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鉴赏】“金文墨盒”说(修订稿)



                “金文墨盒”说(修订稿)

     

                                                              写在前面

    两年前写了《“金文墨盒”说》,发表在《盛世收藏》网,受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现在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补充,特别是新增加了二节:“金文墨盒的的辨识”和“常见铭文字词例释”,为保持拙文的完整性,现重新全文发表,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金文墨盒,指在墨盒盖面上书写并镌刻金文的墨盒。

一、关于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又称青铜器铭文,或叫吉金文字,也叫钟鼎文。金文多为记事或表彰功德的内容。这种铭文,有的是凹下的阴文,称为“款”,是“刻”的意思;有的是凸出的阳文,称为“识”,是“记”的意思。所以,金文也可统称为“钟鼎款识”。

金文有浇铸而成的阴文和阳文,也有直接在器物上契刻的阴文。由于书刻方式不同,三种类型的文字,自然各有区别。一般说来,浇铸的字线条又粗又圆,显得浑厚;契刻的字则笔画比较细、线条劲挺,显得挺拔。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金文主要通用于周代,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中极为重要的阶段。金文不仅具有文字的形体美,在书写上也具备用笔、结体和章法诸方面的书法要素。金文属篆书,无论汉字书体如何发展变化,篆书为汉字之根本、诸体之源泉,则是毋庸置疑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商代早期的青铜铭文不一定是文字,凡图形文字之作鸟兽虫鱼之形者,也有可能是古代民族之图腾或其孑遗,也就是“族徽”。

 

二、关于金文墨盒

   顾名思义,金文墨盒,是指在墨盒盖面上书写并镌刻金文的墨盒。但是坊间和一些墨盒收藏者,由于对汉字书体辨识不清,分不清金文与与甲骨文、石鼓文、砖文、瓦文、泉文、泥文、匋文等的区别,把书刻有古文字的墨盒一概称之为“金文墨盒”,窃以为称“多体古文字墨盒”为宜,这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目前见到的情况看,大量的多是多体古文字墨盒,而真正的金文墨盒并不多见。我目前见到最早的刻金文墨盒的是清代陈寅生。

 

三、金文墨盒的分类

   以书刻的内容分,金文墨盒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摹写并镌刻青铜器的铭文。

      清代乾嘉时期各地大量出土商周铜器,学者们专注于搜集、研究和著录,金石学空前发展,加上碑学的兴起,一大批书家对金文开始关注、临摹与研究,开辟了金文书法的崭新天地。墨盒是文人墨客的文房爱物,金文被引入墨盒,正好满足了他们好古、附庸风雅的审美情趣。但是金文毕竟难认,曲高和寡,所以金文墨盒为数不多。

      这类金文墨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完整、单一的铭文。

清末民国刻铜名家陈寅生1830-1912,能书善画,首创在墨盒上的刻铜艺术。现在多见的是他的楷行书法,纤细秀丽,飞云流畅、盛极一时的声誉,至于他刻的金文墨盒可谓罕见,但陈寅生无疑是金文墨盒的始作俑者。

   好友冷兄(掌柜地)富收藏,精鉴赏,专于清盒特别是陈寅生墨盒的研究,最近提供我陈寅生金文墨盒的照片资料。其中椭圆的乙公鼎铭文的墨盒最为精彩。

      乙公鼎墨盒铭文:“乙公作万寿尊鼎其永宝用之”12字,款曰“乙公鼎铭丙子孟夏鲁瞻氏摹为韵如可卿雅玩寅生镌(刻)”,丙子,即清代光绪二年(1876年);孟夏,就是初夏,农历四月。此时寅生46岁,精力充沛,其摹刻金文,运刀刚劲,法线条直挺圆畅。

     



      姚茫父精研文字学,书铜作品上临写古文字甚多,并重在考证。所以他书写完整的铭文较多,且正确无误。如铸子叔黑臣簠墨盒(载《莲花盦写铜》46页),完整书刻了17字铭文:“铸子叔黑(音夷)臣肇作宝簠,其万年眉寿,永宝用。”



       特别是茫父摹锡九刻的西周师遽方尊墨盒,完整录下八行,67字铭文,而且章法相同,形神兼得。八行文字释文如下:



            隹(唯)正月既生霸,丁酉

            王才(在)周,康寝饗醴。师

             遽簚暦友,王乎(呼)宰利,

             赐师遽王面圭一,王袁章(璋)

