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痛心!开学没多久10起跳楼,到底该怎么告诉孩子珍爱生命……


2017-10-04 水木文摘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会爱孩子才是父母的本事。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会爱孩子才是父母的本事。



文/王十三

来源/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



又一个孩子自杀了……


9月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从40多层的高空坠下,当场身亡。


这位天之骄子中学毕业于香港名校并赴海外留学,毕业后回港工作,未来一片光明。


但他却在一场单车比赛中因受伤患上了抑郁症,将自己反锁在房间中,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高知父母,教育世家,潘匡仁成长于一个资源如此之好的家庭中,最终却选择自杀,多少令人唏嘘感叹。


而最近,跳楼悲剧也是接二连三上演。9月17号,15岁的初三女生和父母因为手机的使用爆发冲突,在19楼跳楼死亡。小区中家属的哭声撕心裂肺,让人听后十分不忍。



距离9月1号的开学只有一个月左右,却已发生多起儿童跳楼事件,从四年级到高中,这些孩子都选择用坠楼来终结尚未见过更多风景的生命。


9月7号南京的一位初三女生在凌晨3点跳楼:



9月14日凌晨2点,城固一中的高一男生从学生公寓楼五楼跳楼身亡:



9月16号,合肥10岁的男孩从34楼坠亡,几位小区的居民表示与学习压力有很大关系,书包中还留下了遗书。



9月17号,杭州的四年级男孩从教学楼四楼跳下,虽然被救回,但却双脚骨折。



9月18号,无锡一位初三女生从六楼跳下当场身亡,同一天,湛江一位高中男生在学校跳楼身亡。



9月20号,南京的初一学生与安徽的一名聋哑学生都选择跳楼,万幸的是聋哑学生被及时救下。



我们用尽一切去守护的孩子,为何却要选择如此残酷的方式告别?


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孩子是血脉的延续,更是希望的联结。


我们心甘情愿替他们承受压力,义无反顾地挡住所有伤害。


但如果这份终结是孩子自己选择的,那该有多么绝望和无力。据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500名中小学生的取样中,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3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相信,死亡才是解脱的唯一方式呢?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也曾有过一两次想死的冲动,那时候之所以会有生无可恋的感觉,除了是对“死亡”这个话题感到好奇之外,还因为自己当时处在一个无聊、无助或者无爱的状况中。


现在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对“死亡”的含义理解并不透彻,并且可能会因为挫折而看不到人生的精彩,获得不了理解,感觉自己是大千世界的流浪孤儿。


还记得骇人听闻的“蓝鲸游戏”吗?


我曾和几个心理学者一起剖析受害儿童的心理原因,发现甘愿接受自杀训练的孩子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压力大缺乏理解关心



这些悲剧都是信号,提醒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


不要再说“小孩子能有什么烦恼”了,小人国照样有重重压力。




关心孩子的情绪要胜过关心孩子的成绩


我加入了家长qq群,各种消息无一例外都是家长们的焦虑:“我家孩子一回到家就不愿写作业,抱着ipad不放手,你们都是怎么管教的啊?”


“我想给孩子报几个补习班,可是她总是比较抗拒,这时候我需要更强硬一点吗?”


“茜茜能背这么多古诗,我家孩子就比较笨,都快愁死了!”


“听说小明爸爸专门做了一套孩子的训练计划,求分享啊!”


