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汗施治五则

作者 / 李秀飞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门诊部中医科

阴汗,是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包括腹股沟处)部位经常有汗或多汗的症状。且气味多臊臭、有热感,或腥冷异味,有冷感,时感潮湿的病症。轻者自觉阴部湿润,或阴茎下侧与阴囊有粘连感;重者整个外阴部(龟头除外)乃至两髀枢处汗出淋漓。虽无疼痛,但极感不适,难以忍受。在阳痿、早泄、遗精、性淡漠、不育症等诸多病症中,也有出现阴湿、阴汗的症状。而且本病诊治亦非易,往往病程迁延,甚至终年不愈由于患病部位在阴部,在诊断中多靠患者陈述,医者参照其它症状,舌脉才能确诊如果患者不以阴汗一症就诊,又不讲明有阴汗的症状,医者疏忽问诊,即会有本病的症状,医者亦很难发现还有一些患者,虽阴汗带来不适,但不懂是病症,采取克服忍耐的态度,长期不予诊治,导致病情加深所以这些病的患者不能及时求医问药,结果延误了病期,导致患者身体每况愈下阴汗病,往往是虚劳,阳痿,早泄,遗精等病的先兆。

阴汗属祖国传统医学“汗证”范畴,本病在祖国历代医学的名著中多有论述《金匮要略·水气痛脉证并治》云:“阴下湿,如牛鼻出汗……”《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上云:“肾劳者……阴囊湿生疮”又云:“七伤者:一日阴寒……五日精少,阴下湿”再云:“肾气虚,不削精液,则汗湿”《诸病源候论·虚劳下瘁湿候》云:“大气劳损,肾气不足,故阴冷,液自泄,风邪乘(则痒)”《素女方》云:“一日阴汗……七日阴痿,行事不遂,病形如是,此谓七伤”。以上充分阐明,阴汗病摆在肾劳,七伤之一的位置。阴汗病名,出自《兰室秘藏·阴痿汗门》。《景岳全书·杂证汇》称为冷汗肾主一身之气,肾阳虚则一身阳气皆虚,肾阴偏盛,盖汗为阴液,阳虚则内寒生湿。《景岳全书·杂证汇》称:“汗症有阴阳,阳汗者热也,阴汗者冷也,人但知热能致汗,不知寒亦致汗,所谓寒者,非日外寒,正以阳气内虚剜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而阳无所主,而汗随之泄”。阴汗一病的病因病机,是以肾阳虚,肝经湿无所主,而汗随之泄。但也有是肾气虚,肾阴虚和寒滞肝脉的病因病机所致。

1.肾阳虚症

外阴汗出过多,湿冷,有腥臭,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健忘乏力,腰酸膝软,甚至阳事不兴,早泄,遗精等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本症系元阳不足,气化失司,温煦失职,寒湿内生所致。其治则:宜温补肾阳,利湿止汗,常用方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安肾丸:肉桂9g(后入煎或研末冲服),巴戟天12g,肉苁蓉15g,补骨脂15g,白术12g,淮山药20g,川乌9g(或熟附片12g,均先入煎后,再入余药同煎),萆薢15g,白蒺藜20g,桃仁12g(冲破),煎汤内服,1剂/d,日三服。《普济方·下部疮门·阴汗》:牡蛎散,治男女阴汗湿冷痒疾:牡蛎灰,蛇床子,川芎,菟丝子,良姜各半两(15g)上为细末,用药三钱(9g),白面一钱(3g),酒醋热调匀,沐浴之或涂肾,浸泡尤妙。又方:蛇床汤,洗阴湿:蛇床子,吴茱萸,荆芥,细辛少许,煎汤洗。

2.肝经湿热证

外阴部汗出过多,臊热臭,湿痒,胁肋胀痛,口苦,目赤,阴茎萎软,小便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此属湿热之邪蕴郁肝经,流住下焦,足厥阴肝经荣绕前阴,肝经湿热下注阴器,故阴汗出。其治则清热利湿,疏肝养血。常用方剂:《兰室秘藏·卷下》之固真汤(又名正元汤):升麻10g,羌活10g,柴胡10g,炙甘草10g,泽泻10g,知母10g,黄柏10g,煎汤内服。又方:清魂汤(又名柴胡胜湿汤):柴胡12g,生甘草10g,酒炒黄柏10g,升麻12g,泽泻12g,当归梢10g,羌活10g,麻黄根15g,汉防已10g,龙胆草10g,茯苓12g,红花6g,五味子10g。煎汤内服。《普济方·下部疮门·阴汗》云:“青红汤,治两髀阴汗,前阴痿,阴囊湿瘁臊气:柴胡,甘草梢,酒黄柏,升麻,当归梢,红花,羌活梢,泽泻,麻黄根,龙胆草,茯苓,五倍子,煎剂,稍热服,食前,忌酒湿面房事”。

3.肾气虚型证

外阴汗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耳聋,短气自汗等症舌质淡脉虚而弱治则:补益肾气,填补肾精常用方:《医学正传》之鹿角丸:鹿角胶10g(烊化兑服),鹿角霜10g,牛膝12g,菟丝子15g,白术12g,熟地20g,杜仲10g(酒炒断丝),当归10g,龟板10g,人参6g。煎汤内服。《病机沙篆前阴诸疾》:“阴汗不止,青娥丸:杜仲4两(120g)补骨脂4两(120g),胡桃肉30枚研膏,入炼蜜和煎药末,丸梧桐子大,每服5钱(15g),砂仁汤送下。外用蛇床子末同密陀僧末扑之良。

4.肾阴虚证

5.寒滞肝脉证

阴汗一证,笔者长期临床所见,肾阳不足,肝经湿热较为多见,偶尔也属肾气不足,肾阴不足和寒滞肝脉的证型,只要辩证准确,方药得当,均能收到预定的效果。除上述五种论型辩证施治外,还有点体会:肾阳不足,肾气不足,腰酸腿软之症,用简便方青娥丸:杜仲100g(切小块用酒或盐水炒断丝),补骨脂100g(盐水炒),胡桃200g(水泡去皮,晒干),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g,疗效颇佳,往往一二剂即愈。还有头昏,腰酸虚实夹杂所致的一般阴汗,用黄柏10g,苍术12g,川椒30粒,煎水内服,一二剂也能奏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汗辩证施治五则
看病歌《医学集成》卷一
看病歌(王锡鑫)
刘渡舟:实火与虚火的区别,终于把上火搞清楚了!
诊病歌
刘渡舟:实火与虚火的区别,终于把上火搞清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