             四,师遽拜稽,敢对

             扬,天子丕显,休。用作

             文祖匜公宝尊彝,用

             匄万年无疆,百世孙子永宝。

      簚暦,簚,微小;暦,治理的意思,通“吏”。簚暦,簚吏,即自谦为小官。师遽虽然自谦为小官,但是王还是给这位“师”赐了礼物,名贵的玉器圭和璋。匄,同“丐”,求、乞求。

     又如袁励准书赠郑孝胥散氏盘铭文墨盒(载《民国刻铜文房珍赏》144页),全铭357字全部刻入12.5cm见方的墨盒面上。这种墨盒比较少见。习书金文者往往将散氏盘和大盂鼎的铭文作为重点临摹的法帖。散氏盘铭文已经被书刻上墨盒了,至今尚未见有大盂鼎的铭文刻上墨盒。散氏盘是西周后期的代表风格,粗粗犷遒劲291字的大孟鼎正是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风格,瑰丽雄奇,用笔方整,且大盂鼎的铭文拓片清楚,不知何故未受到刻铜家青睐。




   (2)节录铭文。书家节录铭文,重在展示文字书法之美,不计铭文之内容,如丁佛言节录散氏盘铭文墨盒,节录从“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奉,道以东……正履夨舍散田:司土逆寅”止,共有百字之多。



又如姚茫父摹匋斋藏戯伯鬲中“万年子子孙孙”六字,可谓短小之极,其实此六字在很多器物中都能见到。



      如果铭文中有文字残泐不清的字、无法辨认的字,我以为可能是书者故意脱漏不书,以保留整体文字之美观。如杨千里书陈侯鼎铭文墨盒(载《民国刻铜文房珍赏》175页),节录铭文脱漏2字:“唯正月初吉丁亥陈侯作妫四母媵其永寿用之”19字,原铭应是“唯正月初吉丁亥,陈侯作□妫四母媵杨千里书陈侯鼎铭文墨盒鼎,其永寿用之。”该器的铸造时间为某年“正月初吉丁亥日”,铸器者为陈侯,物主为“□妫四母”,“其永寿用之”为祈语。器物主人妫姓,女姓,名四母,出自陈侯王室,妫字前无法辨认的字可能是四母的排行字。





      墨盒节录铭文时,如能够注意完整性更好。杨千里书金文墨盒(载《民国刻铜文房珍赏》176页),节录西周晚期《伯頵父鼎》铭文“白(伯)頵父乍(作)朕皇考屖白”9字,有头掐尾,内容欠完整,作什么,理应说清楚,作的是“鼎”,是“朕皇考屖白(伯)、吴姬宝鼎”,可以再多书5。原铭是“白(伯)頵父乍(作)朕皇考屖白(伯)、吴姬宝鼎。其迈(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此鼎是伯頵父为其父母所作之祭器。“皇考”即“先父”,“朕皇考”即我已故父亲。最早的时候,“朕”并不是皇帝的专称,任何人都可以自称“朕”,比如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朕皇考曰伯庸。”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才开始规定“朕”只能用于皇帝自称。





   (3)研释铭文。节录铭文之后,并进行释文或研释。

    陆和九全文摹齐陈曼簠铭文墨盒后,书上释文并加以说明“陈曼簠旧拓本,西清古鉴已载”。



      陈师曾临写金文墨盒(载《民国刻铜文房珍赏》26页),在临写铭文后,对古“牺”字进行了考释。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称为纯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牺尊是周代酒器。



     西周早期臣卿鼎,民国大书家杨潜庵书“求篆于金”墨盒(载《民国刻铜文房珍赏》169页),节录了西周早期臣卿鼎铭文“自东,才(在)新邑,臣卿易(赐)金”9字后【原来铭文是:公违眚(省)自东,才(在)新邑,臣卿易(赐)金,用乍(作)父乙宝彝】,加题“求篆于金,乃知涉笔成趣之妙”。这里的“求篆于金”,就是张大千的老师、民国一代书宗李瑞清(梅庵)所提出的“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的书法理念。他认为学习汉分、隶应该从汉代的碑帖(镜铭砖瓦)中探求,至于篆书应该从青铜器的铭文中去探求。

 



 

