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近几次地球翻转运动发生时间的综合判定

摘  要

最近几次地球翻转运动发生时间的综合判定,是“解析地球非稳态运动导致的全球性大灾难现象”一文的后续文章,以新编绘的图件首次证明了最近三次地球翻转运动前后地球状态以及多方面的特殊现象表现。明确表示出了近20000年以来地球自转轴的间歇性翻转运动的规律,这个创新性结论是现代地球科学从未进行过关注和论述的。其中用到的资料有古地磁学方面的,有国内外不同民族的古籍资料,还有部分从学术期刊中寻觅到的文章记录的事实。它们能够继续以直观的方式,结合相互吻合的多方面资料,证明地球翻转运动现象确实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

关键词  地球翻转 地球状态示意 先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

 

 

笔者根据搜集的多种资料,编绘了一张表示最近三次地球翻转运动前后地球状态示意图(图1)。它首次表达了地球自转轴在最近20000年间的有规律的变动状态,可以简单、明了的概略表达几次地球翻转前后的地球多种特性,包括地球自转轴的位置状态、自转状态、日照状态、海面标高变化、气候状态、地图定向以及发生地球翻转运动的时刻等等。

图1  最近三次地球翻转运动前后地球状态示意图

最右侧是所谓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其实应该仅仅是多期次文明中最近一期文明,可以称为现代期文明。当把“天倾西北”的历史记录作为自然状态解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北极向西北方向搬动90度左右,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古一期文明延续时期的地球状态。依照地球翻转运动是自然现象的思考,继续反演地球自转轴的翻转运动,我们可以依次得到古2期、古3期等文明时期的地球状态。笔者从新发现的地球翻转运动现象出发,没有采纳传统远古人类文明直线性演进的错误分期,而是创建新的次序、按照古1期、古2期、古3期、古4期等分期方式,向远古逐渐推进并进行分别描述。

古1期文明地球自转轴的状态,根据“天倾西北”的记载可以推导反演出来。正是现实存在过笔者编绘的地球状态,所以那个时候的古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绘制出来的地图,先不谈其内容的精确程度,只看其定向方式可以明白,按照现在的描述就是上东下西、左北右南状态。人文资料是,在西方学者的手稿著作中,存在大约1000幅T-O地图[1]。那种地图的定向方式就是如笔者所言的状态。最近发现的英国戈夫地图,也是上东下西、左北右南的状态。而英国的学者把地图上方朝向东方的现象,完全解释错了[2]。中国西藏也存在上东下西、左北右南的古老地图图件。当文明处于古1期的时候,现在被冰雪完全复盖的南极洲,已经被古1期的先民勘测过,他们绘制并流传下来的古老的地图图件[3],被现代期文明的学者们理解不了。请想想:那究竟应该是先民无知,还是现在的学者们自己解读错了呢?

古2期文明地球自转轴的状态,不仅仅是逆推反演的结果。古2期文明延续期间,当时文明程度已经达到可以确定“四极”即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高度。人文资料是,中华易学文化中的后天八卦图的定向就明显的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见图2右侧)。这种状态不是空想出来的,地质学中的古地磁资料显示,在所谓的布容正向期里面存在一个哥德堡反向亚时段。哥德堡反向亚时段期间的古地磁极的南北方向,与现在的南北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南极就是在上面,而北极处在现在的南极区域。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记录过:“在这一段时期里,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两次它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的,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的[4]”。那种看似荒诞的历史记录,在没有准确解读出来的时候是科学未解之谜。而笔者解读出来那就是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翻转到南极区域的自然状态和现象。以地球翻转的新观点来看,希罗多德记录的奇特天象变化,在古地磁学那里吻合得天衣无缝。那不应该是什么“神话和无稽之谈”吧?

图2  古3期(左上)与先天八卦图定向和古2期(右上)与后天八卦图定向对照

古3期的地球自转轴状态,是以反演方式推导出来的。它的确认证据是,哥德堡反向亚时段开始之前的状态就是那样的。人文资料是中华易学文化中的先天八卦图的定向方式,就是左为离位,右为坎位。离表示南方,坎表示北方(见图2左侧)。先天八卦图的资料还显示出,在古3期时段的中华古人只有南北的概念,还没有演进到现在全球继续在使用的东、南、西、北四极的状态。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之间,在定向方式上的大约90度左右的翻转,其中恰好潜藏着地球翻转运动的灾难性变动。现在再回想一下女娲补天的历史记录,那个“……四极废,……立四极,……四极正……”的变动过程应该是多么清楚的记述啊!经历三次地球翻转大灾难以后、能够延续20000年以上连续传承下来的先天八卦图,确实是中华易学文化的经典啊!那些诬称中华易学文化为“封建、迷信、伪科学”的冤案应该彻底甄别、平反,还历史一个真面貌。

既然地球自转轴发生了大约90度左右的翻转运动,那么在不同阶段翻转之后的稳定阶段里面,地球表面的光照、气候、南北极的冰帽、海洋水位高度等等,必然出现相应的剧烈变化。在古1期状态下,地球自转轴处于接近赤道的位置,当极昼来临时,极区24小时都有阳光普照,巨厚的冰帽还能够存在吗?与其对应的另一个极区,虽然处于完全的极夜状态,可是在几个月以后会重新处于24小时日光直射的状态,它能够有巨厚的冰帽吗?当两极都不再保留巨厚的冰帽时,那些消融的淡水必然会注入海洋,于是全球性海面上涨。那个时候的海水可以淹没到太行山脚下[5]。由于北极处于极昼状态,加拿大哈伯格岛上生长的热带森林有了生长条件,北极区域生长大量青草也不成问题,那些喜欢追踪太阳的动物,自然会向北极集中,此时发生一下地球翻转的运动,北极区域从满地青草的温暖地带,短时间内就翻转到现在的位置。那些聚集在北极的、非现在能够在北极生活的生物群,被地球翻转运动的大手笔,一下子就送进了不再开门的大冰箱里面永冻起来,成为渐变论根本无法准确解释的科学难题。

