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即写语言

写作即写语言

                 王一木

 

读了十多年书,做了10年编辑,也写了数载的文章,读书说文可谓有些话讲。但要说写作,我觉着,千言万语仍可—言以概之,即是写语言。

 我很喜欢读北京作家汪曾祺的小说。他的语言,看去极白,其实极浓;看去极俗,其实极雅,有很高的境界。文气回环,韵味无穷,几乎无可挑剔。他的语言的随意是经心的随意,蓄意的随意,简直难增—字,减一字或改一字。比如他追忆沈从文的遗体告别仪式的文字:

“……不收花圈,只有约20多个布满鲜花的花篮,很大的白色的百合花、康乃馨、菊花、菖兰。参加仪式的人也不戴纸制的白花, 但每人发一枝半开的月季,行礼后放在遗体边。不放哀乐,放沈先生生前喜欢的音乐,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等。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祥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我哭了。”

 文字的力量在这次叙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读第—遍的时候,我已泪流满面。“我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我哭了。”这句话很淡,很平,很实,很真,它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依恋或乡愁,使我的共同体验成理解它所诉说的情感和悲切,而刻骨铭心。语言能达到这种境界,是—种炉火纯青。因此,语言的成熟,往往是许多作者终身的追求。

汪曾祺

语言的成熟表现在文字的驾驭和情感的调配上,往往给人行云流水,恬淡温馨之感,读它有如月下轻嗅一朵淡紫的花,幽香沁人心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有些作者的散文和小说时,起初并不想深入,可刚读几行,就仿佛有草原边缘渺渺地飘来了一缕笛音,无形之中就使你安静下来,省悟着文章深处更深的意境。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语言的不同运用形式形成了不同文章体裁。有的人善于写诗歌,有的人善于写散文,有的人则善于写小说,这都是擅长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的结果。因此,对于文章来说,如何熟练地用语言来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人也许以为熟练地掌握许多文字,词汇或短语、句式、修辞就可以。其实不然,那至多不过是个语言学家。要写好文章,语言里需要个性,需要艺术的风骨。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连刚读书的小孩都会,但要达到艺求的层次,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我们更多地关照人生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甚至是终极的关怀。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异秉》、《岁寒三友》,我首次拿来读时,我木在那里不能动弹。我不知道天下竟有这样的奇文,更不知道小说居然可以写得像柔曼的音乐。这种对语言艺术的神奇运用,使我感到极大的震动。这是我第一次感到了一个真谛:写作即是语言,读语言便是读风骨!

语言干瘪,缺乏的是气;语言浮躁,缺乏的韵。气是文之脉,韵是文之血;要把文章写得既有气质,又有韵致,那就需我们既要有超乎寻常的语文精华承传能力,又要有练达丰富的生命观照。

写作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伟光​重读汪曾祺
和他聊天,居然自带节奏——《说话押韵的人》汪曾祺
尺牍丨汪曾祺信札两通
名家谈 | 汪曾祺:语言的奥秘,说穿了就是长短句搭配
旧书重读的幸福
名家“自诩”(二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