慎守汝身,物将自壮。”保护你的身体及身体内在,生命则会永远保持自壮青春。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见他的时候,他已经一千两百岁了,他说我并没有衰老,就是这样活了一千两百岁的。

    黄帝再拜稽首曰”,又磕头,“广成子之谓天矣!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这是黄帝提出的有关生命的问题。他说,我听说上古的时候,那些有修养的人,中国称他们为“真人”,也就是神仙得道的人。以这个名称看来,我们没有得道的都是假人。他说古代的神仙、真人,本领大的,“提挈天地”,把整个的天地把握在手里。“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呼吸天地整个的精气。“独立守神”,他念头永远是专一的,思想专一,超然而独立。

    守神”,把握自己生命最初的功能——神。我们普通说的灵魂,是不足以代表神的。灵魂是神的阴暗面,看不见的,是反面的代表。

    神是真正代表生命阳明之气的。“肌肉若一”,所以它不会衰老。因此,他说古人做这个工夫,这个修养,“寿敝天地”,这个“敝”字,等于比较的比,意思是寿命可比天地。

     “无有终时”,没有终止。换句话说,天地毁坏了,他的生命才结束。天地是不会坏的,所以他永远常存。“此其道生”,因此道家叫这个是“道”,是宇宙的功能。最少活百岁的方法.

    中古之时”,这个不是现代历史学的中古了。黄帝距离我们四千多年,他讲的上古、中古,距离我们已有很多万年。“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比“真人”次一等的,“淳德全道”,道德非常高明。“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他的行为一切,跟天地阴阳,春夏秋冬配合的。

       这个问题很大。孔子在《易经》上也讲到这个事,天地阴阳配合,“调于四时”。“去世离俗”,出家人离开世俗。“积精全神”,专门去修持。“游行天地之间”,修成功了以后有神通,随便在整个太空里头活动。“视听八远之外”,没有空间、时间的限制。他有天眼通、天耳通,可以看到、听到一切,这种人叫“至人”。“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这是由修道练身体来的,“亦归于真人”,也算是“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儒家所讲的圣人,“处天地之和”,不修道,不做工夫,生活于自然之间。“从八风之理”,不过注意冷暖气候的调整,注意卫生及个人身体的环境保养。“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一样的喝酒、吃饭、吃肉,还有嗜好。换句话说,一样的抽烟、喝酒吧!但是有个条件,心理上没有仇恨人,没有发脾气,没有恼怒,绝对没有嗔恨的心理。

      佛学讲“慈悲心”,有爱人的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所以呢,也不出家,同普通人一样穿衣、吃饭。“举不欲观于俗”,但是他的行为略有不同,不像普通社会一般人,拚命去赚钱,拚命去做官,他都避开了。“外不劳形于事”,尽量做到生活恬淡、清静。

     “内无思想之患”,不但没有仇恨、怨尤的心理,他的思想是非常宁静专一的。“以恬愉为务”,每天都是快乐的,人生是乐观的。

    这里提到“恬愉”,学佛有四个字,叫“慈、悲、喜、舍”。这个“喜”很难,但是人只要一笑,整个脸上肌肉拉开,脑神经马上松了。所以学笑很有道理,大家都需要。“以自得为功”,自由自在的生活。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有这样的修养,身体不会衰老,精神不会散失,病不医也自然好了。也不要怕睡不着,睡不着也不管了,一切恬愉、乐观就好了。这样呢,他说也可以活一百岁。

    《黄帝内经》这一整篇,都在讲人生的修养,哲学的修养,这一段是最高的人生哲学。所以说,人生的价值观,人生的修养,都在这个医学里头。我们普通把它当医学看,其实一切都通通包含在内了。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再其次呢,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法则天地”,他效法天地,不像我们一样乱来的,夜里当白天,白天当夜里。

       就是“法则天地”。“象似日月”,他的生活跟着太阳、月亮,昼夜分明。“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他知道天文上的二十四个气节,春夏秋冬,应该怎么穿,怎么吃,都搞得清楚,安排得好。“将从上古,合同于道。”合于上古人,合于自然之道,合于修道的真人。“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有这样修养的人,寿命活得长,自己把握寿命可以到极致的年龄。

    <上古天真论>,这个“天真”,不是哲学的本体论,也不是什么物理的生命能源论,而是合于自然法则的生命的规范。《黄帝内经》不只是医术,是医理学,是生命的科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金言
黄帝内经 | (十一) 超凡入圣的四个层次
上古天真论之九 四种人
流传千年的导引术,是如何调达身心、觉悟生命的
古老而又新鲜的道医学
黄帝内经说,上古时期的中国人都能活到100多岁,这是真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