      2,以金文来写刻词句

   以金文来写刻词句的墨盒,称之为金文书法墨盒

      宋代由于金石学兴起,欧阳修、赵明诚、薛尚功等人开始收集、著录和考释金文,由于当时书法沉缅于晋韵唐法,金文书法多被忽视,自清代碑学兴起之后,金文书法的沉寂状况才被打破,人们以创作的视角去探索新的用笔方法,结体方法一大批书家对金文开始关注、临摹与研究首先是乾隆时代的金石家张廷济、赵之琛、朱为弼等人,尔后有何绍基、吴大澂、黄宾虹、吴昌硕、李瑞清、罗振玉等。但以金文书刻墨盒,却十分罕见。笔者见识浅陋,只见到雷啸岑书“居处恭”金文墨盒(载《民国刻铜文房珍赏》282页),墨盒以金文书刻九字“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是樊迟问仁,孔子的回答。意谓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雷啸岑(18961982),国民党政要,湖南人。后去香港,任《香港时报》社总主笔。1960年在港创办《自由报》并受聘为香港德明书院新闻学系主任,晚年著有《忧患余生之自述》。



    而书刻金文词句的铜镇尺,时有见到。大多是书刻联语的成对铜镇尺,如丁佛言书写的铜镇尺“今之孝者能显其寴(同“亲”)”,这是对尺,应还有另外一尺“古有乱臣咸从于武”(上联)。又见一对铜镇尺“识古玺自陈寿老,吴写金文始吴愙斋”,愙斋即清代学者、金石学家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又号愙斋。陈寿老即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

         

 

   就笔者所见,总体来说,金文墨盒的书刻较多体古文字墨盒精彩。可能是金文墨盒(特别是摹写铭文)的墨盒,大多由精研古文字的书家所书的缘故,如陈师曾、姚茫父、丁佛言、袁励准、陆和九、杨潜庵等。

 

 四、金文墨盒命

      单个金文墨盒,命名尽可能具体、明确些。命名应该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根据青铜器器物名称(铭文内容)、书刻者以及有关情况来命名。例如《民国刻铜文房珍赏》一书175页“杨千里摹金文书法墨盒”、176页“杨千里书金文墨盒”,这里“摹金文书法”和“书金文”,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两墨盒难以区分,不如分别命名为“杨千里书陈侯鼎铭文墨盒”和“杨千里书伯頵父鼎铭文墨盒”。当然,要准确、具体的命名,必须辨识墨盒的铭文,要了解是什么器物的铭文,这也就是收藏与鉴藏的区别。

 

五、金文墨盒的的辨识

   顾名思义,金文墨盒区别一般的古文字(多为多体的古文字)墨盒,主要是它书刻的是金文。所以首先要辨识墨盒上的文字是否是金文,也就是要识字,识金文的字。

       1,识字  要识金文,必须有小篆作基础,作为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只有熟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充分继承前人研究古文字形、音、义的成果,才能去认识、研究金文。简而言之,识金文可从小篆开始,因小篆的偏旁部首与金文是—脉相承的,它们是现代汉字的源头。识篆难,但也不是不能识。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2,查字   如果金文墨盒上标明是什么器物,就可以直接去查找该器物的铭文以及铭文的释文,可事半功倍。当然不知为器物,无法查找,那只能去查工具书。容庚《金文编》是一部非常好的金文字典,搜集了大量材料,特别是近年印行的新版,治学态度严谨,内容尤为宏富完备。

      3,对照(或称比较)  将金文与《说文解字》中所收文字比较,对照法是宋人最常用的方法。有学者曾对《考古图释文》明确引用《说文》篆、籀、古文进行对比者做过统计,约有191字,占全部字数的近三分之一。尽管统计数字未必完全精确,但却反映了大致情况。

  4,推勘   这是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总结出来的古文字考释方法。在考释金文时,常由寻绎文义,如根据成语或辞例等,对金文文字进行考释。比如,对“眉寿”的释读,对干支字“甲”的释读等,都是运用此法得出。

  5,偏旁分析    即通过分析偏旁的方法考释古文字。“凡义相近的字,在偏旁里可以通转”。如宋代学者杨南仲在考释“通”字时,曾指出“通从充,凡从充、彳之字多通用”,所以他推断那个从彳从甬之字为“通”。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多读多查多对照,自能逐步提高认识金文的能力。

 

六、常见铭文字词例释

      在金文墨盒、镇尺上面,铭文中常见有一些字词,试作简释,供参考。

    1,隹(唯)助词。金文多用在时间前表示肯定。如“隹五月辰丁亥”。另在句首作发语词,无意义。

    2,辰时刻、时日也。

    3,既生霸如“隹五月既生霸”(茫父摹锡九刻师遽方尊墨盒)。既生霸是商周金文中常出现的计时词汇。王观堂先生认为即分一月为四份,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霸字亦有时写作魄。另有说认为将一月分为三份较为合理。即既生霸、旁生霸、既死霸。或者初吉(朔)、既望、晦。