每每看到类似的信息我们难免会受到影响,忍不住为孩子的未来感到焦虑。尤是当其他孩子成绩比较好,而自己的孩子没有进步时,那份焦虑感就会不断加深。


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成绩并不代表成材,分数更不能和成就、幸福、快乐这些美好的词汇划等号。


儿童心理学中有一个名为“元情绪理念”的理论,这指的是家长总是习惯把紊乱焦虑的情绪理念传达给孩子,而孩子会把这份焦虑呈几何倍扩大至身体和行为模式中。


所以在前段时间的“牛蛙之殇”事件中,备受升学压力的孩子患上了小儿抽动症;在这9起跳楼事件中,孩子们因发泄不了焦虑而选择自杀。


我不要总去询问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应该多关心她在考试前后的情绪变化。当她对我们说“妈妈,这次我考得没有乐乐好”时,不妨给她一个拥抱,告诉他:,“乐乐成绩好是好孩子,我们宝贝会为了准备考试而努力也是好孩子,最重要的是,妈妈很爱你。”


妈妈要时刻与孩子之间建立共情,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学习好才值得被爱,每一个孩子都是颜色不同的花朵,只不过是成长的花期不同罢了。




让孩子感受爱与大千世界的精彩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陈小春的儿子Jasper让我印象深刻。面对总是生气的爸爸,普通的孩子可能会接受不了或者崩溃大哭,但是Jasper却总是能说出“你不要生气”,并讲出“我也永远爱你爸爸”。



面对爸爸出去捕鱼离开自己的孤独,他也能做到理解并安慰其他小朋友。



我相信,能够不断给予周遭事物很多爱的Jasper一定也获得了对等的爱与希望。


他会爱别人,是因为有人在他身边不断说着“我爱你”,在他为妈妈应采儿庆生的视频中,应采儿一直用满怀爱意的眼神望着他。



当他拥有足够的爱,即便有一天遇到挫折也不会轻易绝望,因为至少他还有爱他的人与他爱的人。



卡夫卡说过,“我所得到的成绩,无一不是孤独的成果。”正所谓,高处不胜寒,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其实反而更难获得简单的幸福,建议妈妈们不要让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他总要去窥探一下幸福真正的轮廓,例如一次说走就走的家庭旅行,例如和朋友们兴致勃勃的一场足球赛。


当孩子如同集邮一般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好时,他会发现人生是精彩纷呈的,那样他才会有发现“活着”是一件幸福的事。错误的挫折教育,会透支孩子的幸福感


在10起儿童跳楼事件的微博底下,总会存在一些不同的评论:“不就是学习吗?


怎么别的孩子没跳楼,偏偏他跳了?看来是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


这种“小时候没受过足够挫折导致承受力低”的思维存在于许多家长的脑中,所以他们信奉苦难教育和挫折教育,认为只要让孩子吃足够的苦,那么孩子就能无坚不摧地面对残酷的世界,这才有了乐嘉带着4岁女儿横穿沙漠等 “虎爸”、“虎妈”的案例。



这些苦难教育都变了质,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折磨。苦难教育本身就带着一定的侥幸性,不断体罚和心罚不见得会让孩子变得更坚韧,只会让孩子变得更麻木罢了。


董卿在参与采访时提起小时候遭受的挫折教育依然泪流满面,那些父亲设置的苦难让她至今都难以化解。



其实,挫折不需要设置,因为它存在于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整个生命过程,就是挫折本身。


如果在孩子的童年时期不充分地给予快乐和幸福的回忆,他们又怎能相信,这个世界拥有幸福呢?


尹建莉曾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到,“父母都不要做穿着西装的野蛮人。”


亲子教育贵在引导,而不是“施暴”。


如果想让孩子提升抗挫折的能力,与其想方设法让孩子练就钢筋铁骨,不如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耐心、观察与引导。


杨澜在参与采访时说到,她尽量多地给予孩子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和孩子一起商讨解决的方法。


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遇到挫折时要想办法“解决ta”。


我知道,这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爱我的女儿,我希望她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懂得活着的含义。


相信每一位妈妈都与我有一样的希冀,那么从现在开始,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之前,先关心他们飞得累不累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有一些父母,很擅长“让孩子不开心”
​人格成长手册2023.07.28
转载 | 做家长的要拓展自己(@zack西西爸)
母亲带7岁女儿吃剩菜坐慢车:怎样的吃苦教育值得父母警惕?
开学了,这几句话务必告诉孩子(家长必读)
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