古2期接近直立状态的地球自转轴,使当时的极区比现在扩大许多。在它的稳定运行时间段里,极区逐渐累积的冰帽,存储了大量的固体淡水,海水面必然出现全球性大幅度下降。据期刊资料,东海海平面曾经处于-150米高程位置,海岸线位于现在海岸线以东600千米位置[6]。

古3期地球自转轴又以接近赤道位置的状态出现,两极会交替处于24小时都有太阳直射的热带状态。在那种情况下,北极自然会出现具有热带特征的沉积物记录,而俄罗斯学者萨克斯、贝洛夫和拉平纳等,从海洋学角度证实,距今32000-18000年前这段时间,北冰洋处于极为温暖的状态[7]。

上面罗列了不同文明期中的特殊自然现象,现在叙述一下最近三次地球翻转运动的发生时间的判定思路,供读者和学者们进行思考和评判。

在长江中、下游宜昌以下的“江口一带以上为卵砾石夹沙河床,其下游卵砾石由表层消失,出现在河槽底部。江口附近成为上游和中下游卵砾石垂直分布变化的转折点葛洲坝施工时,在三江、二江中挖出数万斤古树,大者长20m,直径约0.8m,小者长不足1m,古木盖于基岩之上,卵砾石又盖于古木之上孙仲明。长江葛洲坝河段汊道的形成与演变历史。葛洲坝枢纽工程泥沙问题研究成果汇编,1984.9.C14测定古木年龄为6570±110年。笔者在“解析地球非稳态运动导致的全球性大灾难现象”一文中,已经谈到过“研究长江沉积物的学者们曾经发现,在长江中、下游河段河床底部的基岩之上,直接就是卵砾石堆积。如果运用地球翻转运动的观点看,当‘海水暴涨,河水倒流’的时候,狂暴的大量逆向流动的超级海啸的水体,不仅仅挖掘并携带走海底未固结的沉积物,对于在河床中汹涌逆向运动的水体而言,淘洗底部原有的沉积物,带走细粒物质,留下卵砾石堆积在长江中、下游河段河道中的基岩上,是再简单不过的运动过程。在后续过程中沿正常方向流动的河流,重新用细沙和泥质掩埋那些卵砾石堆积,形成现在可以观察研究的异常堆积现象”。所以可以把上述的江口作为,海浪洗劫大陆时候强弩之末的位置来考虑。那么那些直接堆积在基岩之上,又被卵砾石复盖的古木的同位素年龄值,当然可以作为那一次地球翻转运动的可靠标定数据使用。这就是笔者对古1期文明与现代期文明分界的、自然界大灾难发生时刻的认定依据。这个数据正好可以解释考古学中存在的某些文化断层现象。

古1期文明与古2期文明之间的同位素年龄值,取自于国际地质学界对第四纪的最后一个世-全新世底界的标定值。那是地质学界集中了许多地质学、古生物学、古地磁学、古气候学等学科资料以后,比较统一的一个具有全球性灾难性质的分界线。笔者曾经对全新世底界的灾变现象有另文讨论,证据非常多,在此不赘述。

古3期文明与古2期文明之间的同位素年龄值,目前是一个推定值。它可以由古地磁学上的布容正向期中的哥德堡反向亚时段的开始时刻准确标定。从多方面资料推测,它应该在距今18000-20000年前。前边述及的“距今32000-18000年前这段时间,北冰洋处于极为温暖的状态”的科学资料,与古3期文明的延续和终结是可以完全扣合的。这种扣合证据不是单纯某一个学科的资料,也不是任何的假想,更不是无中生有的假说,而是多学科资料的殊途同归证明。

三个地球翻转运动发生的时刻、四个地球自转轴的不同状态、相关的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全球各民族的古籍记载、散布在学术期刊中的事实和资料等等,当笔者把它们贯穿起来以后,得到了地球翻转运动的新发现,学者们相信还是不相信笔者的考证呢?

笔者没有一分钱的科研经费资助,难以进行一些必要的实地考察和样品检测工作。作为民科状态的研究者,要想进行“最近几次地球翻转运动发生时间”的考证,就只有到浩瀚的传统学术期刊中去寻觅了。所以不足的地方或者未能够寻找到原始作者的引文,只能敬请各位学者谅解。

参考文献

[1] 龚缨晏 邬银兰 T-O地图中的东方 《地图》 2003年第3

[2] 引自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2/02/content_7552451.htm

[3] Charles H Hapgood FRGS,Maps of the Ancient Sea Kings,Chilton Books,Philadelphia and New York,1966,

[4] 希罗多德《历史》上卷第二册第142小段

[5] 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8年版 P10-11.

[6] 朱鉴远 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垂直变化成因分析 泥沙研究200001

[7] C.H.Hapgood,Path of the pole,Chilton Book,New York,1970,P99


相关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球翻转——已经发生和还可能发生的人类灭顶之灾。
柏仔观天下:人类命运与陨石小行星、地球翻转(全)
网文转载:最近一次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的首次鉴别过程
慧海舟人说灾变之七、北极区的冰冻猛犸象
用地球翻转的新观点解读科学难题之九
解析现代地质学存在的错误之二——灾变是实际存在的现象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