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穴位来历及作用,不用觉得神秘,分享给你,看一遍就懂

中医所说的穴位,其学名又叫腧穴,是指人体可以针灸的那些特殊的感觉点(或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称穴、穴道。

一、中医各个穴位命名的来历。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五至一世纪,我国的《黄帝内经》就有关于中医穴位的记载:“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其记载了人体160个穴位的名称。

在晋代,我国首次出现了关于针灸专科的书,名叫《针灸甲乙经》,此书一一描述了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位置及治疗作用。

宋代,我国又出现重新修订的《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因其做了造型逼真,穴道精准的两座铜人用来教学而得名。

后来,在《类经·人之四海》有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而,中医所说的穴位,其学名又叫腧穴,是指人体可以针灸的那些特殊的感觉点(或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称穴、穴道。

由此看来,其命名来自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学,经过不断修订和改进、实践,形成了现在的中医穴位学。

二、其作用是什么?

据悉,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

由于它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可用来经络缓解疾病、预防疾病。

由于它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可以用来按摩、针灸、推拿、气功等,具有养生保健。

3.通过体表的某个痛点,可以采用中医拔罐中医针灸中医刮痧中医推拿中药养生体质养生,有去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三、探寻中医穴位治疗的奥秘。

在古代医药没有这么先进和发达。

而人们一旦有了病痛怎么办呢?为了使自己好过一些,使痛的部位缓解一些,很多人就会采用这种按摩、捶打某些部位的方法,结果就自然发现了这种方法,可以使身体的痛楚得到减轻,甚至消失。

可见,这种穴位疗法,从偶然的发现到必然的出现,其实是经过了很长的历史过程,也是自然而然的一种发生,从无意地减轻了自身病痛到有意的去发现,从而得到治疗,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穴位的概念。

所以,最早的时候,只是“以痛为腧”——这是最早的穴位概念。

“以痛为腧”就是人体的敏感部位,即痛的点,当按到那个点时,患者就会很痛,忍不住叫“啊”,“阿(啊)”,即穴。

慢慢地,这些可以治疗病痛的部位,就开始被叫做“穴位”,而这些“穴位”,你去按压,它是有酸、困、麻等等这些感觉的。

四、中医穴位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

1950年,日本的医者中谷,试着用12伏的直流电,通过了人体的表皮肤,发现人体上有导电量特别高的部门,取名叫做“良导点”,而其的位置,与中医的“穴位”完全相吻合。

自此之后的不久,法国著名针灸学家尼伯亚特,又用测定皮肤电阻的方法,证实了中谷的发现是正确的,并核定穴位上的电阻只其他皮肤上电阻的一半。

50年代后期,我国的医学专家与学者们,对有关穴位电生理也进行了许多研究,肯定了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

在法国,德拉·富耶也花了五年时间,应用此法测定穴位与电阻,所得结果大致相同。

然而,事实上,全身穴位仅占体表的万分之四,而全身体表电阻的部位,却多到远远不仅限于“穴位”。

况且,有一些生活习惯、外部环境和自身心态也会有所影响,比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活习惯,经及时序、季节、气温等环境变化,另外,心理状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至目前为止,以皮肤电阻测定经穴确有困难,且十分困难。

四、中医穴位的现状。

很多人愿意拿古老传统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希望得到新的发现,新的理论,新的阐释。

比如,有人研究了用电流来刺激肌肤与痛点,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结论是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

有美国学者,发现了人体“运动点”,即用最小电流产生最大反应的部位,这个部位与传统穴位位置近乎一致。

所有这些发现,一致认为穴位的某些特性与触发点、敏感度、差电点、皮肤活动点都有相关性,位置都极为相似。

因此,很多人认为,其原理相似,只是名称不一致罢了。

这么多的研究,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医穴位的特性与重要性,对于探明中医穴位的奥秘,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现在,又有人着手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想要揭开穴位之谜。

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专家,解剖观察尸体324个穴位,发现了99,6%的穴位与神经有关。且进一步发现,经穴与相关脏器的神经分布往往属同一脊髓节段,表里两经的穴位也多属脊髓同一节段。

日本学者森秀太郎证明,在人体穴位中,约有100个穴位组织深层穿行着神经束。其还与肌梭、神经腱梭、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末端的感受器有关。

从发生学观点看,表皮与神经组织有亲密的起源相关性。即神经中枢有各皮肤区域与内脏器官的投射点。

因此,恐怕穴位与胚胎形态学之间有生物形成的相关作用性。

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结论,他们主张穴位与非穴位组织均有神经纤维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无明显不同。

至于有什么不同,现在尚不明朗。

还有研究报道,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如日本西条一止应用红外线热像图摄影法,观察到胸腹穴位区域皮肤温度比周围皮肤要高出0.5至1℃,他认为这是因为穴位下存在血管。

有关解剖资料证实,许多穴位区域确实布有皮下静脉,或有深部血管贯穿。

腧穴研究者们相信,人体穴位是既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又与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组织有关的复杂综合结构及其机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经络学泯灭中医科学观念
请问经络到底存在吗?
人体穴位图
穴位的由来
穴位是中医疗法的重中之重,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穴位?
阿是穴的哲学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