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静心的养生智慧


    除了了保持善念,多做善事积功累德以外,道教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静心的重要性,《清静经》就强调了这种内心清静的好处,能够使人:“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自然也会身心健康。

    道教张三丰祖师在《道言浅近说》中讲到:“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这就是说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内心不清静,总是被各类事情牵绊缠绕,或者总是在不停的追逐没有停歇,那么身体的精气神都会跟着躁动不安,因此也难以得到较好的养生效果。

    道教养生修炼都特别要求内心能够清静下来,只有这样内在的元气才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才能采炼大药,得成金丹。因此,清静心是一切养生方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清静心是谈不上什么养生的。

    那究竟如何来培养自己的清静心呢?

    清静心的培养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锻炼体验的。平日为人处事之中总有一些事让自己感到烦心,那应当怎样来看待这些事情呢?道教讲凡事都要顺其自然,都要随缘,也就是说要将平日里人生的各种事情想清楚,有些事要随缘,有些事要放下,有些事去努力就是,不必想得太多。要知道每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内心想法都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有更多的看法。所以,没必要钻牛角尖,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卸掉我们内心的一些压力。

    另外,很多事情,没有必要强分好坏,好坏之分只是我们对事情不同角度的看法而已,只是我们欲望选取的不同而已,很多事情确实要随缘,要顺其自然,有时候内心的渴望和努力并不一定会有如意的结果,事情要众缘和合、各种条件具备才能成就,所以,该努力的努力,但心却不能执着。

    同时,对待得失也应当顺其自然,不因为走好运有福气就沾沾自喜,也不因为灾祸或霉运就垂头丧气,要明白好坏的境遇总是在不断转化中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应当保持超然、平静的心态。

    虽然道教养生修炼要求尽量做到无欲无求,但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是不可能没有欲望的,这就要求要检视自己内心的欲望,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非分之想,哪些是邪恶的欲望。即使是良好的善念,也要明白不能执着,否则也会失去清静心。

    当明白好坏只是内心念头的起伏和欲望情感的涌动以后,就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不动心,任内心起伏,我自不动心。内心能够不动,能够静下来,全身气脉自然和顺,外在清和之气自然收于身内,气机舒畅。其实,人的内心状态与身体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道教内丹修炼首先要求就是要炼己,要“死人心,立道心”,要收心断缘培养清静心态,这样才能炼气得气,采药得药。

    所以,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一方面按照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的要求做人,对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都尽到应尽的责任,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常存善念,善待他人等等。另一方面,对所希望的事情,努力去做,做过了就放下,不耿耿于怀,始终明白任何事的成功都是各种条件具备的结果,即使没能成功也要学会放下。不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让内心始终保持清静不染的境界。

    这样做久了,就会逐渐看清自己内心的各种欲望,明白自己,内心也会逐渐安静下来。只要内心得到部分的清静,身体的感觉都会变得非常好,全身如沐春风,轻松自在,一些在以前看起来治愈困难的疾病都有可能病情减轻乃至治愈。道教经典里也讲清静能使皮肤松缓,耳聪目明,筋肉舒展,骨骼坚强。

    因此,要想真正的使身体健康,就必须保持清静的心态,减少内心欲望的干扰,以健康的心理面对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连鬼神都会敬你!
疯癫郎中分享==清静养生 延年益寿
张继禹:静心以归道(道学讲堂3-4)
【示范讲经】宋小龙道长:施恩不求报 与人不追悔
名人养生 庄子如何修心养性
顺其自然,才能获得内心的清静;清心寡欲,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