    4,尊彝常见的“尊彝”,二字连用,并非指此器为“尊”为“彝”,

“尊彝”是商周礼器的总称。“尊”有专指的器具,如侈口的盛酒器。而“彝”却没有专器可指。

     5,司常通“后”,金文有些字正写或者反写比较随意。“帝司”即“帝后”。

    6,小子铭文中多见小子,并非指小儿子,是下属之官称,亦可作为谦称,“小子”与“小辅”、“小臣”、“小官”用意相同。

    7,朋“朋”是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

    8,叔有多种意义,主要有辈分之称,排行次序(伯、种、叔、季),作姓氏。

    9,师有多种意义,主要有军队编制,官名,姓氏,还有乐师、医师等。

    10,父亦作“甫”,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11,君先秦时期上大夫以上阶层并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皆称为“君”,“君”又为妻妾对丈夫的称谓。

    12,铭文多吉祥语,常见有“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其子子孙孙永宝用”、“其子子孙孙永宝用考”、“其子子孙孙永保用”、“用锡(赐)眉寿无疆,其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亯(享)”,都是相传宝用的意思。

    13,用蘄眉寿,万年无疆“蘄”金文多借为“祈”,祈求也。

    14对扬亦作“对敭”,屡见于金文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书·说命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对,答也。休,美好、美善。答受美命而称扬之。

 

六、金文墨盒之收藏价值

      金文(青铜器铭文),不仅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具有“书史”的性质,而且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看,它贯穿了汉字古文字阶段的始终,比较完整地反映古文字演变的脉络系统,成为研究其他种类古文字的重要参照。铸刻在青铜器上面的金文构形之美,或活泼或工整,或粗放或严谨,或厚重或瑰丽,成为无意识的辉煌,人们将它引入书法、篆刻的创作,以后又书刻在文房玩物的铜墨盒上。充满金石味的金文墨盒自然为收藏家所锺爱。

      根据2003年出版的《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统计,迄今已发表的青铜器铭文有13320篇,单字多达5834个。容庚《金文编》共收金文字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这为我们金文墨盒的考释研究,提供了方便。

     在收藏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藏。在收藏和鉴赏金文墨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欣赏精美的袁励准书赠郑孝胥散氏盘铭文墨盒后,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治地之约”,周王执政官主持监督夨(音测)、散两个诸侯交换土地的情况,程序细密而严格。又如杨千里书陈侯鼎铭文墨盒中的“媵”(音硬)字,在青铜器中常见,“媵”字何意?查考后就了解了“媵”是我国婚姻史上曾经流行的一种婚嫁制度,陪嫁要有人(新娘的妹妹和侄女)有物(以青铜器为首要)。这陈侯鼎就是“□妫四母”陪嫁时所用的“鼎”。

     见到丁佛言书“毕姃鬲”墨盒(载李兆育《刻铜文房鉴赏》55页),释读铭文后发现,“姬”误为“”,“毕姃鬲”应该是“毕姬鬲”。铭文19字是“白(伯)夏父乍(作)毕姬尊鬲,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亯(享)”,说西周晚期伯夏父为其妻毕姬作“鬲”(音离)(一种用于烧煮加热的炊器)。姃(zhēng),虽然是古女子人名用字,但是金文中没有这个字。姬,在青铜器铭文中常见,容庚《金文编》卷十二(789页)收有“姬”字不同的写法(字形)多达76个。其中就有“伯夏父鬲”的“姬”字。



 



      我又见到近年山西新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铜鼎,铭文是“倗伯乍毕姬宝旅鼎”,这里又有一个女子叫“毕姬”的,她是倗伯(倗国国君的夫人)。

      当然,书者难免有时也会因疏忽而写错字的,不足为怪。

    毋庸讳言,金文墨盒为数不多,20137月出版的《民国刻铜文房珍赏》一书,共收录刻铜文房219件,金文墨盒仅9件。而且金文墨盒的文字比较难辨认释读,良莠亦难分辨。但笔者认为金文墨盒其收藏价值不可低估,不知收藏同好,以为何如?

                                                                                                        20153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文墨盒”说
我们在阅读青铜器上铭文时,经常会看到这个字:“敢” 乍一看,金文
到底什么是金文
金文35品,你喜欢哪一款?
论篆书(2)
楚文字书法创作漫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